方大嫂钓鱼

来源 :垂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4397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人钓鱼,一般多是跟着老公、朋友或者情人,玩儿得多,看着看着就手痒了,抓过竿子有样学样地挂铒、甩钩,旁边还要摆上啤酒、小吃。对她们来说,钓上鱼更好,钓不上也没有关系,图的是个高兴。不过方大嫂是个正经钓鱼人,来去独行,一身行头,全套钓鱼装备,拣那僻静处,在河边稳稳一坐,双眼痴看水面,半天不动。本地钓鱼人都不跟方大嫂坐一块儿钓鱼。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可以说浙江省一直走在全国的前例。作为省城的杭州市,更是下大力气整治河道。在杭州郊区的大小河道,经常可见钓鱼大军。
  河里的鱼,在水面窜动浮游的,是被当地人称为“窜条子”的浮鲢,十来厘米的细长身条,行动起来非常迅速,常成群游在浅水区上层,这儿那儿随处可见,稍受惊扰就倏然逸去。这种扁薄修长的窜条鱼,钓鱼人不喜欢——吃,它没有肉;观赏,它长得也不好看,没人有兴趣把它养在鱼缸里。钓鱼人意在河里的大鱼。
  杭州的环城水系,还有不少偏僻地儿的野汊子旧河沟,那里长水草,生莲藕,两岸芦苇茂密。沿河走去,常能突然听到河水里发出“扑啦”一声,随之就能看到大水花翻起,一条尺把长的鱼一跃而起,身向后翻,露出白白的鱼腹。这才是钓鱼人想钓的大鱼。
  赶上佛道两教放生,钓鱼的人更是络绎执竿前往垂钓。有组织有来头的大寺庙、大道观放生,规模是很可观的。市里的大寺庙喜欢在河宽水深的地方放生,那年冬天,寺院選中了郊区的一处水域后,便用车运来一袋子又一袋子锦鲤,据说价值五万,并召集善男信女来放生处讲法诵经,讲说放生的意义,最后才把这些锦鲤倾进河水里。那些颜色红红白白仪态出众的锦鲤,纷纷摇头摆尾游进湖水去了。放完生,还要留下一两个人看守水面半天,阻止钓鱼的人去钓锦鲤,以确保那些放生的锦鲤们四散游开。



  信众放生锦鲤的消息很快在钓鱼人中传开,候到看守水面的和尚一走,钓鱼的人就各自找地儿争先恐后撒鱼饵甩钩开钓了。
  日常钓鱼者绝大多数是男人,也有极少数女人,其中就有方大嫂——长腿细胳膊的一个妇人,眉眼也长得好看,就是不喜欢着家,一得空闲就跑去河边钓鱼。女人钓鱼,一般多是跟着老公、朋友或者情人,玩儿得多,看着看着就手痒了,抓过竿子有样学样地挂铒、甩钩,旁边还要摆上啤酒、小吃。对她们来说,钓上鱼更好,钓不上也没有关系,图的是个高兴。不过方大嫂是个正经钓鱼人,来去独行,一身行头,全套钓鱼装备,拣那僻静处,在河边稳稳一坐,双眼痴看水面,半天不动。本地钓鱼人都不跟方大嫂坐一块儿钓鱼。
  岸边地湿、泥土色重,芦苇挤挤挨挨,几乎密不透风,水边锈青色的水草,条条缕缕团团块块,总也纠缠不清。再远点儿,是密密麻麻的荷叶,高一层低一层的,茎干通直交互错生,把一段河道都堵满了。有种细长腿的小生物,把自己高高地撑起,在水皮子上滑冰般跑得飞快,当地人叫它“水拖车”,怎么跑也沉不进水里去。河里不止有鱼,还有不少龟,某年某局买了好多龟苗,放进河里繁育,让它们给绕城水系增加活色。河里还有那种褐麻色的野鸭子,小体量,不近人,总给人一种形单影只的印象,在河里游着游着,突然一个猛子扎下水去,不大会儿,就从不远处冒出来。有时也仨俩结伴,芦苇丛里栖身。
  别人钓鱼,一般只要大的,小的比如“窜条子”,会放回河里去。方大嫂钓鱼,看着一条条钓上来,有大有小,收竿回家时,鱼桶里一条也没有,她全部放回河里去了。要是钓上锦鲤,她立即摘钩放生。一天天在河边消磨着时间,一条鱼也不带回家的方大嫂,回到家里后,她老公还得赔着笑脸好吃好喝地照应她,看鱼饵少了,紧着给她买鱼饵,哪里有新式钓竿,一支支地弄过来讨方大嫂开心。
  某天,一个外地来钓鱼的男人跟方大嫂坐一块儿钓鱼,钓到傍晚,看方大嫂收拾渔具回家时,把鱼桶里好几条斤把重的鱼全倒回河里,那人就惋惜:“你辛苦钓上的鱼,不要给我多好,我这半天没钓上一条大点的。”
  没想到方大嫂却说:“你以为我真是在钓鱼?我是怕我儿子孤单,在这儿陪着他。”
  男人一愣,看看昏黄黄的夕阳,又看看白蒙蒙的河面,河上水汽上来了:“你儿子在哪儿?”
  方大嫂的声音也白蒙蒙的:“我儿子为了救落水的儿童,自己在河里淹死了,那年他16岁。”
  男人听后,对方大嫂肃然起敬,急忙收拾钓具爬上岸回家了。
其他文献
陈金泉先生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他紧贴创作实践的小说评论尤其为我所喜欢。当我惊喜地捧读他的长篇纪实历史小说《千古风流—王安石与熙元变法》这部鸿篇时,当我获知他的写作念头萌生于半个世纪之前时,忽然对其评论特色有了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他驾驭这部洋洋洒洒多达150余万字长篇的非凡能力。  这部长篇纪实历史小说,其审美聚焦点落在王安石新法对宫廷官场、社会市井以及人的心理所带来的震荡裂
期刊
我对手艺人有一种天生的尊崇。这源于小时候家里生活贫困,温饱无着,乡民们大都挣扎在饿死的边缘;而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靠着走村串户,辛苦卖艺,却能挨过那些漫长的饥寒交迫的冬天。  在南翔老师的新著《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江西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后,我便及时地网购了一册,并迫不及待地翻阅。南翔老师,我是熟识的,我们有着多年编辑和作者的情缘;但在他离开南昌大学赴深圳大学任教职之后,我们联系就很少
期刊
随着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逐步进入全球化时代,文学作品中也不断涌现出一批失败者的形象。依据导致失败的背景不同,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要着眼于当下时代,集中表现某一个或某一类人的失败,他们通常是在新的改革和发展中边缘化乃至被淘汰的人群。作品通过聚焦于这一群体,或则展现中国步入市场经济后人们焦灼的生存状态,或则反思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另一类则出现在历史书写中,表现在近代斗争中落败的探索方向,提示中
期刊
从鲁迅开始,为数众多的现当代作家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形态各异、个性鲜明的知识分子形象。如鲁迅《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伤逝》中的涓生,郁达夫《沉沦》中的“他”、《茫茫夜》中的于质夫,茅盾《幻灭》中的静女士、《追求》中的章秋柳,巴金《家》中的觉慧、《寒夜》中的汪文宣,老舍《赵子曰》中的赵子曰、《文博士》中的文博士,杨沫《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王蒙《活动变人形》中的倪吾诚,阎真《沧
期刊
张国功(以下简称张):胡老师,您一再拒绝,直到今天才最终答应接受我的采访,非常感谢您。我对您的作品相对熟悉,但为了这次访谈,我不仅把您近年来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出版的胡平作品系列十卷本重看了一遍,还把您以前写的、未收入文集的一些旧作散篇都找来看了,包括您以前写的小说、诗歌等。首先我想请教一下您最早的创作经历。您自己也许“多悔少作”,但它们毕竟反映了您早期创作的一个阶段。比如说个具体的,我最近看过
期刊
江河野生的鲤鱼、草鱼势大力沉,若有大个体的鲤鱼或草鱼上钩,遛鱼的过程是非常刺激的,它们因此成为许多海竿钓手的目标鱼。不过,想钓到它们是要下一番功夫的,比如要合理配备钓具钓组,选准出钓时间,带上对路的饵料,選对钓位钓点,并对施钓的各个环节做到精细操作,这样钓江河中的鲤鱼和草鱼才是一件轻松加愉快的事情。  本期《独家策划》以辽河为例,为大家介绍钓大江大河中的鲤鱼和草鱼的思路和经验,助力钓友们在今秋钓鱼
期刊
1946年,刘大杰在《忆李劼人—旧友回忆录》中说:“在朋友中,谈锋无人比得上他。酒酣耳热时,脱光上衣,打着赤膊,手执蒲扇,雄辩滔滔尽情地显露出他那种天真浪漫的面目。下面这一首诗,就是写他自己的:李君志与秋天高,下视名公巨卿如草毛。读破万卷行万里,落笔奔腾似海涛。胸藏抑郁磊落之奇气,发为文章类楚骚。清于秋风吹锦水,快如春浪送轻篙。卖文得钱即沽酒,酒酣议论波滔滔。慷慨纵谈家国事,成败利钝折秋毫。愚顽在
期刊
文学是人学,散文是最能见出作家性情的文字。在我看来,散文家彭文斌的作品,就是浸润了饱满生命汁液的性情之作。从作品体现出的整体风格来看,他的散文给读者留下一种真挚而热情、豁达而开阔的深刻印象,是一种史诗结合的文化原乡书写,充满了古典意蕴。  数年来,彭文斌倾尽休息时间,孜孜不倦地奔走于江西16万多平方公里的热土,对江西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人物典故、诗文地理、史志建筑等方方面面、边边角角进行了地毯式
期刊
近现代江西新建籍著名文人蔡公湛,是中央文史馆第一批馆员,在诗词、书画、鉴藏、教育、交通等方面均有所建树,尤其于古玉鉴赏有独到之处。他与不少近现代文化名人交游甚笃,是叶恭绰、陈师曾毕生的挚友。然而,因为生前既未任高官,也不谋文名,于是渐渐被世人遗忘。2001年启功先生主编的《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传略》中,描述蔡公湛的内容仅一百多字,云:  蔡可权,号公谌,江西新建人,1881年生。清秀才,江西心远学堂
期刊
鲢鳙是鲢鱼和鳙鱼两种鱼,即人们常说的白鲢和胖头,虽然它们经常混在一起集群活动,但是二者进食是有区别的。我们在钓鲫鱼的时候,如果鱼饵雾化效果很好,有的时候会钓到鲢鳙。有谁注意到,这时候上钩的鱼是白鲢多还是胖头多?实际情况是,胖头占绝大多数。为什么?钓组的搭配  鲢鳙钓组通常比较强悍。首先,竿子不宜短,钓鲢鳙用的是钓浮的办法,悬在水中的钓组稳定性差,它们可能会向岸边漂移。如果用竿过短,抛投距离便近,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