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各种教学理论此消彼长,相应的教学法也层出不穷。本文回顾了“听说教学法”产生的理论背景、社会背景;阐述了它的主要特征、优势、不足,以及它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听说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
自19世纪以来,随着各语言学流派的不断涌现,不同的教学法也随之应运而生。也可以说,每一种教学法背后都有一种语言学理论作为其支撑。听说教学法也是如此,它以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其理论基础,是在美国描写语言学家培训调查人员的“问询法”和美国军队特别培训教程(ASTP)教学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外语教学法。它第一次把教学活动置于科学的指导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后的多种教学法,如交际教学法、互动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都或多或少的留有其痕迹,承袭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听说教学法的某些理念。
一、听说教学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美国政府急需能够与同盟军及其敌人进行交际的外语人才,而当时盛行的翻译教学法不能达到使学习者迅速掌握外语这一目的。于是美国政府在有关大学的协助下制订了一个“军队特别培养方案”同时,征求了当时许多著名的语言学家的意见,如萨丕尔、布龙非尔德等。他们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观点,主张让语言学习者大量地接触口语素材,而将阅读训练减少至最低限度。培训计划以布龙非尔德的小册子《实用外语学习纲要》为依据。这些语言课是极度强化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以句型操练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先用耳听,后用口说,经过反复口头操练,最终能自动化地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这一教学方法在当时被叫做“陆军法”,因为该教学方法主张听说领先,在50年代中期改称为听说法。
二、听说教学法
“听说教学法”主要指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侧重及强化“听”和“说”两项语言技能的训练;以听说为主导,强调学习者对目的语的口语交流和流利表达。
随着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结合社会的需要及教学实践,“听说教学法”的主要特征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1)听说为先,兼顾书面语
听说教学法把听说能力的培养当作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这与社会和学习者的实际需要是吻合的。同时也受到语言研究的观点的影响,即:语言首先是有声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书面语,因此学习语言首先应该学习讲话。“听说教学法”的倡导者将听说能力看作是培养读写能力的基础,并认为语言材料首先经过耳听、口说,之后才落实到书面文字上。因此,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组织起有效的听和说训练。
(2)句型为纲。组织教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是对意义进行编码的互相关联的各个成分所构成的一个有层次的结构系统,句子是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因此,句型被当作是从无数句子中归纳出来的、具体化的句子模式,是语言遣词造句规律的体现。外语教学中促使学习者熟练的掌握外语的基本句型,培养他们根据这些句型类推出较多的其它句子的能力,从而达到口语交流的目的。
(3)反复实践,形成习惯
布龙菲尔德接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把语言看成是一种行为,是一系列的刺激和反应。因此,听说教学法强调学习者通过大量、反复的操练,达到自动化地掌握语言材料的程度,同时它还要求尽量避免和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这也使语言研究者相信语言学习主要指学习该语言的习惯,通过不断的刺激以及给出积极的反应,可以使学习者形成这一习惯,即掌握所学语言。
三、听说教学法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随着新的教学法的不断产生,听说教学法曾一度备受批评。并渐渐不再受到重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听说法在克服传统重理论、轻实践,重读写、轻听说方面有不容忽视的优点。客观认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听说教学法”,对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首先,从理论上讲,听说教学法符合第二语言习得规律。语言的学习始于正确的听音,大量的汉语听力训练能为学生打造出一副“汉语耳朵”,增强学生对汉语的敏感性,同时也为日后能说出标准的汉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模仿与背诵是说好汉语的关键,标准的发音和流利的口语表达均来自于模仿和背诵。教学实践表明:很多教学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原因在于我们过多地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现在我们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学习策略讲,大量的模仿和背诵有助于语言习惯的养成,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其次,从教学实践上看,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基本采用的是课堂教学的形式。由于教学思想的发展和影响,课堂教学由教师“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逐步走向“讲练法”、“谈话法”、“互动法”等启发式教学。听说教学法重视口语基础,强调句型作用,着重实践和操练,它的特点恰好与目前对外汉语的教学方式完全相符合。它打破了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改变了“哑巴”语言现象,以学生应用汉语进行交流为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汉语技能,使学生能脱口说出流利汉语。另外,因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不多,要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对多的内容,不可避免地要采取一定的机械性、强化性的训练。实践证明听说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及流利的口语是成功的,由于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使用语言,所以他们的学习动机更为明确,学习效果也更加明显。
综观语言教学的各种方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那一种既能做到理论上的无懈可击,又能在实践中收获良效。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也使人们清醒的认识到,由于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复杂多变,企图找到一种包治百病的教学法良药,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每种教学法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切入点,深入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所以彼此之间不应相互排斥,非此即彼,更多的应该是相辅相成,优劣互补。无论是听说教学法,还是交际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沉浸教学法等,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灵活恰当地应用,相信就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李泉,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刘瑚.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关键词】听说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
自19世纪以来,随着各语言学流派的不断涌现,不同的教学法也随之应运而生。也可以说,每一种教学法背后都有一种语言学理论作为其支撑。听说教学法也是如此,它以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其理论基础,是在美国描写语言学家培训调查人员的“问询法”和美国军队特别培训教程(ASTP)教学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外语教学法。它第一次把教学活动置于科学的指导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后的多种教学法,如交际教学法、互动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都或多或少的留有其痕迹,承袭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听说教学法的某些理念。
一、听说教学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美国政府急需能够与同盟军及其敌人进行交际的外语人才,而当时盛行的翻译教学法不能达到使学习者迅速掌握外语这一目的。于是美国政府在有关大学的协助下制订了一个“军队特别培养方案”同时,征求了当时许多著名的语言学家的意见,如萨丕尔、布龙非尔德等。他们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观点,主张让语言学习者大量地接触口语素材,而将阅读训练减少至最低限度。培训计划以布龙非尔德的小册子《实用外语学习纲要》为依据。这些语言课是极度强化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以句型操练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先用耳听,后用口说,经过反复口头操练,最终能自动化地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这一教学方法在当时被叫做“陆军法”,因为该教学方法主张听说领先,在50年代中期改称为听说法。
二、听说教学法
“听说教学法”主要指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侧重及强化“听”和“说”两项语言技能的训练;以听说为主导,强调学习者对目的语的口语交流和流利表达。
随着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结合社会的需要及教学实践,“听说教学法”的主要特征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1)听说为先,兼顾书面语
听说教学法把听说能力的培养当作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这与社会和学习者的实际需要是吻合的。同时也受到语言研究的观点的影响,即:语言首先是有声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书面语,因此学习语言首先应该学习讲话。“听说教学法”的倡导者将听说能力看作是培养读写能力的基础,并认为语言材料首先经过耳听、口说,之后才落实到书面文字上。因此,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组织起有效的听和说训练。
(2)句型为纲。组织教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是对意义进行编码的互相关联的各个成分所构成的一个有层次的结构系统,句子是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因此,句型被当作是从无数句子中归纳出来的、具体化的句子模式,是语言遣词造句规律的体现。外语教学中促使学习者熟练的掌握外语的基本句型,培养他们根据这些句型类推出较多的其它句子的能力,从而达到口语交流的目的。
(3)反复实践,形成习惯
布龙菲尔德接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把语言看成是一种行为,是一系列的刺激和反应。因此,听说教学法强调学习者通过大量、反复的操练,达到自动化地掌握语言材料的程度,同时它还要求尽量避免和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这也使语言研究者相信语言学习主要指学习该语言的习惯,通过不断的刺激以及给出积极的反应,可以使学习者形成这一习惯,即掌握所学语言。
三、听说教学法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随着新的教学法的不断产生,听说教学法曾一度备受批评。并渐渐不再受到重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听说法在克服传统重理论、轻实践,重读写、轻听说方面有不容忽视的优点。客观认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听说教学法”,对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首先,从理论上讲,听说教学法符合第二语言习得规律。语言的学习始于正确的听音,大量的汉语听力训练能为学生打造出一副“汉语耳朵”,增强学生对汉语的敏感性,同时也为日后能说出标准的汉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模仿与背诵是说好汉语的关键,标准的发音和流利的口语表达均来自于模仿和背诵。教学实践表明:很多教学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原因在于我们过多地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现在我们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学习策略讲,大量的模仿和背诵有助于语言习惯的养成,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其次,从教学实践上看,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基本采用的是课堂教学的形式。由于教学思想的发展和影响,课堂教学由教师“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逐步走向“讲练法”、“谈话法”、“互动法”等启发式教学。听说教学法重视口语基础,强调句型作用,着重实践和操练,它的特点恰好与目前对外汉语的教学方式完全相符合。它打破了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改变了“哑巴”语言现象,以学生应用汉语进行交流为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汉语技能,使学生能脱口说出流利汉语。另外,因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不多,要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对多的内容,不可避免地要采取一定的机械性、强化性的训练。实践证明听说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及流利的口语是成功的,由于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使用语言,所以他们的学习动机更为明确,学习效果也更加明显。
综观语言教学的各种方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那一种既能做到理论上的无懈可击,又能在实践中收获良效。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也使人们清醒的认识到,由于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复杂多变,企图找到一种包治百病的教学法良药,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每种教学法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切入点,深入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所以彼此之间不应相互排斥,非此即彼,更多的应该是相辅相成,优劣互补。无论是听说教学法,还是交际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沉浸教学法等,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灵活恰当地应用,相信就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李泉,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刘瑚.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