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价之花助力品德发展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g118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激励儿童的发展,促进儿童的品德发展与生活能力提升。这一要求改变了该课程评价片面追求儿童学业成绩的倾向,突出关注儿童全面发展的走向,突出了量化评价为辅,质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下面笔者以《可爱的动物》一课教学为例,从激励赞语、媒介辅助、测试评价等方面,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借助多元评价,助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激励赞语助发展——良言一句三冬暖
  1. 在互动中,个性点赞可润心。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形式之一。在互动中,巧妙的评价是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教师以什么样的方式,用什么样的语言对学生在互动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将直接决定学生表现的深度与广度。一名教师在执教《可爱的动物》“我喜欢的动物”这一环节时,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你能说出喜欢它的理由吗?”该教师先后请了七位同学互动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了个性化的激励评价,如:“嗯,你喜欢它可爱的耳朵。”“是啊,小兔子蹦蹦跳跳的样子真可爱,让人喜欢。”“你喜欢给小兔子喂胡萝卜,真是个有爱心的小姑娘!”尤其是对第三位学生的评价,一语中的,体现个性,为小姑娘的爱心点赞,能对学生的品质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再如,一位同学回答:“我喜欢蜗牛,因为蜗牛有勇往直前的精神。虽然它爬得很慢,但是它还是一直在前进。”该教师评价:“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动物身上的优良品质。我们要学习蜗牛勇往直前的精神。”像这样顺着学生的回答而点拨的评价,对学生的品德培养、习惯养成将有激励作用。
  2. 在合作中,激励评价利探究。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科学的评价十分必要。一是合作学习前,以激励性语言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能使学生对合作学习充满期待;二是合作学习中,以激励性语言及时调控学生的合作状态,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三是合作学习后,以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能使学生体验“1+1>2”的成功快乐。如教师在“我喜欢的动物”这一活动环节中,设计了“我模仿,你来猜”的同桌合作探究活动。活动开始前,教师问:“下面请同桌合作,一个模仿动物一个猜动物名称,大家有信心吗?”学生齐声回答:“有。”学生的参与热情迅速被调动起来。合作活动过程中,教师行间巡视,激励点拨。最后,教师请两组同桌上台展示。在学生精彩表演之后,给予小结评价:“谢谢你们的表演,你们是默契的拍档。”在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中,学生的团结协作、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借力媒介助发展——巧借东风好行船
  1. 借助形象卡通评价。
  “小狗毛毛”是儿童非常熟悉、喜爱的卡通形象,教者将“小狗毛毛”引入课堂教学中,以现代信息手段辅以声像,让“小狗毛毛”来评价学生的活动,使课堂评价更有创意。如“考一考”这一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给予激励:“哇,毛毛看大家连得又对又快,非常开心,给大家点赞来啦。”随即,屏幕上出现了“小狗毛毛”为学生点赞的画面。多有意思啊!再如,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可以借“小狗毛毛”之口来说:“小朋友们,大家在上课前做好准备,上课时认真听讲,真正了解了我们动物。看来收获真不少!那就奖励自己五颗小星星吧!”这样的评价,新颖、有创意,又有实效。
  2. 借助贴图头饰评价。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其更易接受直观形象和色彩鲜艳的事物,动物小贴图和头饰都是低年级学生的至爱。教师可针对这一特点,活动前,布置学生制作自己喜爱的动物头饰或贴图,使其在动手动脑中,增进对动物的了解;活动中,让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动物头饰讲述自己喜爱的动物及自己和动物交朋友的故事,并把自己制作的动物贴图奖励给表现好的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感受他人的学习快乐,评价彼此的学习收获,能使学生更愉快、积极地学习。
  三、精设试题助发展——水不量怎知深浅
  1. 精設问题,评价检测。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适当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既能检测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思考问题、表达交流的能力,又能检测学生品德发展的情况。教师在“我和动物的故事”这个活动环节,提问:“图中的小姑娘和小猫成了好朋友,那么你自己的动物朋友是谁呢?和它有什么开心的故事呢?”然后让学生用上自己准备的动物图片、照片、剪贴画或头饰,与小组里的同学分享自己与动物相处的故事。在集体交流中,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对动物的了解、喜欢和爱护情况,同时评价学生观察、搜集、实践、表达、倾听等能力,激发学生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的积极情感,使之获得对自然与社会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获得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2. 精设测题,评价反馈。
  通过测试题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方式,在以质性评价为主的道德与法治课中,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测试题目,对学生的学习乃至其道德发展情况的评价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活动中精心设计了“考一考”(动物图片与动物谜语连线)这一环节,以谜语猜动物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的了解,增进学生喜欢动物的情感。谜题有:“叫猫不抓鼠,像熊爱吃竹。摇摆惹人爱,是猫还是熊。”“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此物生得怪,肚子长口袋,宝宝袋中养,跳起来真快。”这样学生能在轻松的检测中增进对动物的了解,进一步感受到动物的可爱,情感也在检测评价中得到了升华。
  总之,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善于进行切实中肯、多维度的评价,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沉浸在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中,让每一个学生的童年都像花儿一样尽情绽放。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感德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庄严 黄晓夏)
其他文献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规定了语文学科监测内容:重点测查语文基础、文本阅读、书面表达、识别与推论、整合与解释、评价与鉴赏、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学习习惯等。从语文质量监测试卷情况看,学生“评价与鉴赏”的能力较为薄弱。其主要原因是对文本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入。在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可将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阅读素养测评框架理念迁移到语文教学中,以问题理解为导向,助推学生“评价与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更需要拓展性积累。作为文学史上经典之作的名著,便成为了语文学科拓展积累的首选读物。我国著名的儿童作家曹文轩教授说:“世界上的经典作品,都是沉甸甸的,它们是经过岁月磨砺而沉淀下来的作品,是经过时间检验而存留下来的作品。大浪淘沙,江河滔滔,留下来的就是闪闪发光的金子。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良好语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小学一线语文教师,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语感。  一、听读,美化语感  范读,是将言语材料转化为有情感的声响,赋予它以生命的活力,让平面的语言立体化。教师在范读中形成一股
期刊
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之一。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理论,强调美育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艺术教育,教育部曾发布《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下文简称《规程》),指出学校要重视艺术类课程教学,要开齐开足艺术课程。然而,当前(特别是二孩政策放开后)小学艺术教育的师资情况堪忧:从数量上看,各校教师配备跟要求教师数相差甚远;从质量上看,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期刊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应当注重在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小学是学生形成良好数学素养的关键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应树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正确认知,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现象,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笔者以人教版一下“找规律”教学为例,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与分析,谈谈
期刊
单元复习课是小学英语非常重要的一种课型,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能够在复习课中得到巩固与进一步的发展,以促进知识的内化。然而在当下,部分教师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单元复习课的重要作用,对其缺乏深入的研究,在教学的过程中暴露出种种问题,如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活动不够新颖等。这样不仅不能让单元复习课发挥它本该具备的效用,还会适得其反,抑制学生思维的发散,降低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在
期刊
名著是世界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人类文明史上熠熠生辉。名著中鲜明深刻的主题,个性鲜活的人物形象,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优美独特的环境……无不散发着经典的魅力。王尚文教授说:“经典的阅读,可以让年轻的一代从生命与学习的起点上,就占据一个精神制高点。”那么,如何引领学生驶入经典的海洋,撷取美丽的浪花呢?这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一艘轮船,带领他们在名著的海洋中遨游。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学
期刊
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解决问题。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下面笔者结合北师大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论哪门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都至关重要。小学科学是极富实践性的课程,需要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实践,那么重视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笔者将以《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为例,谈一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想上好一节课,问题的创设是重中之重。科学课不比其他学科,许多问题的提出都需要情境
期刊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和偏旁“八字头”,会写新笔画“竖提”和生字“比、长”。  2. 系统学习“巴”字串和“隹”字串。  3.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好问句,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过程】  (课前猜字游戏——“从”与“比”;认识音符、意符;师生现场比较谁高谁矮)  一、揭题,识课题  师:看来呀,两个人在一起好比较,很多人在一起也还是可以比较,当然了,许多小动物在一起,一样是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