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舞美服装设计上,应在保留传统艺术精华的同时制作设计出能让现代人接受且欢迎的戏曲服装,从而复兴传统艺术,使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下去、发展下去。本文将以青春版《牡丹亭》的服装设计为例进行探讨。
關键词:戏曲 舞美 青春版 《牡丹亭》
在舞美服装设计上,青春版《牡丹亭》的服装设计值得思考,如何在保留传统艺术精华的同时,制作设计出能让现代人接受且欢迎的戏曲服装,是青年一代设计者应不断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复兴不是守旧,而是如何把新的东西融入,让它产生新的生命。
首先,青春版《牡丹亭》服装的设计既保留了传统,又适应了当代社会的视觉需求,所以它成功了。它把当代人从心理上带入了欣赏戏曲艺术的氛围中去,它的服装是参照传统的戏曲服装设计的,比如保留原来的水袖,也保留它丝绸轻柔的程度,以便于人物的歌舞表演。此外,青春版《牡丹亭》在形体上对服装进行了创造性的设计。最值得称赞的是女主角的服装“帔”的款式改革。传统戏服的“帔”是外形宽大平直,不显腰身的“H”型,传统的戏曲服装“帔”的放松量大约为30厘米,这种服饰美的表现形态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影响和支配下的必然结果。
其次,青春版《牡丹亭》中云肩的运用也是改革成功之处。在传统的《牡丹亭》演出时,花神等带有神仙色彩的人物均没有使用云肩,而青春版《牡丹亭》中设计者将花神、杜丽娘(《离魂》一场)、判官、道姑这些人物的服装均配上了云肩,大大增强了人物的“仙气”,有利地衬托出女性人物飘飘欲仙之感。判官云肩艺术夸张造型的使用也增强了人物性格的塑造,十分生动,比起原来传统戏曲中使用的三尖领,更能体现人物张扬的个性。青春版《牡丹亭》服装在款式的改良是成功的,在于它既保留了传统、继承了传统,又恰到好处地改革了传统。所说的恰到好处是因为它改变了传统服饰的肥大腰身,使人物美了,但却没有因收得过紧而失去服装的可舞性,它借鉴了现代服装设计的元素,没有把演员束缚在服装当中,而影响到表演。不仅让青年一代喜欢,也能让老一辈传统的戏曲爱好者接受,这就是它设计的独特魅力与成功之处。这就是我们设计中的要以“古典为本,现代为用”的原则。笔者认为这一点是戏曲服装款式改革“度”的成功。
再次,青春版《牡丹亭》的服装设计在颜色的选择上是非常讲究的,色调审美上强调“娇、淡、清”,符合此剧要传达给人的“青春”概念,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颜色淡雅,以简洁取胜,给予演员完全的表演空间,是其可取之处。同时也体现出了南北色彩文化上的差异。在颜色上削弱了北方“红、黄、紫”的强烈对比,体现了南方色调的“含蓄”,浅蓝、浅绿、浅粉,青春轻盈。让服装的色彩既丰富又在和谐的搭配中体现了对比。其设计重点放在图案的花色、构图上。色调以柔雅、粉嫩为主调。例如男女主角、花神、春香等的服装都是淡淡的、轻柔的,充满春天的气息。杜丽娘一出场所穿的是粉红色底,绣着牡丹的服装。粉红色象征“二八”青春年华,牡丹花则说明了她的身份地位。花神所持的飘带是很美的,很有味道。花神总共出现三次,第一次出场在《惊梦》时,杜丽娘睡着了做梦,选用绿色飘带增强青春的感觉;之后,杜丽娘伤情病重,花神来接她离开人间,因为是离别,所以用白色飘带;最后,杜丽娘回魂还阳,为了表现喜气就用红色飘带。在每一个小细节上,选用的色彩都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
最后,花神在传统戏曲表演中,唯一表示作为花神特征的就是每个人手中各执花朵。以花的形象标志,如梅花、桃花、菊花等作为形象符号。这难免冲淡了花的意象,阻碍了观众对花神的联想。而青春版《牡丹亭》有王童先生设计的花神形象。不取手执花朵这种直喻符号,而是强调把花“穿”在身上,让形象成为整个花的化身,而这些花神的服饰色彩又非常讲究与人物心理和表演协调,呈现一种和谐、淡雅、精致的风格。在表演上,新的花神服装具有极强的表演作用,加上了“披风”的花神们舞动起来呈现出轻盈飘逸的神韵,富有灵动性,用“披风”的舞动取代了原来的飘带,舞动起来更具有空间感,更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
青春版《牡丹亭》的服装都是在符合舞台的整体协调下,达到了服饰与人物身份的契合。它没有像如今舞台上的一些剧目,虽然奢华但完全没有真正考虑到角色的身份、性格以及形体特征,让服装成为演员在舞台上争奇斗艳的工具。青春版《牡丹亭》的设计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把握住了借鉴和利用现代审美元素的“度”。正是这个“度”使它赢得了成功。
(作者简介:刘丽伟,女,本科,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三级舞台技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责任编辑 葛星星)
關键词:戏曲 舞美 青春版 《牡丹亭》
在舞美服装设计上,青春版《牡丹亭》的服装设计值得思考,如何在保留传统艺术精华的同时,制作设计出能让现代人接受且欢迎的戏曲服装,是青年一代设计者应不断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复兴不是守旧,而是如何把新的东西融入,让它产生新的生命。
首先,青春版《牡丹亭》服装的设计既保留了传统,又适应了当代社会的视觉需求,所以它成功了。它把当代人从心理上带入了欣赏戏曲艺术的氛围中去,它的服装是参照传统的戏曲服装设计的,比如保留原来的水袖,也保留它丝绸轻柔的程度,以便于人物的歌舞表演。此外,青春版《牡丹亭》在形体上对服装进行了创造性的设计。最值得称赞的是女主角的服装“帔”的款式改革。传统戏服的“帔”是外形宽大平直,不显腰身的“H”型,传统的戏曲服装“帔”的放松量大约为30厘米,这种服饰美的表现形态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影响和支配下的必然结果。
其次,青春版《牡丹亭》中云肩的运用也是改革成功之处。在传统的《牡丹亭》演出时,花神等带有神仙色彩的人物均没有使用云肩,而青春版《牡丹亭》中设计者将花神、杜丽娘(《离魂》一场)、判官、道姑这些人物的服装均配上了云肩,大大增强了人物的“仙气”,有利地衬托出女性人物飘飘欲仙之感。判官云肩艺术夸张造型的使用也增强了人物性格的塑造,十分生动,比起原来传统戏曲中使用的三尖领,更能体现人物张扬的个性。青春版《牡丹亭》服装在款式的改良是成功的,在于它既保留了传统、继承了传统,又恰到好处地改革了传统。所说的恰到好处是因为它改变了传统服饰的肥大腰身,使人物美了,但却没有因收得过紧而失去服装的可舞性,它借鉴了现代服装设计的元素,没有把演员束缚在服装当中,而影响到表演。不仅让青年一代喜欢,也能让老一辈传统的戏曲爱好者接受,这就是它设计的独特魅力与成功之处。这就是我们设计中的要以“古典为本,现代为用”的原则。笔者认为这一点是戏曲服装款式改革“度”的成功。
再次,青春版《牡丹亭》的服装设计在颜色的选择上是非常讲究的,色调审美上强调“娇、淡、清”,符合此剧要传达给人的“青春”概念,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颜色淡雅,以简洁取胜,给予演员完全的表演空间,是其可取之处。同时也体现出了南北色彩文化上的差异。在颜色上削弱了北方“红、黄、紫”的强烈对比,体现了南方色调的“含蓄”,浅蓝、浅绿、浅粉,青春轻盈。让服装的色彩既丰富又在和谐的搭配中体现了对比。其设计重点放在图案的花色、构图上。色调以柔雅、粉嫩为主调。例如男女主角、花神、春香等的服装都是淡淡的、轻柔的,充满春天的气息。杜丽娘一出场所穿的是粉红色底,绣着牡丹的服装。粉红色象征“二八”青春年华,牡丹花则说明了她的身份地位。花神所持的飘带是很美的,很有味道。花神总共出现三次,第一次出场在《惊梦》时,杜丽娘睡着了做梦,选用绿色飘带增强青春的感觉;之后,杜丽娘伤情病重,花神来接她离开人间,因为是离别,所以用白色飘带;最后,杜丽娘回魂还阳,为了表现喜气就用红色飘带。在每一个小细节上,选用的色彩都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
最后,花神在传统戏曲表演中,唯一表示作为花神特征的就是每个人手中各执花朵。以花的形象标志,如梅花、桃花、菊花等作为形象符号。这难免冲淡了花的意象,阻碍了观众对花神的联想。而青春版《牡丹亭》有王童先生设计的花神形象。不取手执花朵这种直喻符号,而是强调把花“穿”在身上,让形象成为整个花的化身,而这些花神的服饰色彩又非常讲究与人物心理和表演协调,呈现一种和谐、淡雅、精致的风格。在表演上,新的花神服装具有极强的表演作用,加上了“披风”的花神们舞动起来呈现出轻盈飘逸的神韵,富有灵动性,用“披风”的舞动取代了原来的飘带,舞动起来更具有空间感,更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
青春版《牡丹亭》的服装都是在符合舞台的整体协调下,达到了服饰与人物身份的契合。它没有像如今舞台上的一些剧目,虽然奢华但完全没有真正考虑到角色的身份、性格以及形体特征,让服装成为演员在舞台上争奇斗艳的工具。青春版《牡丹亭》的设计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把握住了借鉴和利用现代审美元素的“度”。正是这个“度”使它赢得了成功。
(作者简介:刘丽伟,女,本科,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三级舞台技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