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问题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及创新精神,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解决简单的题目或类似例题的习题轻而易举,然而需要综合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常常无从下手,找不到突破口。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通过画图使数学知识与图形有机联系,将隐性问题显性化,化难为易,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意识。
一、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找准解题切入点
数形结合,让学生头脑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沟通,协同作用,启迪解题思路。如“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有道习题:“有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高是20厘米,侧面展开正好是一个正方形,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学生无从下手,我建议学生画出这个长方体的展开图(如右图)。学生借助图形,很快找到了解题的切入点:这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得出长和宽相等;另外的四个面即四个侧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这个正方形的一条边是由原来长方体的2条长和2条宽围成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得出长方体的底面周长是20厘米,长方体的长和宽就都是5厘米,再求体积轻而易举。
又如,有这样一题:“一个书架有3层,每层可放12本书。4个这样的书架可以放多少本书?”学生列式时出现这样的算式:3×12×4、3×4×12、12×4×3。我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大部分学生能理解前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对于第三个算式学生认为不合理。我拿出课前准备的4个书柜模型,通过演示,学生明白了12×4计算出4个书柜的每一层可放书的数量,再乘3计算出3层共放书多少本。
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突出重点
数形结合,使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味,这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但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我们也要追求学习内容上的到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关键要理解数量关系。如:“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气象小组有18人,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航模小组有多少人?”看到题目后,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此题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根据“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 把气象小组的人数看作整体“1”,画出线段图,列出数量关系式“气象小组人数×=摄影小组人数”;根据“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把摄影小组的人数看作整体“1”,接着画线段图再列出数量关系式“摄影小组人数×=航模小组人数”,将两个数量关系式合二为一,即“气象小组人数××=航模小组人数”。数字与图形的巧妙结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弄明白了数量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了提升。
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突破难点
教学中的难点往往是需要有意识地运用或揭示数学思想方法之处,所以,教师要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组织好这部分教学,突破难点。如在教学“中位数和众数”一课,出示下表:
该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个企业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呢?学生们在三年级时接触过平均数,因此容易受到知识的负迁移,会用平均数来表示这个企业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这是不合理的。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时我通过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一目了然地了解了大部分员工月工资低于平均工资1000元,经理月工资3000元、副经理月工资2000元两个极端数据明显推高了月平均工资水平,用平均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不合理,而用众数或中位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总体趋势相对合理。这样处理直观形象,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效果较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感知具体形象的图形时,抽取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从数学发展的全局着眼,从具体的教学过程着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形结合思想,并使之成为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这是我们数学教学着力追求的目标。
(责编蓝天)
一、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找准解题切入点
数形结合,让学生头脑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沟通,协同作用,启迪解题思路。如“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有道习题:“有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高是20厘米,侧面展开正好是一个正方形,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学生无从下手,我建议学生画出这个长方体的展开图(如右图)。学生借助图形,很快找到了解题的切入点:这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得出长和宽相等;另外的四个面即四个侧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这个正方形的一条边是由原来长方体的2条长和2条宽围成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得出长方体的底面周长是20厘米,长方体的长和宽就都是5厘米,再求体积轻而易举。
又如,有这样一题:“一个书架有3层,每层可放12本书。4个这样的书架可以放多少本书?”学生列式时出现这样的算式:3×12×4、3×4×12、12×4×3。我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大部分学生能理解前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对于第三个算式学生认为不合理。我拿出课前准备的4个书柜模型,通过演示,学生明白了12×4计算出4个书柜的每一层可放书的数量,再乘3计算出3层共放书多少本。
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突出重点
数形结合,使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味,这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但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我们也要追求学习内容上的到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关键要理解数量关系。如:“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气象小组有18人,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航模小组有多少人?”看到题目后,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此题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根据“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 把气象小组的人数看作整体“1”,画出线段图,列出数量关系式“气象小组人数×=摄影小组人数”;根据“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把摄影小组的人数看作整体“1”,接着画线段图再列出数量关系式“摄影小组人数×=航模小组人数”,将两个数量关系式合二为一,即“气象小组人数××=航模小组人数”。数字与图形的巧妙结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弄明白了数量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了提升。
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突破难点
教学中的难点往往是需要有意识地运用或揭示数学思想方法之处,所以,教师要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组织好这部分教学,突破难点。如在教学“中位数和众数”一课,出示下表:
该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个企业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呢?学生们在三年级时接触过平均数,因此容易受到知识的负迁移,会用平均数来表示这个企业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这是不合理的。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时我通过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一目了然地了解了大部分员工月工资低于平均工资1000元,经理月工资3000元、副经理月工资2000元两个极端数据明显推高了月平均工资水平,用平均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不合理,而用众数或中位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总体趋势相对合理。这样处理直观形象,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效果较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感知具体形象的图形时,抽取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从数学发展的全局着眼,从具体的教学过程着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形结合思想,并使之成为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这是我们数学教学着力追求的目标。
(责编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