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7年前三季度,在“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海南省经济结构逐步优化、效益不断提高、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在经济运行趋好的同时,全省金融运行较为稳健。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和金融运行机制等原因,经济金融运行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并加以解决,以实现经济金融更为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海南省;前三季度;经济金融运行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1-0042-06
2007年前三季度,海南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推进“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全省经济结构逐步优化、效益不断提高、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在经济运行趋好的同时,金融运行较为稳健。其中,存款持续稳定增长,而受央行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信贷投放增速回落。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和金融运行机制等方面原因,经济金融运行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需要在引起关注并加以解决,以实现经济金融更为和谐地发展。
一、2007年前三季度海南省经济运行情况
经初步核算,2007年前三季度全省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94.89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见图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77.63亿元,同比增长8.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64.93亿元,同比增长29.7%;第三产业增加值352.33亿元,同比增长12.0%。三次产业的占比分别为31.02%、29.60%和39.37%。
(一)三次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工业经济推动作用明显
1.工业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以来,在炼化800万吨炼油厂、中海油富岛60万吨甲醇厂、福耀玻璃、一汽海马汽车厂以及金海浆纸业等大企业大项目的带动下,海南省工业持续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90.58亿元,同比增长39.1%,比上年同期提高16.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中呈现的特点为:一是随着重大项目陆续投产,重工业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均远高于轻工业,工业重工化趋势突出。前三季度,海南省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48.06亿元,同比增长61.3%,占所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7.69%。二是大企业大项目主要集中在少数县市,工业集中度突出。前三季度,海口、澄迈、东方、昌江、洋浦等五个市县共实现工业增加值151.34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41%。三是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迅猛。前三季度该类型企业共实现增加值90.46亿元,同比增长105.9%。
2.农林牧渔业平稳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香蕉有毒”谣言、部分地区干旱、“范斯高”热带台风等对海南省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在省委、省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合理处置下,全省农业经济仍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共实现增加值277.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0%。各类农产品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水产品、肉类、瓜菜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3.2%、7.6%、3.5%。
3.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前三季度,全省旅游总收入124.82亿元,同比增长22.8%,高于上年同期8.6个百分点。接待过夜人数1320.69万人,同比增长13.7%,高于去年同期7.1个百分点。2007年以来,海南省加大了对境外的宣传力度,客源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其中,境外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8.5%,高于国内旅游收入增速17.1个百分点;境外旅游者同比增长25.5%,高于国内旅游者增速12.3个百分点。
(二)三大需求协调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高
前三季度,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消费旺盛,进出口规模扩大,三大需求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
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但仍处于理性区间。前三季度,海南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5.90亿元,同比增长18.4%,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投资总额占全省GDP总值的35.30%(见图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02.13亿元,同比增长18.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3.76亿元,同比增长13.0%。分产业看,一产完成投资7.46亿元,同比增长29.7%;二产完成投资56.94亿元,同比下降26.5%;三产完成投资237.74亿元,同比增长38.7%。
从2004-2007年,海南省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分别为17.1%、16%、17.4%和18.4%,总体来看,近几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递增趋势,可见省内有关部门正在逐步加大投资力度,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偏低,考虑到海南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基数本身较小,18.4%的增速并不显高,仍具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2.消费需求旺盛。前三季度,全省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7.27亿元,同比增长16.2%,比上年同期提升1.9个百分点(见图3),增速是近年来历史最高值。分区域看,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203.74亿元,同比增长16.6%;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53.53亿元,同比增长14.9%。消费增长较快主要基于两方面因素:一是2007年以来物价上涨较快,居民在日常生活方面的消费支出增多。二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持续较快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增强。
3.进出口规模成倍增加,招商引资力度大幅提升。1-8月份,全省进出口总值45.66亿美元,是上年同期的1.3倍。其中,出口总值12.70亿美元,同比增长44.2%;进口总值32.96亿美元,是上年同期的1.9倍;贸易逆差为20.26亿美元。此外,随着海南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加快,招商引资力度明显加大,前三季度,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8.45亿美元,同比增长68.4%,比上年同期提高60个百分点。
(三)经济发展效益充分体现
前三季度,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海南省各经济主体的效益普遍提高,充分体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效果。
1.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90.77元,同比增长17.4%。其中,工资性收入5788.44元,同比增长16.8%,占全部收入来源的68.99%,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渠道。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124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家庭经营现金收入2463元,同比增长16.8%,占全部收入来源的78.84%,是农村居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渠道。
2.工业企业效益大幅增长。具体表现为:一是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长。1-8月份,全省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583.27亿元,同比增长89%,比上年同期提高77.3个百分点。二是企业劳动生产率快速上升。1-8月,全省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2.05万元/人,同比增长35.70%。劳动生产率的快速上升主要得益于近年来石油、炼化等低附加值的大企业入驻所带来的企业规模效应提升。三是企业利润大幅提高。1-8月,全省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57.69亿元,同比增长99.5%;总资产贡献率16.05%,比上年同期提升5.0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71.89%,比上年同期提高40.82个百分点。
3.财政收支形势良好。前三季度,海南省地方财政收入102.64亿元,同比增长44.6%,其中,一般财政收入76.80亿元,同比增长38.8%;地方财政支出152.49亿元,同比增长32.0%,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33.47亿元,同比增长28.0%。
2007年以来,海南省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增幅为近年来同期最高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收入纳入预算内管理而导致财政收入的重要构成部分基金类收入大幅增加,前三季度,海南省基金类收入同比上涨64.9%。二是工业企业的经营效益提高导致企业所得税提高,前三季度,全省企业所得税同比提高59.3%。三是由于物价上涨较快所致。由于税收是按现价计算征税,2007年以来,海南省物价指数上涨较快,物价指数的上涨使得税收收入的绝对数便高于2006年的基准值,因此计算税收收入同比增长时,增幅会有所提高。四是由于居民消费升温带来的营业税增加。前三季度,全省营业税同比上涨41.8%。
(四)物价上涨压力逐步加大
前三季度,海南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同比上涨4.1%,涨幅高于上年同期个2.5百分点(见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2006年海南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相对平缓,而2007年1月以来,则指数攀升速度加快,到9月份达到最大值。从各类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来看,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9.2%,最为突出。其次是居住类价格也出现了4.1%的上涨幅度。而衣着类、医疗保健与个人用品类、及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类价格均有小幅的下降。由于海南省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偏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中食物支出所占比重较大,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会进一步增大居民食物类支出占比,压缩其它支出,进而降低城乡居民的实际生活质量。
2007年上半年,海南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值数同比上涨5.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7%,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4%,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之间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
二、2007年前三季度海南省金融运行情况
2007年前三季度,海南省金融运行平稳。其中,尽管在9月份全省贷款投放力度有所加大,但各项贷款同比增速仍然偏低;受企业存款大幅增长影响,各项存款余额持续稳定增长,但储蓄存款分流迹象依然明显,增速进一步回落;金融机构经营效益持续好转。
(一)信贷投放力度不足,贷款增速持续低缓
9月末,海南省各银行类金融机构(含外资,下同)本外币并表的各项贷款余额为1212.25亿元,比年初增加89.20亿元,同比少增14.0亿元;同比增长10.29%,比上年同期回落4.46个百分点。剔除季节性波动因素后,各项贷款月环比折年率为21.90%,比上月提升17.99个百分点。
受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海南信贷投放明显不足。其中,尽管9月份全省贷款增加38.85亿元,为2007年以来各月份的历史最高值,但由于前8个月贷款增量过小,前三季度份全省本外币贷款同比增速仍为三年来同期历史最低。
1.贷款增速回落,贷款结构呈现出中期化趋势。9月末,全省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879.45亿元,比年初增加54.27亿元,同比增长11.25%,比上年同期回落8.13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当月新增20.8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22亿元;短期贷款余额268.47亿元,比年初增加21.93亿元,同比下降1.81%,比上年同期回落14.49个百分点。票据融资余额48.93亿元,比年初增加13.72亿元,同比增长158.07%,比上年同期高203.55个百分点(见图5)。
到9月末,全省中长期贷款占比仍高达72.55%,高于上年同期0.67个百分点,贷款期限结构中长期化的趋势较为明显。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均为企业重要的短期融资方式,但从海南的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海南省短期贷款一直呈下降趋势,而票据融资又以银行转贴现为主,并没有起到为本地企业解决短期性生产流通资金的作用。从表层上看,似乎是由于企业资金充裕,对短期流动性资金需求不足,但事实上,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现象,但却因为达不到商业银行贷款条件而无法获取贷款。
2.基本建设贷款增长缓慢,个人消费贷款稳定增长。9月末,全省各金融机构人民币基本建设贷款余额418.67亿元,占中长期贷款余额的54.43%。从增量看,前三季度全省基建贷款仅新增5.96亿元,仅占中长期贷款增量的11.70%。
9月末,全省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12.30亿元,同比增长18.73%,比年初增加15.75亿元,同比多增17.97亿元。2007年以来,全省个人消费贷款已经增长速度逐步加快,贷款余额逐月增加。由于在个人消费贷款中,个人购房贷款在海南省个人消费贷款中占比一直高达90%以上,海南省个人消费贷款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的个人住房贷款增加所引起。受房地产价格持续升温的影响,居民普遍加大了购房力度,截止到8月末,全省居民住宅销售面积为154.03万平米,同比增长40.1%。[1]
(二)存款增幅逐步攀升,银行体系流动性依然充足
2007年9月末,海南省各银行类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10.10亿元,同比增长22.40%,比上年同期提升7.13个百分点;从增量上看,比年初增加238.66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70.81亿元,其中,9月份当月新增存款23.1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14.63亿元(见图6)。
1.储蓄存款增长持续回落,活期化趋势明显。9月末,海南省各金融机构本外币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60.96亿元,比年初增加49.58亿元,同比少增31.39亿元;同比增长7.36%,比上年同期回落5.57个百分点。9月末,全省储蓄存款活期存款占比为51.39%,比上年同期高3.93个百分点,储蓄存款活期化明显。海南省储蓄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尤其是定期居民储蓄存款的下降主要受以下三个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股票市场持续走热影响。2007年前三季度,上证指数大幅上涨,受股市财富效应刺激,部分居民将储蓄资金分流到股市。二是物价持续上涨,居民消费支出增加。1-8月份,海南省CPI指数累计上涨3.1%,即便是央行屡次上调存款利率,银行实际利率仍为负值。三是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扬,居民购房支出增加。前三季度,海口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3%,其中,三季度上涨8.6%。
2.企业存款增长强劲,波动幅度较大。9月末,海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企业存款余额706.61亿元,同比增长47.33%,比上年同期提升了26.83个百分点(见图7)。从增量上看,比年初增加168.45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01.65亿元,其中9月份当月新增18.71亿元,同比少增12.67亿元。分期限看,企业活期存款余额547.08亿元,比年初增加124.42亿元,同比增长49.46%;定期存款余额159.53亿元,比年初增加44.02亿元,同比增长40.47%。从企业存款强劲增长反映了省内企业流动性资金过剩,而在股市行情较好的影响下,一些大企业资金进出股市申购新股,造成企业存款大幅波动。
(三)金融机构整体经营效益持续较快增长
1.盈利能力进一步好转。9月末,除三家涉农银行类金融机构仍处于亏损状态外,省内其它金融机构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盈利。前三季度,全省各银行类金融机构实现账面盈利16.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盈6.34亿元(账面增盈20.84亿元,该值剔除了2006年3月份农行核销的14.5亿元贷款),整体经营效益持续较快增长。
从总体趋势来看,2007年以来,海南省各家银行盈利能力均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这主要得益于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随着金融改革进程的加快,各家银行加大了对贷款投放的风险约束,注重风险的防范,信贷资产的质量有明显提高。[2]截止到9月末,全省各银行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1.07个百分点。二是受存贷款利差扩大影响。到9月末,全省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占比超过50%,由于2007年以来央行5次利率上调均未上调活期存款利率,这意味着存贷款利差在一定程度上被扩大,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也产生了正面效应。三是受股市走热影响,购买基金的居民户大幅增加,商业银行通过代理理财而获取的中间业务收入大幅提高。前三季度,全省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4%。
(四)外汇收支和结售汇规模扩大,持续“双顺差”
前三季度,全省涉外经济恢复性增长,对外贸易发展良好,外汇收支及银行结售汇规模双双扩大。前三季度,全省外汇收支总额33.57亿美元,同比增长33.33%,收支顺差3.55亿美元;银行结售汇总额为28亿美元,同比增长12.06%,收支顺差7.02亿美元。
1.外汇收支顺差,顺差主要源于资本和金融项目。海南省外汇收支和结售汇持续双顺差。前三季度,全省外汇收入18.56亿美元,同比增长48.5%;外汇支出15.01亿美元,同比增长18.38%。
其中,经常项下外汇收入9.91亿美元,同比增长43.0%;支出9.59亿美元,同比增长0.44%;收支顺差0.3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下收入8.65亿美元,同比增长55.37%;支出5.42亿美元,同比增长73.04%;收支顺差3.23亿美元,对外汇收支顺差的贡献高达93.52%。
2.银行结售汇项目顺差,顺差主要来源于资本和金融项目。前三季度,全省银行结汇收入17.51亿美元,同比增长38.89%;售汇支出10.49亿美元,同比下降15.27%;结售汇顺差7.02亿美元。其中,前三季度,经常项目结汇9.93亿美元,同比增长43.62%;售汇8.43万美元,同比下降2.46%,顺差1.5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下结汇7.58亿美元,同比增长33.14%;售汇2.06亿美元,同比下降44.91%;顺差5.52亿美元,对结售汇顺差的贡献为78.63%。
从前三季度海南国际收支情况来看,无论是外汇收支还是结售汇的顺差均来源于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究其原因:首先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比率不断提高,加大了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其次是2007年以来,海南省经济总体环境趋好,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吸引了许多境外资金流入。
(五)现金收支活跃,持续净回笼
前三季度,海南省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2406.35亿元,同比增长12%;累计现金支出2396.84亿元,同比增长12%。收支相抵累计净回笼现金9.51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回笼10.46亿元。
分机构看,国有商业银行现金收入占比为84.51%,现金支出占比84.78%。现金收支占比明显高于其它商业银行,与其掌控的金融资源相匹配。从现金收支结构看,储蓄存款是影响现金收支情况的最主要因素,其中储蓄存款收入占全部现金收入的83.64%,储蓄存款支出占全部现金支出的80.79%。
三、2007年前三季度海南省经济金融运行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关注房地产价格继续高位上涨
2007年前三季度,海南房地产开发投资81.06亿元,同比增长32.0%,占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26.83%,占比高于上年同期的2.7个百分点,反映出房地产企业对海南省房地产市场持有较好预期。在房地产投资增长较快、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逐步提升的同时,海南省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加大。前三季度,海口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3%,其中,三季度上涨8.6%。到9月末,海南住宅类销售平均价格高达4440.15元/平方米。就海南房价来看,尽管与国内一些大城市相比,绝对价格并非太高,但目前海南这样的房价,对于处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收入水平较低的海南城镇居民来说已经难以承受。前三季度,海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390.77元,同比增长17.4%,假定四季度仍维持此增长速度,2007年全年海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约为10990元。若按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计算,海南省房价收入比大概在10左右,远高于世界银行“一套普通住房合理房价应等于居民家庭年收入的3倍-6倍”的标准。[3]房价涨幅高不但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会加大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应引起关注。
(二)关注生产成本提高对中小企业经营的影响
2007年以来,海南省企业生产成本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处于企业生产链上游的能源、原材料供不应求,导致生产资料价格涨幅明显偏快。前三季度,海南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4.7%。二是随着居民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企业劳动力成本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三是为抑制全国偏热的宏观经济,央行不断调高贷款利率,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对于一些大型垄断型企业而言,可以将很大一部分提高的经营成本转嫁到商品的价格上。然而,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规模较小,议价能力较差,其产品的价格难以上涨,最终导致企业利润被不断挤压,许多企业出现了亏损。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会导致经济发展活力下降,应特别引起关注。
(三)关注信贷资金投放不均衡的问题
2007年前三季度,海南省信贷资金的投向则呈现了两大特点:一是分地域看,信贷资金集中投向海口和三亚两个城市。前三季度,海口的新增贷款为66.15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比83.0%,三亚新增贷款10.65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9.50%,相比之下,海南省其它17个县市新增贷款明显偏低。这种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如果不加以抑制,会加剧海南城乡间“马太效应”,影响海南省经济整体的和谐发展。二是分企业规模看,信贷资金主要流向少数大型企业。前三季度份全省新增企业类贷款53.71亿元,其中大型企业新增贷款占比高达67.69%,而中小型企业新增贷款占比仅为33.31%。在各国有商业银行纷纷走上股改道路的大背景下,各家商业银行更注重对贷款的风险控制,在选择贷款对象时往往以企业的资信等级好坏和抵押资产多寡作为依据,这使得那些能大量提供就业岗位、促进GDP快速增长、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因“逆向选择”问题的存在而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取资金支持。
(四)关注储蓄存款持续分流现象
2007年以来,沪、深股市行情持续火爆,在财富效应的刺激下,海南省储蓄存款向股市(含基金)分流现象突出:9月末,全省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增长7.36%,其中定期居民储蓄存款更是出现了0.58%的负增长,这种现象在近几年海南从未有过。在储蓄存款增长低迷的同时,省内各证券营业部各种证券交易活跃,据统计,2007年1-8月份,全省各证券营业部各类交易(主要是股票、基金等交易品种)现场交易量累计3424.53亿元,是上年同期的4.71倍。
储蓄存款资金向股市分流,可谓是一个“双刃剑”,从有利的方面而言,可以减轻商业银行经营压力,降低银行负债水平,且可以促使居民的收入结构得到改善,在2007年牛市行情下,许多居民的投资收入比重明显上升。从不利方面而言,储蓄存款向股市持续分流过快,会增加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前三季度,全省新增企业活期存款和储蓄活期存款174.18亿元,占全部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增加额的79.89%。而全省新增中长期贷款54.27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60.84%,储蓄存款的活化,加大了存贷款期限结构错配的矛盾,而对一般居民而言,当前股市大盘指数已然偏高,一味追高,资金潜在的风险正日趋增大。
参考文献:
[1] 覃道爱等.2006年海南省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J].海南金融,2007,(2).
[2] 曹协和等.2006年海南省货币信贷运行特征、存在问题和建议[J].海南金融,2007,(4).
[3] 王世杰.海南省商业银行住房开发贷款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海南金融,2007,(4).
关键词:海南省;前三季度;经济金融运行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1-0042-06
2007年前三季度,海南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推进“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全省经济结构逐步优化、效益不断提高、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在经济运行趋好的同时,金融运行较为稳健。其中,存款持续稳定增长,而受央行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信贷投放增速回落。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和金融运行机制等方面原因,经济金融运行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需要在引起关注并加以解决,以实现经济金融更为和谐地发展。
一、2007年前三季度海南省经济运行情况
经初步核算,2007年前三季度全省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94.89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见图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77.63亿元,同比增长8.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64.93亿元,同比增长29.7%;第三产业增加值352.33亿元,同比增长12.0%。三次产业的占比分别为31.02%、29.60%和39.37%。
(一)三次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工业经济推动作用明显
1.工业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以来,在炼化800万吨炼油厂、中海油富岛60万吨甲醇厂、福耀玻璃、一汽海马汽车厂以及金海浆纸业等大企业大项目的带动下,海南省工业持续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90.58亿元,同比增长39.1%,比上年同期提高16.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中呈现的特点为:一是随着重大项目陆续投产,重工业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均远高于轻工业,工业重工化趋势突出。前三季度,海南省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48.06亿元,同比增长61.3%,占所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7.69%。二是大企业大项目主要集中在少数县市,工业集中度突出。前三季度,海口、澄迈、东方、昌江、洋浦等五个市县共实现工业增加值151.34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41%。三是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迅猛。前三季度该类型企业共实现增加值90.46亿元,同比增长105.9%。
2.农林牧渔业平稳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香蕉有毒”谣言、部分地区干旱、“范斯高”热带台风等对海南省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在省委、省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合理处置下,全省农业经济仍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共实现增加值277.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0%。各类农产品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水产品、肉类、瓜菜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3.2%、7.6%、3.5%。
3.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前三季度,全省旅游总收入124.82亿元,同比增长22.8%,高于上年同期8.6个百分点。接待过夜人数1320.69万人,同比增长13.7%,高于去年同期7.1个百分点。2007年以来,海南省加大了对境外的宣传力度,客源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其中,境外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8.5%,高于国内旅游收入增速17.1个百分点;境外旅游者同比增长25.5%,高于国内旅游者增速12.3个百分点。
(二)三大需求协调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高
前三季度,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消费旺盛,进出口规模扩大,三大需求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
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但仍处于理性区间。前三季度,海南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5.90亿元,同比增长18.4%,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投资总额占全省GDP总值的35.30%(见图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02.13亿元,同比增长18.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3.76亿元,同比增长13.0%。分产业看,一产完成投资7.46亿元,同比增长29.7%;二产完成投资56.94亿元,同比下降26.5%;三产完成投资237.74亿元,同比增长38.7%。
从2004-2007年,海南省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分别为17.1%、16%、17.4%和18.4%,总体来看,近几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递增趋势,可见省内有关部门正在逐步加大投资力度,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偏低,考虑到海南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基数本身较小,18.4%的增速并不显高,仍具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2.消费需求旺盛。前三季度,全省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7.27亿元,同比增长16.2%,比上年同期提升1.9个百分点(见图3),增速是近年来历史最高值。分区域看,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203.74亿元,同比增长16.6%;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53.53亿元,同比增长14.9%。消费增长较快主要基于两方面因素:一是2007年以来物价上涨较快,居民在日常生活方面的消费支出增多。二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持续较快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增强。
3.进出口规模成倍增加,招商引资力度大幅提升。1-8月份,全省进出口总值45.66亿美元,是上年同期的1.3倍。其中,出口总值12.70亿美元,同比增长44.2%;进口总值32.96亿美元,是上年同期的1.9倍;贸易逆差为20.26亿美元。此外,随着海南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加快,招商引资力度明显加大,前三季度,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8.45亿美元,同比增长68.4%,比上年同期提高60个百分点。
(三)经济发展效益充分体现
前三季度,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海南省各经济主体的效益普遍提高,充分体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效果。
1.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90.77元,同比增长17.4%。其中,工资性收入5788.44元,同比增长16.8%,占全部收入来源的68.99%,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渠道。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124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家庭经营现金收入2463元,同比增长16.8%,占全部收入来源的78.84%,是农村居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渠道。
2.工业企业效益大幅增长。具体表现为:一是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长。1-8月份,全省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583.27亿元,同比增长89%,比上年同期提高77.3个百分点。二是企业劳动生产率快速上升。1-8月,全省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2.05万元/人,同比增长35.70%。劳动生产率的快速上升主要得益于近年来石油、炼化等低附加值的大企业入驻所带来的企业规模效应提升。三是企业利润大幅提高。1-8月,全省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57.69亿元,同比增长99.5%;总资产贡献率16.05%,比上年同期提升5.0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71.89%,比上年同期提高40.82个百分点。
3.财政收支形势良好。前三季度,海南省地方财政收入102.64亿元,同比增长44.6%,其中,一般财政收入76.80亿元,同比增长38.8%;地方财政支出152.49亿元,同比增长32.0%,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33.47亿元,同比增长28.0%。
2007年以来,海南省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增幅为近年来同期最高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收入纳入预算内管理而导致财政收入的重要构成部分基金类收入大幅增加,前三季度,海南省基金类收入同比上涨64.9%。二是工业企业的经营效益提高导致企业所得税提高,前三季度,全省企业所得税同比提高59.3%。三是由于物价上涨较快所致。由于税收是按现价计算征税,2007年以来,海南省物价指数上涨较快,物价指数的上涨使得税收收入的绝对数便高于2006年的基准值,因此计算税收收入同比增长时,增幅会有所提高。四是由于居民消费升温带来的营业税增加。前三季度,全省营业税同比上涨41.8%。
(四)物价上涨压力逐步加大
前三季度,海南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同比上涨4.1%,涨幅高于上年同期个2.5百分点(见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2006年海南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相对平缓,而2007年1月以来,则指数攀升速度加快,到9月份达到最大值。从各类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来看,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9.2%,最为突出。其次是居住类价格也出现了4.1%的上涨幅度。而衣着类、医疗保健与个人用品类、及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类价格均有小幅的下降。由于海南省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偏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中食物支出所占比重较大,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会进一步增大居民食物类支出占比,压缩其它支出,进而降低城乡居民的实际生活质量。
2007年上半年,海南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值数同比上涨5.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7%,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4%,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之间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
二、2007年前三季度海南省金融运行情况
2007年前三季度,海南省金融运行平稳。其中,尽管在9月份全省贷款投放力度有所加大,但各项贷款同比增速仍然偏低;受企业存款大幅增长影响,各项存款余额持续稳定增长,但储蓄存款分流迹象依然明显,增速进一步回落;金融机构经营效益持续好转。
(一)信贷投放力度不足,贷款增速持续低缓
9月末,海南省各银行类金融机构(含外资,下同)本外币并表的各项贷款余额为1212.25亿元,比年初增加89.20亿元,同比少增14.0亿元;同比增长10.29%,比上年同期回落4.46个百分点。剔除季节性波动因素后,各项贷款月环比折年率为21.90%,比上月提升17.99个百分点。
受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海南信贷投放明显不足。其中,尽管9月份全省贷款增加38.85亿元,为2007年以来各月份的历史最高值,但由于前8个月贷款增量过小,前三季度份全省本外币贷款同比增速仍为三年来同期历史最低。
1.贷款增速回落,贷款结构呈现出中期化趋势。9月末,全省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879.45亿元,比年初增加54.27亿元,同比增长11.25%,比上年同期回落8.13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当月新增20.8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22亿元;短期贷款余额268.47亿元,比年初增加21.93亿元,同比下降1.81%,比上年同期回落14.49个百分点。票据融资余额48.93亿元,比年初增加13.72亿元,同比增长158.07%,比上年同期高203.55个百分点(见图5)。
到9月末,全省中长期贷款占比仍高达72.55%,高于上年同期0.67个百分点,贷款期限结构中长期化的趋势较为明显。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均为企业重要的短期融资方式,但从海南的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海南省短期贷款一直呈下降趋势,而票据融资又以银行转贴现为主,并没有起到为本地企业解决短期性生产流通资金的作用。从表层上看,似乎是由于企业资金充裕,对短期流动性资金需求不足,但事实上,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现象,但却因为达不到商业银行贷款条件而无法获取贷款。
2.基本建设贷款增长缓慢,个人消费贷款稳定增长。9月末,全省各金融机构人民币基本建设贷款余额418.67亿元,占中长期贷款余额的54.43%。从增量看,前三季度全省基建贷款仅新增5.96亿元,仅占中长期贷款增量的11.70%。
9月末,全省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12.30亿元,同比增长18.73%,比年初增加15.75亿元,同比多增17.97亿元。2007年以来,全省个人消费贷款已经增长速度逐步加快,贷款余额逐月增加。由于在个人消费贷款中,个人购房贷款在海南省个人消费贷款中占比一直高达90%以上,海南省个人消费贷款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的个人住房贷款增加所引起。受房地产价格持续升温的影响,居民普遍加大了购房力度,截止到8月末,全省居民住宅销售面积为154.03万平米,同比增长40.1%。[1]
(二)存款增幅逐步攀升,银行体系流动性依然充足
2007年9月末,海南省各银行类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10.10亿元,同比增长22.40%,比上年同期提升7.13个百分点;从增量上看,比年初增加238.66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70.81亿元,其中,9月份当月新增存款23.1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14.63亿元(见图6)。
1.储蓄存款增长持续回落,活期化趋势明显。9月末,海南省各金融机构本外币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60.96亿元,比年初增加49.58亿元,同比少增31.39亿元;同比增长7.36%,比上年同期回落5.57个百分点。9月末,全省储蓄存款活期存款占比为51.39%,比上年同期高3.93个百分点,储蓄存款活期化明显。海南省储蓄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尤其是定期居民储蓄存款的下降主要受以下三个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股票市场持续走热影响。2007年前三季度,上证指数大幅上涨,受股市财富效应刺激,部分居民将储蓄资金分流到股市。二是物价持续上涨,居民消费支出增加。1-8月份,海南省CPI指数累计上涨3.1%,即便是央行屡次上调存款利率,银行实际利率仍为负值。三是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扬,居民购房支出增加。前三季度,海口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3%,其中,三季度上涨8.6%。
2.企业存款增长强劲,波动幅度较大。9月末,海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企业存款余额706.61亿元,同比增长47.33%,比上年同期提升了26.83个百分点(见图7)。从增量上看,比年初增加168.45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01.65亿元,其中9月份当月新增18.71亿元,同比少增12.67亿元。分期限看,企业活期存款余额547.08亿元,比年初增加124.42亿元,同比增长49.46%;定期存款余额159.53亿元,比年初增加44.02亿元,同比增长40.47%。从企业存款强劲增长反映了省内企业流动性资金过剩,而在股市行情较好的影响下,一些大企业资金进出股市申购新股,造成企业存款大幅波动。
(三)金融机构整体经营效益持续较快增长
1.盈利能力进一步好转。9月末,除三家涉农银行类金融机构仍处于亏损状态外,省内其它金融机构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盈利。前三季度,全省各银行类金融机构实现账面盈利16.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盈6.34亿元(账面增盈20.84亿元,该值剔除了2006年3月份农行核销的14.5亿元贷款),整体经营效益持续较快增长。
从总体趋势来看,2007年以来,海南省各家银行盈利能力均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这主要得益于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随着金融改革进程的加快,各家银行加大了对贷款投放的风险约束,注重风险的防范,信贷资产的质量有明显提高。[2]截止到9月末,全省各银行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1.07个百分点。二是受存贷款利差扩大影响。到9月末,全省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占比超过50%,由于2007年以来央行5次利率上调均未上调活期存款利率,这意味着存贷款利差在一定程度上被扩大,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也产生了正面效应。三是受股市走热影响,购买基金的居民户大幅增加,商业银行通过代理理财而获取的中间业务收入大幅提高。前三季度,全省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4%。
(四)外汇收支和结售汇规模扩大,持续“双顺差”
前三季度,全省涉外经济恢复性增长,对外贸易发展良好,外汇收支及银行结售汇规模双双扩大。前三季度,全省外汇收支总额33.57亿美元,同比增长33.33%,收支顺差3.55亿美元;银行结售汇总额为28亿美元,同比增长12.06%,收支顺差7.02亿美元。
1.外汇收支顺差,顺差主要源于资本和金融项目。海南省外汇收支和结售汇持续双顺差。前三季度,全省外汇收入18.56亿美元,同比增长48.5%;外汇支出15.01亿美元,同比增长18.38%。
其中,经常项下外汇收入9.91亿美元,同比增长43.0%;支出9.59亿美元,同比增长0.44%;收支顺差0.3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下收入8.65亿美元,同比增长55.37%;支出5.42亿美元,同比增长73.04%;收支顺差3.23亿美元,对外汇收支顺差的贡献高达93.52%。
2.银行结售汇项目顺差,顺差主要来源于资本和金融项目。前三季度,全省银行结汇收入17.51亿美元,同比增长38.89%;售汇支出10.49亿美元,同比下降15.27%;结售汇顺差7.02亿美元。其中,前三季度,经常项目结汇9.93亿美元,同比增长43.62%;售汇8.43万美元,同比下降2.46%,顺差1.5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下结汇7.58亿美元,同比增长33.14%;售汇2.06亿美元,同比下降44.91%;顺差5.52亿美元,对结售汇顺差的贡献为78.63%。
从前三季度海南国际收支情况来看,无论是外汇收支还是结售汇的顺差均来源于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究其原因:首先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比率不断提高,加大了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其次是2007年以来,海南省经济总体环境趋好,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吸引了许多境外资金流入。
(五)现金收支活跃,持续净回笼
前三季度,海南省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2406.35亿元,同比增长12%;累计现金支出2396.84亿元,同比增长12%。收支相抵累计净回笼现金9.51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回笼10.46亿元。
分机构看,国有商业银行现金收入占比为84.51%,现金支出占比84.78%。现金收支占比明显高于其它商业银行,与其掌控的金融资源相匹配。从现金收支结构看,储蓄存款是影响现金收支情况的最主要因素,其中储蓄存款收入占全部现金收入的83.64%,储蓄存款支出占全部现金支出的80.79%。
三、2007年前三季度海南省经济金融运行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关注房地产价格继续高位上涨
2007年前三季度,海南房地产开发投资81.06亿元,同比增长32.0%,占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26.83%,占比高于上年同期的2.7个百分点,反映出房地产企业对海南省房地产市场持有较好预期。在房地产投资增长较快、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逐步提升的同时,海南省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加大。前三季度,海口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3%,其中,三季度上涨8.6%。到9月末,海南住宅类销售平均价格高达4440.15元/平方米。就海南房价来看,尽管与国内一些大城市相比,绝对价格并非太高,但目前海南这样的房价,对于处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收入水平较低的海南城镇居民来说已经难以承受。前三季度,海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390.77元,同比增长17.4%,假定四季度仍维持此增长速度,2007年全年海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约为10990元。若按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计算,海南省房价收入比大概在10左右,远高于世界银行“一套普通住房合理房价应等于居民家庭年收入的3倍-6倍”的标准。[3]房价涨幅高不但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会加大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应引起关注。
(二)关注生产成本提高对中小企业经营的影响
2007年以来,海南省企业生产成本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处于企业生产链上游的能源、原材料供不应求,导致生产资料价格涨幅明显偏快。前三季度,海南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4.7%。二是随着居民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企业劳动力成本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三是为抑制全国偏热的宏观经济,央行不断调高贷款利率,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对于一些大型垄断型企业而言,可以将很大一部分提高的经营成本转嫁到商品的价格上。然而,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规模较小,议价能力较差,其产品的价格难以上涨,最终导致企业利润被不断挤压,许多企业出现了亏损。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会导致经济发展活力下降,应特别引起关注。
(三)关注信贷资金投放不均衡的问题
2007年前三季度,海南省信贷资金的投向则呈现了两大特点:一是分地域看,信贷资金集中投向海口和三亚两个城市。前三季度,海口的新增贷款为66.15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比83.0%,三亚新增贷款10.65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9.50%,相比之下,海南省其它17个县市新增贷款明显偏低。这种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如果不加以抑制,会加剧海南城乡间“马太效应”,影响海南省经济整体的和谐发展。二是分企业规模看,信贷资金主要流向少数大型企业。前三季度份全省新增企业类贷款53.71亿元,其中大型企业新增贷款占比高达67.69%,而中小型企业新增贷款占比仅为33.31%。在各国有商业银行纷纷走上股改道路的大背景下,各家商业银行更注重对贷款的风险控制,在选择贷款对象时往往以企业的资信等级好坏和抵押资产多寡作为依据,这使得那些能大量提供就业岗位、促进GDP快速增长、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因“逆向选择”问题的存在而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取资金支持。
(四)关注储蓄存款持续分流现象
2007年以来,沪、深股市行情持续火爆,在财富效应的刺激下,海南省储蓄存款向股市(含基金)分流现象突出:9月末,全省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增长7.36%,其中定期居民储蓄存款更是出现了0.58%的负增长,这种现象在近几年海南从未有过。在储蓄存款增长低迷的同时,省内各证券营业部各种证券交易活跃,据统计,2007年1-8月份,全省各证券营业部各类交易(主要是股票、基金等交易品种)现场交易量累计3424.53亿元,是上年同期的4.71倍。
储蓄存款资金向股市分流,可谓是一个“双刃剑”,从有利的方面而言,可以减轻商业银行经营压力,降低银行负债水平,且可以促使居民的收入结构得到改善,在2007年牛市行情下,许多居民的投资收入比重明显上升。从不利方面而言,储蓄存款向股市持续分流过快,会增加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前三季度,全省新增企业活期存款和储蓄活期存款174.18亿元,占全部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增加额的79.89%。而全省新增中长期贷款54.27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60.84%,储蓄存款的活化,加大了存贷款期限结构错配的矛盾,而对一般居民而言,当前股市大盘指数已然偏高,一味追高,资金潜在的风险正日趋增大。
参考文献:
[1] 覃道爱等.2006年海南省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J].海南金融,2007,(2).
[2] 曹协和等.2006年海南省货币信贷运行特征、存在问题和建议[J].海南金融,2007,(4).
[3] 王世杰.海南省商业银行住房开发贷款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海南金融,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