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实现现代化的难点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的标志。发展农机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内容和手段。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我认为,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对推进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1.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发展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重要载体,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如:节水灌溉、设施农业、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化肥深施、 高效收获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通过机械高精度的动力和速度才能达到。农业机械代替了人畜力在耕、耙、播、收、植保、排灌等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中繁重劳作,极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农艺技术要求。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缩短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进程。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耕种播种、病虫害防治、储藏保鲜、深加工等都是主要靠机械设备来完成。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2.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业机械化的目的是用机械动力代替人畜力,提高生产效率,以释放更多劳动力投入到二三产业当中。机械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为外出打工的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同时,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了农工双赢的好局面。因此机械化为国民经济做出了贡献。另外机械化使从事农业的人口比重急剧下降,使更多的人从事其他的工作,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使世界经济更加繁荣。
3.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抗灾减灾的能力
如:我国西北各地充分发挥农业机械抢墒播种、坐水播种、节水增效的优势,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示范面积逐年增加,极大提高了抗旱减灾增收的科技含量,增强了农业抗旱自救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再如:机械覆膜比人工覆膜的速度要快10~50倍,节省5%薄膜。而且在5级大风下仍可正常作业,每亩节约成本约30~50元。在华北部分实现耕耙、播、收机械化作业,可争抢农时,实现一年两熟,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第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工具。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村的生产发展,是农民的生活更加富裕;另外,农业机械化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不仅节约了资源,还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乡村道路建设和河道疏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新农村变得更加干净、整洁。农业机械化推动农业生产化经营,带动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对新农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5.发展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农业机械化把农业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把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农业机械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工农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大量先进适用的机械作业装备的推广应用,实现播种、中耕、灌溉、施肥、植保、收获等方面的精确作业,使农业生产和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率、低耗能、低污染,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措施
1.坚持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
将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农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农民所急需的环节入手,确定农机化的工作方向,解决农民随迫切的问题。要紧紧把握粮食生产这条主线,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抓住机耕、机播、机收等重点生产环节,抓住优势农产品重点生产区域,组织好农机化生产,搞好农机跨区作业,满足广大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
2.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机化发展道路
我国的人口多、地少、农民收入低、积累少,这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与其他已实现机械化的国家不同,我国的农机不仅要代替人畜力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手段,而且要作为农民节约成本、勤劳致富的工具;农民购买的大型农机不仅为自家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开展社会化服务。不断拓展农机服务领域,把分散的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把机械化生产和家庭承包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机大规模作业,促进农机的共同利用,合理配置农机资源,,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效益,走“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率”的路子,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想方设法解决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 的问题。发展农机市场,协调和引导服务,提高农具利用率,让农户节本增效,这是农机化发展不竭的动力。
3.要坚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普及应用
农机化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机制创新。要采取技术攻关、实验、示范等措施,促进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农业机械科研和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要加大保护性耕地、秸秆综合利用、高效植保技术、设施农业、机械化旱作节水等节能、环保、增效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要努力创新农机化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机制、工作方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又快又好的发展。
4.要坚持依法推进、依法监管
发展农机化,法律是基础,政策是关键。要贯彻好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发展农机化的要求,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完善各项配套法规,推动燃油补贴、税收信贷优惠、建设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机耕道等扶持措施全面落实,努力开辟新的农机化投入渠道,继续扩大购机补贴规模,发挥好政策扶持、市场引导、政府推动、法律规范的作用,依法促进、依法监管,构建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保障机制。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人类农业发展历史的必然选择。农业机械化事业是一项伟大、光明、灿烂的事业。新形势充满新挑战,也孕育新机遇,农机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要继续发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围绕重点项目和中心工作,狠抓落实,扎实推进,为农村经济的繁荣、为农民增加收入、为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一、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1.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发展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重要载体,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如:节水灌溉、设施农业、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化肥深施、 高效收获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通过机械高精度的动力和速度才能达到。农业机械代替了人畜力在耕、耙、播、收、植保、排灌等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中繁重劳作,极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农艺技术要求。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缩短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进程。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耕种播种、病虫害防治、储藏保鲜、深加工等都是主要靠机械设备来完成。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2.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业机械化的目的是用机械动力代替人畜力,提高生产效率,以释放更多劳动力投入到二三产业当中。机械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为外出打工的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同时,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了农工双赢的好局面。因此机械化为国民经济做出了贡献。另外机械化使从事农业的人口比重急剧下降,使更多的人从事其他的工作,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使世界经济更加繁荣。
3.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抗灾减灾的能力
如:我国西北各地充分发挥农业机械抢墒播种、坐水播种、节水增效的优势,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示范面积逐年增加,极大提高了抗旱减灾增收的科技含量,增强了农业抗旱自救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再如:机械覆膜比人工覆膜的速度要快10~50倍,节省5%薄膜。而且在5级大风下仍可正常作业,每亩节约成本约30~50元。在华北部分实现耕耙、播、收机械化作业,可争抢农时,实现一年两熟,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第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工具。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村的生产发展,是农民的生活更加富裕;另外,农业机械化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不仅节约了资源,还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乡村道路建设和河道疏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新农村变得更加干净、整洁。农业机械化推动农业生产化经营,带动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对新农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5.发展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农业机械化把农业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把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农业机械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工农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大量先进适用的机械作业装备的推广应用,实现播种、中耕、灌溉、施肥、植保、收获等方面的精确作业,使农业生产和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率、低耗能、低污染,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措施
1.坚持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
将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农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农民所急需的环节入手,确定农机化的工作方向,解决农民随迫切的问题。要紧紧把握粮食生产这条主线,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抓住机耕、机播、机收等重点生产环节,抓住优势农产品重点生产区域,组织好农机化生产,搞好农机跨区作业,满足广大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
2.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机化发展道路
我国的人口多、地少、农民收入低、积累少,这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与其他已实现机械化的国家不同,我国的农机不仅要代替人畜力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手段,而且要作为农民节约成本、勤劳致富的工具;农民购买的大型农机不仅为自家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开展社会化服务。不断拓展农机服务领域,把分散的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把机械化生产和家庭承包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机大规模作业,促进农机的共同利用,合理配置农机资源,,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效益,走“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率”的路子,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想方设法解决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 的问题。发展农机市场,协调和引导服务,提高农具利用率,让农户节本增效,这是农机化发展不竭的动力。
3.要坚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普及应用
农机化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机制创新。要采取技术攻关、实验、示范等措施,促进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农业机械科研和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要加大保护性耕地、秸秆综合利用、高效植保技术、设施农业、机械化旱作节水等节能、环保、增效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要努力创新农机化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机制、工作方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又快又好的发展。
4.要坚持依法推进、依法监管
发展农机化,法律是基础,政策是关键。要贯彻好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发展农机化的要求,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完善各项配套法规,推动燃油补贴、税收信贷优惠、建设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机耕道等扶持措施全面落实,努力开辟新的农机化投入渠道,继续扩大购机补贴规模,发挥好政策扶持、市场引导、政府推动、法律规范的作用,依法促进、依法监管,构建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保障机制。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人类农业发展历史的必然选择。农业机械化事业是一项伟大、光明、灿烂的事业。新形势充满新挑战,也孕育新机遇,农机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要继续发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围绕重点项目和中心工作,狠抓落实,扎实推进,为农村经济的繁荣、为农民增加收入、为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