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探索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HIQIANG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类大学生特别是在工科背景院校中设立的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较之其他专业的学生有着较为鲜明的专业特点和个性表现,这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分析这部分学生思想特点及党建工作问题,探索适合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无疑对推动高校学生党建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
  1.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现状
  1.1追求个性,创新意识强,但集体意识淡薄,利己思想浓厚。艺术类学生由于专业的特点,使其非常注重自身的个性,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有个性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有创新意识才能使专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艺术类学生张扬个性,主张独特,要求创新,注重自身于其他人的区别度,既是其专业使然,也是社会所必需。
  但是,艺术类学生在注重个性的同时,过多地关注自我,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忽略了周围的环境和他人的存在与需求,集体意识薄弱,社会责任感缺失。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艺术类学生的班集体凝聚力不强,通常都是三五成群,小团体意识大于班集体意识,个体与个体之间比较生疏,除非关键时刻,如整个班集体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对于看似与己无关的集体活动往往会表现出冷漠的情绪,这些表现正好体现出艺术类学生集体意识淡薄。
  1.2热衷于专业学习,有较强的专业精神,但人文底蕴较弱,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多数艺术类学生从中学甚至是小学开始学习专业,对专业有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身上表现出了很强的专业精神,为了完成自己心仪的设计或者作品,他们甚至可以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但是往往大部分学生对专业以外的东西,如英语、人文知识,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表现出漠不关心或者不感兴趣,更不要说入党这样的事情了,因此艺术类学生的党建、团建工作也由于学生的政治意识淡漠和理想信念模糊而较难开展。
  1.3自我成才意识强烈,但政治意识淡漠,理想信念模糊。艺术类学生基本上都是从小学或者中学就开始学习自己的专业,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对现有专业的喜爱而选择走这条路的。因此,在他们的身上表现出了很强的专业精神,为了完成一幅自己心爱的作品,他们可以几个通宵不睡觉。但是专业的过于偏重也使他们忽略了政治学习,很多专业较好的学生,对于政治理论学习或者是没兴趣或者是不重视,他们觉得政治理论学习只是在占用他们的专业学习的时间,对于自己以后的专业发展没有什么用处。这也就有了大学里艺术类学生公共政治课的不及格率高于其他专业,重修率高于其他专业的现象。他们对政治理论学习都不感兴趣,更不要说入团入党这样的事情了,因此艺术类学生的党建、团建工作也由于学生的政治意识淡漠和理想信念模糊而较难开展。
  1.4因为受不良生活、学习方式的影响,以及自身缺乏自律性,艺术类学生较普遍地存在着法纪观念淡薄,生活作风懒散,学习纪律松弛,不讲奉献等现象,向往所谓绝对自由,对纪律教育乃至思想政治工作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的存在,造成艺术类学生的学风、班风都相对较差,班级缺少凝聚力,其整体良好形象的塑造也较难。长此以往,无疑将对其思想道德素质及其他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
  2.艺术类大学生党建面临的困境
  由于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导致了在学生党建工作面临较多的困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入党动机复杂,功利主义色彩较浓,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政教育面临很大挑战。艺术类学生由于专业学科特点,往往追求个性,集体主义观念淡漠,利己思想浓厚,使学生在入党动机偏向是否有利于自己今后工作和学习,入党动机表现出较大的盲从性和功利性。
  2.2培养模式独特,培养考察难度较大,培养质量难以提高。艺术类学科特别强调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性以及动手能力,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这种学科的特点导致了学生实践课程偏多,很大部分时间在外面或者在完成课程设计,给支部的考察与培养难度加大,培养质量难以提高。
  2.3支部建设滞后,党员教育培养工作薄弱。艺术类学生的知识面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缺乏政治理论学习热情,同时加上专业学习上课程设计任务量大,学生党员平时连最基本的支部大会都难以到齐,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显得比较薄弱。
  2.4学生人文素质偏低,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亟待提高。艺术类大学生一向重专业、轻理论,更不要谈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了,对于形式较为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很难以提高他们的兴趣。
  2.5
  党建工作失衡,学生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难以发挥。由于文化成绩原因,艺术类学生往往推迟到高年级发展,在高、低年级党员比例很不协调,较难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3.对解决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困境的几点思考
  3.1实现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网格化”模式,即在学生递交申请书之日起开始关注培养,由本专业的高年级一名党员联系一名预备党员,一名预备党员联系三名入党积极分子,每名入党积极分子联系若干递交申请书的同学进行对口支持、帮助作用;在新生入校之初,由专业支部开展入党知识讲座、专业宣讲会、专业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支部党员活动;并在高年级党员中以专业为建制选拨优秀学生党员担任新生班级学习生活辅导员和思政辅导员,帮助新同学确立正确的政治目标进而及早做出规划。
  3.2创新学生党支部的管理体制。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党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是依据党所处的内外环境和党的政治任务来决定的,必须具有一定限度的灵活性。”调整高校基层党组织结构模式,是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工作有效性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绩的有效途径。传统学生党支部以年级为单位组建,由于缺少专业、学科背景的共同点,不利于学习上的交流和共同提高,也不能让年级问同专业的党员和同学形成传帮带的纽带。改变以往按年级划分支部的模式,实施按专业划分的支部设置管理模式。
  创造有利于学生理想教育、组织发展和党员培养教育的立体舞台、搭建学生党员的学术探讨和交流平台,提升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创新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成立“党员工作站”,通过党员传、帮、带的活动,以其自身在专业上的、生活上的各项模范带头作用实现自我教育与朋辈教育,使学生党员为党工作以具体载体体现,现实鲜活;将优秀的专业老师(党员)纳入到各支部的指导工作中去,通过教师的辐射作用,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3.3建立党员学习制度,并将党的理论知识考核作为入党前一项常态化工作。通过三会一课、学习讨论等活动,组织党员认真学习新党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通过讲座、座谈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先后组织开展了“党员先进性”、“社会主义荣辱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改变以往艺术类学生党建氛围薄弱的 现象。
  3.4创新党员教育的活动载体。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载体创新的重要性。他认为打造特色鲜明、为基层和党员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才能使创先争优活动真正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经常性动力。而艺术类大学生更倾向于形式新颖、充满活力的活动形式。
  以笔者所在学院党委为例,我们尝试过“微型党课”活动模式,所谓“微型党课”,就是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以短小精悍的形式,让“党员人人当教员”,由党员围绕一个主题,正确阐述、透彻讲解一个鲜明正确的观点,主讲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讲课主题围绕实际工作、活动主题、时代特点等展开,引入多媒体手段,不仅有生动的讲解演示,还进行深入的交流总结,“微型党课”模式一经倡导与推广,立即受到各师生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的热烈欢迎。
  3.5以社会实践为主渠道,提升“体验式”的思想教育管理
  体验式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它强调的是教育者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要素或教育资源,形成良好的教育背景与氛围,从而引导和激发学生采用联想、感受、体会、领悟、欣赏、品味等体验性方式,去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深沉认识和自身素质的内在发展与完善。体验式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内化教育要求,领悟学习活动的深沉本质,使学习内容在个体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痕迹,使身心素质的各个要素、“关节”受到更全面深刻的熏陶和影响,从而扭转以往教育追求显性的局面。[。’
  如笔者所在学院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我们不失时机,抓住契机,紧扣时代特征,做好、做实、做活“建党九十周年”这篇大文章,并从艺术与设计学院的特点出发,设计了“别样艺术红”红色系列体验式教育活动,旋即掀起了“红色旋风”:走红色老区——访红军前辈(干部)——品红色经典——征红色征文——看红色电影——发红色短信——写红色日记——搞红色演讲——抓红色记忆——唱红色歌曲——编红色词典——读红色典章——染“红”艺术与设计学院,既创新了红色载体,丰富了又抒发了红色情感,还受到了红色震撼,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构成了独特的艺术与设计学院红色文化,这是十分难得的“共赢”场面。
  总之,面对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环境和困境,我们必须营造艺术类大学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创新有利于艺术类大学生党建活动载体,全面提升艺术类专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探索具有针对性适合于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从而才能开创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丹,许洪范,李伟,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管理对策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
  [2]胡昌林,关于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艺海,2010,(06)。
  [3]何保林,体验式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探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4)。
其他文献
【摘要】 缤纷的生活中,多彩的文学中,有趣的故事中都暗含有数学问题。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的故事和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  【关键词】 观察 生活中的数学 文学中的数学 故事中的数学    有人说,数学枯燥乏味,数学刻板机械,我想他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没有体会到数学的内在美。华罗庚就曾说过:“就数学本身
期刊
英语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对学生所学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作为教师,怎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采取什么措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本人进行了一些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1.多练听  加强听力训练,促进写作。别人用英语交谈时,应该大胆地去参与,适应各种各样人的发音和节奏快慢。可以选择陌生文章去听,提高听力,听学过的课文的磁带,也会改善你的语言语调。 
期刊
【摘要】 随着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的普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已深入展开。在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看到了其存在的价值与优势;同时一些源自其自身的与外在的问题也日趋明显,并且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本文笔者在简单地陈述了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的令人欣喜的一面后,着重把个人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诸如:安全隐患、学生的作息时间不科学、家长
期刊
【摘要】 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文的过程是儿童体验和感受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在习作教学时应当给学生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氛围,给学生留下比较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解放,让他们像风筝一样在蓝天下自由的飞翔。  【关键词】 阅读 积累 想象 练习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的概念是这样解释的:“
期刊
评价作为英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课程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确运用教育评价对提高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列举过去的评价体系的三点弊端。  1.切忌评价主体单一  以往的评价都是老师说了算。学生没有参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经济政治常识教育、哲学知识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平台,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但传统的中职德育课程的成绩评价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德育教育的发展。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程 多元化评价模式  在中职德育教
期刊
【摘要】 “三步五环节”递进式学习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创设能充分发挥特长的舞台。  【关键词】 三步五环节 激励 培养 满足 创设    “三步五环节”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是在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的基础上推进的校本教研;是教师个人、教研组成员专业指导,联手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方式。我认真学习了“三
期刊
【摘要】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挫折适应问题。为促使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挫折耐受力,塑造健康人格,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 心理健康问题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塑造健康人格 培养挫折耐受力    1.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期刊
活动产生:  茶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茶对经济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只要稍稍留意,就会发现“茶叶”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选定“金山茶”作为教学主题主要原因:它是我园开展的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课题——《利用德庆特产资源活化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的主题活动内容。同时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将计算机软件绘图工具、窑炉实物模型和流体动画技术,运用到窑炉设计原理课堂教学,使原本抽象难懂的热工设备结构和设计原理内容能易于理解,学生课堂上兴趣高、注意力集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窑炉设计  计算机绘图  窑炉模型  火焰流动动画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系统全面讲授基础理论、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渠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反映教学实际效果的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