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情境作文,可以理解为某种具体的情形、景象、境地等,激活作者联想和想象写下的文章。
情境式作文教学就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评价,使学生在愉悦的无意注意的学习情境中,加速思维的碰撞,发出灿烂的火花,产生表达欲望,进而表达这种感受。情境式作文教学能把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真实可感的客观情境中,发展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并把语言功能的发展与此紧密联系起来,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感,并使语言表达变得极其自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使学生感受到快乐呢?我们从情境作文的内容和形式入手研究,通过创设一定的作文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在所创设的一定情境中,教师做适当的点拨、引导、渗透写作方法,布局谋篇等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热忱,让写作真正成为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具体做法如下。
一、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创作的素材来源于对生活的积累。“生活即课堂”,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有墙壁的教室内,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发现、去积累素材。
如寒暑假等节假日外出旅游和交往都是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鼓励学生以日记或游记的形式进行记录,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从而为习作开拓鲜活的源泉。我们还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动态,通过多读书报、多听广播、多看电影和电视及上网浏览信息等途径,间接了解异彩纷呈的社会,丰富社会生活经验。
二、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 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推动力。在作文教学中,应精心创设情境,或开展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创作。近几年来我开展许许多多有趣的活动,如《新击鼓传球》《我做你猜》《看图猜成语》、《连词成句游戏》《抢橡皮》《玩陀螺》《跟我学》等。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会观察,学会组织文章,学会写出自己的感受。孩子们在玩中学,学得兴昧盎然,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放飞想象,拓宽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写“想象作文”。想象正是诱发潜在创造力的有效的方法,写作本来就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如果忽略了儿童的想象力,就等于是扼杀了儿童的创造,没有想象,就写不出真正富有童趣的作文。在作文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形式:
(一)编童话作文
童话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童话爱憎强烈、是非分明、促人醒悟、催人奋进。许多孩子是在童话中成长的。
(二)看图作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给观察步骤。对一幅图的观察,一般分四步:一是初步观察。通览整幅图画,初步弄清画意。二是进一步观察。注意画面上的人和物的特点。三是仔细观察。弄清事物的前因后果及其发展变化,并注意抓住某些细节。四是深入观察。主要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由画面联想到画外,由现象看本质,领会画面的中心所在,展开联想。
看图作文的教学,一定要在启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这一关键问题上下足工夫。通过看图作文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写想象作文
作文是生活和思想、环境的情感、客体与主体相溶铸的产物。写作思路离不开情境诱发。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定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展开丰富想象。
四、语言引领,引发共鸣
学生的情感是纯真而又丰富的,引人入胜的语言,有趣的故事,能让学生融入到浓浓的情感氛围中,这样可激发他们快乐的情感,才能畅所欲言,使作文成为其内在的需求。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首先是一个满怀激情的人,应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拓宽思路,帮助他们打开记忆的闸门,从而融动学生内心的“情弦”。
五、媒体定格,再现画面
运用多媒体的定格作用,能有效指导学生观察。因为小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粗略,比较笼统,不善于注意事物中的细节。以习作教学《一场接力比赛》为例,当我在课堂上用录像展示接力比赛的全过程时,虽然学生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兴趣很浓,注意力很集中,可是,一旦马上让他们下笔成文,也是很难做到的。于是,我重放录像,并选择“接力”中有代表性的一些镜头“定格”,把一闪即过的画面“定”了下来,让学生认真地,反复地观察。老舍先生说过:“学生作文写不具体,就是因为对所写事物没有仔细观察,认识模糊,没有清晰的印象。”当学生有意识地对准目标观察,有序、细致地观察就会引起积极、活跃的思维,积极活跃的思维就会带动具体、生动的表达。比如,同学们看到自己在“接力”中“拼命”的镜头,骄傲地说:“看,我最卖力了,我的手都红了。”看到别人“拔”的样子,指着别人的鼻子议论起来:“看,李华脸都憋得通红。”“李辉的双腿像安装了马达一样,又快又有力。”“刘涛跑起来就像射出去的箭一样。”听听,这些发自内心的语言不正是我们渴望已旧的“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吗?这样写出的文章能不具体吗?
六、体验生活 现场指导
小学生活动空间是广泛的,课间、春游、秋游、各大节日活动等,教师抓住这些特殊的境遇,现场指导学生观察,收集素材,往往有意外的收获。我们觉得以境融情,容情入境的习作方式,能使学生对所写的事物充满激情、真情。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语言的积累也随之丰厚起来。思想情感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从原来的怕作文、厌作文,慢慢地喜欢上作文。正如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的自然程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我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我,有说话的欲望,这时我就要倾吐。”
我觉得情境作文虽是提高写作的有效途径,但它不是唯一的习作途径,怎样多角度地指导,让学生写出新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情境式作文教学就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评价,使学生在愉悦的无意注意的学习情境中,加速思维的碰撞,发出灿烂的火花,产生表达欲望,进而表达这种感受。情境式作文教学能把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真实可感的客观情境中,发展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并把语言功能的发展与此紧密联系起来,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感,并使语言表达变得极其自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使学生感受到快乐呢?我们从情境作文的内容和形式入手研究,通过创设一定的作文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在所创设的一定情境中,教师做适当的点拨、引导、渗透写作方法,布局谋篇等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热忱,让写作真正成为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具体做法如下。
一、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创作的素材来源于对生活的积累。“生活即课堂”,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有墙壁的教室内,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发现、去积累素材。
如寒暑假等节假日外出旅游和交往都是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鼓励学生以日记或游记的形式进行记录,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从而为习作开拓鲜活的源泉。我们还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动态,通过多读书报、多听广播、多看电影和电视及上网浏览信息等途径,间接了解异彩纷呈的社会,丰富社会生活经验。
二、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 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推动力。在作文教学中,应精心创设情境,或开展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创作。近几年来我开展许许多多有趣的活动,如《新击鼓传球》《我做你猜》《看图猜成语》、《连词成句游戏》《抢橡皮》《玩陀螺》《跟我学》等。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会观察,学会组织文章,学会写出自己的感受。孩子们在玩中学,学得兴昧盎然,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放飞想象,拓宽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写“想象作文”。想象正是诱发潜在创造力的有效的方法,写作本来就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如果忽略了儿童的想象力,就等于是扼杀了儿童的创造,没有想象,就写不出真正富有童趣的作文。在作文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形式:
(一)编童话作文
童话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童话爱憎强烈、是非分明、促人醒悟、催人奋进。许多孩子是在童话中成长的。
(二)看图作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给观察步骤。对一幅图的观察,一般分四步:一是初步观察。通览整幅图画,初步弄清画意。二是进一步观察。注意画面上的人和物的特点。三是仔细观察。弄清事物的前因后果及其发展变化,并注意抓住某些细节。四是深入观察。主要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由画面联想到画外,由现象看本质,领会画面的中心所在,展开联想。
看图作文的教学,一定要在启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这一关键问题上下足工夫。通过看图作文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写想象作文
作文是生活和思想、环境的情感、客体与主体相溶铸的产物。写作思路离不开情境诱发。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定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展开丰富想象。
四、语言引领,引发共鸣
学生的情感是纯真而又丰富的,引人入胜的语言,有趣的故事,能让学生融入到浓浓的情感氛围中,这样可激发他们快乐的情感,才能畅所欲言,使作文成为其内在的需求。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首先是一个满怀激情的人,应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拓宽思路,帮助他们打开记忆的闸门,从而融动学生内心的“情弦”。
五、媒体定格,再现画面
运用多媒体的定格作用,能有效指导学生观察。因为小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粗略,比较笼统,不善于注意事物中的细节。以习作教学《一场接力比赛》为例,当我在课堂上用录像展示接力比赛的全过程时,虽然学生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兴趣很浓,注意力很集中,可是,一旦马上让他们下笔成文,也是很难做到的。于是,我重放录像,并选择“接力”中有代表性的一些镜头“定格”,把一闪即过的画面“定”了下来,让学生认真地,反复地观察。老舍先生说过:“学生作文写不具体,就是因为对所写事物没有仔细观察,认识模糊,没有清晰的印象。”当学生有意识地对准目标观察,有序、细致地观察就会引起积极、活跃的思维,积极活跃的思维就会带动具体、生动的表达。比如,同学们看到自己在“接力”中“拼命”的镜头,骄傲地说:“看,我最卖力了,我的手都红了。”看到别人“拔”的样子,指着别人的鼻子议论起来:“看,李华脸都憋得通红。”“李辉的双腿像安装了马达一样,又快又有力。”“刘涛跑起来就像射出去的箭一样。”听听,这些发自内心的语言不正是我们渴望已旧的“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吗?这样写出的文章能不具体吗?
六、体验生活 现场指导
小学生活动空间是广泛的,课间、春游、秋游、各大节日活动等,教师抓住这些特殊的境遇,现场指导学生观察,收集素材,往往有意外的收获。我们觉得以境融情,容情入境的习作方式,能使学生对所写的事物充满激情、真情。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语言的积累也随之丰厚起来。思想情感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从原来的怕作文、厌作文,慢慢地喜欢上作文。正如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的自然程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我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我,有说话的欲望,这时我就要倾吐。”
我觉得情境作文虽是提高写作的有效途径,但它不是唯一的习作途径,怎样多角度地指导,让学生写出新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