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学起来比较难,学生的畏难情绪还容易迁移到作业中去,再加上教师布置的作业形式单一、层次单一、评价单一使学生对科学作业失去了兴趣。本文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科学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巩固获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正确价值观。
关键词:有效性;生活实验化作业;探究性作业;观察总结性作业
一、问题的提出
(一)新课程标准对科学作业提出的要求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而作业作为教学的常规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课堂教学改革循序渐进,但作业改革的力度却远远不够。教学过程中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要研究和改革课堂教学,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来精心设计作业,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这就要求作业的布置要从形式到理念都要有质的改变,要改变作业实施过于强调机械训练的现状,立足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作业中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策略的运用。
(二)科学课程中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作业是检测和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教师检测自己的授课效果的尺度。作业的反馈可以使学生知不足而学之,还是教师知不足而有效调整和改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之一。因此,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和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内容。但在当前初中科学教学中,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教师抱怨学生做作业越来越不认真,迟交、不交、抄袭作业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据调查,初中学生一个班级里抄袭过科学作业的学生占70%,50%的学生拿到教师批改后的作业只是随便看一下,55%的学生认为教师批改作业对自己的学习作用不大。这反映出学生对待作业的认真程度远远不如考试,因此作业中低级错误多,准确率不高,其中应用不准确、审题不仔细、计算差错频频出现。或者已经批改过的作业,学生却只关心对错,不认真订正,也从来不去反思错误原因,同一个知识点的题目屡做屡错,屡错屡不改。
目前科学作业中出现的种种现象使得科学作业的有效性严重缺失,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极其低下。因此,深入探究作业有效性缺失的原因,改革现有作业布置的模式,以保证作业对促进教师改进教法、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实践能力的有效性是刻不容缓的事。
二、对初中科学作业有效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那么,到底该如何提高初中科学作业的有效性呢?我们要从源头开始找原因。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1.畏难情绪迁移到作业中
教材本身的因素造成学生学习上的畏难情绪,这种畏难情绪迁移到作业中。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都有,而且知识的整体连贯性不合理。由于科学教材涉及的面广而复杂,知识体系联系不顺畅,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觉得科学这门功课难学。如九年级上册第一、二章涉及化学部分内容,很多学生刚刚有点入门,培养了一点兴趣,但后面章节的内容立即就转到物理部分:简单机械和电学,让学生又要从头开始。然而考试中又要涉及原来的内容,让学生觉得接受真有点困难。这些学习困难使学生心情大多处在抑制状态,就感到学习科学无聊。即使有时表现出少有的兴奋与积极性,也只局限于那些具有戏剧性的,或一些稀奇现象的内容,或一些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实践操作,虽会因偶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但也常常一闪而逝。这种抑制的情绪会延续到作业中。有的时候部分科学作业的难度较高,而很多教师事先没有自己先把作业做一遍,只有等批改的时候才发现哪道题学生错的很多。这样就无法预见作业的难度,导致学生对科学作业产生不良的情绪。同时,有些教师缺少对学生解题方法、步骤的指导,导致学生解题不规范,看看好像都懂,但一做就错;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一些不良的作业习惯也很难被纠正。
2.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
目前很多初中学生学习缺少内动力,学习习惯也不好。他们忽略了作业的目的性是为了巩固新知、运用新知。完成作业目的不明确导致不少初中生完成科学作业时不假思索,动笔就写,一写就错。对作业缺少客观和科学的认识,使的有些学生做作业没有计划、不及时,到了要交作业时来不及做,只好抄作业。有的学生由于缺少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不会做就想到抄作业。教材和学生自身的原因导致了科学作业的低效。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1.作业布置不科学
不少科学教师认为作业目的只是巩固知识、强化解题技能的途径。因此他们过于强调机械重复训练,考查同个知识点的题目不厌其烦地反复出现。这样的做法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帮助不大,导致学生对科学缺乏兴趣,不想做科学作业。而且,很多老师布置作业时追求面面俱到、多多益善,尽可能让作业覆盖所有知识点、所有类型题目。这样,既加重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疲于完成作业,来不及做的时候就只有抄作业了。
2.作业布置缺少层次性
笔者所在的温州地区科学作业普遍使用浙教版的《作业本》,老师布置作业时内容基本上都是随进度完成作业本,好生差生都一样的作业内容。这样的作业的内容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严重诱发抄袭作业现象,从而导致学生对科学作业持消极态度。其中,绝大多数科学老师的作业都是书面作业,形式单一。另外,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检查不够及时,讲评不够及时。上述的种种因素导致了科学作业的效率低下。
三、解決途径
(一)精选习题,真正做到有效练习
科学学习中,同一个知识点要学生通过无数次练习去巩固。关于同一个知识点的练习起码要做十几次以上。其实,作业应为巩固新知识而设置,内容要有针对性,这里的针对性指的是实际效率、对当堂课的可理解性、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程度。初中的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耐力是有限的,注意力是更有限的,精而少的作业既不浪费时间,又关注了学生的发展,因此老师要尽量避免布置一些重复性的作业。
科学作业中有效的作业是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大量的试题库中选择各类精炼的习题,然后选择性地布置给学生做,做到练习具有针对性。但对于典型的题目,则让学生通过平时作业中的错题整理出一份错题检测卷,而不是通过几十份练习来巩固一道题。
(二)立足学生基础,分层布置作业,重视差异发展
科学作业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但全体学生不一定是一个层面,因此作业设计需多角度考虑问题。
1.立足于学生的实际
作业设计要立足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具体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差异。作业梯度的设计,不是忽略学生而是对学生学习科学的关注,对学生最人文的尊重。比如,科学里有不少的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需要和语文等学科一样采用记忆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每一位学生,能让学习有余力的学生加强理解,也能让困难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巩固。
2.作业要有针对性
为了合理把握作业难度,教师备课时要看看作业本与练习册,看看哪些题目难度较大,可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机地渗透,此举既降低了作业难度,又可以检查学生听课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减少事后错题纠正的时间,一举三得。
3.分类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时,把题目分成必做题、基础题、选做题和提高题,从内容和作业量上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空间。比如,概念题,这是每个学生都需要背的,这样的题目就是必做题。而书面作业中的一些计算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分析说明题、可以将同一题目分解成不同的梯度,设计成若干小题,从易到难,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相应的小题。这样有梯度的作业使后进生能通过作业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对优生则可以进行拔高训练。作业设计的梯度可以让学困生吃得消,中等生吃得饱,而优等生可以吃得好。
4.分类评价学生
评价是作业批改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作业要给予不同的评价。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笔者侧重关注他们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而不是作业的准确程度。笔者总是努力寻找其闪光点,及时用书面和语言评价语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中游的学生,则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其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力争上游。对成绩好和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更上一层楼。
(三)作业形式力求多样,突出学科特点
科学作业设计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和课堂为依托,体现以实验为基础和以过程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1.布置生活化的实验性作业
在学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生活题——回家做凉拌黄瓜。这道题对每个学生都是小菜一碟,但笔者有个任务,观察刚切好的黄瓜片,有没有多余的水分渗出?加少量白糖拌匀装盘后有没有水分渗出?为什么?这道题学生做得兴致勃勃,因为他们既可以完成作业,又可以饱口福。从他们的观察中,一个答案出来了,黄瓜切片拌糖大约5~6分钟之后,盘中有较多的水分出现。原因则是外界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导致细胞失水。其实,在科学中有很多这样生活化的实验,完全可以把他们当做别样的作业,因为它们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主题广泛,取材丰富,现象明显,便于学生操作与实践。而且,这些作业是蕴含了丰富科学原理的生活实验,既有助于突破教学上的重难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布置观察总结作业
科学与生活紧密相关,以理论解释生活现象,使源于生活的科学回归生活是学习科学的根本宗旨。在学生掌握了某一科学原理后,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地找出蕴含这一科学原理的生活现象和情景,启发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完成科学知识的生活回归。
比如,在学了电学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回家寻找厨房里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其实,生活中和电相关的东西很多,但学生平时不太会去注意。学生对这份作业的兴趣都很高,这从他们第二天交过来的作业中都可以看的出来。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中如下:
(1)电饭煲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通过这份作业,笔者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只要细心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联系到学过的科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就能够提高观察、分析及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3.布置探究性作业
在《植物的分类》一节之前,笔者布置了一个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去寻找身边的植物。笔者所在的校园依山傍水,有数十年悠久的历史,校园里有着很多的植物。笔者要求学生可以拍照片,也可以是采集植物的叶片等。学生非常感兴趣,迫不及待地告诉同学和老师哪里植物多、哪里有很好看的植物。上课时,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向大家介绍自己收集的植物,从而引出主题——植物的类群,充分应用自己的课前作业成果,将自己找到的材料一一安放到相应的植物类群中,比一比谁收集的植物种类最多,加深认识。课后,笔者还让学生设计一張学校绿化规划图,并说明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作业要及时检查、讲评和巩固,关注动态生成
1.及时检查批改
这一点可以说是作业布置这一教学活动中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一但教师不去批改检查作业的话,就无法掌握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也就无法合理有效地开展以后的教学工作,学生也不会在作业上花时间。那么不论多么精彩、多么科学的作业设计也就化为泡影没有实际效用。
2.重视反馈纠正,关注动态生成
教师要重视作业的诊断和补救功能。重视对课堂教学的诊断,通过作业的设计和补救来反馈课堂教学的绩效,对课堂教学做出调整。重视对学生们作业进行诊断和补救,教师通过学生对作业的态度、习惯、方法、质量和数量等动态生成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尤其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发展,注重个别诊断和补救,注重作业讲解的有效性。
3.注重讲评的作用
作业讲评不仅仅是简单地让学生说出准确答案,订正错误,它是根据作业批改获得的信息,指导学生完善、改进学习而采取的补充措施。同时讲解方式应灵活多变,对于作业中普遍性的问题、错误,笔者通常都是板演。在评讲中要深究学生出错的原因,整理出各章节的题型,教会学生杜绝重蹈覆辙的防范措施,在基础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举一反三的应变能力。例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情境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找出量与量关系。若这一问题解决得好,其他问题便迎刃而解。
四、结束语
科学作业首先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科学作业,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思改进。但新课程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
参考文献:
[1]科学新课程标准.
[2]董洪亮.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徐世贵.新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指导[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4]陈剑华.关于中小学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J].上海教育,2001,(24):33-34.
关键词:有效性;生活实验化作业;探究性作业;观察总结性作业
一、问题的提出
(一)新课程标准对科学作业提出的要求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而作业作为教学的常规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课堂教学改革循序渐进,但作业改革的力度却远远不够。教学过程中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要研究和改革课堂教学,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来精心设计作业,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这就要求作业的布置要从形式到理念都要有质的改变,要改变作业实施过于强调机械训练的现状,立足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作业中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策略的运用。
(二)科学课程中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作业是检测和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教师检测自己的授课效果的尺度。作业的反馈可以使学生知不足而学之,还是教师知不足而有效调整和改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之一。因此,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和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内容。但在当前初中科学教学中,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教师抱怨学生做作业越来越不认真,迟交、不交、抄袭作业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据调查,初中学生一个班级里抄袭过科学作业的学生占70%,50%的学生拿到教师批改后的作业只是随便看一下,55%的学生认为教师批改作业对自己的学习作用不大。这反映出学生对待作业的认真程度远远不如考试,因此作业中低级错误多,准确率不高,其中应用不准确、审题不仔细、计算差错频频出现。或者已经批改过的作业,学生却只关心对错,不认真订正,也从来不去反思错误原因,同一个知识点的题目屡做屡错,屡错屡不改。
目前科学作业中出现的种种现象使得科学作业的有效性严重缺失,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极其低下。因此,深入探究作业有效性缺失的原因,改革现有作业布置的模式,以保证作业对促进教师改进教法、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实践能力的有效性是刻不容缓的事。
二、对初中科学作业有效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那么,到底该如何提高初中科学作业的有效性呢?我们要从源头开始找原因。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1.畏难情绪迁移到作业中
教材本身的因素造成学生学习上的畏难情绪,这种畏难情绪迁移到作业中。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都有,而且知识的整体连贯性不合理。由于科学教材涉及的面广而复杂,知识体系联系不顺畅,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觉得科学这门功课难学。如九年级上册第一、二章涉及化学部分内容,很多学生刚刚有点入门,培养了一点兴趣,但后面章节的内容立即就转到物理部分:简单机械和电学,让学生又要从头开始。然而考试中又要涉及原来的内容,让学生觉得接受真有点困难。这些学习困难使学生心情大多处在抑制状态,就感到学习科学无聊。即使有时表现出少有的兴奋与积极性,也只局限于那些具有戏剧性的,或一些稀奇现象的内容,或一些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实践操作,虽会因偶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但也常常一闪而逝。这种抑制的情绪会延续到作业中。有的时候部分科学作业的难度较高,而很多教师事先没有自己先把作业做一遍,只有等批改的时候才发现哪道题学生错的很多。这样就无法预见作业的难度,导致学生对科学作业产生不良的情绪。同时,有些教师缺少对学生解题方法、步骤的指导,导致学生解题不规范,看看好像都懂,但一做就错;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一些不良的作业习惯也很难被纠正。
2.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
目前很多初中学生学习缺少内动力,学习习惯也不好。他们忽略了作业的目的性是为了巩固新知、运用新知。完成作业目的不明确导致不少初中生完成科学作业时不假思索,动笔就写,一写就错。对作业缺少客观和科学的认识,使的有些学生做作业没有计划、不及时,到了要交作业时来不及做,只好抄作业。有的学生由于缺少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不会做就想到抄作业。教材和学生自身的原因导致了科学作业的低效。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1.作业布置不科学
不少科学教师认为作业目的只是巩固知识、强化解题技能的途径。因此他们过于强调机械重复训练,考查同个知识点的题目不厌其烦地反复出现。这样的做法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帮助不大,导致学生对科学缺乏兴趣,不想做科学作业。而且,很多老师布置作业时追求面面俱到、多多益善,尽可能让作业覆盖所有知识点、所有类型题目。这样,既加重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疲于完成作业,来不及做的时候就只有抄作业了。
2.作业布置缺少层次性
笔者所在的温州地区科学作业普遍使用浙教版的《作业本》,老师布置作业时内容基本上都是随进度完成作业本,好生差生都一样的作业内容。这样的作业的内容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严重诱发抄袭作业现象,从而导致学生对科学作业持消极态度。其中,绝大多数科学老师的作业都是书面作业,形式单一。另外,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检查不够及时,讲评不够及时。上述的种种因素导致了科学作业的效率低下。
三、解決途径
(一)精选习题,真正做到有效练习
科学学习中,同一个知识点要学生通过无数次练习去巩固。关于同一个知识点的练习起码要做十几次以上。其实,作业应为巩固新知识而设置,内容要有针对性,这里的针对性指的是实际效率、对当堂课的可理解性、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程度。初中的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耐力是有限的,注意力是更有限的,精而少的作业既不浪费时间,又关注了学生的发展,因此老师要尽量避免布置一些重复性的作业。
科学作业中有效的作业是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大量的试题库中选择各类精炼的习题,然后选择性地布置给学生做,做到练习具有针对性。但对于典型的题目,则让学生通过平时作业中的错题整理出一份错题检测卷,而不是通过几十份练习来巩固一道题。
(二)立足学生基础,分层布置作业,重视差异发展
科学作业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但全体学生不一定是一个层面,因此作业设计需多角度考虑问题。
1.立足于学生的实际
作业设计要立足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具体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差异。作业梯度的设计,不是忽略学生而是对学生学习科学的关注,对学生最人文的尊重。比如,科学里有不少的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需要和语文等学科一样采用记忆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每一位学生,能让学习有余力的学生加强理解,也能让困难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巩固。
2.作业要有针对性
为了合理把握作业难度,教师备课时要看看作业本与练习册,看看哪些题目难度较大,可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机地渗透,此举既降低了作业难度,又可以检查学生听课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减少事后错题纠正的时间,一举三得。
3.分类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时,把题目分成必做题、基础题、选做题和提高题,从内容和作业量上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空间。比如,概念题,这是每个学生都需要背的,这样的题目就是必做题。而书面作业中的一些计算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分析说明题、可以将同一题目分解成不同的梯度,设计成若干小题,从易到难,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相应的小题。这样有梯度的作业使后进生能通过作业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对优生则可以进行拔高训练。作业设计的梯度可以让学困生吃得消,中等生吃得饱,而优等生可以吃得好。
4.分类评价学生
评价是作业批改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作业要给予不同的评价。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笔者侧重关注他们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而不是作业的准确程度。笔者总是努力寻找其闪光点,及时用书面和语言评价语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中游的学生,则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其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力争上游。对成绩好和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更上一层楼。
(三)作业形式力求多样,突出学科特点
科学作业设计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和课堂为依托,体现以实验为基础和以过程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1.布置生活化的实验性作业
在学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生活题——回家做凉拌黄瓜。这道题对每个学生都是小菜一碟,但笔者有个任务,观察刚切好的黄瓜片,有没有多余的水分渗出?加少量白糖拌匀装盘后有没有水分渗出?为什么?这道题学生做得兴致勃勃,因为他们既可以完成作业,又可以饱口福。从他们的观察中,一个答案出来了,黄瓜切片拌糖大约5~6分钟之后,盘中有较多的水分出现。原因则是外界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导致细胞失水。其实,在科学中有很多这样生活化的实验,完全可以把他们当做别样的作业,因为它们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主题广泛,取材丰富,现象明显,便于学生操作与实践。而且,这些作业是蕴含了丰富科学原理的生活实验,既有助于突破教学上的重难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布置观察总结作业
科学与生活紧密相关,以理论解释生活现象,使源于生活的科学回归生活是学习科学的根本宗旨。在学生掌握了某一科学原理后,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地找出蕴含这一科学原理的生活现象和情景,启发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完成科学知识的生活回归。
比如,在学了电学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回家寻找厨房里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其实,生活中和电相关的东西很多,但学生平时不太会去注意。学生对这份作业的兴趣都很高,这从他们第二天交过来的作业中都可以看的出来。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中如下:
(1)电饭煲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通过这份作业,笔者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只要细心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联系到学过的科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就能够提高观察、分析及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3.布置探究性作业
在《植物的分类》一节之前,笔者布置了一个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去寻找身边的植物。笔者所在的校园依山傍水,有数十年悠久的历史,校园里有着很多的植物。笔者要求学生可以拍照片,也可以是采集植物的叶片等。学生非常感兴趣,迫不及待地告诉同学和老师哪里植物多、哪里有很好看的植物。上课时,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向大家介绍自己收集的植物,从而引出主题——植物的类群,充分应用自己的课前作业成果,将自己找到的材料一一安放到相应的植物类群中,比一比谁收集的植物种类最多,加深认识。课后,笔者还让学生设计一張学校绿化规划图,并说明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作业要及时检查、讲评和巩固,关注动态生成
1.及时检查批改
这一点可以说是作业布置这一教学活动中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一但教师不去批改检查作业的话,就无法掌握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也就无法合理有效地开展以后的教学工作,学生也不会在作业上花时间。那么不论多么精彩、多么科学的作业设计也就化为泡影没有实际效用。
2.重视反馈纠正,关注动态生成
教师要重视作业的诊断和补救功能。重视对课堂教学的诊断,通过作业的设计和补救来反馈课堂教学的绩效,对课堂教学做出调整。重视对学生们作业进行诊断和补救,教师通过学生对作业的态度、习惯、方法、质量和数量等动态生成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尤其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发展,注重个别诊断和补救,注重作业讲解的有效性。
3.注重讲评的作用
作业讲评不仅仅是简单地让学生说出准确答案,订正错误,它是根据作业批改获得的信息,指导学生完善、改进学习而采取的补充措施。同时讲解方式应灵活多变,对于作业中普遍性的问题、错误,笔者通常都是板演。在评讲中要深究学生出错的原因,整理出各章节的题型,教会学生杜绝重蹈覆辙的防范措施,在基础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举一反三的应变能力。例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情境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找出量与量关系。若这一问题解决得好,其他问题便迎刃而解。
四、结束语
科学作业首先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科学作业,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思改进。但新课程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
参考文献:
[1]科学新课程标准.
[2]董洪亮.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徐世贵.新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指导[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4]陈剑华.关于中小学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J].上海教育,2001,(2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