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氏过云楼百年传奇(下)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o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麟士(1865-1930),字鹤逸、号西津、西津散人、西津渔父、鹤庐主人,室名鹤庐、海野堂、甄印阁。顾麟士为顾文彬之孙、顾承之子,著名书画家和藏书家,著有《过云楼续书画记》等。作为新一代的过云楼主人,其家收藏古今书画精品真迹甲于吴中,顾麟士继承祖业,家学精湛,山水画尤以临古为擅长,宗法清初四王(王时敏烟客、王鉴圆照、王翠石谷、王原祁麓台),故气韵深厚,笔致沈雄。顾麟士生于清末民国军阀混战之际,社会动荡,他幼年应试,见一老童生久跪不起,请考官将自己不慎弄污的试卷另换一张,遭考官厉叱,他从此便不再参加科举考试。顾麟士在怡园以金石书画自娱,多次组织画家如吴昌硕、金心兰、吴清卿、顾若波、王胜之、陆廉夫、费屺怀、颜莼生等在怡园雅集,并创办国学社、怡园画集,一时文采风流,影响后世甚大。顾麟士除大量收藏书籍字画外,还喜欢收录金石、碑版、印玺等,极大地丰富了过云楼藏品。
  顾文彬和顾承父子在家族收藏活动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样顾氏家族对于后人的培养,在“藏不隔代”的历史规律面前有着清醒的认识,顾文彬为此对孙辈列举出详尽的教学计划,《过云楼书画记》载有“孙辈讲论书画,不可因循。每月六期,每期十件,先论其人,次论其书法、画理,再论其价值,诸孙各立一册,将所讲十件详记于册,自书,各执行之一年,皆成内行”的记述。在孙辈诸人中以顾麟士禀赋最高,承续起过云楼收藏的家族脉络。
  
  注重递藏有绪的顾麟土
  
  顾承因操劳过度于光绪八年(1882)病故,这给晚年的顾文彬带来巨大创痛,而继承人的断层也使过云楼的收藏活动暂告停顿。七年后(1889)顾文彬逝世,遗留的书画和家产被分传给各房,顾承的一份家产自然再传到其子顾麟士的名下,顾麟士此时通过古董掮客协调,把分传于另几房的过云楼书画陆续购归、继藏,避免了拆分流散的危局。光绪中叶到民国年间,顾家的文化财富在过云楼第三代主人顾麟士的经营下达到了“鉴赏名家登门接踵如市”的繁荣景象,其家族声望也随之被提升。在顾麟士《过云楼续书画记》中记录与费念慈(屺怀)(1855-1905)的鉴藏往来最多,而费念慈对晚辈顾麟士亦推崇有加:“博雅嗜古,吴中推收藏赏鉴者,自吾友顾鹤逸外,未能或之先也。”而与前辈藏家广泛的往来之外,不少吴门收藏前贤的旧藏成为了顾麟士收罗的主要对象,据现存顾氏收藏印鉴考察,可见过云楼颇多的藏品来源于苏州大宗藏家,如吴云、潘文勤、沈树镛、刘履芬、史蓉庄等旧藏,以其藏量来看,晚清吴门数大家的旧藏应为顾麟士整批接收,纳入过云楼庋藏,如顾麟士所收《陈眉公梅花卷》,就经刘蓉峰、吴云、秀水王氏等诸家递藏。而《元贤七君子图卷》经项元汴、乔崇修、蒋生沐、张叔未、李鸿裔诸家收藏。吴云在光绪初年去世后,藏品散出,顾麟士得知后便与古董掮客商定,出高价优先挑选吴云“两罍轩”收藏精品。顾麟士以流传有绪的书画资源作为收藏对象,除了使苏州大家收藏不致流散体现其对前贤同道的追念外,亦以此有了扩充过云楼收藏的丰富渠道和藏品质量的保障。
  过云楼之所以能够成就“收藏甲江南”的美誉,与顾文彬、顾承、顾麟士三代竭尽全力搜罗珍品密不可分,他们采取的方针是:“过云楼收藏精益求精,中下之驷必须推陈出新。”即不断收进精品、珍品,同时把旧有中下等的藏品淘汰出售,终于使过云楼的藏品愈来愈走向高端,规模日益壮大。时至顾麟士晚年,其收藏之书画已由祖父250余件达到精品近千幅,并有《过云楼续书画记》成稿。此书生前未及刊刻,建国后先有排字线装本内部印行,20世纪80年代,又有江苏古籍出版社的《过云楼书画记·续记》合刊本公开发行。
  
  四子分房,过云楼文物云聚云散
  
  顾麟士先生对“过云楼”的书画做了大量的补充,使其庋藏富甲江南。而顾麟士有四子,即公可、公雄、公柔和公硕。当顾麟士步入晚年时,便依旧规,将“过云楼”藏品分为四份,分别由四子继承。
  顾公可(1892-1944),东吴大学肄业,在银行任职。从俞粟庐学昆曲,时有“一龙二虎”之称(公可生肖属龙;二虎为俞锡侯、俞振飞,同肖虎)。顾公可所藏一部分书画质量最好,其中有宋代杨无咎的《四梅花图卷》、《范仲淹与尹师鲁帖》等。解放前,因做生意亏了本,出卖一小部分归陆汉邦,而大部分于1955年,在故宫博物院徐邦达先生的联系下,最后由故宫博物院出资收归国有。
  顾公柔与其父一样擅画,曾参加筹组苏州赛画会、苏州美术会及苏州美专,不幸早逝。所藏书画一部分由其后人带去台湾,一部分诸如《元贤七君子图卷》、王石谷《水竹幽居图》卷,遗留在苏州,最后苏州博物馆通过过云楼第五代后人与台湾顾公柔后人取得联系,通过协商收归博物馆永久收藏。
  顾氏后人顾公硕,为文博事业做出了莫大的贡献。解放后,故宫博物院院长王冶秋为了征集文物,曾特意来到江南,并找到顾家洽商。顾公硕当即便将祖传的珍品包括元代赵孟頫《二赞二图》、《福仁寺观》、《酒德颂》在内的书画多件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
  1960年苏州博物馆成立时,顾公硕先生任副馆长。在动员他人捐献文物之时,他自己作为表率,陆续向苏州市政府捐献了124件文物。其中书画方面最著名的就有元代王蒙的《竹石图轴》,明代戴进《归舟图》卷、唐寅《龙头诗》轴、《唐六如观杏图》轴、文徵明《五月江深图》、《小楷落花诗》卷、祝允明《行草九愍诗卷》、董其昌《楷书晁文公语》轴以及刺绣等文物,价值不可估量。1966年秋,“文革”狂飙大作,顾公硕先生主动请博物馆同志到家,处理过云楼传下的善本古籍。不料一剧团造反派组织闯入,把顾氏夫妇揪出大门横加批斗。顾公硕先生自感受尽凌辱,又见许多正直之士惨遭横祸,一时百感交集,留条写下“士可杀不可辱,我先走了”,于夜半至虎丘一号桥投河自尽而死。1978年平反。
  化私为公,可以说是过云楼百余年收藏的最后归宿。顾氏后人顾公雄这一房的藏品,最后亦捐献给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有感于国家的蓬勃气象,1951年时已病重的顾公雄向妻子沈同樾道出了深思熟虑的想法:“把我们珍藏的那份书画献给国家吧。私人收藏难免如过眼云烟聚而散之,总是靠不住的。”顾公雄逝世后,家人根据其意愿,将珍藏献给国家,以期望保存永远。随后,便有了两次轰动之举:1951年、1959年,沈同樾女士暨子女顾笃碹、顾榴、顾佛、顾笃璋、顾笃球秉承一代收藏家顾公雄遗志,将相传四代的三百余件书画以及明正德、万历、崇祯时期善本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其价值无法估量。在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书画精品中有宋魏了翁《文向帖》卷,宋巨然《海野图》卷,元赵孟頫《秋兴赋》卷,赵孟頫崔复《吴兴清园图》卷,倪瓒《真书江南春词文徵明补图》卷、《春宵听雨图》轴,陆游《谷山图》轴,明王绂《浒溪四贤图》卷,沈周《临大痴山水》轴、《江云溪月图》卷、《送行图》卷,文徵明《风雨重阳诗画》卷、《花游图》卷、《写生十幅》册,唐寅《黄茅渚小景图》卷,祝允明《行书怀知书》卷,杜琼、沈周、刘珏三家《寿徐天全合卷》,董其昌《楷书诰身》册、《对题山水巨册》,徐渭《墨花》卷,王时敏《设色山水》轴、《仿一峰山水》散页,王鉴《仿子久浮岚暖翠图》轴,王翠《松庵调息图》轴、《黄鹤传镫图》轴,王原祁《仿大痴白石清谷图》轴、《仿云林山水》散页,恽寿平《行书七言联》、《秋江图》卷,四王吴恽《山水扇册》等,其中还有顾公雄父亲顾麟士的绘画多幅,如《无量寿佛图》轴、《溪桥策仗图》轴、《风木图》卷、《山水》册页等。这些见证了过云楼百年风云的文化遗产,在历经云聚云散之后,寻得了最好的归宿。
其他文献
宋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新的境界。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烂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汝窑汁水莹润如堆脂的质感;景德镇青白瓷的色质如玉;龙泉青瓷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更是青瓷釉色之美的极致。还有哥窑满布断纹,那有意制作的缺陷美、瑕疵美:黑瓷似乎除黑而外无可为力,但宋人烧出了油滴、兔毛、鹧鸪斑、玳瑁那样的结晶釉和乳浊釉。磁州窑的白釉釉下黑花器则又是另一种境界。釉下黑花器
期刊
一个传递庭园文化的梦想,一个分享文人生活雅趣的想象,籍由今季西泠春拍的“中国首届历代庭园艺术·石雕专场”成为现实。以“中国庭园”这一载体表达“生活的艺术”,去体味一种文明,一种历史,一种新意。此次专场共呈现100件拍品,涵盖了宋、元、明、清历代庭园石雕佳构,以石盆、石凳、石桌、抱鼓石为主体,亦汇聚了石狮、蓆镇、赏石等石艺术作品,在“叠山理水”的景境之外,更多地从实用性的角度,体现文人庭园生活的雅趣
期刊
吴荣光(1773-1843),字伯荣,号荷屋,晚号石云山人、拜经老人,广东南海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由编修擢御史,道光中任湖南巡抚兼湖广总督。吴荣光以其特殊的身份,与博雅文士游历,和文物藏家往还,饱览饫看丰富的私家收藏,造就了非凡的鉴赏眼力。吴荣光在北方和江南广搜名迹,惨淡经营,庋藏书画堪具规模,成为清代中期的鉴藏大家。后来,出身于殷商巨贾的继起者潘正炜(1791-1850)、梁廷枘(17
期刊
印度教(Hinduism)是印度本土占统治地位的正统宗教,前身为婆罗门教,约公元前9世纪形成,尊崇吠陀经典,奉行种姓制度,主持祭祀的婆罗门(祭司享有至上特权,崇尚“梵”(宇宙精神)“我”(个体灵魂)同一。后来印度教吸收了佛教、耆那教某些教义和各种民间信仰,成为印度最流行的宗教。印度教崇拜三大主神创造之神梵天、保护之神毗湿奴和生殖与毁灭之神湿婆。印度教神庙群遍布印度南北各地,比佛教寺院更加宏伟,北印
期刊
2011年度内地春拍大幕徐徐拉开,荣宝于5月22日晚落幕的舂拍精彩非凡,570多件作品成交总额达到5个亿!其中,过云楼旧藏的《吴门雅集》24开册页以1.48736亿元成交,成为本年度首件过亿元的作品;备受关注的黄胄37平尺巨幅作品《牧马图》创该题材作品拍卖成交价之最,以3248万元成交;古代书画作品陈洪绶的《举案齐眉图》竞争激烈,以2184万元成交;近现代书画仍以齐白石、张大干、徐悲鸿等为拍场热门
期刊
今日美术馆曾经是今典集团下控股的一家美术馆,2006年成功转型成为非营利性美术馆,成为中国第一家拿到民营非企业执照的公益性美术馆,经历了几年的探索,无论在经营运作上还是自身的学术建构都已经逐步成熟,今日美术馆在中国民办美术馆中无疑是一个典型例子。在与馆长张子康的对话中,我们除了可以探讨今日美术馆的成功经验,了解到中国民办美术馆的艰难现状,同时也看到国外私立和私人美术馆的成功模式。    《收藏·拍
期刊
香港国际古玩及艺术品博览会(FINE ART ASIA)现已被公认为全亚洲最顶尖的古玩及现当代艺术品博览会。今年,FINE ART ASIA 2011将集合历年来最强劲的参展商阵容,逾八十家来自亚洲、欧洲及美国的知名艺术代理将会来港展出无数艺术珍品。今届博览会无论规模以至水平均有所增长,比过往六届博览会有更多国际参展商之余,展品的质素更是前所未有的高,不但显示亚洲藏家对东西方艺术品不断提升的鉴赏程
期刊
嘉庆道光之际,是开启广东文化兴盛的重要时期,其重要标志之一,是大批收藏家的出现。一个地区出现拥有雄厚实力的收藏家,说明该地区的文化底蕴开始丰厚。这批收藏家中大部分为行商,而吴荣光则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人,他的出身是正途的科举而官至封疆大吏,所以在当时的收藏家中地位最高。有关吴荣光的研究,至今缺少专门的著述,其丰富的收藏也转瞬间风流一云散,以下仅记几则所见的文物,以供后之研究者略作谈助。    筠清馆
期刊
《五月江深图》文徵明 明代    (著录于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第八卷)  此图为纸本淡墨,通高255厘米,宽65厘米。为文徵明“嘉靖丙申”年(1536)所画,时年67岁。文徵明(1470-1559),字徵明,号衡山居士。苏州人,曾任翰林院待诏,故有称文待诏。习诗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桢,画则师从沈周。画史尊为吴派宗师,为明四家、四才子之一。此画为文徵明少见的纯用淡墨细笔干皴之作,乃其细笔中的精品。
期刊
吴荣光(1773-1843)书法以对联居多,屏条次之,偶有作画,不甚精工,其于万机之暇,贬官之时,以消永日。  嘉庆九年岁次甲子三十二岁,“从大兴翁覃溪(方纲)先生讲金石考据之学”(语出自吴荣光手订年谱),即入翰林后从翁方纲研习吉金考据。2010年五月,北京泰和春拍有四屏书写吉金大篆者,题款年为戊辰(嘉庆十三年,36岁),落款小字草率,笔力稚嫩,像没有在书法方面下过苦功的人所为,此本应为后人临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