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情绪对幼儿的心理和行为作用非常明显,可以说情绪有着直接引导的幼儿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游戏与交流,而反之则导致各种消极行为。各种心理学派中,精神分析学派是最重视情绪研究的,他们认为,情绪是人类本能的内趋力的满足。
幼儿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他们和成人一样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要求幼儿一直处于快乐状态,没有愤怒,没有哀伤。教师首先要认识幼儿出现一些伤心、生气、发怒等消极情绪反映的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不应该极端的加以制止,应该认真分析一下幼儿出现这些消极现象反应的原因,在理解和包容的同时,要学会帮助幼儿如何合理宣泄消极情绪,从而能形成积极、良好的情绪情感。
关键词:情绪;培养;宣泄
正文:
刚刚入园的幼儿与家人分离后,难免会产生分离焦虑的情绪,这时候老师就要及时的关注幼儿的情绪。关注幼儿的情绪是培养幼儿积极情绪的前提,只有观察、关注幼儿的情绪表现,才能进行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良好、积极情绪。
一、关注幼儿常见的几种情绪的表现
1. 情绪低沉,表现为不愉快、不合群,常常无缘无故地悲伤、哭泣。
镜头一:一天早上,妈妈送程程来幼儿园,妈妈叫程程跟老师打招呼,程程一脸的不开心,就是不开口跟老师打招呼,妈妈跟他说再见,程程也跟没有听见一样,只顾着自己走进教室,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也不愿意跟小朋友们说话。
镜头二:开始玩区域游戏了,别的小朋友都很高心的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了,但是程程还是呆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根本就没有参与游戏的想法。
这些孩子从小在家就被保护的很好,因为孩子的体质比较弱,所以在家玩的时间多于外出的时间,渐渐的就习惯一个人在成人陪同下安静地玩。这种的环境中没有争执,同时也没有同伴,这样缺乏交往的环境中容易造成这些孩子比较的以自我为中心,而且会出现一定的交往障碍。
2. 倔强、易激怒,常常不如意就乱发脾气。
镜头一:玩娃娃家游戏时,豆豆想要当爸爸,可是爸爸已经有小朋友当了,
就没有当成,豆豆就把小朋友游戲的玩具都扔在地上,甚至在地上打滚,以此
来获得当爸爸的机会。
现在的家庭普遍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所以很多家长对孩子十分溺爱,特别是祖辈,因此“小皇帝”“小公主”现象就普遍的存在。平时,家长在家往往没有很严厉的对待过孩子,还要求老师也要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由于家长一味的过分迁就造成孩子自我为中心意识很严重,性格蛮横、霸道、听不得一点批评,没有挫折感。
3. 每天忧心忡忡,敏感紧张,不愿交流、反应迟钝,不愿上幼儿园。
集体活动时,老师弹起音乐,小朋友都搬着小椅子到午睡室,奕奕还是坐在自己的小桌子旁,老师叫了好几次,还是不回应,于是老师走过去牵着他的小手来到午睡室,帮他安排好位子才能坐下。
这类孩子家长从小养育很仔细,家长也很注意亲子间的交流,所以常常揣摩孩子的所思所想,并且家长会代替他说出来。之后就养成了孩子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事情不能独立完成,而且非常的敏感。
二、积极、良好情绪情感的培养措施
1. 创设舒适、可选的生活学习环境。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刚刚离开家里进入幼儿园,所以就需要我们老师创设一个安全、温馨、自由玩耍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有些消极情绪情感并不适合在与同伴参与游戏中宣泄,而是要在自己独立游戏中。他一边喜欢自言自语,一边摆弄玩具时,以便发出玩具所能呈现的声响,在此过程宣泄自己的情绪情感。
2. 能适度自我宣泄,引导幼儿多种方式宣泄。
易冲动是幼儿期情绪的一个特点,他们出现消极情绪时,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此时成人劝说也是起不到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经历一发泄后,他们的心情会慢慢好转。所以我们在班级里可以专门为孩子设立一些“情绪角”“秘密屋”等,让孩子在里面说一说、哭一哭、发发脾气,从而在自我宣泄中恢复心理平衡。
3. 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作为成人,我们在遇到高兴或者悲伤的事情时,也很希望别人能够理解和分享。幼儿虽然还小,但是他们尤其需要来自教师和家长的理解和安慰。这时,教师就需要尊重和理解幼儿的情感需要。情感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但又是特别具体的,具体到教师对幼儿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在幼儿产生消极情绪时,教师应主动和孩子交谈,设法引导说出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和经过,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使他们在理解、安慰和引导下,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反应。
4. 家园合作。
孩子的性格形成与亲子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可见就更加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宁静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会给幼儿带来安全感,不仅是身体上的归宿,更是精神上的港湾。面对孩子的情绪,家长应该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要冷静下来,不能让孩子的坏情绪牵着你的鼻子走;二要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不能盲目跟着感觉走,需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和玩耍,让孩子学会自主自立,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减少一些消极情绪。
总之,培养幼儿的积极良好的情绪能让孩子乐观、开朗地面对挫折,在孩子有坏情绪时真诚地表达关心;在孩子困难时给予及时和有效的帮助;在孩子快乐时和他一起分享喜悦;在孩子进步时让他感受到赞美,这样我们肯定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参考文献:
[1]《世界上最成功的九种教育方法》,刘畅著, 第五部分 斯宾塞:快乐教育法
[2]《学前心理学》,陈帼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幼儿教育》教师版,2006年教育教学论文专刊
[4]《幼儿教育》,2007年2、3月
幼儿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他们和成人一样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要求幼儿一直处于快乐状态,没有愤怒,没有哀伤。教师首先要认识幼儿出现一些伤心、生气、发怒等消极情绪反映的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不应该极端的加以制止,应该认真分析一下幼儿出现这些消极现象反应的原因,在理解和包容的同时,要学会帮助幼儿如何合理宣泄消极情绪,从而能形成积极、良好的情绪情感。
关键词:情绪;培养;宣泄
正文:
刚刚入园的幼儿与家人分离后,难免会产生分离焦虑的情绪,这时候老师就要及时的关注幼儿的情绪。关注幼儿的情绪是培养幼儿积极情绪的前提,只有观察、关注幼儿的情绪表现,才能进行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良好、积极情绪。
一、关注幼儿常见的几种情绪的表现
1. 情绪低沉,表现为不愉快、不合群,常常无缘无故地悲伤、哭泣。
镜头一:一天早上,妈妈送程程来幼儿园,妈妈叫程程跟老师打招呼,程程一脸的不开心,就是不开口跟老师打招呼,妈妈跟他说再见,程程也跟没有听见一样,只顾着自己走进教室,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也不愿意跟小朋友们说话。
镜头二:开始玩区域游戏了,别的小朋友都很高心的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了,但是程程还是呆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根本就没有参与游戏的想法。
这些孩子从小在家就被保护的很好,因为孩子的体质比较弱,所以在家玩的时间多于外出的时间,渐渐的就习惯一个人在成人陪同下安静地玩。这种的环境中没有争执,同时也没有同伴,这样缺乏交往的环境中容易造成这些孩子比较的以自我为中心,而且会出现一定的交往障碍。
2. 倔强、易激怒,常常不如意就乱发脾气。
镜头一:玩娃娃家游戏时,豆豆想要当爸爸,可是爸爸已经有小朋友当了,
就没有当成,豆豆就把小朋友游戲的玩具都扔在地上,甚至在地上打滚,以此
来获得当爸爸的机会。
现在的家庭普遍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所以很多家长对孩子十分溺爱,特别是祖辈,因此“小皇帝”“小公主”现象就普遍的存在。平时,家长在家往往没有很严厉的对待过孩子,还要求老师也要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由于家长一味的过分迁就造成孩子自我为中心意识很严重,性格蛮横、霸道、听不得一点批评,没有挫折感。
3. 每天忧心忡忡,敏感紧张,不愿交流、反应迟钝,不愿上幼儿园。
集体活动时,老师弹起音乐,小朋友都搬着小椅子到午睡室,奕奕还是坐在自己的小桌子旁,老师叫了好几次,还是不回应,于是老师走过去牵着他的小手来到午睡室,帮他安排好位子才能坐下。
这类孩子家长从小养育很仔细,家长也很注意亲子间的交流,所以常常揣摩孩子的所思所想,并且家长会代替他说出来。之后就养成了孩子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事情不能独立完成,而且非常的敏感。
二、积极、良好情绪情感的培养措施
1. 创设舒适、可选的生活学习环境。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刚刚离开家里进入幼儿园,所以就需要我们老师创设一个安全、温馨、自由玩耍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有些消极情绪情感并不适合在与同伴参与游戏中宣泄,而是要在自己独立游戏中。他一边喜欢自言自语,一边摆弄玩具时,以便发出玩具所能呈现的声响,在此过程宣泄自己的情绪情感。
2. 能适度自我宣泄,引导幼儿多种方式宣泄。
易冲动是幼儿期情绪的一个特点,他们出现消极情绪时,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此时成人劝说也是起不到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经历一发泄后,他们的心情会慢慢好转。所以我们在班级里可以专门为孩子设立一些“情绪角”“秘密屋”等,让孩子在里面说一说、哭一哭、发发脾气,从而在自我宣泄中恢复心理平衡。
3. 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作为成人,我们在遇到高兴或者悲伤的事情时,也很希望别人能够理解和分享。幼儿虽然还小,但是他们尤其需要来自教师和家长的理解和安慰。这时,教师就需要尊重和理解幼儿的情感需要。情感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但又是特别具体的,具体到教师对幼儿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在幼儿产生消极情绪时,教师应主动和孩子交谈,设法引导说出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和经过,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使他们在理解、安慰和引导下,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反应。
4. 家园合作。
孩子的性格形成与亲子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可见就更加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宁静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会给幼儿带来安全感,不仅是身体上的归宿,更是精神上的港湾。面对孩子的情绪,家长应该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要冷静下来,不能让孩子的坏情绪牵着你的鼻子走;二要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不能盲目跟着感觉走,需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和玩耍,让孩子学会自主自立,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减少一些消极情绪。
总之,培养幼儿的积极良好的情绪能让孩子乐观、开朗地面对挫折,在孩子有坏情绪时真诚地表达关心;在孩子困难时给予及时和有效的帮助;在孩子快乐时和他一起分享喜悦;在孩子进步时让他感受到赞美,这样我们肯定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参考文献:
[1]《世界上最成功的九种教育方法》,刘畅著, 第五部分 斯宾塞:快乐教育法
[2]《学前心理学》,陈帼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幼儿教育》教师版,2006年教育教学论文专刊
[4]《幼儿教育》,2007年2、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