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2-0053-02
【作者简介】吴洪生,江苏省清浦中学(江苏淮安,223002)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淮安市数学学科带头人。
【设计说明】
1.直线与方程是高中解析几何的入门知识,用方程表示直线,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在平面解析几何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不断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教学中应注意“数”与“形”的结合,在通过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以后,还可以画出其图形,验证代数结果;同时,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得到的数学结论,可对结论进行代数证明,而不是割断它们之间的联系,只强调“形”到“数”的方面,而忽视“数”到“形”的方面。
2.复习课不同于练习课,一节课,若学生练得太多,教师固然轻松,但由于学生无法形成知识系统,学生会觉得这样复习乱而无益,收获不大;若教师讲得太多,重视技巧,忽略基础,师生双方都会疲惫不堪。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对复习课感到厌烦,不但没有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还削弱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劲头。于是笔者考虑在学生对直线方程已经学习过的基础上,只需让学生自主复习解题,由学生自己发现细节或易错问题,教师及时适当提醒与点拨。同时笔者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教学中比传统的复习课增加了运用直线方程解决相关最值问题,通过猜想、尝试、分组讨论、反思等过程,使复习课也插上探究的翅膀,把不同章节知识、不同的解题方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不再受传统解题方法的束缚,思维更加开阔。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
2.熟练运用点斜式、截距式、两点式求直线方程;
3.运用直线方程解决有关最值问题。
二、教学重点
1.求解直线方程。
2.运用直线方程解决有关最值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主导学
首先由学生口答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接着用下列三道习题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点。
(1)过点P(-2,5),且斜率为1的直线方程为
。
(2)过两点(0,3),(2,1)的直线方程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2-0053-02
【作者简介】吴洪生,江苏省清浦中学(江苏淮安,223002)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淮安市数学学科带头人。
【设计说明】
1.直线与方程是高中解析几何的入门知识,用方程表示直线,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在平面解析几何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不断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教学中应注意“数”与“形”的结合,在通过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以后,还可以画出其图形,验证代数结果;同时,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得到的数学结论,可对结论进行代数证明,而不是割断它们之间的联系,只强调“形”到“数”的方面,而忽视“数”到“形”的方面。
2.复习课不同于练习课,一节课,若学生练得太多,教师固然轻松,但由于学生无法形成知识系统,学生会觉得这样复习乱而无益,收获不大;若教师讲得太多,重视技巧,忽略基础,师生双方都会疲惫不堪。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对复习课感到厌烦,不但没有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还削弱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劲头。于是笔者考虑在学生对直线方程已经学习过的基础上,只需让学生自主复习解题,由学生自己发现细节或易错问题,教师及时适当提醒与点拨。同时笔者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教学中比传统的复习课增加了运用直线方程解决相关最值问题,通过猜想、尝试、分组讨论、反思等过程,使复习课也插上探究的翅膀,把不同章节知识、不同的解题方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不再受传统解题方法的束缚,思维更加开阔。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
2.熟练运用点斜式、截距式、两点式求直线方程;
3.运用直线方程解决有关最值问题。
二、教学重点
1.求解直线方程。
2.运用直线方程解决有关最值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主导学
首先由学生口答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接着用下列三道习题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点。
(1)过点P(-2,5),且斜率为1的直线方程为
。
(2)过两点(0,3),(2,1)的直线方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