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钦州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随着当代终身教育理论的兴起及其派生的终身体育的出现,我国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体提出了“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锻炼的意识与习惯”的要求,为我国现代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当前学校体育的培养目标及任务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论述了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及其习惯养成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职校终身体育意识
从国家学生体质监测网上统计说明,虽然其他中小学学生体质得到明显提高,但中职生体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形势相当不乐观,与国家要求还普遍存在着一定距离。特别在耐力、力量和柔韧素质方面存在更大的弱势。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普遍反映的问题就是当前的学生难管、难教,组织纪律观念差,惰性强、不好动等。一堂课还没上到一半,留在场上活动的同学就寥寥无几了。借口多多,理由充分,肚子痛、头晕需要休息。引体向上练习,真正达标人数没几个,甚至做不到两个的人不是少个,问说:会打篮球不,不会;会打排球吗,不会;会跳绳吗,不会;这样的例子很多。这就是我们职业体育教育普遍存在的一种状况。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关键时期,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身体生长发育得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一生。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为学生终身健康发展服务,要引导和教育中职学生从人生发展动态需求和生活需要出发,从现在做起,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学会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丰富生活,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同时在体育锻炼活动中,努力培养和提高运动兴趣,养成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习惯,并从中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为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乃至终生健康生活奠定基础。本文就中等职业学生的生活实际特点,浅谈对学生终身体育健康意识培养的观点及其有效做法,仅供同行参考。
一、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无论其身体素质怎么好,技术有多么全面。他都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必然有其自己的专长。但是面对无数的学生,每个学生各有各的爱好和爱好。学生不懂体育方面的知识自然而然地找体育老师来帮助。如: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乒乓球;有的学生喜欢踢毽子;有的学生喜欢看各种体育比赛项目,但又看不懂等等一系列问题。这样,作为体育老师的素质高低就很关键,虽然有些运动项目是自己的专长,就很轻易。有些项目是自己的弱项,就很难做到。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熟悉到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面,才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教学过程也得心应手,也赢得学生们的信任、欢迎。体育教师还要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体育教师应不断地自我进修,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要有创新能力,对自己的创造有清醒的熟悉,并加以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应表现出创造的天赋和好奇心,使体育教学常教常新,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爱好。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二、建立终身体育的教学体系,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多年来,体育教学具体表现为各专项动作技术的传授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这种具有竞技化特征的内容体系,使其对学生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被分解和隔离在各自相对独立的专项运动中,难以达到使学生对称、均衡、协调、全面发展的教学效果,这是其一。其二,教学过程过分苛求动作技术的准确和完美,使运动技术的学习掌握成为教学目的,而不是教学手段,造成了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的倒置和错位,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其三,学生在这种技术教学中掌握的仅仅是某种运动专长和技能,但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却是无能为力。其四,体育课选修的运动项目,由于器材和场地的限制,有不少在实际生活中不易开展,客观上造成体育能力与学校教学计划的脱节。因此,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为建立合理的教材体系。
学校体育是系统传授身体锻炼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让学生成为渴望参与体育锻炼,并能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坚持进行锻炼,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亲身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转化为学生自觉自愿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自觉地确定锻炼目标,科学地安排锻炼计划和准确地评价锻炼效果,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为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终身体育奠定体质基础。
三、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是让学生明白终身学习的真正意义,学习不仅仅是单纯为了获取知识或掌握技能,而是通过学习重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自我,重新认识世界与自我的生存关系,是一个扩展创造性的过程也就是说变被动地接受客观知识为主动地提高内在素质,将学习转化为创造性的行为,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终身学习培养侧重从学习者的主体角度出发,强调个人在一生中能持续地学习,以实现个人在一生中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各种学习需求的满足。它是人自身的需求和自觉性的表现。其次是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关键是要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是一种习惯,兴趣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是由一件件事情组成的,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这些事情不一定都是提前知道的,有的还不知道如何去做。但无论如何,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够从遇到的那些事情中学得知识、技能与经验,而这些知识、技能和经验将会成为一个人受益终身的智慧。第三,树立终身学习是学生的发展之本,强调个人在一生中能持续地学习,以实现个人在一生中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成长发展需求,达成自我实现的目的。第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学习潜能开发就是让学生自身终身学习能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学生没有终身学习的需求,根本就谈不上终身学习的动力。个人学习潜能就是学生根据自身需求确定人生目标,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一生中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各种需求,而制定学习目标,从而主动、积极和创造地学习。
四、合理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1、加强思想教育,明确锻炼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功能,体验到体育的魅力,意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不失时机地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培养学生持续性的体育自学能力。
2、重视信息反馈,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对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成绩做出正确的评价。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坚持目标的欲望和继续锻炼的热情。比如,在进行一分钟运球上篮教学时,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练习达到这一目标。阶段练习结束后,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自我锻炼成绩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指标完成情况,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竞争氛围,从而推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五、让学生在自我运动参与过程中得到满足
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如:高部学生都有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文化学科的压力,相比之下,体育课的压力就小得多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设计能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使学生有更大的优势从中得到乐趣,同时,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学生就将在文化课的压力能在体育课中得到释放,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设计这环节更有必要加强的一方面,才能产生更积极的作用。又如:每次观看体育比赛时能让众多体育爱好者欣喜若狂,彻夜不眠,参与到比赛之中所感受到的乐趣,一切均发自肺腑之言,不需要规定,更不需要强制,情感与运动的交融,参与的满足就足够了。如果体育教师能使学生在多年的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不管现在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他个人成长的真正意义,就已经不知不觉地接受体育。那么,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成为孩子们运动的乐园,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六、营造氛围,全方位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七、学校体育是培养人锻炼能力的重要场所,但并不是所有的锻炼能力都要依赖学校教育来培养。学生可以从广泛的社会体育中不断培养“会锻炼”的能力。现代健身锻炼手段和方法极大丰富,大大加速了锻炼个体化的进程。家庭体育灵活多样,它的兴起,使人足不出户也能进行各种锻炼活动。家庭内部成员集体活动时和睦欢乐的气氛,使家庭环境变得温馨,这些情感的体验对青少年个性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充分挖掘社会体育资源,争取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如提高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率,及时解决终身体育社会指导员师资短缺问题等。利用学校体育的规范和家庭体育的灵活多样等各自的优势,达到相互促进。社会体育、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和补充。没有社会体育、家庭体育参与的学校体育是不完善的体育教育。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只有融入社会大系统,才能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并参与体育教育的社会风气。才能真正推动、实施终身体育。
八、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对职校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势在必行,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与习惯亦是体育教育一线工作者的重要职责,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许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体育的总和,人的健康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进行锻炼,强壮的身体会变弱,经常有规律的锻炼,虚弱的身体会变强,只有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才能长久保持健康的身体。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强体育锻炼,而且要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只有树立终身体育的观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才能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试论终身体育的教育基础及其发展趋势[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3、
[2]毛振明等.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J].体育学刊.2007.14(3).
[3]周铭华.析校园体育文化对终身体育形成的促进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4).
[4]朱华剑.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克山师专学报,2004,(4).
【摘要】随着当代终身教育理论的兴起及其派生的终身体育的出现,我国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体提出了“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锻炼的意识与习惯”的要求,为我国现代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当前学校体育的培养目标及任务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论述了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及其习惯养成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职校终身体育意识
从国家学生体质监测网上统计说明,虽然其他中小学学生体质得到明显提高,但中职生体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形势相当不乐观,与国家要求还普遍存在着一定距离。特别在耐力、力量和柔韧素质方面存在更大的弱势。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普遍反映的问题就是当前的学生难管、难教,组织纪律观念差,惰性强、不好动等。一堂课还没上到一半,留在场上活动的同学就寥寥无几了。借口多多,理由充分,肚子痛、头晕需要休息。引体向上练习,真正达标人数没几个,甚至做不到两个的人不是少个,问说:会打篮球不,不会;会打排球吗,不会;会跳绳吗,不会;这样的例子很多。这就是我们职业体育教育普遍存在的一种状况。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关键时期,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身体生长发育得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一生。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为学生终身健康发展服务,要引导和教育中职学生从人生发展动态需求和生活需要出发,从现在做起,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学会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丰富生活,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同时在体育锻炼活动中,努力培养和提高运动兴趣,养成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习惯,并从中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为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乃至终生健康生活奠定基础。本文就中等职业学生的生活实际特点,浅谈对学生终身体育健康意识培养的观点及其有效做法,仅供同行参考。
一、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无论其身体素质怎么好,技术有多么全面。他都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必然有其自己的专长。但是面对无数的学生,每个学生各有各的爱好和爱好。学生不懂体育方面的知识自然而然地找体育老师来帮助。如: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乒乓球;有的学生喜欢踢毽子;有的学生喜欢看各种体育比赛项目,但又看不懂等等一系列问题。这样,作为体育老师的素质高低就很关键,虽然有些运动项目是自己的专长,就很轻易。有些项目是自己的弱项,就很难做到。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熟悉到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面,才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教学过程也得心应手,也赢得学生们的信任、欢迎。体育教师还要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体育教师应不断地自我进修,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要有创新能力,对自己的创造有清醒的熟悉,并加以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应表现出创造的天赋和好奇心,使体育教学常教常新,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爱好。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二、建立终身体育的教学体系,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多年来,体育教学具体表现为各专项动作技术的传授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这种具有竞技化特征的内容体系,使其对学生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被分解和隔离在各自相对独立的专项运动中,难以达到使学生对称、均衡、协调、全面发展的教学效果,这是其一。其二,教学过程过分苛求动作技术的准确和完美,使运动技术的学习掌握成为教学目的,而不是教学手段,造成了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的倒置和错位,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其三,学生在这种技术教学中掌握的仅仅是某种运动专长和技能,但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却是无能为力。其四,体育课选修的运动项目,由于器材和场地的限制,有不少在实际生活中不易开展,客观上造成体育能力与学校教学计划的脱节。因此,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为建立合理的教材体系。
学校体育是系统传授身体锻炼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让学生成为渴望参与体育锻炼,并能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坚持进行锻炼,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亲身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转化为学生自觉自愿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自觉地确定锻炼目标,科学地安排锻炼计划和准确地评价锻炼效果,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为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终身体育奠定体质基础。
三、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是让学生明白终身学习的真正意义,学习不仅仅是单纯为了获取知识或掌握技能,而是通过学习重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自我,重新认识世界与自我的生存关系,是一个扩展创造性的过程也就是说变被动地接受客观知识为主动地提高内在素质,将学习转化为创造性的行为,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终身学习培养侧重从学习者的主体角度出发,强调个人在一生中能持续地学习,以实现个人在一生中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各种学习需求的满足。它是人自身的需求和自觉性的表现。其次是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关键是要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是一种习惯,兴趣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是由一件件事情组成的,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这些事情不一定都是提前知道的,有的还不知道如何去做。但无论如何,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够从遇到的那些事情中学得知识、技能与经验,而这些知识、技能和经验将会成为一个人受益终身的智慧。第三,树立终身学习是学生的发展之本,强调个人在一生中能持续地学习,以实现个人在一生中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成长发展需求,达成自我实现的目的。第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学习潜能开发就是让学生自身终身学习能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学生没有终身学习的需求,根本就谈不上终身学习的动力。个人学习潜能就是学生根据自身需求确定人生目标,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一生中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各种需求,而制定学习目标,从而主动、积极和创造地学习。
四、合理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1、加强思想教育,明确锻炼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功能,体验到体育的魅力,意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不失时机地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培养学生持续性的体育自学能力。
2、重视信息反馈,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对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成绩做出正确的评价。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坚持目标的欲望和继续锻炼的热情。比如,在进行一分钟运球上篮教学时,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练习达到这一目标。阶段练习结束后,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自我锻炼成绩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指标完成情况,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竞争氛围,从而推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五、让学生在自我运动参与过程中得到满足
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如:高部学生都有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文化学科的压力,相比之下,体育课的压力就小得多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设计能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使学生有更大的优势从中得到乐趣,同时,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学生就将在文化课的压力能在体育课中得到释放,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设计这环节更有必要加强的一方面,才能产生更积极的作用。又如:每次观看体育比赛时能让众多体育爱好者欣喜若狂,彻夜不眠,参与到比赛之中所感受到的乐趣,一切均发自肺腑之言,不需要规定,更不需要强制,情感与运动的交融,参与的满足就足够了。如果体育教师能使学生在多年的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不管现在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他个人成长的真正意义,就已经不知不觉地接受体育。那么,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成为孩子们运动的乐园,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六、营造氛围,全方位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七、学校体育是培养人锻炼能力的重要场所,但并不是所有的锻炼能力都要依赖学校教育来培养。学生可以从广泛的社会体育中不断培养“会锻炼”的能力。现代健身锻炼手段和方法极大丰富,大大加速了锻炼个体化的进程。家庭体育灵活多样,它的兴起,使人足不出户也能进行各种锻炼活动。家庭内部成员集体活动时和睦欢乐的气氛,使家庭环境变得温馨,这些情感的体验对青少年个性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充分挖掘社会体育资源,争取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如提高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率,及时解决终身体育社会指导员师资短缺问题等。利用学校体育的规范和家庭体育的灵活多样等各自的优势,达到相互促进。社会体育、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和补充。没有社会体育、家庭体育参与的学校体育是不完善的体育教育。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只有融入社会大系统,才能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并参与体育教育的社会风气。才能真正推动、实施终身体育。
八、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对职校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势在必行,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与习惯亦是体育教育一线工作者的重要职责,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许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体育的总和,人的健康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进行锻炼,强壮的身体会变弱,经常有规律的锻炼,虚弱的身体会变强,只有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才能长久保持健康的身体。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强体育锻炼,而且要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只有树立终身体育的观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才能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试论终身体育的教育基础及其发展趋势[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3、
[2]毛振明等.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J].体育学刊.2007.14(3).
[3]周铭华.析校园体育文化对终身体育形成的促进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4).
[4]朱华剑.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克山师专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