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学科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应担此重任,数学教师要不断适应新的要求,在教学中适时渗透德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关键词】数学教学 德育 教师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学科德育渗透在智育活动中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数学是一門基础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应尽职责,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通过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全局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上课前,明确提出课堂学习的要求,强调课堂纪律,使学生明确课堂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讨论式、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对个别活跃过头、言行过急、违反纪律,影响他人学习的学生要及时制止,必要时应适当整顿课堂纪律,使课堂“活”而不乱学习中既能相互协作、配合而又不相互干扰,既能相互交流又不影响他人和全班的学习。为此,教师要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边引导学生学习,边观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偏差,制止不良现象,强化学习要求。这样,使组织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培养学生纪律观、全局观的过程。
二、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批阅,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诚信、求真的品质
通过课堂中集体和个人的练习,教师可观察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信心及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学习较差,不自信的学生,要充分肯定其在练习中正确的部分,鼓励其向他人请教,敢于主动回答问题,敢于到黑板上做题。同时在练习和作业批阅时,在注意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观察学生中有无不懂装懂,抄袭作业等情况,如发现情况就要及时找这样的学生谈话,指出其缺点,帮助其填补学习中的漏洞,并以此培养学生自信、诚实、求真的品质。
三、通过个别辅导,强化德育教育工作
学生学习数学的差异较大是正常现象,这是由多方面复杂因素决定的。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因基础差,个体思维特点造成的困难生,教师要通过帮其树立自信心,改进学习方法,强化个别学习辅导来帮助其进步。对因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差而造成数学成绩差的学生,教师的个别辅导重点应摆在学习态度的引导、纪律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上,使个别辅导的过程,成为有效的德育教育过程。
四、数学教学中可结合教材适时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和民族优良传统教育
(一)教学前,教师要充分准备,挖掘拓宽知识。教学中要适当地、自然地引入德育教育内容。例如,可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取得的重大数学成就,让学生了解中国数学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通过对典型数学家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勤奋学习、探求真理教育。例如,介绍华罗庚一生爱国热情,放弃国外优厚的物质条件,毅然回国,在艰苦条件下忘我工作,为祖国数学领域的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格教育。再如,通过祖冲之对圆周率的推算和陈景润完成哥德巴赫的猜想,对学习进行不畏艰难、勤奋学习、探求真理的教育和顽强意志品质的教育。
五、全面提高教师素质,适应德育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数学教师,如果不具备相应的素质,即使拥有再好的教科书和教学内容也无法塑造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學生。只有老师拥有了良好的自身素质,才能担负起培养二十一世纪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
(一)具有良好的师德。良好的师德是教师的立业之本,教育界中常言“学校之魂是教师,教师之魂是师德”。教师应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能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严谨治学,具有改革创新意识。
(二)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文学素养。数学教师除应具有丰富的数学学科知识外还应该广泛学习与本学科有关的人文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素养。特别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讲解数学中的德育素材,使学生心灵得到感悟,从而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影响。只有这样,教学才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才能塑造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来。
(三)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数学教师在教学要渗透德育,除应具备其专业能力外还应当具有相应的能力。如“价值指导”能力、对事物的分析评价能力、教研创新能力等。只有具备了合理的能力结构,才能在新的数学教育领域中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总之,学校德育教育史一项综合性的教育工程,它不仅需要各类活动和管理工作来推进,更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来实现。数学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但它仍然涵盖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只有教师有着强烈的德育意识,明确的德育目标,精心备课,充分挖掘、拓展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广泛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合理利用组织教学手段,适应学生个体特征,数学课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就能收到更自然的、潜移默化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 德育 教师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学科德育渗透在智育活动中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数学是一門基础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应尽职责,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通过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全局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上课前,明确提出课堂学习的要求,强调课堂纪律,使学生明确课堂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讨论式、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对个别活跃过头、言行过急、违反纪律,影响他人学习的学生要及时制止,必要时应适当整顿课堂纪律,使课堂“活”而不乱学习中既能相互协作、配合而又不相互干扰,既能相互交流又不影响他人和全班的学习。为此,教师要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边引导学生学习,边观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偏差,制止不良现象,强化学习要求。这样,使组织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培养学生纪律观、全局观的过程。
二、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批阅,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诚信、求真的品质
通过课堂中集体和个人的练习,教师可观察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信心及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学习较差,不自信的学生,要充分肯定其在练习中正确的部分,鼓励其向他人请教,敢于主动回答问题,敢于到黑板上做题。同时在练习和作业批阅时,在注意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观察学生中有无不懂装懂,抄袭作业等情况,如发现情况就要及时找这样的学生谈话,指出其缺点,帮助其填补学习中的漏洞,并以此培养学生自信、诚实、求真的品质。
三、通过个别辅导,强化德育教育工作
学生学习数学的差异较大是正常现象,这是由多方面复杂因素决定的。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因基础差,个体思维特点造成的困难生,教师要通过帮其树立自信心,改进学习方法,强化个别学习辅导来帮助其进步。对因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差而造成数学成绩差的学生,教师的个别辅导重点应摆在学习态度的引导、纪律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上,使个别辅导的过程,成为有效的德育教育过程。
四、数学教学中可结合教材适时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和民族优良传统教育
(一)教学前,教师要充分准备,挖掘拓宽知识。教学中要适当地、自然地引入德育教育内容。例如,可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取得的重大数学成就,让学生了解中国数学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通过对典型数学家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勤奋学习、探求真理教育。例如,介绍华罗庚一生爱国热情,放弃国外优厚的物质条件,毅然回国,在艰苦条件下忘我工作,为祖国数学领域的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格教育。再如,通过祖冲之对圆周率的推算和陈景润完成哥德巴赫的猜想,对学习进行不畏艰难、勤奋学习、探求真理的教育和顽强意志品质的教育。
五、全面提高教师素质,适应德育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数学教师,如果不具备相应的素质,即使拥有再好的教科书和教学内容也无法塑造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學生。只有老师拥有了良好的自身素质,才能担负起培养二十一世纪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
(一)具有良好的师德。良好的师德是教师的立业之本,教育界中常言“学校之魂是教师,教师之魂是师德”。教师应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能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严谨治学,具有改革创新意识。
(二)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文学素养。数学教师除应具有丰富的数学学科知识外还应该广泛学习与本学科有关的人文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素养。特别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讲解数学中的德育素材,使学生心灵得到感悟,从而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影响。只有这样,教学才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才能塑造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来。
(三)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数学教师在教学要渗透德育,除应具备其专业能力外还应当具有相应的能力。如“价值指导”能力、对事物的分析评价能力、教研创新能力等。只有具备了合理的能力结构,才能在新的数学教育领域中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总之,学校德育教育史一项综合性的教育工程,它不仅需要各类活动和管理工作来推进,更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来实现。数学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但它仍然涵盖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只有教师有着强烈的德育意识,明确的德育目标,精心备课,充分挖掘、拓展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广泛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合理利用组织教学手段,适应学生个体特征,数学课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就能收到更自然的、潜移默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