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其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关键阶段,因此在该阶段中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周边各种因素的影响,随之而来就容易出现对道德概念、法治认识等方面存在偏差,这些都是我们所不希望发生的,因此初中学校应当做好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避免出现此类现象。但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表现一般,原因在于教学模式过于理论,与学生的生活有较远的距离,导致学生学习难度过大的问题产生,对此本文展开相关研究,重点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案与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教学
目前我国教育正在不断的改革,很多教育理念得到了高度重视,其中就包括了“教学生活化”理念。该理念的提出时间很早,但因为早期教育观念普遍薄弱,这种教育理念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所以早期教育中存在很多缺陷,而这些缺陷中有相当一部分延续到了今日,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造成了影响。因此我们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应当重视这一理念,如何跟随理念来优化现代教学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对此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开展生活化教学在我国初中道德和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老师采用生活化的方法进行教学,它并不存在固定的教学模式,往往我们只需要把身边发生的一个事件当作一种自由选择和一次适时的利用。比如在课程中学习"顺境与逆境"有关的知识,教师们也可以在课程中搜集一些在逆境中茁壮成长的个体事例,通过网络或多媒体将这样的视频直接播放出来,学生在观看后就有机会进行反思,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也就有机会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生中的未知和挫折困难,逐步树立起乐观的心态、养成坚强的毅力。
(二)增强学生感悟
生活化的教学,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生活,从而了解到现实当中的社会生活事件和实况、在真正的现实生活中要求人们所必须具备的品德,以此为基础来引导和改进自己的观念,逐步使得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价值观和人格品质。
(三)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我国传统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极少把这些生活化的案例和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往往导致很多学生只是单纯去掌握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低下。而这种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是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充分采用一种新颖的生活情景教学,以一种新颖的模拟现实和生活中情境的方法和形式去培养和增强学生对于所掌握知识点的认同感和理解,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方案
(一)加强沟通,了解学生生活
要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要先了解学生的生活,而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通过沟通教师才能从学生口中去获取他们的生活信息,在加强沟通的方法上,首先教师应当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会与教师更加亲近,更愿意向教师吐露心声,此举可加强师生沟通深度。其次学校应当适当组织一些活动或采用一些先进技术(如网络技术),让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紧密,沟通时也更具有方向,同时给予师生沟通的机会,此举可增加师生沟通的频次。最后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认清自身在沟通中的定位,不能对学生“摆架子”,双方应当尽可能平等地进行沟通,沟通内容也不能仅限于学习,要向学生的生活渗透。
(二)挖掘学生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元素,优化教学内容
通过沟通,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就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教师就要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目的,对学生生活中的相关教育元素进行挖掘,再将挖掘成果融入基本的教学内容中,实现教学内容优化的目的,此举能够让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学开始向学生生活贴近,同时让内容更加丰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是初步实现初 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的关键步骤。例如,某教师通过沟通了解到,班级中很多学生在私底下会一起去“打篮球”,因此该名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就融入了篮球运动案例,即针对某场篮球赛中的“斗殴”现象,要求学生从道德与法治的视角上来判断整个事件的对错,或“斗殴”双方的对错等。
(三)强调学生主动性,组建新教学模式
教师要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同时将自身放在“引导者”与“组织者”的定位上,不断组织学生去接触道德与法治内容,且引导学生从正确思维方向上去思考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内化于心,全面贯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育人目的。
三、生活化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将生活与教学紧密结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在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相互结合,同时更要注重对一些实际案例的讲解分析,并对其加以合理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案例的展示,用较为独特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加深理解,且能够更好地接受和感知教学内容,并使其在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上得到更好的实现。只有从生活实况入手,从学生身边生活入手,才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更有兴趣,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是提升了教学效率。在我们上课之前,教师本身必须首先要清楚地明确了生活化教学的各个方面和要求,并且是否需要我们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具体的学习方案,给每一位学生都创造一个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情景和环境,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到生活化的教学中,才会使我们能够得以顺利地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加深学生对道德和法治有关知识的印象。
(二)用贴近生活化的素材,构建一个生活化的教学课堂
在新形势下,必须要摆脱单纯依靠教师传授知识方法,我们应该全方位激发和培养起一种互动式教育功效。事实上,初中阶段的学生自身的的求知欲与好奇心非常强,因此我们的老师应该在引导他们进行课堂学习时,积极地采取措施去调动和激发学生所需要获得知识的热情,引导他们从课堂学习中产生对于如何获得更多新鲜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并且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不断努力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职业技能。而且只有通过为学生构建一个贴近生活化的教育课堂,才能够促进学生们在这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中,深度地探索他们在道德及其法治等各个方面需要掌握的知识,才会更好地发挥出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出学生的探究和思考的能力。而且在这样的教学气氛中,能够依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和情况来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让这个生活化的课堂变得充满了生机,为有效地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工作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三)运用丰富的教学素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体验活动,拓展生活化教学
开展生活化教学时选用的素材应该以培养学生对于理解方法和兴趣倾向为主要偏向,通过这样的素材可以引导学生快速地掌握素材中的各项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对道德和法治的认识与理解。例如某学生的父母不重视他读书,当这名学生还在上初二的时候,父亲就强迫他退学去打工,于是这名学生就给父母宣讲《义务教育法》,这名父亲从该法中得知不让孩子读书是违法行为,于是让孩子重新回到课堂。这些知识的教学就应该结合身边现实例子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将这些知识融入教材知识,从而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效率。还可以对知识进行更多延伸,引导学生依据知识点相关内容得出自己个人的想法,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理解与认知知识的能力。在日常的家庭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教师们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去帮助父母做家务,使得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和品质都得以进一步的提升和培养,并对良好家校关系的建立和构造也会带来一定的帮助。
(四)课后习题生活化
在实际的教學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安排一些习题,加深和巩固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点和技巧掌握。当然,在进行课后设计习题的同时要充分地注重其灵活性和时政性,教师也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把这个静态的体验系统改变为一个动态的体验系统,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完成,在生活中搜索和寻找课本上的习题的正确答案。比如在学习走进法治天地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一个小媒体新闻记者的身份进入社会开展实践活动,如去到市场、社区等地进行采访、记录。学生经历了采访和总结后,会发现学习与生活互动是一种非常高度亲切的关联,必然还会培养他们认真观察社会生活的习惯和能力,从而也转化改变了道德与法治课传统习题的模型,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而且因此创造了机会促使学生按照自己所设计的既定目标去完成每一个任务,从而充分体现了所做的习题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必须要从学生生活元素入手,分析学生特征,挖掘学生兴趣点等。教师还要依据实况制定合理教学法,提高学生理解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非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去理解相关学习内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点与法治认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永华.从数字与科学的思想探析新课程观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生活化教学[J].卷宗,2019,009(030):266.
[2]班金果.浅析试论在新课程思想下的初中信息科技课程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与策略[J].商情,2018,000(005):244.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教学
目前我国教育正在不断的改革,很多教育理念得到了高度重视,其中就包括了“教学生活化”理念。该理念的提出时间很早,但因为早期教育观念普遍薄弱,这种教育理念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所以早期教育中存在很多缺陷,而这些缺陷中有相当一部分延续到了今日,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造成了影响。因此我们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应当重视这一理念,如何跟随理念来优化现代教学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对此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开展生活化教学在我国初中道德和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老师采用生活化的方法进行教学,它并不存在固定的教学模式,往往我们只需要把身边发生的一个事件当作一种自由选择和一次适时的利用。比如在课程中学习"顺境与逆境"有关的知识,教师们也可以在课程中搜集一些在逆境中茁壮成长的个体事例,通过网络或多媒体将这样的视频直接播放出来,学生在观看后就有机会进行反思,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也就有机会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生中的未知和挫折困难,逐步树立起乐观的心态、养成坚强的毅力。
(二)增强学生感悟
生活化的教学,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生活,从而了解到现实当中的社会生活事件和实况、在真正的现实生活中要求人们所必须具备的品德,以此为基础来引导和改进自己的观念,逐步使得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价值观和人格品质。
(三)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我国传统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极少把这些生活化的案例和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往往导致很多学生只是单纯去掌握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低下。而这种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是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充分采用一种新颖的生活情景教学,以一种新颖的模拟现实和生活中情境的方法和形式去培养和增强学生对于所掌握知识点的认同感和理解,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方案
(一)加强沟通,了解学生生活
要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要先了解学生的生活,而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通过沟通教师才能从学生口中去获取他们的生活信息,在加强沟通的方法上,首先教师应当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会与教师更加亲近,更愿意向教师吐露心声,此举可加强师生沟通深度。其次学校应当适当组织一些活动或采用一些先进技术(如网络技术),让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紧密,沟通时也更具有方向,同时给予师生沟通的机会,此举可增加师生沟通的频次。最后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认清自身在沟通中的定位,不能对学生“摆架子”,双方应当尽可能平等地进行沟通,沟通内容也不能仅限于学习,要向学生的生活渗透。
(二)挖掘学生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元素,优化教学内容
通过沟通,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就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教师就要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目的,对学生生活中的相关教育元素进行挖掘,再将挖掘成果融入基本的教学内容中,实现教学内容优化的目的,此举能够让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学开始向学生生活贴近,同时让内容更加丰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是初步实现初 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的关键步骤。例如,某教师通过沟通了解到,班级中很多学生在私底下会一起去“打篮球”,因此该名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就融入了篮球运动案例,即针对某场篮球赛中的“斗殴”现象,要求学生从道德与法治的视角上来判断整个事件的对错,或“斗殴”双方的对错等。
(三)强调学生主动性,组建新教学模式
教师要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同时将自身放在“引导者”与“组织者”的定位上,不断组织学生去接触道德与法治内容,且引导学生从正确思维方向上去思考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内化于心,全面贯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育人目的。
三、生活化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将生活与教学紧密结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在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相互结合,同时更要注重对一些实际案例的讲解分析,并对其加以合理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案例的展示,用较为独特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加深理解,且能够更好地接受和感知教学内容,并使其在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上得到更好的实现。只有从生活实况入手,从学生身边生活入手,才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更有兴趣,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是提升了教学效率。在我们上课之前,教师本身必须首先要清楚地明确了生活化教学的各个方面和要求,并且是否需要我们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具体的学习方案,给每一位学生都创造一个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情景和环境,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到生活化的教学中,才会使我们能够得以顺利地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加深学生对道德和法治有关知识的印象。
(二)用贴近生活化的素材,构建一个生活化的教学课堂
在新形势下,必须要摆脱单纯依靠教师传授知识方法,我们应该全方位激发和培养起一种互动式教育功效。事实上,初中阶段的学生自身的的求知欲与好奇心非常强,因此我们的老师应该在引导他们进行课堂学习时,积极地采取措施去调动和激发学生所需要获得知识的热情,引导他们从课堂学习中产生对于如何获得更多新鲜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并且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不断努力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职业技能。而且只有通过为学生构建一个贴近生活化的教育课堂,才能够促进学生们在这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中,深度地探索他们在道德及其法治等各个方面需要掌握的知识,才会更好地发挥出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出学生的探究和思考的能力。而且在这样的教学气氛中,能够依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和情况来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让这个生活化的课堂变得充满了生机,为有效地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工作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三)运用丰富的教学素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体验活动,拓展生活化教学
开展生活化教学时选用的素材应该以培养学生对于理解方法和兴趣倾向为主要偏向,通过这样的素材可以引导学生快速地掌握素材中的各项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对道德和法治的认识与理解。例如某学生的父母不重视他读书,当这名学生还在上初二的时候,父亲就强迫他退学去打工,于是这名学生就给父母宣讲《义务教育法》,这名父亲从该法中得知不让孩子读书是违法行为,于是让孩子重新回到课堂。这些知识的教学就应该结合身边现实例子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将这些知识融入教材知识,从而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效率。还可以对知识进行更多延伸,引导学生依据知识点相关内容得出自己个人的想法,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理解与认知知识的能力。在日常的家庭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教师们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去帮助父母做家务,使得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和品质都得以进一步的提升和培养,并对良好家校关系的建立和构造也会带来一定的帮助。
(四)课后习题生活化
在实际的教學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安排一些习题,加深和巩固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点和技巧掌握。当然,在进行课后设计习题的同时要充分地注重其灵活性和时政性,教师也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把这个静态的体验系统改变为一个动态的体验系统,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完成,在生活中搜索和寻找课本上的习题的正确答案。比如在学习走进法治天地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一个小媒体新闻记者的身份进入社会开展实践活动,如去到市场、社区等地进行采访、记录。学生经历了采访和总结后,会发现学习与生活互动是一种非常高度亲切的关联,必然还会培养他们认真观察社会生活的习惯和能力,从而也转化改变了道德与法治课传统习题的模型,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而且因此创造了机会促使学生按照自己所设计的既定目标去完成每一个任务,从而充分体现了所做的习题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必须要从学生生活元素入手,分析学生特征,挖掘学生兴趣点等。教师还要依据实况制定合理教学法,提高学生理解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非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去理解相关学习内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点与法治认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永华.从数字与科学的思想探析新课程观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生活化教学[J].卷宗,2019,009(030):266.
[2]班金果.浅析试论在新课程思想下的初中信息科技课程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与策略[J].商情,2018,000(00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