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育中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pmin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是一种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行为,创造意味着发展、前进,是人类社会、人类文明繁衍不息的进化源泉。创造力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能力,在社会各行各业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福特兄弟发明的飞机,手机、电脑是一种创造,儿童在课堂上的一份绘画作品也是一种创造。因为只有具有创造能力,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惊喜,充满希望。因此,在人类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尤其在儿童成长阶段,创造力更加重要。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音乐教育,作为众多教育形式中的一个分支,是对人类进行的审美、情感意识的培养,满足人类内心最敏锐、最细微的情感变化,丰富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音乐教育因为自身的艺术特性而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并且这种培养是行之有效的。
  一、创造力的特质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灵活性(改变方法去寻求问题的解决)、流畅性(联系性)和独创性(具有突破常规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创造力的三个最重要特征。具有创造力的个体应具备四点特质:(1)开放性:对一切所见、所闻、所思和自身内心的情感的接受能力;(2)独立性:挣脱社会压力和质疑假设的能力;(3)灵活性:乐于尝试自己的想法和容忍内部矛盾而保留最终判断的能力;(4)有序性:在体验中找出次序的能力。
  二、音乐自身所体现的创造性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其本身就是想象与创造的过程。音乐作品是作曲家充满创造力、幻想性构思后的结晶。人们利用声音描绘自然万物,利用声音传递情感,之后还创造出乐器丰富我们的音响世界。从西方音乐诞生开始时的单音音乐,到巴洛克时期高超的复调对位;从拉索的经文歌,到维瓦尔第的大协奏曲,再到莫扎特的协奏曲,作曲家们发挥着无穷尽的创造力来满足他们对声音的想象。从古典主义遵循严格的创作技术,到浪漫主义注重音乐情感的抒发,再到印象派、先锋派完全的个性宣泄,作曲家们都在追求一种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思维。就此,我们发现,每种音乐体裁的诞生,每个时期音乐的更替,起着决定性因素的都是创造力本身,它推动着音乐一代一代的发展、延续、革新,使其富有长久的生命力。
  三、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人的创造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具有自身的发展过程。第一,知识与信息的积累与内部消化;第二,在内部消化整合的过程中,自我运用发散性思维有针对性地思考;第三,领悟出崭新的思想与观念;第四,根据自我的愿望,产生实际的实体。笔者认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是尤为重要的,也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意识的过程中尤其要关注的阶段。
  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遵循3P+1A的教学原则。3P:prepare(准备)—present(呈现)—practice(实践);1A:application(应用)。这个教学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准备阶段就是建立基础的阶段,我们教授学生大量的歌曲、童谣,在这样感性积累一定时间后,就是呈现阶段。呈现就是让学生明确知道所唱、所读的是什么。明确知道它的音乐语言。这个过程是迅速的,不要让学生产生任何障碍感。因为我们有前期的准备工作,此刻就好像把一个一直蒙着薄纱的事物快速地揭开它,让学生看到它的真实面貌。之后的实践与应用,乍一看可能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应用就是学生自我创造的过程。实践的过程可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熟悉、巩固已学的内容,应用是让学生在不断熟练、内化后再用自我思维表述出来的过程,这本身就是再创造的过程,是前三个阶段的延伸和再发展。
  德国教育学家奥尔夫认为即兴创造是人的一种本能,但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这种潜能的开发与培养,而只是刻意地学习一切人类理性知识的结晶,去锻炼自己的技能。所以,在应用的过程中,我们会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即兴式练习。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任由学生漫无边际地自我发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我们最初的教学中,我们会采用在特定的组织结构中,让学生实际应用。例如:在学生已知的某些音和节奏的情况下,我们让学生在小打击乐器上自由组织音符,奏出一段旋律,在学生完成自己的创作片段之后,我们会让他们齐奏一首他们已知的乐曲,告诉他们这是第一段,当看到教师表示停止的手势时,只听其中一位被教师指派的学生奏出自己刚才创作的片段,之后大家再齐奏开始的乐曲。这个音乐活动,就是把学生创造性的努力放入了高度的结构组织之中的例子。与此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乐曲结构的整体意识,体验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对音乐进行合理的想象,也是音乐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欣赏教学中,这样的方式方法运用得比较多。对于经典音乐,我们不能强行要求学生掌握,知道其曲式、结构等。音乐的体验实际上是最为重要的。通过想象力,培养学生对于音乐世界的幻想,唤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这样创造力也就得到了锻炼。例如:在学生刚刚开始学习音乐时,就要重点强调倾听的重要性,而小一些的学生,他们并不能全神贯注地聆听整部音乐。这时,想象力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学生可以把其接收到的音响转化成一种发散性思维的想象。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应该是家喻户晓的经典名作。这套乐曲作为儿童音乐欣赏的启蒙是最为合适的。因为作曲家用音符非常形象地描写了动物的特点与形态。如《袋鼠》,作曲家是运用了一连串的跳音来模仿这种动物的运动状态。《野驴》则是一连串快速音的进行。《大象》则是运用乐器的低音区,描写它沉重的步伐,等等。所有这些音乐元素,都需要让学生感受到,同时伴随着想象,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动作把脑中想象的画面表现出来。
  具体的教学方法还有许多,最重要的还是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在上述的通过音乐走向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价值性如下:
  第一,在音乐参与性的活动中让学生有机会建构自己的音乐理念。尝试创造音乐的过程本身就是个体表达自我的过程。
  第二,激发个体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将已学知识实际应用起来。这种亲身体验比被动地说教显得更意味深长。
  第三,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在学生创作音乐时,要考虑什么样的声音可以最佳地表达自身的意图,并且使其专注于声音以及声音的组织方式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音乐教育通过其自身学科所具备的艺术性和特殊性是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才能的。不同的教育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如绘画教育,通过色彩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建筑教育,通过空间培养人们的创造力;音乐教育,通过声音培养人们的创造力。虽然这些教育的领域有所不同,但都是在不同精神意识层面上激发了人们自身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它们都体现了人类对自我和社会的真实情感,更是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与向往。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思想品德教学要与生活实际联系,希望进一步纠正多年来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脱离实际生活的弊端,抓住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道德学习离不
排土场的扩容和增高衍生出了一系列地质灾害现象。级配是排土料最重要的物理性质,决定了排土料的力学强度,但排土场内部级配很难调查清楚,因此揭示堆排过程中的级配规律非常
选SQL Server 2005作为河道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管理系统,以Visual Studio 2005和ArcEngine 9.3组件为开发工具,利用嵌入式开发技术,研发了一套河道地理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对河道的水利工程信息、水环境信息和防汛信息提供专题查询、分析、统计和更新等,加强了用户的管理和辅助操作功能,实现了河道资源数据的科学信息化管理,并为相关部门提供分析指导和决策依据。该系统
在实施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何时学,为什么学和怎样学,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是学生问题的培养者和指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观察力、好奇心、分析能力、想像力等心理活动调动和诱发起来。当学生发现了问题,他就会产生一种怀疑、兴奋、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会积极思维、积极分析问题,并努力寻找解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在共同的教育
为充分调动护士长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使她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本病区的有效资源,发挥最大的管理效益,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及服务水平,我院自2003年7月对护士长实施了"二类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而创新思维是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收储足够的信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高中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应对高考,还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无疑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呢?   一、深刻把握数学概念、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特有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正确理解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数学定理、公式、法则和掌握数学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基础。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