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家知道:备课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的生成,因此,新课改下如何备课,对于老师的能力来讲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关键词]新课程下;教师备课;方法策略
一、备课的基本框架
1、课前认真阅读并全面分析、理解、掌握教材内容;
2、对照本节课内容,学习课程标准相关章节内容,以便更准确把握知识点,确定“三维标准”;
3、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共同特点、个性特点、学习基础等做好学情分析及课前准备;
4、相关知识准备,面对新的课文内容或教学内容,很有必要对其中的作者、时代背景、重点字词、语句、修辞语法、典故、定义、计算技巧等,教师要提前自学做到心中有数,而对于那些难度较大而且和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提前引导学生,或制做相关知识课件、知识卡片,为上课交流互动做好准备;
5、教学方法选择及教学用具准备,要根据前面各项的分析,确定选用最佳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并做好相应的教具准备;
6、展开集体互研,组内交换意见,形成教案。
7、学生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围绕教师布置的学习提纲,课前尽量多的获取相关知识,形成知识铺垫,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好提问的讨论的准备。
二、主要备写的过程内容
1、导入新课,要新颖、多样,切合教材,适合学生,时间不宜过长;
2、检查学情,对于学生必须了解的相关知识时,给以检测,为上好课形成良好好的铺垫;
3、交流互动,探索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展示交流互动,深层次理解教学内容,突破知识难点,培养学生能力,落实教学目标。
4、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根据本节的重、难点从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应用能力、操作能力等方面入手展开延伸;
5、课堂小结,用精炼的语言对本节内容进行整理、总结,理出所学要点或重点;
6、课堂测试,依照本节课教学目标,教材中的知识点,从知识层面到能力屋面,拟出测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
7、作业布置,在测试的基础上,选择那些大部分同学还需强化的内容,留为课外作业;8.写好教学反思,坚持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备课要把握的要点
1、备出理念。 理念决定行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成为我们备课的核心理念。新理念下的备课侧重于考虑学生如何“学”。“新课程”看一节课的成败不是看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是否精彩。“以学生学习为主”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教师是否真正把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交给了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真正担当起“首席”的角色。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学生的学习的需要。从教学目标的的确定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首先考虑学生的学习需 要,所有的细节都是针对学生的“学”设计的而不是针对教师的“教”设计的,或者说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总之,教师眼里真正有了学生,心里装着学生才能把自己的教学架子放下,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共同学习。这样,教师的“首席”作用才得以发挥。
2、备好教材。科学处理教材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前学后忘。
3、备准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教师在备课的时候,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需要,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同一年龄阶段不同学生的需要,同一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需要等等。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和原有经验,以确 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另外,学生的情感状态也非常重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求知欲和兴趣会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果。总之,只有备准了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4、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重视学习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是提高备课质量的保证。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教师自身学识水平的提高是关键。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1)博览群书。从各种书籍、报刊中吸取与教学相关的精华内容,及时了解本学科、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情况,做好读书笔记。(2)常听课。通过听课,学习他人的长处,认真听取评议,主动征求领导意见和同行的意见,及时改正错误,倾听学生及家长的呼声,听取学生对教学的评议,以便“对症下药”,改进教学,开阔思路,不断创新。(3)勤写。边实践边总结,把自己积累的信息、资料、体会、办法记录下来,整理成文。(4)走向社会。有选择地交流,了解社会的变化与要求,使教学与社会息息相通。
综上所述,教师讲好一堂课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而能否在课前有效的备好课是其中一种至关重要的因素,这也体现了一名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备课首要先树立正确的观念,具备完整的备课思路,即想让学生获得什么,打算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获得,计划用多长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怎样知道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其次,要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考虑,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生活,备老师;而这一系列的准备,无不体现了对老师的能力和素质的考验。
[关键词]新课程下;教师备课;方法策略
一、备课的基本框架
1、课前认真阅读并全面分析、理解、掌握教材内容;
2、对照本节课内容,学习课程标准相关章节内容,以便更准确把握知识点,确定“三维标准”;
3、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共同特点、个性特点、学习基础等做好学情分析及课前准备;
4、相关知识准备,面对新的课文内容或教学内容,很有必要对其中的作者、时代背景、重点字词、语句、修辞语法、典故、定义、计算技巧等,教师要提前自学做到心中有数,而对于那些难度较大而且和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提前引导学生,或制做相关知识课件、知识卡片,为上课交流互动做好准备;
5、教学方法选择及教学用具准备,要根据前面各项的分析,确定选用最佳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并做好相应的教具准备;
6、展开集体互研,组内交换意见,形成教案。
7、学生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围绕教师布置的学习提纲,课前尽量多的获取相关知识,形成知识铺垫,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好提问的讨论的准备。
二、主要备写的过程内容
1、导入新课,要新颖、多样,切合教材,适合学生,时间不宜过长;
2、检查学情,对于学生必须了解的相关知识时,给以检测,为上好课形成良好好的铺垫;
3、交流互动,探索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展示交流互动,深层次理解教学内容,突破知识难点,培养学生能力,落实教学目标。
4、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根据本节的重、难点从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应用能力、操作能力等方面入手展开延伸;
5、课堂小结,用精炼的语言对本节内容进行整理、总结,理出所学要点或重点;
6、课堂测试,依照本节课教学目标,教材中的知识点,从知识层面到能力屋面,拟出测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
7、作业布置,在测试的基础上,选择那些大部分同学还需强化的内容,留为课外作业;8.写好教学反思,坚持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备课要把握的要点
1、备出理念。 理念决定行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成为我们备课的核心理念。新理念下的备课侧重于考虑学生如何“学”。“新课程”看一节课的成败不是看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是否精彩。“以学生学习为主”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教师是否真正把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交给了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真正担当起“首席”的角色。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学生的学习的需要。从教学目标的的确定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首先考虑学生的学习需 要,所有的细节都是针对学生的“学”设计的而不是针对教师的“教”设计的,或者说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总之,教师眼里真正有了学生,心里装着学生才能把自己的教学架子放下,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共同学习。这样,教师的“首席”作用才得以发挥。
2、备好教材。科学处理教材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前学后忘。
3、备准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教师在备课的时候,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需要,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同一年龄阶段不同学生的需要,同一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需要等等。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和原有经验,以确 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另外,学生的情感状态也非常重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求知欲和兴趣会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果。总之,只有备准了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4、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重视学习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是提高备课质量的保证。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教师自身学识水平的提高是关键。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1)博览群书。从各种书籍、报刊中吸取与教学相关的精华内容,及时了解本学科、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情况,做好读书笔记。(2)常听课。通过听课,学习他人的长处,认真听取评议,主动征求领导意见和同行的意见,及时改正错误,倾听学生及家长的呼声,听取学生对教学的评议,以便“对症下药”,改进教学,开阔思路,不断创新。(3)勤写。边实践边总结,把自己积累的信息、资料、体会、办法记录下来,整理成文。(4)走向社会。有选择地交流,了解社会的变化与要求,使教学与社会息息相通。
综上所述,教师讲好一堂课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而能否在课前有效的备好课是其中一种至关重要的因素,这也体现了一名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备课首要先树立正确的观念,具备完整的备课思路,即想让学生获得什么,打算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获得,计划用多长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怎样知道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其次,要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考虑,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生活,备老师;而这一系列的准备,无不体现了对老师的能力和素质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