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变观念 房产亦可换取幸福
何治学
什么样的晚年最幸福?和儿孙住在一起,当然最好。可是现在社会却很难实现,如今大多数老人都和儿女分开居住。随着老人所患疾病增多,老人和儿女的精神和经济负担都会越来越大。那么该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
住养老院、当候鸟族和各种形式的农村长住,都是为了达到健康长寿,提高自己生活质量这个目的。但是都要面临离开自己的老窝,且不说效果如何,首先要受到经济能力和观念的制约。其实只要你不迷恋城市生活,只要舍得原来那个家,各种阶层的人都能办到。
我认识很多采取这三种方法养老的老年人,他们都说:“我们退休早,退休金低,光靠那点退休工资肯定不够。我们最大的财富不是退休金,而是房屋和家产,这些财富是不能带到坟墓里的,不如现在好生享受。把房屋出租或者出售,补贴到生活和医疗当中去。”
有的老人把房子抵押出去后,住在养老院或者外地,虽然日常开支比以前高,却反而觉得手里宽裕了。至于那些住在农村的老人,更能切身体会到城乡房屋差价和物价的低廉,日子更宽松。
东北大庆的一个老朋友长期被严重的风湿病折磨,她退休后毅然把自己的房子出租,离开自己居住多年的地方,来到攀枝花养老院,现在风湿病已不知不觉治愈。她打算离开福利院选择一个农家乐居住,满足自己养花、养鱼的爱好,并参加适量的劳动,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她说,如果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家,就只能在痛苦中度过一生。
由此可见,幸福的晚年,要改造自己的观念,对老窝的眷恋并不错,而固守一个养老方式,不敢尝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错误了。
住房反向抵押不能代替社会养老
付 颖
由于“四二一”结构家庭和空巢家庭的大量涌现,使得依靠子女养老的家庭养老来越来越不现实。不过现在通过房改,我国居民住房的自有化率大大提高。在这种背景下,有人提出我国应发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使老人将住房资产提前变现消费,实现自我养老。我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但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不能代替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也无法解决无房老人的养老问题,这只是给老年人改善晚年生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而不能让老年人完全依靠此路。
笔者认为,财务自由是非常关键的,养老也是一样,只有在达到财务自由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做到“不依赖”。从这个角度来说,“以房养老”比“养儿防老”更接近这个目标。但是也不是没有缺陷,缺陷在于来源过于单一,且房价也不是只涨不跌的,社会就是一个大的轮回,目前这种模式能适应社会,也是由其社会环境造成的。举个例子,如果大部分人都这么做,那么银行给的钱还会那么多吗?不见得,因为“物以稀为贵”。
“以房养老”在什么情况下会流行?就是自己的儿女毫无负担,有自己的房子,过着小康的生活的时候,老人以这种方式养老等于是把房子卖出去,也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中国能有多少这样的家庭?中国只是个发展中国家,在我们中国,老人虽然也懂得享受生活,不过是在自己儿女不需要自己担心的时候才可以享受生活,很多人身上更多的是责任,而不是享受。所以这种“以房养老”的模式在中国是不现实的,什么时候才能普及?
所以,对于这类新事物,笔者认为可以研究尝试,但是不要当其是救世主。
为以房换养叫好
马学仁
一年前,南京温泉留园的老年公寓推出“以房养老”的养老方式,“以房换养”模式是指拥有60平方米以上产权房、年满60岁以上的孤残老人,健康状况不论,自愿将其房产抵押,经公证后入住老年公寓,以后终身免交一切费用,待老人去世,房产权即归养老院所有。一年过去了,问者寥寥。
有专业人士分析,尽管“以房养老”模式受到各方关注,但时至今日,这一养老模式并没有真正运作起来。究其原因,是操作上比较复杂,很容易产生纠纷。除了老人要有正常的行为能力,要具有完整的产权,不能有债务、担保、继承人等阻碍权利的因素,同样,负责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一旦经营破产,老人的生存保障就会丧失。
为什么困难这么多,人们还是很关注“以房换养”呢?保险公司、银行、政府机构都在跃跃欲试,其好处也极大。从大处来讲,以房养老业务将有助于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使民众敢于花钱消费,极大地促进房地产交易。即使是手中薄有家财,不敢消费的老年人也可放心大胆地购买住房,再用住房来养老,做到居住、养老两不误。从小处而言,它将是目前方兴未艾的个人理财规划的一大创新,是个人拥有资源的最好运用的结果。它将住房也作为养老资源的一种,大大加固了养老的物质保障;它将家庭中拥有最大的一笔已凝结在住房上的财富价值,搞活流动了起来,为人们的生活造福。以房养老还有个好处,就是它将使两代人的代际关系,从目前的这种“过度依赖”向各自的自立自强趋进。父母用自己的住房为自己养老时,子女不可能再躺在父母的遗产上过舒心日子,必须自己创业打天下。父母也必须意识到子女的辛苦,在未来“421”的家庭结构下,不要说在经济物质资助、生活起居照料上,子女不可能对自己有太多帮助,即使“常回家看看”也因为工作竞争激烈而往往成为奢侈品。可见,在房价增长的今天,这个方法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由有公信力的单位出面,将有这方面需求的老人统一安排,让他们享受更好的照顾,房子也能盘活,创造更多的价值。
责编/孙展
相关言论
“倒按揭”利率难确定
“倒按揭”的做法非常复杂,牵涉到房地产评估、利率确定、人的寿命预期等多个因素。比如,“倒按揭”利率的确定涉及到房地产市场走势、人均预期寿命等因素。因此,“倒按揭”利率的确定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如果按揭利率的确定偏向消费者,银行的风险就会加大,而如果按揭利率偏向银行,消费者就会觉得不合算。
——某知名房地产经理
难被大多数人认同
目前,这种养老方式与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念有所冲突。大多数中国人还是比较认同“养儿防老”的,并且很看重为子孙后代留下家业,而用“倒按揭”方式养老,去世后等于把房产也带走了,恐怕很多人会接受不了。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
何治学
什么样的晚年最幸福?和儿孙住在一起,当然最好。可是现在社会却很难实现,如今大多数老人都和儿女分开居住。随着老人所患疾病增多,老人和儿女的精神和经济负担都会越来越大。那么该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
住养老院、当候鸟族和各种形式的农村长住,都是为了达到健康长寿,提高自己生活质量这个目的。但是都要面临离开自己的老窝,且不说效果如何,首先要受到经济能力和观念的制约。其实只要你不迷恋城市生活,只要舍得原来那个家,各种阶层的人都能办到。
我认识很多采取这三种方法养老的老年人,他们都说:“我们退休早,退休金低,光靠那点退休工资肯定不够。我们最大的财富不是退休金,而是房屋和家产,这些财富是不能带到坟墓里的,不如现在好生享受。把房屋出租或者出售,补贴到生活和医疗当中去。”
有的老人把房子抵押出去后,住在养老院或者外地,虽然日常开支比以前高,却反而觉得手里宽裕了。至于那些住在农村的老人,更能切身体会到城乡房屋差价和物价的低廉,日子更宽松。
东北大庆的一个老朋友长期被严重的风湿病折磨,她退休后毅然把自己的房子出租,离开自己居住多年的地方,来到攀枝花养老院,现在风湿病已不知不觉治愈。她打算离开福利院选择一个农家乐居住,满足自己养花、养鱼的爱好,并参加适量的劳动,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她说,如果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家,就只能在痛苦中度过一生。
由此可见,幸福的晚年,要改造自己的观念,对老窝的眷恋并不错,而固守一个养老方式,不敢尝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错误了。
住房反向抵押不能代替社会养老
付 颖
由于“四二一”结构家庭和空巢家庭的大量涌现,使得依靠子女养老的家庭养老来越来越不现实。不过现在通过房改,我国居民住房的自有化率大大提高。在这种背景下,有人提出我国应发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使老人将住房资产提前变现消费,实现自我养老。我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但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不能代替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也无法解决无房老人的养老问题,这只是给老年人改善晚年生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而不能让老年人完全依靠此路。
笔者认为,财务自由是非常关键的,养老也是一样,只有在达到财务自由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做到“不依赖”。从这个角度来说,“以房养老”比“养儿防老”更接近这个目标。但是也不是没有缺陷,缺陷在于来源过于单一,且房价也不是只涨不跌的,社会就是一个大的轮回,目前这种模式能适应社会,也是由其社会环境造成的。举个例子,如果大部分人都这么做,那么银行给的钱还会那么多吗?不见得,因为“物以稀为贵”。
“以房养老”在什么情况下会流行?就是自己的儿女毫无负担,有自己的房子,过着小康的生活的时候,老人以这种方式养老等于是把房子卖出去,也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中国能有多少这样的家庭?中国只是个发展中国家,在我们中国,老人虽然也懂得享受生活,不过是在自己儿女不需要自己担心的时候才可以享受生活,很多人身上更多的是责任,而不是享受。所以这种“以房养老”的模式在中国是不现实的,什么时候才能普及?
所以,对于这类新事物,笔者认为可以研究尝试,但是不要当其是救世主。
为以房换养叫好
马学仁
一年前,南京温泉留园的老年公寓推出“以房养老”的养老方式,“以房换养”模式是指拥有60平方米以上产权房、年满60岁以上的孤残老人,健康状况不论,自愿将其房产抵押,经公证后入住老年公寓,以后终身免交一切费用,待老人去世,房产权即归养老院所有。一年过去了,问者寥寥。
有专业人士分析,尽管“以房养老”模式受到各方关注,但时至今日,这一养老模式并没有真正运作起来。究其原因,是操作上比较复杂,很容易产生纠纷。除了老人要有正常的行为能力,要具有完整的产权,不能有债务、担保、继承人等阻碍权利的因素,同样,负责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一旦经营破产,老人的生存保障就会丧失。
为什么困难这么多,人们还是很关注“以房换养”呢?保险公司、银行、政府机构都在跃跃欲试,其好处也极大。从大处来讲,以房养老业务将有助于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使民众敢于花钱消费,极大地促进房地产交易。即使是手中薄有家财,不敢消费的老年人也可放心大胆地购买住房,再用住房来养老,做到居住、养老两不误。从小处而言,它将是目前方兴未艾的个人理财规划的一大创新,是个人拥有资源的最好运用的结果。它将住房也作为养老资源的一种,大大加固了养老的物质保障;它将家庭中拥有最大的一笔已凝结在住房上的财富价值,搞活流动了起来,为人们的生活造福。以房养老还有个好处,就是它将使两代人的代际关系,从目前的这种“过度依赖”向各自的自立自强趋进。父母用自己的住房为自己养老时,子女不可能再躺在父母的遗产上过舒心日子,必须自己创业打天下。父母也必须意识到子女的辛苦,在未来“421”的家庭结构下,不要说在经济物质资助、生活起居照料上,子女不可能对自己有太多帮助,即使“常回家看看”也因为工作竞争激烈而往往成为奢侈品。可见,在房价增长的今天,这个方法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由有公信力的单位出面,将有这方面需求的老人统一安排,让他们享受更好的照顾,房子也能盘活,创造更多的价值。
责编/孙展
相关言论
“倒按揭”利率难确定
“倒按揭”的做法非常复杂,牵涉到房地产评估、利率确定、人的寿命预期等多个因素。比如,“倒按揭”利率的确定涉及到房地产市场走势、人均预期寿命等因素。因此,“倒按揭”利率的确定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如果按揭利率的确定偏向消费者,银行的风险就会加大,而如果按揭利率偏向银行,消费者就会觉得不合算。
——某知名房地产经理
难被大多数人认同
目前,这种养老方式与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念有所冲突。大多数中国人还是比较认同“养儿防老”的,并且很看重为子孙后代留下家业,而用“倒按揭”方式养老,去世后等于把房产也带走了,恐怕很多人会接受不了。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