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从根本上培养一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英语师资队伍,必须从源头上,也就是教师的培养基地——高等师范院校入手,大力推进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新的教师培养模式。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新课标 英语教师 职前培养模式
目前,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己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聚焦点,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它标志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开始。新课标反映了现代教育鲜明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它在设计思路、内容标准、评价方式等方面体现出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并从各个层面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与重要内容。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依赖于一大批观念新、水平高的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为了从根本上培养一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英语师资队伍,必须从源头上,也就是教师的培养基地——高等师范院校入手,大力推进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新的教师培养模式。
1 教师在新课标要求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能设计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lll的课堂教学活动,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1 研究高校英语如何应对新课标要求。通过改革调整课程结构,强化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培养,改善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实现缄默教育知识与显性教育理论知识的整合;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当前外语教育发展动态的敏感性与兴趣。
1.2 构建与基础教育新课标相适应的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涵盖了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能力发展的四个层面,即学习能力、心理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它是四种能力全面发展的培养模式,同时又是一种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动态发展与不断创新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2 调整课程结构。主要从英语专业二年级开始调整课程,除精读、泛读、听力、口语等专业基础课外,开始设有教学法和英语写作等实践性课程,在此基础上,还可开设以下课程:
2.1 开设英语教育教学研究课程。以初中英语教学为实验基地,开展调查研究,针对教法、学法、教学管理以及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研究,提出有指导意义的方案或见解。
2.2 开设现代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课程。着眼于学生自身的持续与创新能力发展。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接触现代教育技术成果,加强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及信息获取、信息运用的实际能力:另一方面,让他们结合英语学科特点,初步探索多媒体语言教学环境构建、多媒体优化组合与外语教学,探索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语言测试、第二课堂活动,结合现行初中英语教材设计教学课件等。
2.3 开设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对语言教育系统进行系统规划,从客观目标出发,分析教学需求,教学与教学环境,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和步骤。
2.4 开设英语测试理论与实践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测试理论及操作技能,指导学生分析当前语言测试趋势及初级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探索测试如何考察初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3 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在讲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体的辅助做法有:
3.1 组织学生到中学调查、听课、看课、座谈、访谈、收集资料、观察分析,特别是到新课程实验区观摩,进行实战培训,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学习环境。
3.2 聘请实验区、实验学校领导及专家介绍新课程实验的准备、步骤、运作、经验、挫折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与进入新课程的教师交流对话。听取他们对实施新课程的认识、体会:对新旧课程、新旧教材、新旧教法进行比较;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等等。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新课标 英语教师 职前培养模式
目前,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己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聚焦点,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它标志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开始。新课标反映了现代教育鲜明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它在设计思路、内容标准、评价方式等方面体现出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并从各个层面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与重要内容。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依赖于一大批观念新、水平高的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为了从根本上培养一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英语师资队伍,必须从源头上,也就是教师的培养基地——高等师范院校入手,大力推进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新的教师培养模式。
1 教师在新课标要求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能设计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lll的课堂教学活动,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1 研究高校英语如何应对新课标要求。通过改革调整课程结构,强化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培养,改善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实现缄默教育知识与显性教育理论知识的整合;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当前外语教育发展动态的敏感性与兴趣。
1.2 构建与基础教育新课标相适应的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涵盖了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能力发展的四个层面,即学习能力、心理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它是四种能力全面发展的培养模式,同时又是一种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动态发展与不断创新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2 调整课程结构。主要从英语专业二年级开始调整课程,除精读、泛读、听力、口语等专业基础课外,开始设有教学法和英语写作等实践性课程,在此基础上,还可开设以下课程:
2.1 开设英语教育教学研究课程。以初中英语教学为实验基地,开展调查研究,针对教法、学法、教学管理以及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研究,提出有指导意义的方案或见解。
2.2 开设现代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课程。着眼于学生自身的持续与创新能力发展。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接触现代教育技术成果,加强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及信息获取、信息运用的实际能力:另一方面,让他们结合英语学科特点,初步探索多媒体语言教学环境构建、多媒体优化组合与外语教学,探索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语言测试、第二课堂活动,结合现行初中英语教材设计教学课件等。
2.3 开设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对语言教育系统进行系统规划,从客观目标出发,分析教学需求,教学与教学环境,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和步骤。
2.4 开设英语测试理论与实践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测试理论及操作技能,指导学生分析当前语言测试趋势及初级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探索测试如何考察初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3 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在讲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体的辅助做法有:
3.1 组织学生到中学调查、听课、看课、座谈、访谈、收集资料、观察分析,特别是到新课程实验区观摩,进行实战培训,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学习环境。
3.2 聘请实验区、实验学校领导及专家介绍新课程实验的准备、步骤、运作、经验、挫折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与进入新课程的教师交流对话。听取他们对实施新课程的认识、体会:对新旧课程、新旧教材、新旧教法进行比较;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