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已成为当今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几年的媒体也频有报道。不少中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家庭期望过高等原因,对父母和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父(母)子(女)关系、师生关系紧张,出现了严重“焦虑”症状,不能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的变化,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和他人和谐相处,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困难和挫折。可见,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深入的调查,和在自己多年来教学实践的观察研究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心理健康对知识教育的影响重大,我们作为教育系统的基线,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科技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也是同等重要的。面对新课程的要求,下面我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谈谈个人的看法。我在近几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的工作中,总结出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关键词:人际关系焦虑;心理扭曲;无形压力
(1)在日常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焦虑。学生的交往需要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扩大,但他们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往往只能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甚至常常由于交往不当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例如矛盾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就容易形成暴力对抗,封闭孤独、派别流动或不良的心理。我曾经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他从初中就沉迷于玩电脑游戏,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孤僻的性格:不喜欢与别人交流,喜欢自己干自己的,不开心的时候也是因为没有朋友可以倾诉,只会拿自己的身体自残来进行发泄,那么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人际关系焦虑症的表现。
(2)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扭曲。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例如家庭的纠纷、父母的离异造成孩子抑郁和焦虑;社会不良风气,人际复杂关系造成孩子内心矛盾冲突与困惑疑虑;学校教育的极端化,造成孩子对抗情绪或退缩畏惧等心理问题。但是往往这些问题是家长们忽略的问题,却对学生造成很严重的心理上的影响。通过我所接触的个案研究发现,有早恋行为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单亲家庭,情感上的缺失,造成他们心灵上孤单。但每次学校召开开家长会过后,家长只会责备自己的孩子早恋,并没有认真思考过当中的原因或尝试去寻找正确的引导方法。
(3)学习竞争带来的无形压力。即使我们正在唱响素质教育这首流行曲,但真正操作起来,还是实行应试教育。没办法,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一种比成绩更好的考核手段。或许应试教育实在根深蒂固吧,从小学到高中,分数一直成为学生心理上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家长或者学校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们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虽然我们老师一直在鼓励学生大胆把心中所想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提倡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似乎到考试的时候标准答案大多数还是只有一个。结果确实被我们每个人看得太重了: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学生因为一次考试的成败,结果放弃了从儿时就开始研习的某一特长或爱好!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去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呢?
(1)对症下药: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借助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力量,个别指导,对症下药,先找到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否则,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徒劳的。
(2)正确引导:心病必须心药医。学生在平时生活、交往、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有经验问题、方法问题、心理问题,要依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问题,较多的是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我们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更不能讽剌打击,要朋友式地谈心,针对性地梳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帮助他确定人生目标,选择适应自己特长的成才之路,学会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完善自身的人格。
(3)善于等待:解决心理问题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所以要善于等待,要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坚持不懈。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教师的教育能力,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4)另外,我觉得学校也可以配合心理老师开展活动向学生传授心理知识。这样,他们也具备一些能够解决他们常见的心理小问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記硬背的问题;学习了观察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我们作为班主任的教师还应努力做到:表扬、批评适度,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对学生的期望不能太高,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别人的能力。总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只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一颗健康的心灵会使我们的学生学习起来更加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马英.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9).
[2] 耿淑玲.我国科学教育历史考察及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9(04).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附城中学)
关键词:人际关系焦虑;心理扭曲;无形压力
(1)在日常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焦虑。学生的交往需要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扩大,但他们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往往只能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甚至常常由于交往不当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例如矛盾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就容易形成暴力对抗,封闭孤独、派别流动或不良的心理。我曾经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他从初中就沉迷于玩电脑游戏,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孤僻的性格:不喜欢与别人交流,喜欢自己干自己的,不开心的时候也是因为没有朋友可以倾诉,只会拿自己的身体自残来进行发泄,那么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人际关系焦虑症的表现。
(2)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扭曲。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例如家庭的纠纷、父母的离异造成孩子抑郁和焦虑;社会不良风气,人际复杂关系造成孩子内心矛盾冲突与困惑疑虑;学校教育的极端化,造成孩子对抗情绪或退缩畏惧等心理问题。但是往往这些问题是家长们忽略的问题,却对学生造成很严重的心理上的影响。通过我所接触的个案研究发现,有早恋行为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单亲家庭,情感上的缺失,造成他们心灵上孤单。但每次学校召开开家长会过后,家长只会责备自己的孩子早恋,并没有认真思考过当中的原因或尝试去寻找正确的引导方法。
(3)学习竞争带来的无形压力。即使我们正在唱响素质教育这首流行曲,但真正操作起来,还是实行应试教育。没办法,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一种比成绩更好的考核手段。或许应试教育实在根深蒂固吧,从小学到高中,分数一直成为学生心理上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家长或者学校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们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虽然我们老师一直在鼓励学生大胆把心中所想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提倡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似乎到考试的时候标准答案大多数还是只有一个。结果确实被我们每个人看得太重了: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学生因为一次考试的成败,结果放弃了从儿时就开始研习的某一特长或爱好!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去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呢?
(1)对症下药: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借助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力量,个别指导,对症下药,先找到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否则,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徒劳的。
(2)正确引导:心病必须心药医。学生在平时生活、交往、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有经验问题、方法问题、心理问题,要依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问题,较多的是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我们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更不能讽剌打击,要朋友式地谈心,针对性地梳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帮助他确定人生目标,选择适应自己特长的成才之路,学会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完善自身的人格。
(3)善于等待:解决心理问题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所以要善于等待,要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坚持不懈。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教师的教育能力,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4)另外,我觉得学校也可以配合心理老师开展活动向学生传授心理知识。这样,他们也具备一些能够解决他们常见的心理小问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記硬背的问题;学习了观察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我们作为班主任的教师还应努力做到:表扬、批评适度,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对学生的期望不能太高,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别人的能力。总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只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一颗健康的心灵会使我们的学生学习起来更加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马英.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9).
[2] 耿淑玲.我国科学教育历史考察及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9(04).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附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