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贯彻落实,让高中历史教师更重视教学创新问题,以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避免单一的进行知识“灌输”,应重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学生思维能力、显性学习及情感态度的协调发展。在此,文本展开对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措施探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措施
引言:新课标指出“应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合格的接班人”。为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中关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其建立正确的三观: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要性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首先,从教育和历史学科特性来看,其作为人文社会学科,人文性决定了它在价值观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没有的独特优势,应担负起“社会的、智慧的和道德的价值”熏陶任务[1];第二,从教学主体来看,青少年受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容易出现对主流价值观的偏离现象;第三,从对新课标的解读来看,应积极地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课标指出“应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使高中历史教学更具思想性、系统性、时代性与指导性[2]”。基于此,学者们普遍认为高中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使其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简而言之,高中历史在帮助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担负着不可或缺的新时代重任。
二、在高中历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措施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指将高中历史教科书与24字内容紧密结合。高中历史教科书在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就能够变得生机勃勃起来,甚至可以让青少年在进行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精神上的洗涤。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为例,教师可在历史教学后中创设多样化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具有报国意识、形成强烈爱国情怀。
譬如:在人教版必修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中,教师可设置“百年张裕的发展”情景,以提出设问,引导学生课堂阅读、讨论、探究。此设计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或者,教师可以引入翻转课堂,使学生展开课下的预习,让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使学生领略在特殊的历史时代中,我国主要的经济成分,更好地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并可讲述真实的历史故事,使学生感受身在海外、心系中国的广大华侨的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二)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理解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与新的挑战,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的概括,其主要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國、敬业、诚信、友善[3],这短短的十二个词,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全面、整体概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教师既应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领会新课标精神,深入研读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也应具有创新教学能力,发挥历史教学的人文性特点。为此,教师可以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分层引导、融入时事新闻、应用思维导图等不同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历史理解,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例如:在必修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师应促进学生的温故知新,使其了解近代史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主要历程,让他们更好的理解维新变法在我国近代史发展中有着怎样的作用,使学生形成进取意识,建立好学、乐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可结合当前“Tik Tok事件”,使学生从自由、民主的角度展开学习探讨,让他们认识到:在现实生活当中,“自由”应是在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基础上能按照自己意愿而从事各种活动,并非任意妄为。在国际社会中,亦是同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是不应以冠冕堂皇的“政治渗透”作为理由,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坏他人利益。
(三)关注信息教学,促进个性发展
立足于新课改背景下,丰富高中历史教学内涵,重视在施教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高尚的品格,需要打破教学的局限性。为此,教师可积极应用信息化教学的便利,一方面关注学生的在线学习,依据历史教学进度,向学生推荐相应的慕课教学资源,使其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历史知识;另一方面,应重视混合教学,这样有助于密切师生间的交流,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便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例如:在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中,可以混合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展开对比学习,让他们了解建国初期,中国所处的国际形势,提出了哪些重大外交政策。同时,感受新中国、新时代的中国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秩序,都做出了怎样的努力。以史料实证、国际新闻作为辅助,使学生多渠道进行素材搜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使其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这样以来,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的过程中,也将实现教学拓展,让学生在“读圣贤书”过程中,始终关心“窗外事”。
三、结语
总之,促进高中历史教学优化升级,助力新课改工作持续深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使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应重视在教学引导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给学生生动、丰富的学习感受,使其有意识的扩充自我见闻,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意,让他们汲取历史知识,提升自我认识,为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筑牢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春霞.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素养[J].教育革新,2020(5):15.
[2]林小琳.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3):11.
[3]池晓姜.高中历史教学的价值观渗透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9(2):20.
关键词:高中历史;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措施
引言:新课标指出“应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合格的接班人”。为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中关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其建立正确的三观: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要性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首先,从教育和历史学科特性来看,其作为人文社会学科,人文性决定了它在价值观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没有的独特优势,应担负起“社会的、智慧的和道德的价值”熏陶任务[1];第二,从教学主体来看,青少年受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容易出现对主流价值观的偏离现象;第三,从对新课标的解读来看,应积极地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课标指出“应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使高中历史教学更具思想性、系统性、时代性与指导性[2]”。基于此,学者们普遍认为高中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使其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简而言之,高中历史在帮助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担负着不可或缺的新时代重任。
二、在高中历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措施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指将高中历史教科书与24字内容紧密结合。高中历史教科书在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就能够变得生机勃勃起来,甚至可以让青少年在进行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精神上的洗涤。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为例,教师可在历史教学后中创设多样化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具有报国意识、形成强烈爱国情怀。
譬如:在人教版必修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中,教师可设置“百年张裕的发展”情景,以提出设问,引导学生课堂阅读、讨论、探究。此设计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或者,教师可以引入翻转课堂,使学生展开课下的预习,让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使学生领略在特殊的历史时代中,我国主要的经济成分,更好地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并可讲述真实的历史故事,使学生感受身在海外、心系中国的广大华侨的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二)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理解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与新的挑战,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的概括,其主要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國、敬业、诚信、友善[3],这短短的十二个词,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全面、整体概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教师既应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领会新课标精神,深入研读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也应具有创新教学能力,发挥历史教学的人文性特点。为此,教师可以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分层引导、融入时事新闻、应用思维导图等不同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历史理解,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例如:在必修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师应促进学生的温故知新,使其了解近代史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主要历程,让他们更好的理解维新变法在我国近代史发展中有着怎样的作用,使学生形成进取意识,建立好学、乐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可结合当前“Tik Tok事件”,使学生从自由、民主的角度展开学习探讨,让他们认识到:在现实生活当中,“自由”应是在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基础上能按照自己意愿而从事各种活动,并非任意妄为。在国际社会中,亦是同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是不应以冠冕堂皇的“政治渗透”作为理由,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坏他人利益。
(三)关注信息教学,促进个性发展
立足于新课改背景下,丰富高中历史教学内涵,重视在施教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高尚的品格,需要打破教学的局限性。为此,教师可积极应用信息化教学的便利,一方面关注学生的在线学习,依据历史教学进度,向学生推荐相应的慕课教学资源,使其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历史知识;另一方面,应重视混合教学,这样有助于密切师生间的交流,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便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例如:在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中,可以混合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展开对比学习,让他们了解建国初期,中国所处的国际形势,提出了哪些重大外交政策。同时,感受新中国、新时代的中国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秩序,都做出了怎样的努力。以史料实证、国际新闻作为辅助,使学生多渠道进行素材搜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使其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这样以来,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的过程中,也将实现教学拓展,让学生在“读圣贤书”过程中,始终关心“窗外事”。
三、结语
总之,促进高中历史教学优化升级,助力新课改工作持续深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使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应重视在教学引导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给学生生动、丰富的学习感受,使其有意识的扩充自我见闻,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意,让他们汲取历史知识,提升自我认识,为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筑牢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春霞.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素养[J].教育革新,2020(5):15.
[2]林小琳.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3):11.
[3]池晓姜.高中历史教学的价值观渗透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