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学是校园文化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者,只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的文化元素并在课堂中予以运用,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就能更上一层。为推动我校语文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互促共荣发展,笔者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因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互促共荣;语文教学;校园文化建设
互促共荣理念是一种以共同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为语文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从教育角度来看,阅历较浅、精神层次较低的学生正需要人文精神的濡染,能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传承校园文化,而良好的校园文化则能够创设一种健康的积极的环境,使得学生身处此环境中能够更易受到感化和熏陶。
一、互促共荣理念下如何联系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
(1)在语文教学中,认识校园文化。高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语文学习无处不在,学生只有经历大量的实践后才能真正体会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实践活动不仅是提高學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同时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中之重。如,《中国建筑的特征》中作者系统地概括了中国建筑九大主要特征,按照表现出的总体特征、结构方法、外观装饰等顺序依次展开,总体特征这一部分中作者从总体上对中国各民族建筑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而后又系统地强调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建筑在相同的内容和环境中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形式[2]。在学习这一部分的课文时,教师可结合校园特色建设进行拓展教学,带领学生参观相关建筑,讲述该建筑的由来及寓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了解校园文化,课后可通过布置作文或口头表述的形式,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观后感。
(2)在口语交际中,认识交际文化。高中语文教材中,应将口语交际相关教材中所安排的内容合理运用到课堂中,设立富文化氛围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辩论会、故事会等,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丰富了校园的文化建设。
(3)在阅读指导中,认识读书文化。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本校教育理念、教学目标等信息,选取具有关联性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从选文中读懂其蕴含的人文思想,分析其传统文化背景,扩展学生的视野[3]。另外,可组织读书实践活动,如,开展“读书会”、“朗读者”等活动,结合传统节日进行读书实践等,通过一系列活动,能够通过传统的读书活动真正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再别康桥》中“康桥”是作者徐志摩精神的故乡,作者以悄然的惜别,抒写了无尽的眷恋。本文辞藻优美,通过描写记忆中夕阳下的康河,表达自己仍想寻梦的心境。但在现实中,作者却不愿惊醒他心中的梦,惜别之情最终作“悄悄”告别。在学习《再别康桥》这一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自己的了解和感受进行课文朗诵,抒发自己的情感。
(4)在习作指导中,认识习作文化。语文学习的目标是学会表达和交流,而表达不仅包括语言表达,同时包括书面表达,针对检验学生书面表达水平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检查学生习作完成效果如何。为达到学生习作能力与校园文化建设共同发展的目标,教师可根据学校的统一规划安排以及重大节日等,开展“小记者站”、“手抄报”、“校报”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校园文化,进而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精建设与语文教学的助力息息相关,高中语文教学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就传统文化来说,营造了校园和谐发展的浓厚氛围。围绕语文学习,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渊源,在各方面的语文实践中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是语文教学走向大语文观的有效途径。虽然目前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处于起步阶段,但今后我们仍将深化研究、不懈努力,力求推动学校早日步入文化引领发展的重大阶段。
参考文献
[1]黄广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中学校园 特色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 师道:教研, 2019(8):215-215.
[2]廖广山,刘开湘,李伟升,以“明德育才”校园文化建设促学生全面发展——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乡镇中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研究[J].学苑教育,2019(1):9-9.
[3]刘炳安.在课堂中认识文化渊源 在实践中引领校园文化——谈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联系[J].考试周刊,2018(56):49-49.
关键词:互促共荣;语文教学;校园文化建设
互促共荣理念是一种以共同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为语文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从教育角度来看,阅历较浅、精神层次较低的学生正需要人文精神的濡染,能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传承校园文化,而良好的校园文化则能够创设一种健康的积极的环境,使得学生身处此环境中能够更易受到感化和熏陶。
一、互促共荣理念下如何联系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
(1)在语文教学中,认识校园文化。高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语文学习无处不在,学生只有经历大量的实践后才能真正体会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实践活动不仅是提高學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同时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中之重。如,《中国建筑的特征》中作者系统地概括了中国建筑九大主要特征,按照表现出的总体特征、结构方法、外观装饰等顺序依次展开,总体特征这一部分中作者从总体上对中国各民族建筑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而后又系统地强调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建筑在相同的内容和环境中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形式[2]。在学习这一部分的课文时,教师可结合校园特色建设进行拓展教学,带领学生参观相关建筑,讲述该建筑的由来及寓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了解校园文化,课后可通过布置作文或口头表述的形式,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观后感。
(2)在口语交际中,认识交际文化。高中语文教材中,应将口语交际相关教材中所安排的内容合理运用到课堂中,设立富文化氛围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辩论会、故事会等,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丰富了校园的文化建设。
(3)在阅读指导中,认识读书文化。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本校教育理念、教学目标等信息,选取具有关联性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从选文中读懂其蕴含的人文思想,分析其传统文化背景,扩展学生的视野[3]。另外,可组织读书实践活动,如,开展“读书会”、“朗读者”等活动,结合传统节日进行读书实践等,通过一系列活动,能够通过传统的读书活动真正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再别康桥》中“康桥”是作者徐志摩精神的故乡,作者以悄然的惜别,抒写了无尽的眷恋。本文辞藻优美,通过描写记忆中夕阳下的康河,表达自己仍想寻梦的心境。但在现实中,作者却不愿惊醒他心中的梦,惜别之情最终作“悄悄”告别。在学习《再别康桥》这一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自己的了解和感受进行课文朗诵,抒发自己的情感。
(4)在习作指导中,认识习作文化。语文学习的目标是学会表达和交流,而表达不仅包括语言表达,同时包括书面表达,针对检验学生书面表达水平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检查学生习作完成效果如何。为达到学生习作能力与校园文化建设共同发展的目标,教师可根据学校的统一规划安排以及重大节日等,开展“小记者站”、“手抄报”、“校报”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校园文化,进而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精建设与语文教学的助力息息相关,高中语文教学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就传统文化来说,营造了校园和谐发展的浓厚氛围。围绕语文学习,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渊源,在各方面的语文实践中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是语文教学走向大语文观的有效途径。虽然目前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处于起步阶段,但今后我们仍将深化研究、不懈努力,力求推动学校早日步入文化引领发展的重大阶段。
参考文献
[1]黄广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中学校园 特色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 师道:教研, 2019(8):215-215.
[2]廖广山,刘开湘,李伟升,以“明德育才”校园文化建设促学生全面发展——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乡镇中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研究[J].学苑教育,2019(1):9-9.
[3]刘炳安.在课堂中认识文化渊源 在实践中引领校园文化——谈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联系[J].考试周刊,2018(56):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