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巧”培养 轻松“学”科学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论哪门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都至关重要。小学科学是极富实践性的课程,需要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实践,那么重视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笔者将以《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为例,谈一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想上好一节课,问题的创设是重中之重。科学课不比其他学科,许多问题的提出都需要情境创设,如实物展示、场景创设、视频演示等。旨在让科学问题变得有趣,将认知与情感结合起来,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巧”,要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紧密结合,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探知欲望,从而主动探究思考,迫切寻求答案,揭秘科学的秘密。例如,在执教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时,笔者紧紧抓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巧妙创设情境。上课伊始,笔者拿出一杯热水游走在学生中间,让学生伸出手摸摸杯壁是什么感觉。根据学生的反应,笔者不断提出疑问:这手上的热是哪里来的?水的热是怎样传到你手上的?紧接着笔者又分别让学生摸摸杯子里的调羹,再次提问有什么感觉,并根据学生回答追问:那这时候手上的热是从哪里来的?那调羹的热又是从哪里来的?热是怎样从调羹底部传到手柄的呢?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创设情境,成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热传递”虽然是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但这样的情境创设也能使学生对这一熟悉的现象产生兴趣。
  二、巧创探究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科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更具开放性,更需要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使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引导他们自主交流,自主活动,自主实验,使其通过自主思考问题来解决疑问,这样他们才更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对科学更有兴趣,上课就更积极主动。如《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中,笔者让学生通过小實验让热在铜棒上传递,并启发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将热在铜棒上传递的过程可视化的方案,再把实验方案画在实验记录表中,并进行小组交流。经过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成果喜人。小组内分工明确,每个学生都被充分调动了积极性,教师只在一旁做适当引导。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做好记录,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无论在小铜棒的哪个位置加热,热在小铜棒上的传递都是有规律的,都是从较热的部位向较冷的部位传递。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他们自主探究,自己动手,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自主探究中,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样的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放松。
  三、巧借媒体资源,增强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直观而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手段,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在科学课上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如:模型、图片、视频等。这些媒体资源能冲击学生的听视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课本第40页对热传导的现象进行了说明,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这个环节笔者精心制作了关于生活中热传导现象的视频。视频呈现了人们在冬天暖暖的阳光下晒被子,冬天霜结在树叶的表面,以及在寒冷的北方地区,许多人建房子都采用多孔空心砖等。这些“热传导”现象,学生们或熟知或从来没见过,看视频时,个个神情专注,充满好奇,对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也有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资源,对多媒体资源进行巧妙合理地利用,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巧用科学实验,提高学习兴趣
  科学学科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实验内容较多,教材中几乎每个环节都有科学小实验。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实验,将抽象难以理解的科学知识,通过科学实验给学生留下印象,继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在原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笔者设疑:如果把金属棒换成一块金属片,在金属片的中间加热,热会怎样传递?请学生用箭头标出热的传递方向;在边缘加热,也用箭头标出方向。接着便让学生动手实验,同时强调实验前要注意和观察的要点。随后各组材料员分别领取圆铁片和纸分组实验,1~4组进行边缘加热,5~8组进行中间加热,记录员把实验记录的内容填写完整。最后,小组汇报交流实验结果,教师梳理学生汇报的实验结果并小结:热从酒精灯火焰加热的部位开始传递,从较热的部位向较冷的部位传递。实验将抽象的科学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趣味中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强有力手段。
  五、巧联课余生活,丰盈学习兴趣
  基于学科的性质,小学科学更应注重学生对课外生活的探究。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课内所学的知识和课外生活进行巧妙联系,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享受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无限乐趣。依旧是《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笔者引导学生带着课堂所学的知识,走进生活,找找生活中的“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再回到课上交流。在第二节课的汇报交流中,学生兴趣盎然,他们搜集到的答案更是精彩纷呈,如:北方一些城镇许多建筑物的窗户是双层的(双层玻璃隔热);冬天人们烤火,身上会有灼热感(热辐射);用热水泡的茶,可以看到热气(热对流);热水瓶同时具备“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的原理……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又带着收获走进教室,使课堂中探究的问题,在生活中找到解释。学生学起来不陌生,也感受到了生活处处皆科学,从而丰盈了生活,更激发了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如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小学科学本身是一门趣味性极强的课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观察探究讨论,联系生活实际,定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升,达到让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黄晓夏)
其他文献
深圳的熊芳芳老师又要出版新书了。她索序于我,我婉言回绝再三,但她不依不饶。  我告诉她,我只为新教育老师写序。她说,她也是在新教育阵营中成长起来的,是我旗下的小兵。  我告诉她,我真的不懂语文。她说,我的“阅读改变人生”就是“最语文”的。  总之,我有多少理由回绝,她就有多少理由坚持。在坚持面前,唯有更强的坚持。面对她的坚持,我不再坚持。但是,我暗中想用拖延的办法不了了之。  她也不动声色。隔三岔
期刊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核心在于教师的发展。学校在办学中要以“拾级而上,创新发展”的精准策略,着力教师专业成长,孕育专业情意,传递专业底色,生发教育情怀,让学校破茧成蝶,不断攀高。本文以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南门学校(以下简称“南门学校”)为例,浅谈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与探索。  一、发展源于蓝图,以先进理念凝聚教师专业精神  学校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摇篮。学校的研究氛围,教师群体的
期刊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规定了语文学科监测内容:重点测查语文基础、文本阅读、书面表达、识别与推论、整合与解释、评价与鉴赏、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学习习惯等。从语文质量监测试卷情况看,学生“评价与鉴赏”的能力较为薄弱。其主要原因是对文本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入。在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可将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阅读素养测评框架理念迁移到语文教学中,以问题理解为导向,助推学生“评价与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更需要拓展性积累。作为文学史上经典之作的名著,便成为了语文学科拓展积累的首选读物。我国著名的儿童作家曹文轩教授说:“世界上的经典作品,都是沉甸甸的,它们是经过岁月磨砺而沉淀下来的作品,是经过时间检验而存留下来的作品。大浪淘沙,江河滔滔,留下来的就是闪闪发光的金子。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良好语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小学一线语文教师,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语感。  一、听读,美化语感  范读,是将言语材料转化为有情感的声响,赋予它以生命的活力,让平面的语言立体化。教师在范读中形成一股
期刊
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之一。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理论,强调美育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艺术教育,教育部曾发布《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下文简称《规程》),指出学校要重视艺术类课程教学,要开齐开足艺术课程。然而,当前(特别是二孩政策放开后)小学艺术教育的师资情况堪忧:从数量上看,各校教师配备跟要求教师数相差甚远;从质量上看,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期刊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应当注重在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小学是学生形成良好数学素养的关键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应树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正确认知,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现象,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笔者以人教版一下“找规律”教学为例,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与分析,谈谈
期刊
单元复习课是小学英语非常重要的一种课型,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能够在复习课中得到巩固与进一步的发展,以促进知识的内化。然而在当下,部分教师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单元复习课的重要作用,对其缺乏深入的研究,在教学的过程中暴露出种种问题,如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活动不够新颖等。这样不仅不能让单元复习课发挥它本该具备的效用,还会适得其反,抑制学生思维的发散,降低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在
期刊
名著是世界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人类文明史上熠熠生辉。名著中鲜明深刻的主题,个性鲜活的人物形象,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优美独特的环境……无不散发着经典的魅力。王尚文教授说:“经典的阅读,可以让年轻的一代从生命与学习的起点上,就占据一个精神制高点。”那么,如何引领学生驶入经典的海洋,撷取美丽的浪花呢?这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一艘轮船,带领他们在名著的海洋中遨游。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学
期刊
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解决问题。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下面笔者结合北师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