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工科高等职业院校的文科专业如何实施工学交替,如何深化和促进专业建设,是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学生下企业实习都以企业的工作为主,专业的学习只能兼顾,“工”与“学”如何才能真正结合?学生下企业实习,如何保证有质量的管理是个重点也是个难题。
关键词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下企业实习;主要困难;解决办法
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特色,如何继续加强和不断探索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和今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如何积极推行工学交替,发挥工学交替的辐射作用,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是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之路,对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强化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下企业的主要困难和解决办法有:
1 学生下企业都以企业的工作为主,专业的学习只能兼顾,“工”与“学”如何才能真正结合?
从学生生产型实习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下企业进行生产型实习期间,由于企业的生产型实习任务重、时间紧、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导致专业的学习没有很深人地贯穿于生产型实习中,只能与企业的工作为主,“工”与“学”并没有深层次的结合。
建议的解决办法:
①学生在企业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的选择上,应尽可能与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既紧密关联,又能很好的实现书本知识与实践的互补,课堂所学与企业实践的互补。
实习的初期。他们手忙脚乱,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他们发现课堂知识有的忘记,有的并不能简单应用就完事,还有的更要照顾到世界各地不同英语方言国家客户的感受,于是,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回到学校仍需不断回顾,不断思考,不断积累,直至实践工作做的得心应手。
可见,工学交替中“工”的岗位的选择上不能满足于“学”的大概辐射范围,而应追求与“学”完全相关联和能寻求理论实践真正互补的岗位,这样工学真正结合的效果才能得以显现。
⑦深化课堂改革,将课堂理论学习内容及考核与企业岗位的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减轻学生在繁重的实践工作之余对学业的担忧和顾虑,淡化形式上的工学交替以工为主、学无法深入渗透的尴尬。
课堂理论学习的内容甚至是考核的内容能否考虑转移到企业的工作岗位上去进行、去监督、去评价,使学生有一个工工学交替真正意义上的空间,让他们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如何在工作中学习,如何将所学更有效应用到工作中去等等,工学交替许会更加有实效。具体做法是:学校制定有针对性到企业岗位的教学内容和标准、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学生在实践岗位实习和学习同步进行;专业指导老师指导,解决问题;课堂学习的考核采取学生自评、指导老师评价、企业及用人单位评价、实习成员互评等方式结合。目的是:使学生尽情的工作、愉快的学习。
2 学生下企业实习,如何保证有质量的管理是个重点也是个难题。
学校在不断探索,但受人力资源所限,管理不一定能深入,即使能深入,不一定保证高质量的监控;企业不对学生负责,只对学生在企业的“工作表现”、只对他的企业利润负责;学生不一定能很好贯彻学校的理念,且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还在不断成型中,这给高质量的管理带来很多问题。
毫无疑问,工工学交替高质量管理离不开学校、企业与学生的共同参与。有没有一个文件、制度能很好的协调三方的关系,不太现实,且暂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平台保障三方都能很好的规范管理。
建议的解决办法:
①必须有学校与企业达成共识的制度或文件,在企业岗位中,企业是管理的主体,学校配合参与;在企业外,学校是管理的主体,企业配合。专业指导老师深入到企业岗位,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配合企业对学生的管理;学生管理老师深入到学生实习第一线,负责学生生活、安全及其他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
②学生下企业实习,学生自主管理的形成和规范对提高工工学交替管理质量有很大作用。在教师不能渗透的空间和时间,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团结共处的意识能及时处理和协调实习过程中的问题,能不断增强整个实习团队的凝聚力。
3 对工学交替中生产型实习校企合作的思考。
3.1 工学交替中生产型实习校企合作的关键是取得企业的认同。
在新的形势下,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把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展开,就必须进一步推动企业的积极性。同时我们作为高职院校应当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合作模式,主动营造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使企业树立一种真正双赢的校企合作办学理念。
3.2 工學交替中生产型实习校企合作赢如何开展深层次的合作。
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数都是浅层次的。主要是在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合作,再深一层次的就是培训方面、提供社会服务的合作。真正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应当是校中有企,企中有校,共同投资,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真正把高职院校办成企业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
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历史任务。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关精神。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强化学生一线工作岗位的就业能力,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探索并逐步确立适合当前经济发展、迎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积极探索校企而合作新模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的实践与思考》,马树超
[2]《山东工程技师学院(第二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情况介绍》
关键词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下企业实习;主要困难;解决办法
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特色,如何继续加强和不断探索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和今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如何积极推行工学交替,发挥工学交替的辐射作用,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是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之路,对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强化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下企业的主要困难和解决办法有:
1 学生下企业都以企业的工作为主,专业的学习只能兼顾,“工”与“学”如何才能真正结合?
从学生生产型实习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下企业进行生产型实习期间,由于企业的生产型实习任务重、时间紧、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导致专业的学习没有很深人地贯穿于生产型实习中,只能与企业的工作为主,“工”与“学”并没有深层次的结合。
建议的解决办法:
①学生在企业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的选择上,应尽可能与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既紧密关联,又能很好的实现书本知识与实践的互补,课堂所学与企业实践的互补。
实习的初期。他们手忙脚乱,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他们发现课堂知识有的忘记,有的并不能简单应用就完事,还有的更要照顾到世界各地不同英语方言国家客户的感受,于是,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回到学校仍需不断回顾,不断思考,不断积累,直至实践工作做的得心应手。
可见,工学交替中“工”的岗位的选择上不能满足于“学”的大概辐射范围,而应追求与“学”完全相关联和能寻求理论实践真正互补的岗位,这样工学真正结合的效果才能得以显现。
⑦深化课堂改革,将课堂理论学习内容及考核与企业岗位的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减轻学生在繁重的实践工作之余对学业的担忧和顾虑,淡化形式上的工学交替以工为主、学无法深入渗透的尴尬。
课堂理论学习的内容甚至是考核的内容能否考虑转移到企业的工作岗位上去进行、去监督、去评价,使学生有一个工工学交替真正意义上的空间,让他们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如何在工作中学习,如何将所学更有效应用到工作中去等等,工学交替许会更加有实效。具体做法是:学校制定有针对性到企业岗位的教学内容和标准、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学生在实践岗位实习和学习同步进行;专业指导老师指导,解决问题;课堂学习的考核采取学生自评、指导老师评价、企业及用人单位评价、实习成员互评等方式结合。目的是:使学生尽情的工作、愉快的学习。
2 学生下企业实习,如何保证有质量的管理是个重点也是个难题。
学校在不断探索,但受人力资源所限,管理不一定能深入,即使能深入,不一定保证高质量的监控;企业不对学生负责,只对学生在企业的“工作表现”、只对他的企业利润负责;学生不一定能很好贯彻学校的理念,且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还在不断成型中,这给高质量的管理带来很多问题。
毫无疑问,工工学交替高质量管理离不开学校、企业与学生的共同参与。有没有一个文件、制度能很好的协调三方的关系,不太现实,且暂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平台保障三方都能很好的规范管理。
建议的解决办法:
①必须有学校与企业达成共识的制度或文件,在企业岗位中,企业是管理的主体,学校配合参与;在企业外,学校是管理的主体,企业配合。专业指导老师深入到企业岗位,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配合企业对学生的管理;学生管理老师深入到学生实习第一线,负责学生生活、安全及其他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
②学生下企业实习,学生自主管理的形成和规范对提高工工学交替管理质量有很大作用。在教师不能渗透的空间和时间,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团结共处的意识能及时处理和协调实习过程中的问题,能不断增强整个实习团队的凝聚力。
3 对工学交替中生产型实习校企合作的思考。
3.1 工学交替中生产型实习校企合作的关键是取得企业的认同。
在新的形势下,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把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展开,就必须进一步推动企业的积极性。同时我们作为高职院校应当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合作模式,主动营造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使企业树立一种真正双赢的校企合作办学理念。
3.2 工學交替中生产型实习校企合作赢如何开展深层次的合作。
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数都是浅层次的。主要是在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合作,再深一层次的就是培训方面、提供社会服务的合作。真正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应当是校中有企,企中有校,共同投资,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真正把高职院校办成企业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
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历史任务。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关精神。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强化学生一线工作岗位的就业能力,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探索并逐步确立适合当前经济发展、迎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积极探索校企而合作新模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的实践与思考》,马树超
[2]《山东工程技师学院(第二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情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