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五步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现代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cc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哲学与人生》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为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笔者根据哲学学科特点、教材编写特点及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特点,初步形成《哲学与人生》五步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课程;五步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哲学与人生》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为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笔者根据哲学学科特点、教材编写特点及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特点,初步形成《哲学与人生》五步课堂教学模式。
  一、五步教学模式概述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周国平有一句名言:“哲学的首要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人们追求智慧。”《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目的就是要增长学生做人的智慧,学会从哲学的思维高度理解人生哲理、思考人生问题、规范人生行动、促进人生发展。《哲学与人生》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教材中每一课所涉及的哲学原理和人生问题为基本单元,按照逻辑严密、简约高效的要求,把每一课的教学(通常2课时)进程设定为五个基本环节,即巧用案例情景,引发探究欲望——利用探究欲望,弄懂哲学原理——运用哲学原理,悟出人生哲理——应用人生哲理,思考人生问题——解决人生问题,改变人生行动。
  二、五步教学模式的运用
  下面以高教社出版《哲学与人生》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为例,浅析五步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一)、巧用案例情景,引发探究欲望。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以积极的人生态度,自觉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引入新课时,按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教师从学生在日常生活处理人际关系时易出现的问题入手,创设教学情景。
  放短片:一位学生看见老师从前面过来便绕道而行;另一位学生遇见老师时,不打招呼低着头匆匆而过。
  教师提问:这两位同学这样处理与老师的关系好么?他们为什么选择会这样的行为方式?其认识误区在哪里?
  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总结:说明这两位同学在人际交往中缺乏主动性或自信心,其认识误区是没有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和处理人际关系,没有认识到师生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必然性,采用回避的态度,造成主观与客观不统一、不协调;这样,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自己也会觉得不愉快。下面通过学习唯物辩证法有关联系的哲学理论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思想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用积极的态度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教师板书课课题: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二)、利用探究欲望,弄懂哲学原理。
  老师讲:前面的例证告诉我们,教师与学生是相互联系的。那么,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呢?还是彼此孤立的呢?对此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认为事物是彼此孤立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板书)。
  播放录音:介绍自然界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情况。然后讲解以下问题:
  (1)联系的含义(举例说明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特点(通过师生互动及案例证实其特点)。
  ①联系是客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联系是普遍的,不存在孤立的事物,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联系是复杂多样的(列举各种形式和各种类别的联系)。
  老师讲:我们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就就是我的世界观,在正确的世界观的指导下形成的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方法论。因为事物是彼此联系的,所以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师生互动和举例说明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既要尊重自我独立性又要高度重视社会联系性。
  (2)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既要以人为本和要有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
  (3)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区分多样联系的不同特点:对事物认识更深刻、方法更得当,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三)、运用哲学原理,悟出人生哲理。
  在学生从哲学的角度明确了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征(客观性、普遍性、复杂性)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并启发学生探究“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具体讲就是弄清楚以下4个问题:
  1、什么是人际关系?
  2、如何理解人际关系的客观性?
  3、如何理解人际关系的普遍性?
  4、如何理解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教师抛出问题后,组织学生对每个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并对与联系范畴相关的人生哲学作如下总结:
  1、人际关系的涵义:人际关系是人的社会联系的基本形式,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人际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个人离开了与他人的关系就无法生存发展。脱离社会、脱离群众注定会失败。
  3、人际关系具有广泛多样性:人际关系无处不在,每个人扮演着多重角色,当今世界人际关系更加广泛和紧密。
  4、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和交互性:每个人都生活在关系网中,存在着吸引、排斥、合作、竞争、领导、服从等复杂联系;每个人的思想、个性、行为和价值观存在差异,需要相互包容、彼此兼顾。
  (四)、应用人生哲理,思考人生问题。
  老师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因人际关系不和谐而感到郁闷和困惑的事情么?请大家大胆地讲出来,我们一起来寻求解决办法。   部分学生举手发言:有人说,昨晚熄灯后,我在寝室和同学争论一个问题,被扣了班上的纪律分,今天有点郁闷;有人说,周末回家妈妈责备我那不行这不行,与妈妈发生争执,很不爽;有人说,前不久我和以为好朋友因一件小时发生口角,感到郁闷;有人说,我常常莫名其妙地有一种郁闷和孤独的感觉,不爱与人交往,不爱参加活动,别人也觉得我很孤僻,不知如何走出这种困惑……,等等。
  1、如何认识和处理人际不和谐问题?
  教师解答:刚才几位同学都说了心里话,很好。无论是与学校要求不和谐、与家长不和谐、与同学不和谐、还是与环境不和谐、自己内心不和谐等等情况。我们如何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不和谐问题呢?其一,不和谐使我们心情不愉快,应主动改善人际关系。其二,人机关系不和谐主要应从自身去寻找原因,别人对我不满意说明我没有适应别人,或者事先没有体察到别人的反应,去主动作一些协调和解说工作;我对别人不满意时,首先要思考是不是别人的问题,然后要思考选择恰当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以增加和谐因素,减少冲突。其三,改善人际关系,关键在于学会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主动交往,不要唯我独尊,我行我素。
  2、怎样才能更好地营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结合根据教材内容,师生对以下论点进行互动讨论:
  (1)明确和谐人际关系的特征?(学生阅读教材)
  (2)认识人际和谐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①人际和谐有利于心理健康: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信任、友谊使精神生活得到满足;人际和谐能培养良好的情绪、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②人际和谐有利于自我实现:可以人为鉴,吸取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能获得社会知识、经验和各种信息;能相互帮助、相互支持。
  (3)学会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使人从冷漠、自闭、排斥、对抗之心转为理解、接纳、合作、和睦之情,在社会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释放正能量。
  (4)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讲“和谐”的文化传统,学习借鉴先贤处事为人的智慧和经验(要求学生收集“和”文化相关的名言警句和成语)。
  最后,安排学生讲述教学参考书上的小故事:“别人的感受”。并布置思考题:哪位澳洲小孩的妈妈应用了什么观点对待与老师?她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对教育孩子和协调关系产生了怎样的效果?这个故事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人际有什么启示?
  (五)、解决人生问题,改变人生行动。
  树立观念和规范行为是德育教育两大目标。通过哲学与人生理论的学习帮助学生走出了认识的误区,为解决人生面临的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将观念变成行动,给自己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环境。教学中围绕“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的教学内容,开展4个主题实践活动:
  1、“走出孤独、主动交往”活动。
  要求学生两周内认识三个新朋友,并开始联系和适当交往。
  2、“与人共处、和谐共事”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室清洁扫除比赛活动,按照平时的清洁卫生安排表,每小组轮一次,看谁扫得又快又净。
  3、“消除隔阂,增进友谊”活动
  要求学生主动与自己曾有隔阂的同学、朋友或亲人进行沟通、交流,消除误会,化解矛盾,缓和关系。每人原则上沟通交流的不少于1人,两周内完成
  4、开展“人际和谐大家谈”主题班会活动。以上前三项任务完成以后,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在主题班会上进行交流。
  三、五步教学模式的评价
  (一)、五步教学模式适用于《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
  《哲学与人生》课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知识载体和基本主线,以分析和解决中职学生中最切要的问题为主题和落脚点。教学中,首先从解决学生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然后进入哲学基本原理的学习,从哲学基本原理(世界观)引申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论);又从哲学基础知识引申出人生哲学基础知识;再用人生哲学知识及方法解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客观实际问题;最后将这些观点、方法用于规范人生行动,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将学哲学与用哲学融为一体,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为建构教材提供了新思路。
  (二)、五步教学模式有利于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哲学与人生》教学的总体目标:在认知上,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在应用能力上,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五步教学法,逻辑严密,思路清晰,理论讲解精要,结合实际具体,既符合哲学学科的内在逻辑,更注重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既要重视知识传授、观念树立,又要重视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体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学原则,达成了知、信、行的统一,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给学生的人生道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颁发的《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
  [2]高等教育出版社《哲学与人生》教学参考书
  [3]高等教育出版社《哲学与人生》教材
  [4]《哲学与人生教材教法指导》课件(杨桂华)投稿小常识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刺激学生的心理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高尚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的进行学习活动。  【关键词】情感教学;小学数学;培养自信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心理过程,他们在认知中体验着情感。数学比较抽象,有时还很枯燥,但它是从客观世界提取出来的。根据小学是概念
期刊
【摘要】每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可能都在同一个层次上,有的学生学习时能心领神会,有的学生则不知所云,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其成绩实在令人担忧。而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又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面对这一情况,采用“培优辅差”的教学措施势在必行。“培养优等生,帮助差等生”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关键词】班主任;培优辅差;关注;优生;学困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和领域。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本身从目的、内容、形式到方法,都将发生根本性转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法作了应用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
期刊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互动过程。老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人,所以,课堂教学没有既定的程序、轨迹,有的是个性化的行为、有的是随机产生的思维的撞击、有的是始料不及的“特色”表现……  生活需要七彩阳光。要想深入地推进新课改,使课堂也像生活一样充满七彩首先要下功夫进行有效性自主学习的研究,创设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一、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  在传统的课程实施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其中的“
期刊
【摘要】“学困生”,一个令教师头疼,家长焦心的群体。如何使这一群体对学习产生兴趣,走出困境,是许多人探讨的一个难题。本文以小女孩颖和我小时候的同桌为例来阐明:教师恰当、适时的夸奖、赞美如一剂良药,会使内向、自卑、胆小的孩子慢慢地打开封闭的心,走出阴影,走进阳光。反之,则会因为一句批评或一句恨铁不成钢的话毁了孩子一生。希望这一经验之谈能为迷惘中的从教者提供一个良方。  【关键词】赞美;爱 ;良药俗话
期刊
期中考试后不久的一天,我照例在办公室批阅学生们的周记。阅到小慧同学的作文《路在哪里》,让我心头一震:“……这次我败了,败得一塌糊涂,我该怎么办?我的路在哪里?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小慧同学是班上的班干部,工作负责、学习认真、成绩不错。这次考试语文只得79分(120的满分),综合排名在班上下降了不少。其实,期中考试后班主任就在班会上做了总结,及时给他们鼓了劲,没想到小慧同学还没有走出这次语文考试
期刊
【摘要】“研究性学习” 课程要求各门学科都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旨在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在研究中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本文是在对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生的理论进行比较系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给出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等方面谈点肤浅的理性认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思考 研
期刊
新课改教学以来,面对着一个全新的课程环境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有不少心得和体会。可以说,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推广推动了外语教学朝着素质化教学方面迈进。促进了中小学的外语的研究水平,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在观念、方法和手段有较大突破的英语教师,开创了21世纪英语教学的新局面。  一、教师方面  1、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迎接新的挑战。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
期刊
【摘要】中学英语属于初级的语言教学过程,应如何教学?据调查与实践,展开情景对话乃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积 极性行之有效的方法。情景对话课以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由于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英语日益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这也给我们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语言阅读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语言交际能力。中学英语情景对话课是学生对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立体式训练,在轻松
期刊
【摘要】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很有帮助。探究式教学也可以看成是问题式教学。因为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整个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关键,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探究式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历史 ;氛围;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究精神。这样不仅有利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