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流中,有些音节发生了读音变调,对大多数留学生来说,声调便成为学习汉语语音的最大困难。本文拟通过处在汉语学习初级阶段的韩国学生中文“一”的变调偏误分析来探寻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以求更好地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
关键词:韩国学生;“一”;读音变调;偏误分析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由语音、词汇、语法三部分组成。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系统最外在的形式特征,也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语音的重要性决定了语音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是掌握听、说、读、写技能和交际能力的前提。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读音变调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便成为了学习的难点。
“所谓偏误,即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某一个“语项”时出现的语误,对比标准目的语其表现出学习错误或不完善的特征。”偏误分析在语言学习理论中介语假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①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语言学习中出现的偏误进行细致地分析,这不仅有助于学习者发现并且及时自我纠正语言错误,而且,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和内容,使得教学实践更加高效。
本文拟通过处在汉语学习初级阶段的韩国学生中文“一”的变调偏误分析来探寻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一、初级阶段韩国学生中文“一”的变调使用情况之考察
本研究调查的对象为处在汉语学习初级阶段的韩国学生,共计22人,其中包括部分在中国学习的韩国留学生,以及在韩国学习汉语的韩国学生。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构成详见下表1-1:(n=22)
本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系列问卷题目(5-12题),意欲了解和分析调查对象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对基本规律的掌握情况,详细结果参见下表1-3:
以上结果表明,“一把手”这样的隐含“序数”含义的词语中,“一”字最容易发生偏误读音,根据“把”字为“非去声”调的读音,很大部分(72.7%)的韩国学生会将“一”由“阴平”念成“去声”。其他的各种情况都会存在不同的偏误现象。但,明显偏误概率较小。由此可见,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对于“一”的读音变调存在难以掌握的现象,尤其是部分“序数”词语中。这应当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当“一”出现在“年月日”的结构中时,有9.1%的学生认为应该念成“轻声”,还有4.5%的学生以为念成[i51],事实上,这种结构中“统一”都是“原调”的读音。还有13.6%的学生对于“一”的轻声读音没有掌握好。为了便于记忆,有些学生采取做统一处理的方式,将“一生、一直、一口”全部念成[i55],而因为“惯性”的原因,有的学生因为受到“一口”的影响,又将“一样”念成了[i51]。
本研究调查的语料还采用录音方式收集,受访者根据设计的问卷调查说出13-15题中相关包含中文“一”的词语的读音,详细情况参见表1-4。(n=22)
以上结果表明,较多的韩国学生(36.3%)由于没有掌握好数量结构中数量“一”与量词之间的关系问题,仍然按照一般情况加以处理,出现偏误时,较多同学会将“二十一张”的“一”由[i55]念成“[i51]”,这是受到紧跟其后的“张”为“非去声”调的影响;将“一二十张”的“一”由[i55]念成[i35],这是受到紧跟其后的“二”为“去声”的影响。在这样的数量结构中,我们应该考虑到相互之间的关系,“二十一张”中的“一”首先是和“二十”结合在一起,然后同时修饰“张”,所以,我们应当根据“词句末尾”原则,将“一”念成原调;“一二十张”中的“一”首先不是与“二”结合,而是分别与“二”一起修饰“十”,表示“约数”,应当根据“单念”的原则,将其念成原调。更有大部分韩国学生(59%)会出现“一十”的读音偏误,54.5%的学生将[i55]念成[i51],这主要是受到“十”为“非去声”调的影响;还有部分学生(4.5%)将[i55]念成[i35],他们了解到“一十”需要特殊处理,但是,却没有完全掌握好;另外,还有部分学生虽然知道“一十”中的“一”应该是“阴平”调,但是,没有充分掌握好,误把“一千”(9.1%)“一百”(13.6%)中的“一”统一全部念成了[i55];类似这种“统一”或者“惯性”处理,还出现在“一张”“一大张”中,13.6%的韩国学生受到“一张”的影响,会将“一大张”中的“一”由[i35]念成[i51] 。
二、偏误分析之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问题解决的办法
(一)语言方面: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韩国学生的母语是没有声调的语言,掌握声调对韩国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韩国学生即使已经掌握了单个词的读音,了解了相关的读音规则,但在具体的发音过程中,由于语音会在语流中产生音变,再加上汉语还有轻声和儿化,也会产生各种读音偏误的现象。汉语的声调对于韩国留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同时,也是重点,声调在汉语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反映了汉语语音的基本面貌和基本特征。
因此,就语言来说,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汉语的声调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打好扎实的语音基础,培养学生说地道的汉语。“字正腔圆”是汉语的特点,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应当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
(二)学生方面:
学习过程中存在知识掌握的片面话和单一化现象。
学生应当加强语音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掌握好基本的语音知识以及原则之外,还需要充分理解一些特殊的运用规则,全面系统地消化好汉语知识。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不能想当然地“惯性”思维,“以此类推”,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语言环境和条件下,正确选择和运用汉语知识。
学生还需要将课堂理论的知识和实际运用完美结合,在正规化的课堂教学中吸取营养,但切忌不要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课余能够多些时间用在汉语学习和应用上,以便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样化,形式有别,内容丰富,让汉语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以便可以形成自身学习的长效机制。这样可以为进入高级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方面:
我国对外汉语事业起步较晚,近年来,外国留学生的人数大增,专业对外汉语教师短缺,这就使得一些学校大量聘用非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即使对于那些普通话极好的中国人来说,有的时候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专业的知识,很难从理论上有系统的进行教学,这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因此,教师应当从严要求自己,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提升自己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素养,加强理论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
即使是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师,由于对留学生的语音要求也不高,不苛求其能够说出标准的普通话,目标定位于可以让学生通过初级阶段的学习进行正常的交流即可。这导致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重点放在了词汇和语法上。另外,课堂上通常以“满堂灌”为主,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太过严肃。
鉴于此,对外汉语教师还应当以高标准要求学生,将语音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平衡好语音、词汇以及语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语言综合素养的提高,并且,能够充分调动课堂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积极性,在教会学生单个字词的发音之外,还应当给予学生练习语句的机会,在实际的语言操作和运用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汉语知识,并能够灵活、准确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增订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石红.偏误分析和第二语言习得[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25.
[3]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21.
[4]周芳.对外汉语语音研究与语音教学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4(2):11-18.
注 释:
①中介语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1972 年在其论文“中介语理论”中首次提出的。“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
②中文专业,不同学校开设课程名称有别:中国语言文化、中语中文、汉语.
③非中文专业,研究调查对象中包括:国际贸易、计算机、美术、工商管理.
④其他场所:培训学校、电影电视.
⑤参见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104页.
关键词:韩国学生;“一”;读音变调;偏误分析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由语音、词汇、语法三部分组成。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系统最外在的形式特征,也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语音的重要性决定了语音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是掌握听、说、读、写技能和交际能力的前提。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读音变调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便成为了学习的难点。
“所谓偏误,即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某一个“语项”时出现的语误,对比标准目的语其表现出学习错误或不完善的特征。”偏误分析在语言学习理论中介语假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①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语言学习中出现的偏误进行细致地分析,这不仅有助于学习者发现并且及时自我纠正语言错误,而且,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和内容,使得教学实践更加高效。
本文拟通过处在汉语学习初级阶段的韩国学生中文“一”的变调偏误分析来探寻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一、初级阶段韩国学生中文“一”的变调使用情况之考察
本研究调查的对象为处在汉语学习初级阶段的韩国学生,共计22人,其中包括部分在中国学习的韩国留学生,以及在韩国学习汉语的韩国学生。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构成详见下表1-1:(n=22)
本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系列问卷题目(5-12题),意欲了解和分析调查对象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对基本规律的掌握情况,详细结果参见下表1-3:
以上结果表明,“一把手”这样的隐含“序数”含义的词语中,“一”字最容易发生偏误读音,根据“把”字为“非去声”调的读音,很大部分(72.7%)的韩国学生会将“一”由“阴平”念成“去声”。其他的各种情况都会存在不同的偏误现象。但,明显偏误概率较小。由此可见,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对于“一”的读音变调存在难以掌握的现象,尤其是部分“序数”词语中。这应当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当“一”出现在“年月日”的结构中时,有9.1%的学生认为应该念成“轻声”,还有4.5%的学生以为念成[i51],事实上,这种结构中“统一”都是“原调”的读音。还有13.6%的学生对于“一”的轻声读音没有掌握好。为了便于记忆,有些学生采取做统一处理的方式,将“一生、一直、一口”全部念成[i55],而因为“惯性”的原因,有的学生因为受到“一口”的影响,又将“一样”念成了[i51]。
本研究调查的语料还采用录音方式收集,受访者根据设计的问卷调查说出13-15题中相关包含中文“一”的词语的读音,详细情况参见表1-4。(n=22)
以上结果表明,较多的韩国学生(36.3%)由于没有掌握好数量结构中数量“一”与量词之间的关系问题,仍然按照一般情况加以处理,出现偏误时,较多同学会将“二十一张”的“一”由[i55]念成“[i51]”,这是受到紧跟其后的“张”为“非去声”调的影响;将“一二十张”的“一”由[i55]念成[i35],这是受到紧跟其后的“二”为“去声”的影响。在这样的数量结构中,我们应该考虑到相互之间的关系,“二十一张”中的“一”首先是和“二十”结合在一起,然后同时修饰“张”,所以,我们应当根据“词句末尾”原则,将“一”念成原调;“一二十张”中的“一”首先不是与“二”结合,而是分别与“二”一起修饰“十”,表示“约数”,应当根据“单念”的原则,将其念成原调。更有大部分韩国学生(59%)会出现“一十”的读音偏误,54.5%的学生将[i55]念成[i51],这主要是受到“十”为“非去声”调的影响;还有部分学生(4.5%)将[i55]念成[i35],他们了解到“一十”需要特殊处理,但是,却没有完全掌握好;另外,还有部分学生虽然知道“一十”中的“一”应该是“阴平”调,但是,没有充分掌握好,误把“一千”(9.1%)“一百”(13.6%)中的“一”统一全部念成了[i55];类似这种“统一”或者“惯性”处理,还出现在“一张”“一大张”中,13.6%的韩国学生受到“一张”的影响,会将“一大张”中的“一”由[i35]念成[i51] 。
二、偏误分析之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问题解决的办法
(一)语言方面: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韩国学生的母语是没有声调的语言,掌握声调对韩国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韩国学生即使已经掌握了单个词的读音,了解了相关的读音规则,但在具体的发音过程中,由于语音会在语流中产生音变,再加上汉语还有轻声和儿化,也会产生各种读音偏误的现象。汉语的声调对于韩国留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同时,也是重点,声调在汉语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反映了汉语语音的基本面貌和基本特征。
因此,就语言来说,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汉语的声调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打好扎实的语音基础,培养学生说地道的汉语。“字正腔圆”是汉语的特点,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应当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
(二)学生方面:
学习过程中存在知识掌握的片面话和单一化现象。
学生应当加强语音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掌握好基本的语音知识以及原则之外,还需要充分理解一些特殊的运用规则,全面系统地消化好汉语知识。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不能想当然地“惯性”思维,“以此类推”,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语言环境和条件下,正确选择和运用汉语知识。
学生还需要将课堂理论的知识和实际运用完美结合,在正规化的课堂教学中吸取营养,但切忌不要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课余能够多些时间用在汉语学习和应用上,以便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样化,形式有别,内容丰富,让汉语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以便可以形成自身学习的长效机制。这样可以为进入高级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方面:
我国对外汉语事业起步较晚,近年来,外国留学生的人数大增,专业对外汉语教师短缺,这就使得一些学校大量聘用非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即使对于那些普通话极好的中国人来说,有的时候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专业的知识,很难从理论上有系统的进行教学,这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因此,教师应当从严要求自己,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提升自己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素养,加强理论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
即使是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师,由于对留学生的语音要求也不高,不苛求其能够说出标准的普通话,目标定位于可以让学生通过初级阶段的学习进行正常的交流即可。这导致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重点放在了词汇和语法上。另外,课堂上通常以“满堂灌”为主,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太过严肃。
鉴于此,对外汉语教师还应当以高标准要求学生,将语音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平衡好语音、词汇以及语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语言综合素养的提高,并且,能够充分调动课堂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积极性,在教会学生单个字词的发音之外,还应当给予学生练习语句的机会,在实际的语言操作和运用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汉语知识,并能够灵活、准确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增订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石红.偏误分析和第二语言习得[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25.
[3]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21.
[4]周芳.对外汉语语音研究与语音教学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4(2):11-18.
注 释:
①中介语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1972 年在其论文“中介语理论”中首次提出的。“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
②中文专业,不同学校开设课程名称有别:中国语言文化、中语中文、汉语.
③非中文专业,研究调查对象中包括:国际贸易、计算机、美术、工商管理.
④其他场所:培训学校、电影电视.
⑤参见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