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家园——蒋巷村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an55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3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常熟市蒋巷村时,高兴地称赞:“你这个村叫做全面发展。不放松农业生产,又多种经营,农业发展了,工业发展了,农民就富裕了。”同年11月,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视察蒋巷时也连声赞叹:“蒋巷村真好,这才是现代化新农村!”
  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此称道的蒋巷村,究竟好在哪里,有什么秘诀?初春时节,我们慕名来到蒋巷村采访。在走马看花间,我们仍然饱览了一番——
  
  如诗如画田园景
  
  从地图上看,蒋巷村位于常熟、太仓、昆山三市交界处,是常熟市最偏僻的一个小村,地理位置并不优越。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只有3平方公里、760人的阳澄湖畔的小村,如今却是“全国文明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百佳村”、“江苏省循环经济示范村”。村党委书记、江苏常盛集团董事长常德盛则拥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乡镇企业家”、“党的十六大代表”等一大堆头衔。
  走进蒋巷村,马上给人一种如入仙境的感觉。虽是春寒料峭,却依然满目苍翠,生机盎然,令人心旷神怡:工厂像公园,学校像花园,房前宅后是果园,全村如同一个天然大公园。蒋巷村的新农村建设已初具规模,按照规划,目前已建成基本农田保护区、集体工业区、工业新区、文化教育区、休闲娱乐区、农副业种养示范观光区、村民别墅区、商业贸易区、私营工业区。各功能区安排合理、科学、有序,看似很平常,实则大手笔,巧妙地把田园风光与现代化气息糅合在了一起。
  村中心区是一派现代小都市的繁华景象。村和集团公司办公楼前,是一口人工开挖的池塘,一泓清水,鱼翔浅底,春风吹过,碧波荡漾。周围绿树成荫,岸柳成行,各种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主干道两旁,超市、商店、餐厅、休闲服务设施林立。村口桥头,坐落着一座宏伟壮丽的农民剧场,里面设施齐全,有上千个座位,是蒋巷村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平时这里演出不断,是村民们爱去的休闲娱乐场所。农民剧场前面,是文化教育中心。设施一流、外观漂亮的小学、幼儿园里,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再走过去,依次建有图书馆、展览馆、广播电视室、医务室、老年活动室、妇女之家等等。够得上星级的迎宾楼里,住着从外地引进的大学生和高级工程师,同时还可接待来访的宾客。
  在小桥流水、长廊迂回、碧水兰亭的农民休闲公园一侧,186幢粉墙琉瓦、红顶白体、造型别致的别墅式二层小楼,掩映在绿树丛中,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无论你走进哪一家农户,室内设施一应俱全:空调、沙发、地毯、席梦思、电脑、音响、书橱、浴缸、淋浴房……城里人有的,他们都有,城里人没有的,他们也有。紧挨着农民别墅群,建有100套堪称星级的老年公寓,住着一些自感与儿女同住不自在的老年人,逍遥舒适、自得其乐地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跨过一座汉白玉栏杆的石桥,看到一片树林、竹林和花圃,这是蒋巷村的生态园,里面种有各种树木和多种花草,并养有梅花鹿、鸡、鸭、鸽子等畜禽,春暖花开时,还能引来众多候鸟落户。生态园往东,是一马平川的千亩粮食基地。而工业区则安排在距生活区500米开外的村北面。村里先后建成了南北四纵、东西四横和环绕全村周边的干道,形成的道路交通网络直达块块农田,贯通家家户户并与省道、国道相接,共计30多公里。路、渠两边的树木成排成行,家前屋后果树簇拥,工厂、学校四周百花争艳,到处是鸟语花香,满目绿色。村民们自豪地说:“我们是过着做梦也想不到的天堂生活。”
  如此美景,当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蒋巷人在他们的老书记常德盛的带领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绘就的,是苦干、实干、巧干的结果。多年来,蒋巷村坚持——
  
  以人为本谋发展
  
  其实,蒋巷村原来很穷,当年曾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1966年5月,时年22岁的常德盛走马上任,担任了大队长,不久又任党支部书记。他抱着“富不是天成、穷不会生根”的信念,在烈士陵园墓前发誓,要带领乡亲们挖掉穷根,走向富裕。那时有句口号,叫做“改天换地”。常德盛认为,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蒋巷人的致富路,就是从“换地”开始的。针对蒋巷地势低洼、河塘纵横、坟堆遍野、高低不平的实际,常德盛带领全村人先后开展了治水治土四大战役,平坟、开沟、填河、修路……全村不足400个劳动力,硬是凭着一副铁肩,靠一条扁担两只筐,累计完成50多万土方,把1700亩低洼地填高了1米,建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田,走出了农业起家的第一步。
  “换地”的成功,点燃了蒋巷人的希望之火。但他们也清醒地看到,光靠农业很难致富。于是尝试着办了个小工厂。然而在大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极“左”年代,小厂却难以成长壮大,只好在政治气候稍宽松时开一阵,风头不对立即关掉,被人戏称为“开关厂”。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蒋巷人才真正冲破“左”的思想禁锢,确立了立足一产,进军二产,甩开膀子大搞乡镇企业的思路。
  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常德盛看中了当时国外非常流行,而国内还鲜为人知的彩钢复合板这一轻质建材新产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们筹集资金,建成了厂房,购进了生产流水线,引进了技术人才,几经摸索试验,生产出了合格的产品。这种产品防火防震,保暖隔热,既质轻价廉,又环保美观,还便于施工。经过千山万水地跑,千言万语地说,千家万户地求,吃尽千辛万苦,以其产品的优质、优价,以蒋巷人的诚恳、诚信,终于把一件件合格产品销售到了全国20多个省市区。如今,以生产彩钢复合板为主要产品的江苏常盛集团,已成为年销售超10亿元的国家级企业集团,并被评为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
  依靠工业发家,村里积累了一定的财力。这些钱,一部分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做大做强企业,一部分则投在了新农村建设上,让村民们同沐集体经济的阳光,共享生产发展的成果。分两期建成的186幢农民别墅,第一期86幢造价连同配套费用超过20万元,但村里只向入住农户收取12.8万元;第二期造价超过了30万元,仍只收取12.8万元。村民家中的电话、有线电视、液化气灶具、卫生洁具、自来水管道及其线路的安装,均由村里投资建设。不仅如此,常德盛还把他个人应得的报酬大部分贡献给了全体村民:任村书记的岗位报酬每年只拿一个零头。从1993年到2003年的11年间,仅这一项就少拿120万元;兼任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报酬分文没取;亲自推销产品按规定提取的奖励有几百万元,也丝毫没要;企业改制,该持有的数千万元股份仍被拒绝,坚持把这份资产交由全体蒋巷人共同享有。很多人不理解,问他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这也不要,那也不要,到底图什么?常德盛说,我不是什么都不要,我要的是农民长期得实惠,安居乐业;要的是蒋巷人对一个老党员的理解和认同;要的是乡亲们都说改革开放好、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心声,实实在在地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尤为令人称道的是,蒋巷村不仅在发展成果的分配上体现了以人为本,更在生产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使得人人都有事干,而且人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事干。常德盛考虑的是,对于农民,要给他们以出路,不能把农民推向社会。如果没有就业,农村人口进城会变成更难处理的失业问题。而把农民圈在田地上既不现实,也不能富裕。“依赖”政府安排不可能,“撒手”不管是不负责任,只有“依靠”党组织带领大家共奔致富路才是可行的。于是,一个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发展思路形成了:宜工则工——凡是适合在企业工作的,全部安排到集团所属企业,实现充分就业,完成了“农转工”的大转变;宜农则农——结合蒋巷实际,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将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既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土地抛荒,又为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机械的使用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现在全村的1000亩粮食基地仅由16人耕种,他们种得轻松自如,收入也不比务工者低;宜商则商——村里统一建了一批三产房,提供给愿意经商的小老板们,并采取或贷款、或借款、或垫付的方式,为他们解决启动资金。在解决了这些人的就业,满足其职业选择的同时,也大大丰富和方便了村民的生活;宜副则副——对在副业生产方面有特长和兴趣的村民,则安排他们从事自己擅长的工作:养鱼、养鸡、养鸭、养鸽子、养梅花鹿……或种植各种经济作物及蔬菜等;宜重则重——对于文化水平不高,但身强力壮者,安排他们从事较重的体力活,如修桥、铺路等;宜轻则轻——年纪较大,体质较弱者,则干些绿化管理、清洁卫生方面的事儿。总之,在蒋巷没有一个闲人,就连一些身体好的退休农民也闲不住,常自己找一些事儿干干,既强健了身体,也增加点收入。村里还试行了农村干部退休养老金制度、农民退休养老金制度、儿童上学免费制度和奖励制度等。可以说,现在的蒋巷村,个个人尽其才,人人安居乐业。难怪一些浙江的民营企业大老板来此参观后,由衷地赞叹:这里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一些外国友人也对蒋巷竖起大拇指:“Very Good!”
  也许,单从经济实力看,蒋巷与一些经济强村比并不占优,但蒋巷的独到之处在于: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在生产发展中,他们坚持——
  
  绿色经济唱主角
  
  长期以来,蒋巷村不单纯以GDP的增长为目标,而是着力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友好、协调发展。在这方面,他们动足了脑筋,下足了功夫。在相继辟出1000亩的粮食基地,远离生活区建起占地600亩工业区后,2001年还在一些农民不愿种田,把土地抛荒时,颇具战略眼光地购买了邻村的400亩地,建起了工业新区。使得村民们生产、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远离噪音和污染。
  更为令人叫绝的是,蒋巷村创造性地在村中心地带建起了一个占地550亩的生态园。其中种植区占地400亩,有竹园200亩,种竹3.3万株;果树及经济林木占地200亩,果树以大雪枣为主,兼种石榴、杨梅、梨、桃等;经济林木则有40多种,其中有水杉、香樟、广玉兰、白玉兰、红玉兰、红峰、桂花、金丝柳、红叶梨等。养殖区占地150亩,分水养区和禽畜区。水养区是由低洼地整修新挖的河塘,以精养鱼、虾、蟹为主,2005年水产销售20吨;禽畜养殖有鸡500只、鸭1500只、鸽子15000羽、鹅1100只,猪3000头,梅花鹿9头。
  漫步在生态园的水泥通道上,两旁的竹林苍翠碧绿,竹影摇曳,飒飒细语,清新的竹香时而随风飘来。散养的鸡们,在林间追逐觅食,既可降低饲养成本,又能除草灭虫,还使鸡们成为名符其实的“草鸡”。竹林四季常青,起到了很好的绿化作用,经济效益也不错,亩产鲜笋0.5吨,收入可观。果园中,仅以大雪枣为例,亩产100多公斤,年收益约3000元。站在水养区的石桥上,可以看到一群鸭子在水面浮游戏耍,感受着“河水冷暖我先知”的自豪……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友好的生动图景,让人流连忘返。
  生态园是蒋巷村向生态要效益,向绿色要效益的循环种养结合的园区,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循环经济。它以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种植为基础,按照循环经济原理,把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再利用,把种植业与畜禽及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实现了蒋巷人建设生态农业的美好夙愿,是蒋巷发展绿色经济的一个亮点。当年,为了追求粮食的高产,曾大力推行一年三季(两季稻,一季麦),如今蒋巷人已不屑于此,他们追求的是优质粮食,一年只种一季稻,亩产一千四五百斤,由村里加工成优质绿色大米,以市场价的一半供应村民,满足村民需要之后,提供市场,供不应求。粮食生产加工的废弃物用于饲养畜禽,畜禽粪便再用来生产沼气,为村民提供清洁的管道能源,沼渣、沼液也不浪费,用于水产养殖,河塘里的淤泥则用来肥田。当大部分农村的河塘自联产承包以来都没有清过淤以致河水浑浊发臭时,蒋巷的河塘却是两三年清一次淤,河塘清洁了,鱼虾养得更肥,同时也为粮食基地提供了很好的有机肥。这就是蒋巷的循环经济的简要流程,没有深奥的理论,只有生动的实践。
  蒋巷的绿色经济,是从大面积植树造林开始的。村里先后投资130多万元,在主干道两侧建设生态林带26公里长,植树1万多株,建设街心花坛和院心花坛35个,街头绿地2块,绿化广场1个,小游园1个,绿化面积800多亩,绿化覆盖率达50%。生活在这片绿色的海洋里,就如同进了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氧气充足,呼吸顺畅,神清气爽。同时,他们还把开挖整修环村滨河作为建设绿色经济的一件大事,累计开挖整修河渠10公里,其中完成河堤42公里,道路30公里,排水及绿化带工程2.5公里,建筑大小桥梁9座、排灌站3座,围墙400米和鱼排板15公里,并规划了水源保护林和饮水绿化区,为全村人提供了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与其他一些地方布局分散、建设凌乱,今年建、明年拆的状况不同,蒋巷的新农村建设是规划在先,逐步实施的。蒋巷人奉行的是——
  
  胸中有图建家园
  
  蒋巷的新农村建设,可以追溯到1979年。那时,不少村民为改善居住条件,纷纷拆了旧房建小楼。按照常理,拆房建房是村民自己的事,村里不该管,也管不了,在原宅地上建就行了。但在蒋巷却不行,因为常德盛早有了新村建设的想法。他考虑,如果新房还是各家各户七零八落散建,蒋巷的面貌就不可能改变。于是,他搞出了规划。按照规划,散建在田间的老房被拆除,拆迁户把新房建到了居住点上,并整治复耕增加了200亩地。同时,平老河、开新河、挖深沟、修明渠、筑田岸、兴水利,几年时间中,硬是整出了一片1000多亩的农田,在此过程中,规划也不断得以充实、完善,成了蒋巷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如今,这幅蓝图已基本成了现实,规划中的“四园一基地”已基本建成。“四园”即:工业园——包括600亩老厂区和购自邻村的400亩新厂区,常盛集团及其所属企业全部集中在此生产,源源不断地创造着财富,支撑着蒋巷的新农村建设;新家园——村民集中居住的地方,186幢农民别墅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贸服务、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构成了功能齐全、系统完善、方便舒适的“小都市”;蔬菜园——村民住进别墅后,没了责任田,也没了自留地,吃菜都得买,不便,也不放心。为解决这个问题,村里专门辟出一块20亩的地,划分给各家各户,村民在工作之余种点蔬菜,既可吃上亲手种的优质放心菜、绿色菜,又可享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田园之乐,陶冶情操。这实在是一大创新之举,得人心之举;生态园——占地550亩的生态园是蒋巷人的“绿肺”;“一基地”即粮食基地——1000亩粮食基地保证了全体村民和在蒋巷工作的3000人的吃饭需求,也为市场提供了部分绿色大米。
  在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情况下,常德盛和蒋巷人仍不满足,他们又在构思着蒋巷的明天,确立了以农业生产集约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农村生态自然化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四园一基地”为基础,以全国文明村、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集体荣誉品牌为依托,利用沙家浜红色旅游的辐射效应,延伸拉长农业产业链,做好做大做强农业旅游这篇新文章。在农业起家、工业发家后,又走上了旅游“持”家之路。近年来,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在农业旅游上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疏湖、建桥、修亭,盖起水乡特色的休闲棚屋和遮阳避雨廊舍,筑起垂钓长廊,辟出停车场地,建好购物商铺,添购游览车船,新建宾馆饭店等设施;并调整传统教育馆的内容,新增了传统农具、家具展示;还开发了互动参与项目,划定自摘蔬果地段,圈好禽畜观赏、选购区域,以增强游客的趣味性、观赏性、参与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当一天农民,过一天农村生活”的“农家乐趣游”,通过住传统农舍,烧传统锅灶,自钓活鱼、自摘蔬菜、自炊自娱,让游客感受农家生活的新鲜和乐趣。还设计有“传统风俗游”、“植物生态游”、“田园风光游”、“生态环境游”及“特产购物游”等特色旅游,把观光、购物、餐饮、培训、度假、游乐为主导的旅游产业,作为农业产业链延伸、拉长、做大的新举措。
  采访结束时,常德盛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内涵是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蒋巷现在只是刚刚起步,要做的事还很多,应当加倍努力,依靠党组织,依靠全体村民,把蒋巷建设得更加美好!”
  这就是常德盛!
  这就是蒋巷村!
  (题图:绿荫环抱的农民别墅区一隅)
  责任编辑:李克海
其他文献
自2009年以来,中国女排先后负于日本、泰国和韩国女排,输至亚洲的二流球队,因此,人们对中国女排在广州亚运会上,能否夺冠充满悬疑。然而,通过对信息的管理和反馈,却产生了绩
“整数两级运算应用问题”是小学数学两步应用问题的关键,它处在运算意义内化巩固、数量关系基本建立、解题策略初步形成的枢纽环节。教师应通过对典型试题的前测数据统计,分析
1.通过对中心句质疑,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低年级的阅读教学,重在以课文为蓝本。首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告诉他们怎样质疑。到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能比较容易地找出课文是
采用HNq水溶液分散P25制得了TiO2/N03-粉末,并将TiO22/NO3-粉末和聚乙二醇(PEG)水溶液混合配制成室温涂膜浆体,紫外处理低温烧结涂敷的TiO2薄膜,以获得柔性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TiO2薄
一、支架式挑战性复习任务的概述  复习课有归纳整理、查漏补缺、深化知识、提高技能、发展能力等功能,其中“整理”是复习课的精髓——它使所学知识“纵成线”“横成片”,达到融会贯通、温故知新的境界。但是,我们日常复习教学中的“整理”经常敌不过“练习”,出现了“假理实练”“少理多练”“不理只练”等现象。即使是重视了“整理”的复习课也有不同的水平——初级水平是“重复学过的东西,求巩固”,中级水平是“编织学过
图形面积这部分内容可以从知识、方法及数学思想等维度进行梳理,不同图形面积之间既有不同之处,又紧密联系,并不断发展和提升,需要整体把握,有序建构。在有序建构过程中,要找准内容
乳房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因此,准确诊断出恶性乳房癌在临床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尝试用SAS软件建立一种判别乳房癌类型的模型,并用真实数据检验了这个模型,结果表
发生概率最大的全球风险是收入严重不平等问题。  影响力最大的风险将是重大系统性金融危机。  发生概率和影响力同时位居前5位的两大风险则分别是财政长期失衡问题和水资源供应危机。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发布的《全球风险报告》都会带有风向标意义。今年1月8日发布的《2013全球风险报告》分析了在未来10年内的50个全球风险。“这些全球风险本质上是对一系列最关键体系的善意警告。”报告编辑兼世界经济论坛执
【摘 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过留痕”,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有条理、更全面、更灵活、更深刻、系统化和可持续发展。“思过留痕”可以成为学生数学思维生长的推进器,它既是一种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有效资源,也是教师读懂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思过留痕 思维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