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发展。就现阶段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而言,该方面的教育还不是很完善,亟需改善,教师应在地理活动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
【关键词】活动教学;地理实践力;策略研究
一、选题背景
(一)核心素养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新指向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是在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的。它的提出是基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为教育教学的目标指明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党的十九大也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核心素养的提出正是对发展素质教育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写照,它将指引地理课程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
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四大要素组成。其中“地理实践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教师要让学生学习对其有用的地理知识,切忌使知识严重脱离实际,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线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二)高考题注重体验和实践,倡导学以致用的实践导向
2017年高考全国I卷第2题,以“城市绿化隔离带的景观照片”为载体,考查景观差异的原因;全国III卷第4—6题,用“城市地铁”引出对交通站点等级、城市功能分区及城市空间形态的考查;全国III卷第10—11题“互联网上四地好友关于各地季节特征的描述”,这些都体现了“生活中处处皆学问”的地理学思想,充分体现了“题目不离书本与生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查趋势。顺应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模式,从而改变传统的单纯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实践力的培养,通过开展“活动教学”,设计易操作、趣味性强、与课本相关的课堂(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善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锻炼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三)“活动教学”有助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高
在中国,高考考试“一考定终身”的思想深入人心,各地方学校迫于考试、升学的压力,使得一线教师在实际的“活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教学活动设计肤浅、虚假,活动课利用率低,未具体落实课外调查活动,课外地理考察活动缺失,活动教学与目标达成之间存在矛盾等等。由此一系列原因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相比于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来说,新时期下的活动教学更注重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帮助高中学生建立思维分析能力。其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创造良好的活动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对理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地理活动教学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力,推动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二、概念界定
(一)地理实践力
韦志榕学者在《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思考》报告中给地理实践力下了明确的定义,认为地理实践力是在运用地图、数据和其它工具在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生活中定位和出行等活动中,学生行动能力与品质的综合表现。
本文中的地理实践力主要参考韦志榕学者关于地理实践力的定义,其主要包括地理观察与观测能力,地理调查与考察能力,地理制作与绘制能力,地理实验能力,地理问题分析与决策能力,地理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
(二)活动教学
按照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活动”有着广泛的含义,既包括身体外部器官活动,也包括脑的活动,事实上,它应該包括人的一切可能的外显和内隐的智力活动。皮亚杰倡导“活动教学”法,他强调,只有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动脑探索外部世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思考,发现物体的某种规律,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研究中的“活动教学”并不是指学生的一切活动,如课前预习、记忆、背诵、摘录笔记、思考、练习、课后作业的完成等,而是指教师在课内或课外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是将客观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素养的中介与载体。是师生双方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最终实现教学目的的。
三、活动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举例
(一)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案例1:调查报告
中山地理调查报告——中山特色美食地理考察。
活动流程:①制定一个调查方案,研究调查细节;
②通过互联网查找中山特色美食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中山特色美食;
③各成员询问亲朋好友,对中山特色美食的发展历程和做法进行了解;
④汇总调查的资料,对中山美食进行分析,了解其种类;
⑤通过现有的资料和图片,制作中山地理调查报告。
⑥成果分享
学生拍摄的中山特色美食照片
(二)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案例2:角色扮演类
中山市商业区区位选择的合理性:①目的:考察中山远洋大信新都汇区位选择的合理性;②作用:你是城市规划部门的相关人员;③听众:你的听众是市民;④状况:确定你所需要考察的内容,设计考察方案,分析影响该商业圈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从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考察该工业区区位选择的合理性;⑤表现和作品:制定考察方案,方案中应囊括考察内容与考察方式,如对几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
如何按照相关信息得出结论、对小组的分工如何进行。作品:完成一份考察报告,报告中包含方案的实施过程、收集的证据,依据证据表达该商业圈区位选择的合理性,并归纳出影响商业圈区位选择的因素。
四、结语
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究也表明教师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高,给学生带来了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而使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成为一种可能。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乐,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质疑、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处理好“放”与“收”、“培养”与“释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加强人文地理考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
参考文献:
[1]丁生军.地理实践能力及其养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1):53-56.
[2]王婷,何炳华.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效性初探——以“热力环流”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1).
[3]陈飞舟.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112-113.
[4]郑梅姐.以实践探究能力为基础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J].新课程(下),2018(1).
[5]陆芷茗.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及素养培养的路径——以南京一中课程基地建设为例[J].地理教学,2015(24):24-25.
[6]侯刘起,李帅.基于乡土资源的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J].地理教学,2016(4):22-24.
[7]孙娜.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9):11.
[8]马磊,苗田青.例谈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缺失与补位[J].地理教学,2016(20):13-14.
【关键词】活动教学;地理实践力;策略研究
一、选题背景
(一)核心素养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新指向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是在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的。它的提出是基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为教育教学的目标指明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党的十九大也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核心素养的提出正是对发展素质教育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写照,它将指引地理课程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
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四大要素组成。其中“地理实践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教师要让学生学习对其有用的地理知识,切忌使知识严重脱离实际,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线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二)高考题注重体验和实践,倡导学以致用的实践导向
2017年高考全国I卷第2题,以“城市绿化隔离带的景观照片”为载体,考查景观差异的原因;全国III卷第4—6题,用“城市地铁”引出对交通站点等级、城市功能分区及城市空间形态的考查;全国III卷第10—11题“互联网上四地好友关于各地季节特征的描述”,这些都体现了“生活中处处皆学问”的地理学思想,充分体现了“题目不离书本与生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查趋势。顺应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模式,从而改变传统的单纯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实践力的培养,通过开展“活动教学”,设计易操作、趣味性强、与课本相关的课堂(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善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锻炼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三)“活动教学”有助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高
在中国,高考考试“一考定终身”的思想深入人心,各地方学校迫于考试、升学的压力,使得一线教师在实际的“活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教学活动设计肤浅、虚假,活动课利用率低,未具体落实课外调查活动,课外地理考察活动缺失,活动教学与目标达成之间存在矛盾等等。由此一系列原因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相比于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来说,新时期下的活动教学更注重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帮助高中学生建立思维分析能力。其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创造良好的活动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对理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地理活动教学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力,推动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二、概念界定
(一)地理实践力
韦志榕学者在《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思考》报告中给地理实践力下了明确的定义,认为地理实践力是在运用地图、数据和其它工具在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生活中定位和出行等活动中,学生行动能力与品质的综合表现。
本文中的地理实践力主要参考韦志榕学者关于地理实践力的定义,其主要包括地理观察与观测能力,地理调查与考察能力,地理制作与绘制能力,地理实验能力,地理问题分析与决策能力,地理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
(二)活动教学
按照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活动”有着广泛的含义,既包括身体外部器官活动,也包括脑的活动,事实上,它应該包括人的一切可能的外显和内隐的智力活动。皮亚杰倡导“活动教学”法,他强调,只有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动脑探索外部世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思考,发现物体的某种规律,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研究中的“活动教学”并不是指学生的一切活动,如课前预习、记忆、背诵、摘录笔记、思考、练习、课后作业的完成等,而是指教师在课内或课外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是将客观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素养的中介与载体。是师生双方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最终实现教学目的的。
三、活动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举例
(一)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案例1:调查报告
中山地理调查报告——中山特色美食地理考察。
活动流程:①制定一个调查方案,研究调查细节;
②通过互联网查找中山特色美食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中山特色美食;
③各成员询问亲朋好友,对中山特色美食的发展历程和做法进行了解;
④汇总调查的资料,对中山美食进行分析,了解其种类;
⑤通过现有的资料和图片,制作中山地理调查报告。
⑥成果分享
学生拍摄的中山特色美食照片
(二)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案例2:角色扮演类
中山市商业区区位选择的合理性:①目的:考察中山远洋大信新都汇区位选择的合理性;②作用:你是城市规划部门的相关人员;③听众:你的听众是市民;④状况:确定你所需要考察的内容,设计考察方案,分析影响该商业圈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从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考察该工业区区位选择的合理性;⑤表现和作品:制定考察方案,方案中应囊括考察内容与考察方式,如对几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
如何按照相关信息得出结论、对小组的分工如何进行。作品:完成一份考察报告,报告中包含方案的实施过程、收集的证据,依据证据表达该商业圈区位选择的合理性,并归纳出影响商业圈区位选择的因素。
四、结语
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究也表明教师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高,给学生带来了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而使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成为一种可能。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乐,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质疑、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处理好“放”与“收”、“培养”与“释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加强人文地理考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
参考文献:
[1]丁生军.地理实践能力及其养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1):53-56.
[2]王婷,何炳华.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效性初探——以“热力环流”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1).
[3]陈飞舟.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112-113.
[4]郑梅姐.以实践探究能力为基础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J].新课程(下),2018(1).
[5]陆芷茗.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及素养培养的路径——以南京一中课程基地建设为例[J].地理教学,2015(24):24-25.
[6]侯刘起,李帅.基于乡土资源的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J].地理教学,2016(4):22-24.
[7]孙娜.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9):11.
[8]马磊,苗田青.例谈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缺失与补位[J].地理教学,2016(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