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在教学中起着桥梁作用,积极的情感能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能量,让人健康发展,也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情感互动;积极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是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人脑的机能。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情感教育,对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也缺乏足够的认识。积极的情感能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能量,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初中物理新课程也正体现了这一点,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定为同等重要的三维目标,致力于改变传统的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把学生知识学习与精神建构作为具体的改革目标之一,重视学习过程的价值,还原物理的本来面目,注重在过程中把知识融入个体的整体经验转化为“精神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呢?本文就此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师生情感互动,以教师的“情”育出学生的“感”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一书中指出——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爱学生,才会勇担责任,用自己的才识志气,激发学生的创造火花,用毕生情感滋润学生的希望之田!这种爱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宽容和激励上。用心灵的碰撞换来真诚的笑脸,用真诚的情感感化学生的心田,用关爱的行动缩短师生的距离。所以,物理学科的教学要求我们物理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个人的思想素质,要有饱满的高尚的教学热情,以己之情动学生之情;要提高自己个人的情感感染能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创造出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其次,在上课时注意自己的风度,一言一行尽可能文明大方,显示出你高尚的情操和渊博的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再次,物理学科的教师尽可能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因为教师在上课时不能靠说大话、贴标签,把知识强加在学生的头上。这样会引起消极的作用,而应该巧妙地把知识和情感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得到熏陶。这样在教师的教导下,潜移默化,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
  二、以教师饱满、高昂的激情激发出学生积极“感”
  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们教师的亲情。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若我们教师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学生呢?若我们教师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学生?所以我们的教师应该把激情、微笑、趣味一一带进课堂。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同样,教师也会有顺心的时候和不顺心的时候。此时,教师必须将自己的烦恼留在教室门外,有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才会有心灵上的沟通。师生只有有了心灵上的沟通,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三、以教师充满艺术的“教学”技巧育出学生“情”
  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这些难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往往会使学生弄得头昏脑胀、糊里糊涂、弄不清楚,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消极的情感,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课堂上教师善于用不同的教学艺术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例如:我在讲大气压前,给他们讲一个小魔术“空杯倒酒”,杯子的结构,酒装在那里,当给人们看时,用手堵住小孔,杯口向下酒也不会流出,当倒酒时,把小孔松开酒就流出来了。在我讲的过程中,我停了一停,看看学生的反映,发现学生十分认真专心听我讲,注意力异常集中,兴趣很浓。然后我问同学想知道是为什么吗?结果是没有一个不想知道的,就这样自然地引入到了我的教学中,学生对这节知识的学习就更有兴趣了,学习的效率也就更高,我的教学目标自然而然就达到了。
  四、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通过分层法、台阶法、刺激法、展示法等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激发学习愿望。”因此,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不断激发出学生学习成功的“情感”。
  1.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降低要求、培养自信心。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的满足。在进行课堂提问,布置作业和进行测试时,对学生分三个层次进行处理,即分层施教,分层训练,分层要求,分层评价,对考虑问题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及时表扬。解决他们学习上存在的困难,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物理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偿偿学习成功的滋味,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2.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自信心。教学中我采用了“开卷复习,闭卷考试”的教学方法。而且所用的考题都是很很基础的,这样,可使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困生,若肯花时间去学习也能考出一个好成绩。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好了,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后,便会产生再偿一次的渴望,长期以往就能逐渐消除以前学习物理的恐惧,提高学习成绩,增强了同学问的学习竞争意识。
  3.抓住机遇及时表扬。如:在今年刚毕业的一个班里,有这样一个同学,在初二上期物理成绩也不好,在一次测试中我发现他的进步很大,于是我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表扬了他,这以后他的成绩真的就上来了,每次都能考70-80分。从这点可以看出,教师的一句表扬,能给他们无穷的力量,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只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注重学生的心理研究,以自己之爱,唤起学生之情,以自身之感,启迪学生之悟,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就一定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从而使师生在愉快融洽的氛围中完成“教”与“学”的任务,使学生从跃跃欲试发展为埋头探索,孜孜以求地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思索,逐步深化自己的认识程度,并从中提高自己认识未知世界的能力和技艺。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2]陈刚,舒信隆。《新编物理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其他文献
【摘要】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本文提出了一些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过程评价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育部于2004年3月颁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突出了许多教学新理念,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就是其中之一。过程评价理念认为:学习的质量不仅反映在学习的效果上也反映在学习的过程
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学习动机可分成内外两部分,而兴趣是一个主要的内部动机,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是对学习知识的内在自觉动力,是对所学学科形成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在初中阶段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永恒的不断探索过程,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与研究,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学科
“道德治国”四个字在近年报纸、网络上频繁出现,反映出当今社会文明衰落的程度之严重。上至政府高官,下至平民百姓,日思梦想,怎一个“钱”字了得!放眼四海,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确实发展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较之以前确实丰富许多,可人们的礼仪道德、文明举止却有江河口下之态。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社会到底进步了多少?  追求物质生活:原本无可厚非,古人说求利致富是“人
【摘 要】历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建立“高效课堂”。如何真正实现历史课高效课堂,我认为关键在于老师能否在课堂上牢牢的吸引学生,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广博 和谐 指导反思  目前大多数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是这样的:一方面,学生愿意上历史课,不愿意背诵历史知识;学生愿意听生动轻松的历史课,不愿意上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另一方面,老师不断的抱怨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不认真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加上小学升初中择校也开始流行,留守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不少初中语文教师都这样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差啊,每次考试几乎没几个平均成绩很难达到及格分数,语文不及格的数量也很可观。那造成这些学生自己的母语课程都学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以为是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正确引导 初中学生 语文学习  对目前我們
同类项是初中阶段教学的一个简单的数学概念,很多老师觉得这一课没有什么好讲的。我也听过一些老师教学这一内容,多数教师列出一些单项式,让学生分析它们的特点,把字母相同而且相同字母指数一样的项分离出来,概括为同类项,教学过程比较平淡。能不能把这样简单的内容讲得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昵?我在因特网上检索,发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位数学老师的课堂实录。这位教师的教学,虽然也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有些闪光的地方值
小学生做错数学题是常有的事。从大量订正作业中,我发现:学生不是不会思考,而是读题不到位,要么读漏信息,要么看错字眼,要么理解上出现偏差……对于这些错题,往往不需要教师讲解,学生就能自我订正。即使在测试中,此种情况照常发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收到较好效果。本文就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改变教学模式,重视自学  课改以来,有效、高
【摘 要】物质的量是物质的物理量的基本参数之一,定量地把物质微粒(微觀)与可称量的物质(宏观)联系起来,物质的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和基础。但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其含义。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知识的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难点,值得探讨研究。  【关键词】物质的量 教学研究 教学方法 应用物质的量抽象难懂,而且高中一年级一开学就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难点,值得研究。  1
摘要:本文仅就农村初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一些不足,强调搞好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探求一系列的具体做法,进一步阐明教学衔接系关高中起始教学的成败。   关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考作文的成败决定高考语文的成败。而作文往往又是最让学生头痛的,怎样让头痛的作文成为高考语文的增分点,对于相当多的学生来说还是一头雾水。就此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审题角度准确一点    在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今天,审题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考场作文不是“我要写”,而是“要我写”,是命题人规定好范围,要求考生在划定的范围内,按照限制条件进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