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探究蓝光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是否会影响新生儿的排尿方式。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12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人,间歇性蓝光治疗组为A组,连续性蓝光治疗组为B组。对两组患儿在排尿平均次数、单次排尿平均量(ml)、排尿总量(ml)以及膀胱内残余平均尿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排尿平均次数(2.59±0.73)、单次排尿平均量(20.87±9.12)ml、排尿总量(3243.198±399.456)ml、较B组平均排尿次数(1.74±0.93),单次排尿平均量(16.33±9.37)ml、排尿总量(1704.852±94.373)ml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患儿膀胱内残余平均尿量(13.64±9.73)ml较B组膀胱内残余平均尿量(11.77±10.83)ml无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蓝光治疗对新生儿的排尿方式有着显著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新生儿在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排尿次数减少,排尿单次数量减少以及排尿总量减少。
【关键词】蓝光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排尿方式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017-02
高胆红素血症作为新生儿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每年都有着居高不下的发病率。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会导致新生儿的脑损伤,进而进展为胆红素脑病,不仅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甚至可能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不及时对新生儿进行治疗或是延缓治疗,根据高胆红素血症的严重程度可能会导致新生儿今后的智力、听力障碍[1]。根据我院多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经验来看,临床上我们主要治疗新生儿尿液泛黄症状,并对高胆红素血症所引发的并发症进行抑制。蓝光治疗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洁方便、疗效显著基本无副作用。但是国内外学者针对于蓝光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是否会影响新生儿的排尿方式这方面却研究甚少,因此我院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探究蓝光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是否会影响新生儿的排尿方式。现有研究成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进行临床试验研究的数据,为我院2014年7月~2015年2月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120例,由于新生儿体重会对患儿的排尿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选择的患儿为足月儿,体重在3.0kg~4.0kg之间。然后随机将120个患儿分为A、B两组。A组通过间歇性的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B组则通过连续性的蓝光治疗进行对比。新生儿研究样本排除:(1)伴随颅内出血、窒息症状等其他的精神系统损伤疾病;(2)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新生儿;(3)新生儿体液不稳定,存在严重失衡的电解体质[2]。新生患儿都符合新生儿临床研究试验标准,临床试验研究开始前,其父母监护人阅读了蓝光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排尿方式的影响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并进行了签署。
1.2 治疗方法
在临床试验开始前,我院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将安置新生婴儿的蓝光暖箱,进行适当的温度设置。根据新生儿的身体重量以及胎龄我们可以确定蓝光暖箱的平均温度为33.7℃,暖箱温度上下浮动大约±0.33℃,将新生儿放置蓝光暖箱后,保证湿度在56%~65%之间。蓝光治疗会对新生儿的眼睛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在治疗开始前应为新生儿双眼带上深色眼罩,在新生儿会阴处垫上纸尿裤,方便对新生儿进行尿量的收集。前期准备完毕后,开始对新生儿进行治疗。
间歇性的蓝光照射时间为10个小时的蓝光照射治疗;连续性蓝光照射时间为连续24个小时的蓝光照射治疗。在蓝光治疗过程中,由于患儿无法告知排尿,也无法定点排尿,医务人员以间歇性蓝光照射时间为标准(即收集排尿数据的时间均为10小时),随时记录患儿的排尿次数及排尿量。为了让新生儿在蓝光治疗中最大程度的暴露皮肤,我们2~3h帮助新生儿变换一次姿势。在蓝光治疗中,我们监控新生儿的补液量和奶量需求量,随时进行输液和饮奶的工作。在保证蓝光暖箱温度和湿度一致的前提下,新生儿的补液量与饮奶量也有统一的标准,保证数据之间的可比性。
在相应的蓝光治疗中,我们取出两组患儿的纸尿裤进行称重,收集患儿的自由排尿数据。称重开始前先用电子秤对干净的纸尿裤进行称重,然后取下婴儿进行过自由排尿的纸尿裤进行称重,计算两者的差值。称重计算完毕后再给新生儿换上新的纸尿裤,等待下一次的称重工作。新生儿排尿量的数值计算,则是根据国际标准尿液密度1ml/g,并结合新生儿纸尿裤重量的差值来得出[2]。婴儿体内残余尿量的计算,通过超声检测仪进行测量,计算方式也应当符合国际标准。如若在治疗途中,有患儿进行大便的排泄,在计算尿量时则应该剔除大便的重量,避免在计算中产生误差。
1.3 评价标准
根据对两组患儿在蓝光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下排尿量数据的收集,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排尿总量、排尿次数以及残留尿液的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计算其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1.4 数据处理
临床试验中所收集的蓝光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下新生儿的排尿数据均通过统计学SPSS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数据的比较以t检验表示。当通过计算得出P<0.05时,我们可以断定该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医务人员的尿量记录数据显示,接受连续性蓝光治疗的新生儿在排尿次数、单次排尿平均量以及排尿总量上都少于间歇性的蓝光治疗,分别对这三组数据进行统计学计算分析,均可以得到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通过超声仪器测量的新生儿膀胱内残留平均尿量,两者数据差异并不明显,通过SPSS软件计算得出P>0.05,并不存在可比性和统计学意义。详细数值见表格1。 表1 A组(间歇性蓝光治疗)与B组(连续性蓝光治疗)新生儿排尿量对比
组别 平均排尿次数(次) 单次排尿平均量(ml) 体内残余平均尿量(ml) 排尿总量(ml)
A组 2.59±0.73 20.87±9.12 13.64±9.73 3243.198±399.456
B组 1.74±0.93 16.33±9.37 11.77±10.83 1704.852±94.373
T 5.569 2.689 0.995 29.031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新生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例就是高胆红素血症,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时,会对新生儿的反射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在进行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同时,会对新生儿的排尿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院选取了30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临床试验研究。传统上所说的治愈高胆红素血症是对新生儿尿液退黄,防治高胆红素血症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而蓝光治疗在这两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疗效,所以我院对蓝光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下是否会影响新生儿的排尿方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研究开始前,由于新生儿脆弱的体质问题,我们应对其进行更加完善的保护,保证蓝光暖箱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根据患儿自身体质和胎龄进行相应调节,两组新生患儿控制差异数值,防止数值差异过大影响计算工作[3]。由于蓝光暖箱中蓝光不断的照射,会导致暖箱中的温度上升,新生儿体温的升高,会加速患儿体内水分的流失,导致新生儿电解质失衡,造成患儿脱水等一系列危险状况。因此,医务人员在临床试验中应不断关注患儿的体内水分流失情况,进行及时的液体补充工作。为了保证数据之前的可比性,两组患儿所摄入的液体应相对的平衡,提高数据的准确度。在研究中发现,两组患儿在膀胱内都会有残存的尿液,这并不是由于间歇性或者是连续性蓝光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导致,而是因为新生儿膀胱成长的还不够成熟[4]。
综上所述:连续性的蓝光照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排尿方式存在着显著的影响,与间歇性的蓝光照射治疗相比会减少新生患儿在治疗途中的排尿次数、单次排尿量、总排尿总量,通过统计学数据计算得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蓝光治疗会在治疗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的同时减少其排尿量。
参考文献:
[1]孙素珂,文建国,李真珍等.蓝光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排尿方式的影响[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4):1070-1073.
[2]文建国,李燕,张茜等.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排尿方式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2,33(2):105-108.
[3]钟凤娣,邵柯军.中度和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排尿方式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8):66-67.
[4]任川川,文建国,杨黎等.不同性别新生儿排尿参数的差异[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5):345-348.
[5]杨洋,刘云,阚清等.南京地区284例新生儿初发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4,(7):653-657.
【关键词】蓝光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排尿方式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017-02
高胆红素血症作为新生儿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每年都有着居高不下的发病率。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会导致新生儿的脑损伤,进而进展为胆红素脑病,不仅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甚至可能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不及时对新生儿进行治疗或是延缓治疗,根据高胆红素血症的严重程度可能会导致新生儿今后的智力、听力障碍[1]。根据我院多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经验来看,临床上我们主要治疗新生儿尿液泛黄症状,并对高胆红素血症所引发的并发症进行抑制。蓝光治疗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洁方便、疗效显著基本无副作用。但是国内外学者针对于蓝光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是否会影响新生儿的排尿方式这方面却研究甚少,因此我院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探究蓝光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是否会影响新生儿的排尿方式。现有研究成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进行临床试验研究的数据,为我院2014年7月~2015年2月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120例,由于新生儿体重会对患儿的排尿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选择的患儿为足月儿,体重在3.0kg~4.0kg之间。然后随机将120个患儿分为A、B两组。A组通过间歇性的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B组则通过连续性的蓝光治疗进行对比。新生儿研究样本排除:(1)伴随颅内出血、窒息症状等其他的精神系统损伤疾病;(2)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新生儿;(3)新生儿体液不稳定,存在严重失衡的电解体质[2]。新生患儿都符合新生儿临床研究试验标准,临床试验研究开始前,其父母监护人阅读了蓝光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排尿方式的影响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并进行了签署。
1.2 治疗方法
在临床试验开始前,我院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将安置新生婴儿的蓝光暖箱,进行适当的温度设置。根据新生儿的身体重量以及胎龄我们可以确定蓝光暖箱的平均温度为33.7℃,暖箱温度上下浮动大约±0.33℃,将新生儿放置蓝光暖箱后,保证湿度在56%~65%之间。蓝光治疗会对新生儿的眼睛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在治疗开始前应为新生儿双眼带上深色眼罩,在新生儿会阴处垫上纸尿裤,方便对新生儿进行尿量的收集。前期准备完毕后,开始对新生儿进行治疗。
间歇性的蓝光照射时间为10个小时的蓝光照射治疗;连续性蓝光照射时间为连续24个小时的蓝光照射治疗。在蓝光治疗过程中,由于患儿无法告知排尿,也无法定点排尿,医务人员以间歇性蓝光照射时间为标准(即收集排尿数据的时间均为10小时),随时记录患儿的排尿次数及排尿量。为了让新生儿在蓝光治疗中最大程度的暴露皮肤,我们2~3h帮助新生儿变换一次姿势。在蓝光治疗中,我们监控新生儿的补液量和奶量需求量,随时进行输液和饮奶的工作。在保证蓝光暖箱温度和湿度一致的前提下,新生儿的补液量与饮奶量也有统一的标准,保证数据之间的可比性。
在相应的蓝光治疗中,我们取出两组患儿的纸尿裤进行称重,收集患儿的自由排尿数据。称重开始前先用电子秤对干净的纸尿裤进行称重,然后取下婴儿进行过自由排尿的纸尿裤进行称重,计算两者的差值。称重计算完毕后再给新生儿换上新的纸尿裤,等待下一次的称重工作。新生儿排尿量的数值计算,则是根据国际标准尿液密度1ml/g,并结合新生儿纸尿裤重量的差值来得出[2]。婴儿体内残余尿量的计算,通过超声检测仪进行测量,计算方式也应当符合国际标准。如若在治疗途中,有患儿进行大便的排泄,在计算尿量时则应该剔除大便的重量,避免在计算中产生误差。
1.3 评价标准
根据对两组患儿在蓝光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下排尿量数据的收集,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排尿总量、排尿次数以及残留尿液的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计算其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1.4 数据处理
临床试验中所收集的蓝光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下新生儿的排尿数据均通过统计学SPSS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数据的比较以t检验表示。当通过计算得出P<0.05时,我们可以断定该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医务人员的尿量记录数据显示,接受连续性蓝光治疗的新生儿在排尿次数、单次排尿平均量以及排尿总量上都少于间歇性的蓝光治疗,分别对这三组数据进行统计学计算分析,均可以得到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通过超声仪器测量的新生儿膀胱内残留平均尿量,两者数据差异并不明显,通过SPSS软件计算得出P>0.05,并不存在可比性和统计学意义。详细数值见表格1。 表1 A组(间歇性蓝光治疗)与B组(连续性蓝光治疗)新生儿排尿量对比
组别 平均排尿次数(次) 单次排尿平均量(ml) 体内残余平均尿量(ml) 排尿总量(ml)
A组 2.59±0.73 20.87±9.12 13.64±9.73 3243.198±399.456
B组 1.74±0.93 16.33±9.37 11.77±10.83 1704.852±94.373
T 5.569 2.689 0.995 29.031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新生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例就是高胆红素血症,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时,会对新生儿的反射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在进行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同时,会对新生儿的排尿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院选取了30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临床试验研究。传统上所说的治愈高胆红素血症是对新生儿尿液退黄,防治高胆红素血症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而蓝光治疗在这两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疗效,所以我院对蓝光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下是否会影响新生儿的排尿方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研究开始前,由于新生儿脆弱的体质问题,我们应对其进行更加完善的保护,保证蓝光暖箱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根据患儿自身体质和胎龄进行相应调节,两组新生患儿控制差异数值,防止数值差异过大影响计算工作[3]。由于蓝光暖箱中蓝光不断的照射,会导致暖箱中的温度上升,新生儿体温的升高,会加速患儿体内水分的流失,导致新生儿电解质失衡,造成患儿脱水等一系列危险状况。因此,医务人员在临床试验中应不断关注患儿的体内水分流失情况,进行及时的液体补充工作。为了保证数据之前的可比性,两组患儿所摄入的液体应相对的平衡,提高数据的准确度。在研究中发现,两组患儿在膀胱内都会有残存的尿液,这并不是由于间歇性或者是连续性蓝光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导致,而是因为新生儿膀胱成长的还不够成熟[4]。
综上所述:连续性的蓝光照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排尿方式存在着显著的影响,与间歇性的蓝光照射治疗相比会减少新生患儿在治疗途中的排尿次数、单次排尿量、总排尿总量,通过统计学数据计算得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蓝光治疗会在治疗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的同时减少其排尿量。
参考文献:
[1]孙素珂,文建国,李真珍等.蓝光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排尿方式的影响[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4):1070-1073.
[2]文建国,李燕,张茜等.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排尿方式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2,33(2):105-108.
[3]钟凤娣,邵柯军.中度和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排尿方式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8):66-67.
[4]任川川,文建国,杨黎等.不同性别新生儿排尿参数的差异[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5):345-348.
[5]杨洋,刘云,阚清等.南京地区284例新生儿初发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4,(7):65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