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她是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神韵的中国汉文化的符号。她成功地把象形文字和汉代的长袖舞巧妙地结合起来,体现了中国字、中国画;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内涵。
关键词:象形文字 篆书 创新 演画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独创的思想,拓展绘画创作思路,引发新异,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享受成功的乐趣。因此,在设计本课程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字形、字意、字的组合,大胆运用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添画具象意象。启发他们独创力。即“和别人看同样东西,却能想出和别人不同的事物”。
难点则是:既要在题材、内容上有特色和新意,还要在艺术技巧上有突破和创新。
在讲授本课时,我主要安排了“四个环节”。即创新思路、变换角度、巧妙联想、协调色彩。
一、创新思路
意大利著名画家米开朗基罗说:“画画用的是脑筋,而不是双手”,我在引导学生从①书法文字发展简史:A古文字系统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附:古文字各体幻灯)B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②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古文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两个方面,分析小篆字形结构艺术时,我主要从美育的角度结合汉字造字方法进行析字,突出强调了“三美”。
(一)字结构美
提供象形文字:
师:“猜猜这是什么字?你为什么这么猜?”
方法一:象形。
1、出示“ ”字。
“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
2、小结:“这些花字有的是局部变化,有的是整体变化,但无论怎样改变,都和花有联系。象这种根据字的形象进行联想的方法叫做象形。这类变体字相比之下较为多见。”
3、板书:象形。
4、欣赏作品:如:汉舞的“ ”字。字的上部像三个人在舞蹈。结合汉代的长袖舞、建鼓舞、剑舞可联想添加为舞蹈形象。引导他们根据字的形象进行联想。
(二)意象美
方法二:会意。
1、出示字体“”。如:服像汉代服饰。
“这是什么字?你发现什么变化了吗?说说它变化在哪里?”
2、总结:“像这样根据文字的意思来进行联想的方法叫做会意。”
(三)字的组合美
汉城的“”可添画为水纹。
二、变换角度
我把小篆字形分别写在了三张画纸上,用磁铁吸住转动画纸,让学生变换不同的角度去大胆联想。横看、竖看、侧看像什么。巧妙地根据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体入手,引导其联想添画,如:汉城,运用比喻、象征色彩,拟人形、摹物动态联想添画。
三、巧妙联想
联想是创造才能的构成因素之一,联想是想象的开始,联想与想象常常成为创造活动的导线。例如,由于我们看到了小鸡便联想到小鸭子,于是便设计出了“小鸡变小鸭” 这一画。当我们看到天上的云朵便联想到棉桃,于是便设计出“云朵变棉桃” 这一画,而联想方式与许多创造活动中的联想方式是颇为相似的。例如,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遥远联想等等。在教学生学习画的同时,要将画创作中的联想与各种创造活动中的联想加以对照,以便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画创作中的联想与各种创造活动中的联想的联系途径,使这些联想能力转换成为创造才能的构成因素。下面是画创作中的联想与各种创造活动中的联想方式相似性的对照实例。
由马到驴——类似联想
由一事物想到与其有相似特点的另一事物叫类似联想。
例如,“马变驴”的画之所以可以设计出来是由于首先由马联想到驴,发现两者的相似。因而当画出马的图案后,只要加长两只耳朵,再把马的粗尾巴变成驴的细尾巴,马就变成了驴。
可以看出,类似联想是画设计的先导,而类似形的发现和描绘又成了画的基础。在结合画练习训练学生类似联想能力时可通过多种形式和内容来扩展他们的思路。比如,向学生提供一些山石景观的资料或让学生回想他们曾直接或者间接见到的景观,然后引导他们对这些景观进行类似联想。
例如:桂林漓江江畔有一山颇似一头大象将大鼻子探入水中吸水,故得名象鼻山;黄山顶峰周围群峰环抱状似莲花,由此得名莲花顶……再如,可以结合画家进行类似联想的例子来启发学生的联想能力。例如:宋代画家翟院深少年时曾在家乡的乐队当乐工,他专管打鼓。一次乐队演奏时他仰望天上的白云,一会儿像山峰,一会儿像悬崖峭壁。他看得入了神,竟把鼓点打乱了。由于他善于联想,再加上勤学苦练,后来他的画画得很出色。用这个故事便勾起了学生进行联想的愿望。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夏季晴空中的白云,进行类似联想,看云朵都像些什么,然后把它们画成画。各式各样的云朵可以分别变成小鸡、小狗、小熊等动物,还可以变成山石树木等景物……
由唐老鸭到米老鼠——接近联想
在时间和空间接近的事物间形成联想叫接近联想。画有时先从接近联想开始捕捉创作素材。例如,我们看到水波可以联想到水中的鱼,于是便想到能否画出“水波变鱼”的变形画,进而找到了水波的形态与鱼身外形轮廓的相似,然后便可以画出水波变成一连串的鱼的创作画来。同样可以由水波联想水中小蝌蚪,于是便设计出“水波变蝌蚪” 的画来;讲解接近联想的同时可以联系各种创造活动中的接近联想。比如,许多造型设计都要联想到与其接近的人和事物。衣服的设计要联想到与人的体形相称;家俱的设计要联想到便与人的使用和在室内陈设;建筑设计要考虑地层构造和周围的环境等。
由胖猪到瘦猴——对比联想
在相互对立的事物间产生联想称为对比联想。在设计过程中有时也运用对比联想,由小想到大,由长想到短,由胖到瘦等等。看到小鸡雏联想到大的动物大象,再找到小鸡与大象的相似处就可以创造出“小鸡变大象”这一画来。先画一圆形作小鸡头,在圆形右下方画一横向椭圆形,椭圆形左上方留一缺口使头部的圆形右下方嵌于缺口处,这个与头衔接的椭圆做为小鸡的身形。在头形左下方近身形处画一三角形嘴,再添上一只眼睛便画出了一只趴着的侧面的小鸡。然后进行变形,在接近鸡嘴的上端根部起向左画一略呈“S” 形的曲线做为象鼻下轮廓,再在此线上面加画一条曲线与下面的曲线合成象鼻,这样原来的鸡嘴就当做了象的下嘴唇。然后再加上大象的粗壮的四条腿和细尾巴。这样“鸡变大象”就画成了。
胖猪变瘦猴
我们见到了胖胖的猪可以联想到瘦瘦的猴子,然后再通过反复思考,找出猪与猴的玄妙的相似之处就可以设计出“胖猪变瘦猴”这一画来。 在讲解对比联想时可联系各种创造活动中的对比联想。比如,显微镜自诞生以来科学家们不断地对它进行改进,使它放大的倍数越来越大,这就是始于由小而想到大的联想;飞机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改进它,使它的速度越来越快,这正是基于由慢到快的联想;清代满族妇女的旗袍肥肥大大,而后来渐渐变瘦,越来越合体,这里源于由肥到瘦的联想等等。
由天上月亮到水中鱼——遥远联想
在时间和空间相距遥远的事物间产生联想称为遥远联想。比如,看到天上的月芽想到水中的鱼,进而可以设计出“月芽变鱼”的变形画来;看到天上的太阳联想到地上的花,进而可以设计出“太阳变花朵” 的变形画来;看到现代的金鱼联想到它是由宋代的红鲫鱼演变来的,进而可以设计出“鲫鱼变金鱼” 的画来。并鼓励学生从整体出发,用猜测、跳跃的方式直接而迅速地找到联想添画的答案。
四、协调色彩
背景用点,字用线的粗细变化,用同类色渲染背景衬托主体字形形象。
附课堂教学过程实录体现:
最近,接到一个绘画大赛的通知,参赛要求学生创作,一幅反映乡土风情、校园生活等为内容的儿童画。我决定让二、三年级的学生创作一幅有关校园生活的儿童画,不料天公不作美,我正准备学生进行校内操场上训练30-50米接力赛的场面写生时,却下起了毛毛细雨。同学们本来兴致勃勃。此刻都垂头丧气的说:“倒霉,讨厌,怎么下起了雨”。我想这时要强迫学生作画,即使能够画下来,也难创造出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我灵机一动。“今天的美术课我们举行接力赛!”,“好”。同学们异口同声。“那怎么在教室里接力呢?”“用画”大家都惊异的注视着我,我点点头说:“我们举行的是一场绘画接力赛各组依次每人说一句,画一笔,以调整、优质为胜”。我接着讲了比赛规则和计时分标准,并把全班分为三组,选出裁判和计时员。
“老师,画什么呢?”有人急切的问。“上周我们练习画了一些我们徐州的汉文化景观,就以这几个景观的名称为题联想吧。第一组准备一支黑色的水彩笔,第二组准备一支紫色的水彩笔,第三组准备一支深蓝色的水彩笔。我给各组分别提供汉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图案、舞蹈、建筑材料”。我拿来了秒表和录音机,宣布开始。裁判听第一组排好队,下达口令:“预备,开始!”计时员按下秒表,我按下了录音键。“我看,左边的偏旁像瀑布,我用笔添上瀑布的外形……。”刚落音,下一位同学就过来了。“我看右边的偏旁像西瓜,我就添上一块西瓜外形吧”,第一组接力完了,讲时十分十秒。共联想添画十五次。第二组接力,开始便吸取了前一组的经验。我引导他们分析字形位置,间架结构,找出可变化、不可变之处。用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中上、中间、中下笔画位置名称来联想添画。裁判宣布结果后,我又放出录音,“……我看整个字体像三个人在玩杂技,有个人的脚踩在其他两个人的腿上,我看这个字像北京万里长城城墙,城门下有一个人在守卫”。
由汉字的基本形到变化形。同学们高兴极了,“真有趣!真好玩!这是我们集体创作的一幅画,真开心!”我微笑着说:“刚才我们只完成了创作的一半,接下来我们分成四个一组,来分块涂色吧,最后可别忘了在作品上签上你的大名呀。”不到一节课的时间,大家就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创作了充满想象力、创造性的作品。而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好,同时有简单易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汉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造字初时先画其形象称之为又字画。在由图形到符号的抽象过程中,不仅表现古人提取事物特征的高度技巧,其象形和表意的双重功能,使视觉化和空间化的意境。使抽象的文字形象起来。学生通过依形联想添画,运用点、线资料图案体现具体的形象。艺术是相通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相融并济,同样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引导学生感受历史文化遗产,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和知识的同时,创设出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激情,诱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思维,厚积薄发,创作画就变的不难了,其创作性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必然全面提高。
[作者自评]这次绘画接力赛使我从中深深的认识到,教师的临场机智和平时的资料积累,以及对学生的进行因趣利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从汉字发展体系中找到了由画向字发展的交汇处融合点,为创作画提供了新鲜的素材。
[胡新龙主任评议]张冬老师根据学生审美能力,智力水平想象空间感觉立足于徐州悠久灿烂的“两汉”特色借助于课堂教学,巧妙激发学生创作美感,取得了想不到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有利于美术教学的创新和课堂效果提高。
参考文献:
1、《名城徐州》朱浩熙著徐州历史文化一览,作家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第33页
2、《美术课程标准》
(备注:此文在“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课改及创新教育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
附篆书:
关键词:象形文字 篆书 创新 演画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独创的思想,拓展绘画创作思路,引发新异,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享受成功的乐趣。因此,在设计本课程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字形、字意、字的组合,大胆运用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添画具象意象。启发他们独创力。即“和别人看同样东西,却能想出和别人不同的事物”。
难点则是:既要在题材、内容上有特色和新意,还要在艺术技巧上有突破和创新。
在讲授本课时,我主要安排了“四个环节”。即创新思路、变换角度、巧妙联想、协调色彩。
一、创新思路
意大利著名画家米开朗基罗说:“画画用的是脑筋,而不是双手”,我在引导学生从①书法文字发展简史:A古文字系统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附:古文字各体幻灯)B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②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古文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两个方面,分析小篆字形结构艺术时,我主要从美育的角度结合汉字造字方法进行析字,突出强调了“三美”。
(一)字结构美
提供象形文字:
师:“猜猜这是什么字?你为什么这么猜?”
方法一:象形。
1、出示“ ”字。
“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
2、小结:“这些花字有的是局部变化,有的是整体变化,但无论怎样改变,都和花有联系。象这种根据字的形象进行联想的方法叫做象形。这类变体字相比之下较为多见。”
3、板书:象形。
4、欣赏作品:如:汉舞的“ ”字。字的上部像三个人在舞蹈。结合汉代的长袖舞、建鼓舞、剑舞可联想添加为舞蹈形象。引导他们根据字的形象进行联想。
(二)意象美
方法二:会意。
1、出示字体“”。如:服像汉代服饰。
“这是什么字?你发现什么变化了吗?说说它变化在哪里?”
2、总结:“像这样根据文字的意思来进行联想的方法叫做会意。”
(三)字的组合美
汉城的“”可添画为水纹。
二、变换角度
我把小篆字形分别写在了三张画纸上,用磁铁吸住转动画纸,让学生变换不同的角度去大胆联想。横看、竖看、侧看像什么。巧妙地根据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体入手,引导其联想添画,如:汉城,运用比喻、象征色彩,拟人形、摹物动态联想添画。
三、巧妙联想
联想是创造才能的构成因素之一,联想是想象的开始,联想与想象常常成为创造活动的导线。例如,由于我们看到了小鸡便联想到小鸭子,于是便设计出了“小鸡变小鸭” 这一画。当我们看到天上的云朵便联想到棉桃,于是便设计出“云朵变棉桃” 这一画,而联想方式与许多创造活动中的联想方式是颇为相似的。例如,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遥远联想等等。在教学生学习画的同时,要将画创作中的联想与各种创造活动中的联想加以对照,以便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画创作中的联想与各种创造活动中的联想的联系途径,使这些联想能力转换成为创造才能的构成因素。下面是画创作中的联想与各种创造活动中的联想方式相似性的对照实例。
由马到驴——类似联想
由一事物想到与其有相似特点的另一事物叫类似联想。
例如,“马变驴”的画之所以可以设计出来是由于首先由马联想到驴,发现两者的相似。因而当画出马的图案后,只要加长两只耳朵,再把马的粗尾巴变成驴的细尾巴,马就变成了驴。
可以看出,类似联想是画设计的先导,而类似形的发现和描绘又成了画的基础。在结合画练习训练学生类似联想能力时可通过多种形式和内容来扩展他们的思路。比如,向学生提供一些山石景观的资料或让学生回想他们曾直接或者间接见到的景观,然后引导他们对这些景观进行类似联想。
例如:桂林漓江江畔有一山颇似一头大象将大鼻子探入水中吸水,故得名象鼻山;黄山顶峰周围群峰环抱状似莲花,由此得名莲花顶……再如,可以结合画家进行类似联想的例子来启发学生的联想能力。例如:宋代画家翟院深少年时曾在家乡的乐队当乐工,他专管打鼓。一次乐队演奏时他仰望天上的白云,一会儿像山峰,一会儿像悬崖峭壁。他看得入了神,竟把鼓点打乱了。由于他善于联想,再加上勤学苦练,后来他的画画得很出色。用这个故事便勾起了学生进行联想的愿望。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夏季晴空中的白云,进行类似联想,看云朵都像些什么,然后把它们画成画。各式各样的云朵可以分别变成小鸡、小狗、小熊等动物,还可以变成山石树木等景物……
由唐老鸭到米老鼠——接近联想
在时间和空间接近的事物间形成联想叫接近联想。画有时先从接近联想开始捕捉创作素材。例如,我们看到水波可以联想到水中的鱼,于是便想到能否画出“水波变鱼”的变形画,进而找到了水波的形态与鱼身外形轮廓的相似,然后便可以画出水波变成一连串的鱼的创作画来。同样可以由水波联想水中小蝌蚪,于是便设计出“水波变蝌蚪” 的画来;讲解接近联想的同时可以联系各种创造活动中的接近联想。比如,许多造型设计都要联想到与其接近的人和事物。衣服的设计要联想到与人的体形相称;家俱的设计要联想到便与人的使用和在室内陈设;建筑设计要考虑地层构造和周围的环境等。
由胖猪到瘦猴——对比联想
在相互对立的事物间产生联想称为对比联想。在设计过程中有时也运用对比联想,由小想到大,由长想到短,由胖到瘦等等。看到小鸡雏联想到大的动物大象,再找到小鸡与大象的相似处就可以创造出“小鸡变大象”这一画来。先画一圆形作小鸡头,在圆形右下方画一横向椭圆形,椭圆形左上方留一缺口使头部的圆形右下方嵌于缺口处,这个与头衔接的椭圆做为小鸡的身形。在头形左下方近身形处画一三角形嘴,再添上一只眼睛便画出了一只趴着的侧面的小鸡。然后进行变形,在接近鸡嘴的上端根部起向左画一略呈“S” 形的曲线做为象鼻下轮廓,再在此线上面加画一条曲线与下面的曲线合成象鼻,这样原来的鸡嘴就当做了象的下嘴唇。然后再加上大象的粗壮的四条腿和细尾巴。这样“鸡变大象”就画成了。
胖猪变瘦猴
我们见到了胖胖的猪可以联想到瘦瘦的猴子,然后再通过反复思考,找出猪与猴的玄妙的相似之处就可以设计出“胖猪变瘦猴”这一画来。 在讲解对比联想时可联系各种创造活动中的对比联想。比如,显微镜自诞生以来科学家们不断地对它进行改进,使它放大的倍数越来越大,这就是始于由小而想到大的联想;飞机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改进它,使它的速度越来越快,这正是基于由慢到快的联想;清代满族妇女的旗袍肥肥大大,而后来渐渐变瘦,越来越合体,这里源于由肥到瘦的联想等等。
由天上月亮到水中鱼——遥远联想
在时间和空间相距遥远的事物间产生联想称为遥远联想。比如,看到天上的月芽想到水中的鱼,进而可以设计出“月芽变鱼”的变形画来;看到天上的太阳联想到地上的花,进而可以设计出“太阳变花朵” 的变形画来;看到现代的金鱼联想到它是由宋代的红鲫鱼演变来的,进而可以设计出“鲫鱼变金鱼” 的画来。并鼓励学生从整体出发,用猜测、跳跃的方式直接而迅速地找到联想添画的答案。
四、协调色彩
背景用点,字用线的粗细变化,用同类色渲染背景衬托主体字形形象。
附课堂教学过程实录体现:
最近,接到一个绘画大赛的通知,参赛要求学生创作,一幅反映乡土风情、校园生活等为内容的儿童画。我决定让二、三年级的学生创作一幅有关校园生活的儿童画,不料天公不作美,我正准备学生进行校内操场上训练30-50米接力赛的场面写生时,却下起了毛毛细雨。同学们本来兴致勃勃。此刻都垂头丧气的说:“倒霉,讨厌,怎么下起了雨”。我想这时要强迫学生作画,即使能够画下来,也难创造出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我灵机一动。“今天的美术课我们举行接力赛!”,“好”。同学们异口同声。“那怎么在教室里接力呢?”“用画”大家都惊异的注视着我,我点点头说:“我们举行的是一场绘画接力赛各组依次每人说一句,画一笔,以调整、优质为胜”。我接着讲了比赛规则和计时分标准,并把全班分为三组,选出裁判和计时员。
“老师,画什么呢?”有人急切的问。“上周我们练习画了一些我们徐州的汉文化景观,就以这几个景观的名称为题联想吧。第一组准备一支黑色的水彩笔,第二组准备一支紫色的水彩笔,第三组准备一支深蓝色的水彩笔。我给各组分别提供汉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图案、舞蹈、建筑材料”。我拿来了秒表和录音机,宣布开始。裁判听第一组排好队,下达口令:“预备,开始!”计时员按下秒表,我按下了录音键。“我看,左边的偏旁像瀑布,我用笔添上瀑布的外形……。”刚落音,下一位同学就过来了。“我看右边的偏旁像西瓜,我就添上一块西瓜外形吧”,第一组接力完了,讲时十分十秒。共联想添画十五次。第二组接力,开始便吸取了前一组的经验。我引导他们分析字形位置,间架结构,找出可变化、不可变之处。用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中上、中间、中下笔画位置名称来联想添画。裁判宣布结果后,我又放出录音,“……我看整个字体像三个人在玩杂技,有个人的脚踩在其他两个人的腿上,我看这个字像北京万里长城城墙,城门下有一个人在守卫”。
由汉字的基本形到变化形。同学们高兴极了,“真有趣!真好玩!这是我们集体创作的一幅画,真开心!”我微笑着说:“刚才我们只完成了创作的一半,接下来我们分成四个一组,来分块涂色吧,最后可别忘了在作品上签上你的大名呀。”不到一节课的时间,大家就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创作了充满想象力、创造性的作品。而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好,同时有简单易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汉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造字初时先画其形象称之为又字画。在由图形到符号的抽象过程中,不仅表现古人提取事物特征的高度技巧,其象形和表意的双重功能,使视觉化和空间化的意境。使抽象的文字形象起来。学生通过依形联想添画,运用点、线资料图案体现具体的形象。艺术是相通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相融并济,同样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引导学生感受历史文化遗产,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和知识的同时,创设出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激情,诱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思维,厚积薄发,创作画就变的不难了,其创作性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必然全面提高。
[作者自评]这次绘画接力赛使我从中深深的认识到,教师的临场机智和平时的资料积累,以及对学生的进行因趣利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从汉字发展体系中找到了由画向字发展的交汇处融合点,为创作画提供了新鲜的素材。
[胡新龙主任评议]张冬老师根据学生审美能力,智力水平想象空间感觉立足于徐州悠久灿烂的“两汉”特色借助于课堂教学,巧妙激发学生创作美感,取得了想不到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有利于美术教学的创新和课堂效果提高。
参考文献:
1、《名城徐州》朱浩熙著徐州历史文化一览,作家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第33页
2、《美术课程标准》
(备注:此文在“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课改及创新教育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
附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