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主持人姓名 林立春
课题组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张鹏、孙崑茜、孙雅婷、李锦、梁浩、代福荣、李玉洁、夏榕蔚、宋芹、曹旭东、柳艳娜、姜蓉蓉、李砚平、孙艳玲、房文捷、曹 晶、任成强、马俊以、郝伟、孟萱、徐滕、腾炎、毛维东、李方、邹林、付春萍、向翔、袁君、刘文成、王成林。
二、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海逸“容”文化下着力打造“容”课程
青岛海逸学校秉承“海纳百川 逸群高远”的办学宗旨,力求创办一所特色鲜明的集团学校。打造“博大、包容、自由、开放”的学校风气,“博学 精思 明辨 笃行”一直是每一位海逸教师及学子谨记在心的校训。“海纳百川”的教育情怀,让来自四方、性情各异的学子,怀着梦想,来到海逸求知、追真、向善,正如百川归海。其延伸意还包含——“有容乃大”其中的"容"字,含有" 包容"、"宽容"、"容纳"和"容量"的意思,既可表达了包容和吸纳天下人才,宽容和学习各种先进文化,也能倡导容纳世界的宏大气量和向外开拓的进取精神。这也就是在我们的教育文化中渗透了作为学校要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成就教育事业的沃土;作为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差异、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教育好面前的每一个学生;作为学生要学得各种文化、技能,要具备宽容、包容的高尚品德以及不断开拓的进去精神由此形成——海.逸“容”文化。从2011年创校开始,学校就开始将鲜明的校园文化渗透在办学的各个领域,三年来随着“六元蓝色”氛围文化的创建、“四化激励”管理文化的形成、“三格团队”培训文化的建设、“多元智能”评价文化的实施,来丰富学校文化底蕴,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的“三维主轴”的课程文化也将慢慢的走到每一位老师和学子的面前,见证他们的成长,见证文化熏陶的力量。
2.三维主轴立体课程支撑”容”课程的建构
“容”课程以三维主轴立体课程为支撑,即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引桥课程。其开发与利用是基于学校办学理念,自身特色,学生自身发的需要,以基础性课程为基垫,发展性课程为延伸,引桥性课程为拓展。基础性课程立足学校办学理念,把“海纳百川”注入课程理念,形成培养学生素养气质为目标的子课程,涵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1)拥有具备可持续发展力的学生群体。前期十二五课题《探索通过实践活动设计来实现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就是在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学习实践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题的实施,我校学生整体素质有效提升,形成行为规范,个性张扬,多才多艺,善于交往,活动能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学生群体氛围。
(2)拥有科研意识、业务水平强,具体合作研究性的多技能教师团队。学校与名校台东六路小学协同办学,学校所有干部、教师均来源于台东六路小学的优质师资,与台东六路小学秉承共同的师资培训。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内涵凸显、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教师大多数曾被评为省、市、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市区名师培养工程人选等多项或其一称号,10余人在各级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3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其中多篇论文在各类刊物上发表。且多名教师除本学科外具备特长技能,具备开设单科选修课、社团活动的能力。他们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喜爱每一个慢慢成长的学子,享受见证学生进步、成长、成就、成功的一幕幕。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课程开发的整合模式,尽管从多方面优于平行模式,但多元文化课程不是增加一门或数门文化的课程,也不是要把所有的文化内容都纳入课程中,因为:1、这将导致负荷过重;2、不是所有文化都有同样价值而可被接受;3、文化必需具备调适性和功能性;4、它将无法使文化间有充分的交集和共通的背景,据以保障社会的凝聚。因此,不应该把多元文化教育看作是目标导向的教育,而应该看作过程导向的教育方式,应将整个学校环境或学校系统加以改变,如师资、教学、行政等等,强调学校整体的改革。课程开发不应仅仅停留在教科书和课堂之中,应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国外研究成果:“拓展模式”—该模式是在既有的课程脉络下,强调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力图充分开发学校各方面的课程资源,达到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美国学者班克斯认为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应涉及五个方面:内容的整合(content integration)、知识的建构(knowledge construction)、减少偏见(prejudice reduction)、体现平等的教育学(an equity pedagogy)、富有活力的校园文化和社会结构(an empowering school culture and social structure)。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生活的能力,造就能跨越自身族群文化限制的人。然而如何开发出涉及诸多方面的课程?
申报准备阶段:(2013年8月-2013年9月)
1.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及立项、论证等工作。
2.做好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撰写课题立项书。
3.组织课题开题,举办课题研究人员研讨会,结合课题内容与本校课程改革的实际,对学校教师举办如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在本课题下制定各自学科研究的草根课题,确定学科课程实践活动主题、实践活动设计培训,召开科研课题专题报告会等,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下转第275页)
实施阶段 (2013年10月-2015年8月)
①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②开展调查、座谈会等活动,围绕研究课题收集原始材料③全面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④按预期目标,分头实施,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并将阶段性研究成果形成文字材料,实验过程中不断完善实验研究方法。
总结阶段(2015年8月-2015年9月)
1.进行项目验收结题,向总课题组提交项目实验报告。2.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提交能反映完整的实验过程的人员工作量表、工作报告、课题实验报告及实验资料分析等文本和电子文档。
主持人姓名 林立春
课题组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张鹏、孙崑茜、孙雅婷、李锦、梁浩、代福荣、李玉洁、夏榕蔚、宋芹、曹旭东、柳艳娜、姜蓉蓉、李砚平、孙艳玲、房文捷、曹 晶、任成强、马俊以、郝伟、孟萱、徐滕、腾炎、毛维东、李方、邹林、付春萍、向翔、袁君、刘文成、王成林。
二、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海逸“容”文化下着力打造“容”课程
青岛海逸学校秉承“海纳百川 逸群高远”的办学宗旨,力求创办一所特色鲜明的集团学校。打造“博大、包容、自由、开放”的学校风气,“博学 精思 明辨 笃行”一直是每一位海逸教师及学子谨记在心的校训。“海纳百川”的教育情怀,让来自四方、性情各异的学子,怀着梦想,来到海逸求知、追真、向善,正如百川归海。其延伸意还包含——“有容乃大”其中的"容"字,含有" 包容"、"宽容"、"容纳"和"容量"的意思,既可表达了包容和吸纳天下人才,宽容和学习各种先进文化,也能倡导容纳世界的宏大气量和向外开拓的进取精神。这也就是在我们的教育文化中渗透了作为学校要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成就教育事业的沃土;作为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差异、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教育好面前的每一个学生;作为学生要学得各种文化、技能,要具备宽容、包容的高尚品德以及不断开拓的进去精神由此形成——海.逸“容”文化。从2011年创校开始,学校就开始将鲜明的校园文化渗透在办学的各个领域,三年来随着“六元蓝色”氛围文化的创建、“四化激励”管理文化的形成、“三格团队”培训文化的建设、“多元智能”评价文化的实施,来丰富学校文化底蕴,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的“三维主轴”的课程文化也将慢慢的走到每一位老师和学子的面前,见证他们的成长,见证文化熏陶的力量。
2.三维主轴立体课程支撑”容”课程的建构
“容”课程以三维主轴立体课程为支撑,即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引桥课程。其开发与利用是基于学校办学理念,自身特色,学生自身发的需要,以基础性课程为基垫,发展性课程为延伸,引桥性课程为拓展。基础性课程立足学校办学理念,把“海纳百川”注入课程理念,形成培养学生素养气质为目标的子课程,涵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1)拥有具备可持续发展力的学生群体。前期十二五课题《探索通过实践活动设计来实现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就是在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学习实践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题的实施,我校学生整体素质有效提升,形成行为规范,个性张扬,多才多艺,善于交往,活动能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学生群体氛围。
(2)拥有科研意识、业务水平强,具体合作研究性的多技能教师团队。学校与名校台东六路小学协同办学,学校所有干部、教师均来源于台东六路小学的优质师资,与台东六路小学秉承共同的师资培训。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内涵凸显、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教师大多数曾被评为省、市、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市区名师培养工程人选等多项或其一称号,10余人在各级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3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其中多篇论文在各类刊物上发表。且多名教师除本学科外具备特长技能,具备开设单科选修课、社团活动的能力。他们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喜爱每一个慢慢成长的学子,享受见证学生进步、成长、成就、成功的一幕幕。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课程开发的整合模式,尽管从多方面优于平行模式,但多元文化课程不是增加一门或数门文化的课程,也不是要把所有的文化内容都纳入课程中,因为:1、这将导致负荷过重;2、不是所有文化都有同样价值而可被接受;3、文化必需具备调适性和功能性;4、它将无法使文化间有充分的交集和共通的背景,据以保障社会的凝聚。因此,不应该把多元文化教育看作是目标导向的教育,而应该看作过程导向的教育方式,应将整个学校环境或学校系统加以改变,如师资、教学、行政等等,强调学校整体的改革。课程开发不应仅仅停留在教科书和课堂之中,应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国外研究成果:“拓展模式”—该模式是在既有的课程脉络下,强调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力图充分开发学校各方面的课程资源,达到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美国学者班克斯认为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应涉及五个方面:内容的整合(content integration)、知识的建构(knowledge construction)、减少偏见(prejudice reduction)、体现平等的教育学(an equity pedagogy)、富有活力的校园文化和社会结构(an empowering school culture and social structure)。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生活的能力,造就能跨越自身族群文化限制的人。然而如何开发出涉及诸多方面的课程?
申报准备阶段:(2013年8月-2013年9月)
1.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及立项、论证等工作。
2.做好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撰写课题立项书。
3.组织课题开题,举办课题研究人员研讨会,结合课题内容与本校课程改革的实际,对学校教师举办如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在本课题下制定各自学科研究的草根课题,确定学科课程实践活动主题、实践活动设计培训,召开科研课题专题报告会等,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下转第275页)
实施阶段 (2013年10月-2015年8月)
①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②开展调查、座谈会等活动,围绕研究课题收集原始材料③全面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④按预期目标,分头实施,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并将阶段性研究成果形成文字材料,实验过程中不断完善实验研究方法。
总结阶段(2015年8月-2015年9月)
1.进行项目验收结题,向总课题组提交项目实验报告。2.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提交能反映完整的实验过程的人员工作量表、工作报告、课题实验报告及实验资料分析等文本和电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