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了解清远市区果实种子类中药混用情况。 方法 对清远市区15家医药机构8个品种进行调查,并用来源、性状、显微、理化等方法进行鉴别。 结果 经鉴别后发现仅有17个样品是正品,整体的相符率只有14.5%,其余的样品均为混用品。 结论 本市果实种子类中药混用情况较为严重和普遍,应加强规范本地区中药市场,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 中药材;混用;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 R281.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9-74-03
中药材混用情况包括正品之代用品、地区习惯用药、名称混乱和近缘植物混用等[1]。之所以存在这种混用现象,是因为历代本草对于药材植物型态描述不够详尽,加之历史上因为交通不便,南北阻隔,信息不易交流,地区习惯用药和某些药材外型相似等原因。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影响了部分正品药材的收成,使这些药材的产量下降,这就为混用的品种频繁出现提供了很好的理由,但正是这些混用的品种直接影响到药材的质量及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较大。为此,笔者成立了课题组,对清远市区15家医药机构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不少中药材混用品种,现将果实种子类药材品种的调查情况进行鉴别及整理,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择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中药饮片为对象,收集了清远市区4家大型医疗机构、4家基层卫生院、4家连锁药店和3家单体药店等15家医药机构,其中大型医疗机构包括2家三甲医院和2家二甲医院,基层卫生院、连锁药店和单体药店均是本地区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医药机构,应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明确调查重点
本调查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国家中药材标准》、《广东省中药材标准》、《广东省中药炮制规范》等文献资料,结合课题组近年来在工作中记录的相关资料,整理出易混用果实种子类药材共8个品种,分别对清远市区15家医药机构进行调查。
1.3 统一调查内容
调查组成员详细填写“清远市中药材市场混用品种调查反馈情况一览表”。内容包括样品名称、样品来源、鉴定学名、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者、鉴别人、混充何物。对不能通过性状鉴别混用者的,进行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或色谱鉴别。
2 结果
课题组共调查了8个品种,共计111个样品,经鉴别后发现仅有17个样品是正品,整体的相符率只有14.5%,其余的样品均为混用品,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混用品造成了临床用药的混乱
分析本次调查的8个混用品的混用情况,有7种是地区习惯用品,一种是近缘植物混用品,这些混用品的使用历史大多有几十年,甚至百多年或更长的时间。如五味子正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 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2],混用品南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Rehd.ed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2],五味子与南五味子均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功能
注:表中“√”表示该医药机构样品为正品,“×”表示该医药机构样品为混用品,“-”表示该医药机构无此品种,不作统计
主治相同。北五味子以其果实肉厚、粒大、有油性、光泽好、药用成分高、疗效显著而著称,优于南五味子,颇受国内外众商和药厂青睐,价格也远远高于南五味子,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远远高于南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3],由于2种不同品种均以五味子之名供临床使用,因此容易造成医生临床用药的混乱。
又如酸枣仁正品药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e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养心安神、敛汗、生津功效[2]。混用药材滇枣仁为同科植物滇刺枣(Ziziphus mauriotiana Lam.)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宁心、敛汗功效[4]。滇枣仁为云南习用药,曾收载于《云南省药品标准》,虽含有酸枣仁皂苷A、B,但较酸枣仁低2倍以上,且其他成分不与酸枣仁一致[4],决不可混作酸枣仁药用,应加强研究,明确其特有的药理作用、功能主治,以滇枣仁的名称正确应用。
再有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1)Britt]的果实[2]。混用药材白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变种白苏[Perilla frutescens(L1) Britt1var1typica(Makino)Makino.]的果实[5]。广东地区历来有使用白苏子入药的习惯,但临床用药一般认为紫苏子的疗效较佳,两者植物来源虽为同一种,其化学成分有相似之处但有所区别,因此认为紫苏子和白苏子不宜等同入药[6],要加强对白苏子在药理和临床方面的相关研究,以白苏子名称正确应用,避免临床上混淆使用。
还有谷芽正品药材为为禾本科植物粟(Setaria italicaL.Beauv.)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2],混用药材稻芽为禾本科植物稻 (Oryza sativa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2],广东地区称“稻”为“谷”,且功能主治相近,因此一直就有稻芽作谷芽入药的习惯,但两者基源和性状不同,因此需注意鉴别,要以稻芽名称应用,否则会造成医生临床用药的混乱。
3.2 混用品影响了临床用药的疗效和安全
广东有不少习用品,虽然与正品名称相同,但功效是不完全相同的。如王不留行正品药材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ac-caria segetalis Neck.Garcke.)的干燥成熟种子,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的功能[2]。混用药材广东王不留行以桑科植物薜苈(Ficus pumila L.)的干燥花序托入药,有祛风利湿,活血解毒的功能[7]。现收载于《广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第1册),虽然与正品名称相同,但基源、药效和化学成分相差很大,在临床上常用王不留行治疗乳汁不通之症,但配方时给予广东王不留行就会直接影响临床的疗效,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又如丝瓜络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L.)Roem.]干燥果实的维管束,具有祛风,通络,活血,下乳功能[2]。混用药材广东丝瓜络为同科植物棱角丝瓜[Luffa acutangula(Linn.)Roxb.]除去种子后的干燥成熟老果实,功能清热化痰,凉血解毒[8]。广东丝瓜络收载于《广东中药志》,与丝瓜络基源、加工方法和功能等有所区别,但本地区除一家医药机构外均以丝瓜络为名使用广东丝瓜络,临床用药非常混乱。
再有冬葵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L.)的种子,有清热利尿,消肿的功能[2]。混用品苘麻子为同科植物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i Medic.)的种子。有清热利湿,解毒,退翳的功能[2]。冬葵子与苘麻子由于形状相似多混用[1],属近缘植物混用情况,但功能相差很大。冬葵子临床上常用于尿闭,水肿等证,但苘麻子却没有清热利尿的功能,如果用苘麻子治疗则疗效较差或无效。因此,临床医生在用药时如果不了解苘麻子的功效特点,就会直接影响临床用药的疗效,甚至延误病情。
还有木瓜的正品药材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有平肝舒筋、利胃化湿的功能[2]。混用药材是同科植物光皮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Thouin)Koehne.]的干燥成熟果实,有和胃、舒筋、祛风湿、消痰止咳的功能[3]。光皮木瓜为广东的的习用品,曾收载于《广东省中药炮制规范》(1984年)。光皮木瓜与木瓜不仅基源不同,性状有别,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也与木瓜迥异,药理研究表明,光皮木瓜无解痉、抗炎和保肝作用 [3],因此临床上不可作木瓜药用,否则可能会影响临床用药的疗效和安全。
3.3 要统一中药材的名称,规范混用品的使用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造成全国中药材存在混乱现象的品种不下200余种,其中以同名异物最为多见[9]。中药材只有实现一药一名,实行中药材名称标准化,才是避免中药材品种混乱的有效措施。
现在《中国药典》已经开始向这个方向发展,将以前一些同名异物的中药材分列为2个品种,如南五味子与五味子;谷芽与稻芽等。由于两种中药的性味、功效及应用基本相同,临床可以相互替代[9]。但笔者认为,中药从业人员在购进、保管和调配中药材等环节时一定要做到药名是规范和统一,并主动与医生或患者说明清楚该品种的情况,使医生或患者知情用药,做到方药一致。因为药典收载不同品种,就是不同的药,药品监督部门抽检,检出来的结论应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出具,一名一药,写着五味子,检出来是南五味子,这就是不同的品种,检验报告的结论就只能是“不符合规定”[10],可作“假药”处理。
而对于两种药的药性、功效及应用不同或基本相同,但有毒性,临床上不可以替代[8],如广东王不留行只能用于风湿痹痛,泻痢,淋病,跌打损伤,痈肿疮疖[7],而不可替代王不留行用于经闭、痛经,乳汁不下,乳痈肿痛,淋证涩痛[2],确保临床用药的准确、有效和安全。
4 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清远市区果实种子类药材混用情况较为严重和普遍,应该要引起有关单位和人员的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这些同名异物的混用品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容易造成临床用药的混乱、影响了临床用药的疗效和安全。
面对着这种的现状,作为从事中药行业人员,课题组有必要通过查阅文献、本草考证、调查、鉴别等方法,澄清出目前本地区常见的容易混用的中药材品种,并整理出这些容易混用中药材品种的鉴别资料,作为中药从业人员在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等环节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这对于规范本地区中药市场,维护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中振,李应生.百药鉴别[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2.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57,168,352,343,49,318,107,189,60,227,113.
[3] 孙雪妹,丁如贤,徐易沁,等.市售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鉴别研究和质量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5):136.
[4] 孔增科,傅正良,熊南燕,等.易混淆中药品种辨析与临床应用[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2007:368.
[5] 樊宝和.紫苏子和白苏子的成分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5):266.
[6] 黄亮辉,苏琪,赵婷婷,等.白苏子和紫苏子生品及其炮制品中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J].中药材,2010,33(12):1856.
[7]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第一册)[S].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19.
[8] 林颖,徐必达,周诚,等.广东丝瓜络多糖含量测定[J].江西中医药杂志,2005,39(10):37.
[9] 冯奕斌,董瑶,汤俊,等.论香港的中药标准化[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18(2):4.
[10] 王会如.《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易混淆中药饮片品种解析[J].首都医药,2008,15(2):19.
(收稿日期:2013-04-07)
[关键词] 中药材;混用;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 R281.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9-74-03
中药材混用情况包括正品之代用品、地区习惯用药、名称混乱和近缘植物混用等[1]。之所以存在这种混用现象,是因为历代本草对于药材植物型态描述不够详尽,加之历史上因为交通不便,南北阻隔,信息不易交流,地区习惯用药和某些药材外型相似等原因。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影响了部分正品药材的收成,使这些药材的产量下降,这就为混用的品种频繁出现提供了很好的理由,但正是这些混用的品种直接影响到药材的质量及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较大。为此,笔者成立了课题组,对清远市区15家医药机构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不少中药材混用品种,现将果实种子类药材品种的调查情况进行鉴别及整理,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择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中药饮片为对象,收集了清远市区4家大型医疗机构、4家基层卫生院、4家连锁药店和3家单体药店等15家医药机构,其中大型医疗机构包括2家三甲医院和2家二甲医院,基层卫生院、连锁药店和单体药店均是本地区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医药机构,应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明确调查重点
本调查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国家中药材标准》、《广东省中药材标准》、《广东省中药炮制规范》等文献资料,结合课题组近年来在工作中记录的相关资料,整理出易混用果实种子类药材共8个品种,分别对清远市区15家医药机构进行调查。
1.3 统一调查内容
调查组成员详细填写“清远市中药材市场混用品种调查反馈情况一览表”。内容包括样品名称、样品来源、鉴定学名、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者、鉴别人、混充何物。对不能通过性状鉴别混用者的,进行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或色谱鉴别。
2 结果
课题组共调查了8个品种,共计111个样品,经鉴别后发现仅有17个样品是正品,整体的相符率只有14.5%,其余的样品均为混用品,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混用品造成了临床用药的混乱
分析本次调查的8个混用品的混用情况,有7种是地区习惯用品,一种是近缘植物混用品,这些混用品的使用历史大多有几十年,甚至百多年或更长的时间。如五味子正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 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2],混用品南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Rehd.ed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2],五味子与南五味子均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功能
注:表中“√”表示该医药机构样品为正品,“×”表示该医药机构样品为混用品,“-”表示该医药机构无此品种,不作统计
主治相同。北五味子以其果实肉厚、粒大、有油性、光泽好、药用成分高、疗效显著而著称,优于南五味子,颇受国内外众商和药厂青睐,价格也远远高于南五味子,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远远高于南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3],由于2种不同品种均以五味子之名供临床使用,因此容易造成医生临床用药的混乱。
又如酸枣仁正品药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e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养心安神、敛汗、生津功效[2]。混用药材滇枣仁为同科植物滇刺枣(Ziziphus mauriotiana Lam.)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宁心、敛汗功效[4]。滇枣仁为云南习用药,曾收载于《云南省药品标准》,虽含有酸枣仁皂苷A、B,但较酸枣仁低2倍以上,且其他成分不与酸枣仁一致[4],决不可混作酸枣仁药用,应加强研究,明确其特有的药理作用、功能主治,以滇枣仁的名称正确应用。
再有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1)Britt]的果实[2]。混用药材白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变种白苏[Perilla frutescens(L1) Britt1var1typica(Makino)Makino.]的果实[5]。广东地区历来有使用白苏子入药的习惯,但临床用药一般认为紫苏子的疗效较佳,两者植物来源虽为同一种,其化学成分有相似之处但有所区别,因此认为紫苏子和白苏子不宜等同入药[6],要加强对白苏子在药理和临床方面的相关研究,以白苏子名称正确应用,避免临床上混淆使用。
还有谷芽正品药材为为禾本科植物粟(Setaria italicaL.Beauv.)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2],混用药材稻芽为禾本科植物稻 (Oryza sativa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2],广东地区称“稻”为“谷”,且功能主治相近,因此一直就有稻芽作谷芽入药的习惯,但两者基源和性状不同,因此需注意鉴别,要以稻芽名称应用,否则会造成医生临床用药的混乱。
3.2 混用品影响了临床用药的疗效和安全
广东有不少习用品,虽然与正品名称相同,但功效是不完全相同的。如王不留行正品药材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ac-caria segetalis Neck.Garcke.)的干燥成熟种子,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的功能[2]。混用药材广东王不留行以桑科植物薜苈(Ficus pumila L.)的干燥花序托入药,有祛风利湿,活血解毒的功能[7]。现收载于《广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第1册),虽然与正品名称相同,但基源、药效和化学成分相差很大,在临床上常用王不留行治疗乳汁不通之症,但配方时给予广东王不留行就会直接影响临床的疗效,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又如丝瓜络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L.)Roem.]干燥果实的维管束,具有祛风,通络,活血,下乳功能[2]。混用药材广东丝瓜络为同科植物棱角丝瓜[Luffa acutangula(Linn.)Roxb.]除去种子后的干燥成熟老果实,功能清热化痰,凉血解毒[8]。广东丝瓜络收载于《广东中药志》,与丝瓜络基源、加工方法和功能等有所区别,但本地区除一家医药机构外均以丝瓜络为名使用广东丝瓜络,临床用药非常混乱。
再有冬葵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L.)的种子,有清热利尿,消肿的功能[2]。混用品苘麻子为同科植物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i Medic.)的种子。有清热利湿,解毒,退翳的功能[2]。冬葵子与苘麻子由于形状相似多混用[1],属近缘植物混用情况,但功能相差很大。冬葵子临床上常用于尿闭,水肿等证,但苘麻子却没有清热利尿的功能,如果用苘麻子治疗则疗效较差或无效。因此,临床医生在用药时如果不了解苘麻子的功效特点,就会直接影响临床用药的疗效,甚至延误病情。
还有木瓜的正品药材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有平肝舒筋、利胃化湿的功能[2]。混用药材是同科植物光皮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Thouin)Koehne.]的干燥成熟果实,有和胃、舒筋、祛风湿、消痰止咳的功能[3]。光皮木瓜为广东的的习用品,曾收载于《广东省中药炮制规范》(1984年)。光皮木瓜与木瓜不仅基源不同,性状有别,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也与木瓜迥异,药理研究表明,光皮木瓜无解痉、抗炎和保肝作用 [3],因此临床上不可作木瓜药用,否则可能会影响临床用药的疗效和安全。
3.3 要统一中药材的名称,规范混用品的使用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造成全国中药材存在混乱现象的品种不下200余种,其中以同名异物最为多见[9]。中药材只有实现一药一名,实行中药材名称标准化,才是避免中药材品种混乱的有效措施。
现在《中国药典》已经开始向这个方向发展,将以前一些同名异物的中药材分列为2个品种,如南五味子与五味子;谷芽与稻芽等。由于两种中药的性味、功效及应用基本相同,临床可以相互替代[9]。但笔者认为,中药从业人员在购进、保管和调配中药材等环节时一定要做到药名是规范和统一,并主动与医生或患者说明清楚该品种的情况,使医生或患者知情用药,做到方药一致。因为药典收载不同品种,就是不同的药,药品监督部门抽检,检出来的结论应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出具,一名一药,写着五味子,检出来是南五味子,这就是不同的品种,检验报告的结论就只能是“不符合规定”[10],可作“假药”处理。
而对于两种药的药性、功效及应用不同或基本相同,但有毒性,临床上不可以替代[8],如广东王不留行只能用于风湿痹痛,泻痢,淋病,跌打损伤,痈肿疮疖[7],而不可替代王不留行用于经闭、痛经,乳汁不下,乳痈肿痛,淋证涩痛[2],确保临床用药的准确、有效和安全。
4 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清远市区果实种子类药材混用情况较为严重和普遍,应该要引起有关单位和人员的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这些同名异物的混用品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容易造成临床用药的混乱、影响了临床用药的疗效和安全。
面对着这种的现状,作为从事中药行业人员,课题组有必要通过查阅文献、本草考证、调查、鉴别等方法,澄清出目前本地区常见的容易混用的中药材品种,并整理出这些容易混用中药材品种的鉴别资料,作为中药从业人员在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等环节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这对于规范本地区中药市场,维护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中振,李应生.百药鉴别[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2.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57,168,352,343,49,318,107,189,60,227,113.
[3] 孙雪妹,丁如贤,徐易沁,等.市售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鉴别研究和质量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5):136.
[4] 孔增科,傅正良,熊南燕,等.易混淆中药品种辨析与临床应用[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2007:368.
[5] 樊宝和.紫苏子和白苏子的成分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5):266.
[6] 黄亮辉,苏琪,赵婷婷,等.白苏子和紫苏子生品及其炮制品中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J].中药材,2010,33(12):1856.
[7]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第一册)[S].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19.
[8] 林颖,徐必达,周诚,等.广东丝瓜络多糖含量测定[J].江西中医药杂志,2005,39(10):37.
[9] 冯奕斌,董瑶,汤俊,等.论香港的中药标准化[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18(2):4.
[10] 王会如.《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易混淆中药饮片品种解析[J].首都医药,2008,15(2):19.
(收稿日期:2013-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