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思想政治课集思想性、时代生、理论性于一体,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但是大多数学生却认为思想政治课原理晦涩、乏味、空洞,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厌学的局面。怎样才能扭转这种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克服昏昏欲睡、无精打采,不利教学的局面?我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认为应该端正教学思想,贯彻新课程理念,从实际出发,探究新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先导,是会学的前提。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内驱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讲演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最佳的,因为学生往往怀着一种“这一节课我们究竟是学什么呢”的好奇心来上课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热点导入。热点之所以“热”,一是因为它是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二是由于它是大是大非、鱼龙混杂、令社会关注的必须澄清的一些问题。以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较易引起学生兴趣,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色。
(2)用疑点导入。实践证明,疑点、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并能让学生从思想上明辨是非,摆正观点。
二、创设情境,树立学生主体思想,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为此,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防微杜渐,减少与预防犯罪”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朋友,请以我为鉴”:角色包括“犯罪人——王某”、“老师”、“受害者——刘某”、“法官”以及旁折。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的学生感到新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讨论“王某从一般违法到犯罪的过程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中学生会什么启示?”学生或直接体验,或间接体验,并通过讨论,打破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更好地实现了知识传授,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目标。
三、重视小结,激发热情
课堂小结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收尾阶段,是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完善、精要的“小结”,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让学生达到前后混然一体的美妙的境界,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
(1)优化教师“结束语”
好的结束语可以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走出课堂,它要求精粹而又便于记忆,概括教学内容得要领,形成新的学习动机。比如在讲完《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结婚的条件后做了如下的小结:年龄到,青年男女开心笑;你情我愿入新房,亲上加亲要提防。精粹而便于回忆,使学生终身难忘。
(2)让学生作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上完一课内容之后中,让学生对课堂的知识要点和讲授内容思考几分钟后,然后指定一名或几名同学走上讲台,当一回“准老师”作简要的复述。这种做法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由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效果。
(3)联系社会热点,学以致用
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对时事政治课的学习不能单纯为记忆而记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理解纷繁复杂的现实的问题。
总之,改革课堂教学的结构强以转变师生的教学观念与学习方法以,使教师更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式,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学会求知,使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充分利用教材的附加问题指导学习,增强教学实效
附加问题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学习材料的重点,向学生提供一些要求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各种附加问题帮助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1、利用“学习前的附加问题”指导学习
教材中的“学习前的附加问题”主要有每课课前的序言和部分框题正文前的引文。这些序言和引文在教材中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还都以问题的形式指出了本课或本节、本框所要讲的述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这些附加问题把注意力引导到教材的重点上去。
2、利用“学习中的附加问题”帮助学习
教材中的“学习中的附加问题”主要有“议一议”、“想一想”、“说一说”、“查一查”等小栏目。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利用这些附加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帮助深化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如讲解“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内容时,运用书中想一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为什么会比以前更快?”学生通过思考,深深认识到: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利用“学习后附加问题”巩固学习
教材中的“学习后的附加问题”主要有“阅读与思考”和“课后练习”。当然,教材中的一些小栏目也可以作为“学习后的附加问题”来处理。这些附加问题都是围绕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设计的,题型多样,并且大多是提倡发散性思维的题目。
总之,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寻求新方法,抓好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才能全面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先导,是会学的前提。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内驱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讲演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最佳的,因为学生往往怀着一种“这一节课我们究竟是学什么呢”的好奇心来上课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热点导入。热点之所以“热”,一是因为它是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二是由于它是大是大非、鱼龙混杂、令社会关注的必须澄清的一些问题。以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较易引起学生兴趣,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色。
(2)用疑点导入。实践证明,疑点、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并能让学生从思想上明辨是非,摆正观点。
二、创设情境,树立学生主体思想,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为此,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防微杜渐,减少与预防犯罪”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朋友,请以我为鉴”:角色包括“犯罪人——王某”、“老师”、“受害者——刘某”、“法官”以及旁折。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的学生感到新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讨论“王某从一般违法到犯罪的过程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中学生会什么启示?”学生或直接体验,或间接体验,并通过讨论,打破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更好地实现了知识传授,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目标。
三、重视小结,激发热情
课堂小结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收尾阶段,是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完善、精要的“小结”,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让学生达到前后混然一体的美妙的境界,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
(1)优化教师“结束语”
好的结束语可以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走出课堂,它要求精粹而又便于记忆,概括教学内容得要领,形成新的学习动机。比如在讲完《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结婚的条件后做了如下的小结:年龄到,青年男女开心笑;你情我愿入新房,亲上加亲要提防。精粹而便于回忆,使学生终身难忘。
(2)让学生作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上完一课内容之后中,让学生对课堂的知识要点和讲授内容思考几分钟后,然后指定一名或几名同学走上讲台,当一回“准老师”作简要的复述。这种做法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由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效果。
(3)联系社会热点,学以致用
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对时事政治课的学习不能单纯为记忆而记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理解纷繁复杂的现实的问题。
总之,改革课堂教学的结构强以转变师生的教学观念与学习方法以,使教师更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式,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学会求知,使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充分利用教材的附加问题指导学习,增强教学实效
附加问题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学习材料的重点,向学生提供一些要求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各种附加问题帮助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1、利用“学习前的附加问题”指导学习
教材中的“学习前的附加问题”主要有每课课前的序言和部分框题正文前的引文。这些序言和引文在教材中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还都以问题的形式指出了本课或本节、本框所要讲的述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这些附加问题把注意力引导到教材的重点上去。
2、利用“学习中的附加问题”帮助学习
教材中的“学习中的附加问题”主要有“议一议”、“想一想”、“说一说”、“查一查”等小栏目。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利用这些附加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帮助深化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如讲解“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内容时,运用书中想一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为什么会比以前更快?”学生通过思考,深深认识到: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利用“学习后附加问题”巩固学习
教材中的“学习后的附加问题”主要有“阅读与思考”和“课后练习”。当然,教材中的一些小栏目也可以作为“学习后的附加问题”来处理。这些附加问题都是围绕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设计的,题型多样,并且大多是提倡发散性思维的题目。
总之,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寻求新方法,抓好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才能全面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