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掀起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热潮,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涌现在课堂教学中,但各类模式下均反馈出具有相似性的缺陷,学生缺少整块阅读时间,无论是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外阅读中,均呈现出碎片化、快餐化的特点,从而导致阅读缺乏深度,学生阅读能力难以提升与发展。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阅读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出整本书阅读教学,通过对整本书阅读发展学生思维与艺术素养,为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提供充足空间。本文以《论语》阅读为例,对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展开探究,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一、在阅读材料选择中关注学生多元价值发展
在整本書阅读教学中,阅读材料的选择为起始环节。与以往阅读不同,并非选择简短的文章,而是选择整本书作为阅读材料,要对书的内容、价值取向、艺术价值、文学价值等进行综合考量。教育界普遍认为,阅读一本好书就是与智者对话,受益颇多,而在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还要选择与课标要求相符、语言风格及思想内涵与学生认识能力相符的书籍,利用学生对书籍的理解,深刻领会其中的思想内涵,获取正确情感体验,实现多元机制的发展。
《论语》是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出现的“名著导读”篇目,是高中生必读书。语文教材选择传统文化书籍作为必读书目,其意图在于带领学生领会传统文化、激发阅读兴趣,并感受古人的智慧与人文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培养学生多元价值以及传统文化传承意识的双重用意。《论语》为语录体,全书共计20篇,以浅易文言文为主,其难度适合高一学生;全书文风简洁,内容丰富,语言无任何烦冗之处,内容无任何空洞之处。此外,从《论语》的文化与艺术价值来看,《论语》作为记录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日常言行的语录文集,是儒家思想集大成之作,是儒家学派的智慧结晶。书中利用简单的叙事讲述深刻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伦理思想、教育原则,对世人乃至治国均有重大影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汲取其中优秀的思想观念,对自身的行为以及观念进行反思,及时纠正错误。由此可见,阅读书籍的选择十分关键,直接影响学生阅读后的效果以及学生的个体发展,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思想的发展、多元价值的形成等有着积极价值。
二、在阅读指导中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形成与发展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越来越繁忙,学生也同样如此。但读书对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不可忽视,读书迟缓最后吃亏的还是学生。我们常说的提高读书效率,并不是单纯地提高阅读速度,而是在保障学生有所收获基础上的提高读书速度,也就是高质量、高效率的读书。因此,整本书阅读特别强调“精读”“快读”,从而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要求。
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课堂教学中学习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是关键,课后还需要利用大量的时间在阅读中巩固课堂上掌握的方法,从而实现能力的发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则为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方法提供了更充足的时间,也避免了阅读碎片化、模式僵化等问题,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展开更深刻的思考。
《论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按照自主阅读、内容研讨、质疑批判、专题指导、拓展活动的思路完成教学任务。先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每日语文课前5分钟及每周阅读课都可用于《论语》阅读,阅读过程中学生自行理解,遇到不懂或有困惑时可查阅工具书、相关资料,也可求助同学、教师等,并把阅读中产生的感悟、无法解决的问题等记录下来,也可对阅读中感悟颇深、觉得有思想冲突的内容进行批注,用于在内容研讨中展开具体分析。内容研讨与质疑批判通常需在课堂上完成,内容研讨则是基于阅读、翻译、结合历史分析其中思想内涵、结合现实感受儒家思想在现代的应用价值四个环节展开,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并掌握深入阅读的方法。而质疑批判环节则主要是解决学生的问题,以及引导学生思考对《论语》中的价值观念、思想内涵、政治主张是否有异议,在这个环节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基于自己的认知提出不一样的想法,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最终由教师基于主流价值观进行总结,与学生一起从现代社会发展角度分析儒家思想的适用性与现实价值,从而使整个阅读更加立体化、系统化。最后,可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拓展活动,如找到《论语》中的某个观点组织辩论会、进行演讲比赛等,反馈学生阅读后产生的独立见解,实现学生阅读理解、语言表达、思维品质等多项能力与素养的共同发展。
三、在教学评价中关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激活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被忽略,但有效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都有积极的影响,需注意的是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的方向与重点较以往有较大差异。阅读活动中往往由学生主导,为避免打扰学生思路以及影响学生阅读学习的热情,很少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机会,但教学评价环节,则可通过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反馈的情况客观评价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扫清阅读学习上存在的障碍,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完成自主阅读后,教师与学生就阅读中的收获进行简单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阅读的方法、思考的路线,掌握学生情况,在进行阅读后交流与信息集中反馈阶段,教师可就掌握的情况作出评价,如学生阅读中不注重细节、翻译存在误差等情况,可第一时间作出纠正,避免学生在后续阅读中仍然带着错误前行。而对于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存在较大争议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辩论,辩论期间学生的发言及表现也反映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仔细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对于学生学习方法上、思想上的情况进行总结,并在总结中就争议观点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并肯定学生进行批判思维、大胆质疑,使班级内形成敢于思辨的氛围。学生具有批判思维后,在任何学习中都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大胆质疑,经过自主探究与分析来解决有争议的问题是很重要的能力发展的过程。在评价过程中,也需要教师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留取空间。经过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对于自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掌握的良好学习方法有颇多感悟,进行自我总结也是认清自我、鼓励自我、形成成功经验的过程。
整本书阅读与碎片化、刷题式阅读不同,其对于学生人格的发展、思维品质的形成、价值观念的确立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语言的构建,也能发展多元价值观、综合能力,深刻沉浸在优秀文学、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源源不断地汲取精神营养。因此,为实现优秀文化基因深植于高中生血脉中,高中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与意义,充分开发与利用时间,为学生整本书阅读提供丰富的条件与广阔的空间,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遨游在文学的海洋中,与自己展开深刻对话,从而实现对灵魂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郑昀,徐林祥.修辞诗学语境观视野中的语文教育新篇章: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为例[J].语文建设,2019(7).
[2]孙涛.基于主题学习的整本书阅读策略探究:以《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为例[J].语文建设,2019(13).
一、在阅读材料选择中关注学生多元价值发展
在整本書阅读教学中,阅读材料的选择为起始环节。与以往阅读不同,并非选择简短的文章,而是选择整本书作为阅读材料,要对书的内容、价值取向、艺术价值、文学价值等进行综合考量。教育界普遍认为,阅读一本好书就是与智者对话,受益颇多,而在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还要选择与课标要求相符、语言风格及思想内涵与学生认识能力相符的书籍,利用学生对书籍的理解,深刻领会其中的思想内涵,获取正确情感体验,实现多元机制的发展。
《论语》是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出现的“名著导读”篇目,是高中生必读书。语文教材选择传统文化书籍作为必读书目,其意图在于带领学生领会传统文化、激发阅读兴趣,并感受古人的智慧与人文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培养学生多元价值以及传统文化传承意识的双重用意。《论语》为语录体,全书共计20篇,以浅易文言文为主,其难度适合高一学生;全书文风简洁,内容丰富,语言无任何烦冗之处,内容无任何空洞之处。此外,从《论语》的文化与艺术价值来看,《论语》作为记录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日常言行的语录文集,是儒家思想集大成之作,是儒家学派的智慧结晶。书中利用简单的叙事讲述深刻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伦理思想、教育原则,对世人乃至治国均有重大影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汲取其中优秀的思想观念,对自身的行为以及观念进行反思,及时纠正错误。由此可见,阅读书籍的选择十分关键,直接影响学生阅读后的效果以及学生的个体发展,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思想的发展、多元价值的形成等有着积极价值。
二、在阅读指导中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形成与发展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越来越繁忙,学生也同样如此。但读书对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不可忽视,读书迟缓最后吃亏的还是学生。我们常说的提高读书效率,并不是单纯地提高阅读速度,而是在保障学生有所收获基础上的提高读书速度,也就是高质量、高效率的读书。因此,整本书阅读特别强调“精读”“快读”,从而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要求。
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课堂教学中学习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是关键,课后还需要利用大量的时间在阅读中巩固课堂上掌握的方法,从而实现能力的发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则为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方法提供了更充足的时间,也避免了阅读碎片化、模式僵化等问题,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展开更深刻的思考。
《论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按照自主阅读、内容研讨、质疑批判、专题指导、拓展活动的思路完成教学任务。先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每日语文课前5分钟及每周阅读课都可用于《论语》阅读,阅读过程中学生自行理解,遇到不懂或有困惑时可查阅工具书、相关资料,也可求助同学、教师等,并把阅读中产生的感悟、无法解决的问题等记录下来,也可对阅读中感悟颇深、觉得有思想冲突的内容进行批注,用于在内容研讨中展开具体分析。内容研讨与质疑批判通常需在课堂上完成,内容研讨则是基于阅读、翻译、结合历史分析其中思想内涵、结合现实感受儒家思想在现代的应用价值四个环节展开,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并掌握深入阅读的方法。而质疑批判环节则主要是解决学生的问题,以及引导学生思考对《论语》中的价值观念、思想内涵、政治主张是否有异议,在这个环节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基于自己的认知提出不一样的想法,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最终由教师基于主流价值观进行总结,与学生一起从现代社会发展角度分析儒家思想的适用性与现实价值,从而使整个阅读更加立体化、系统化。最后,可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拓展活动,如找到《论语》中的某个观点组织辩论会、进行演讲比赛等,反馈学生阅读后产生的独立见解,实现学生阅读理解、语言表达、思维品质等多项能力与素养的共同发展。
三、在教学评价中关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激活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被忽略,但有效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都有积极的影响,需注意的是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的方向与重点较以往有较大差异。阅读活动中往往由学生主导,为避免打扰学生思路以及影响学生阅读学习的热情,很少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机会,但教学评价环节,则可通过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反馈的情况客观评价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扫清阅读学习上存在的障碍,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完成自主阅读后,教师与学生就阅读中的收获进行简单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阅读的方法、思考的路线,掌握学生情况,在进行阅读后交流与信息集中反馈阶段,教师可就掌握的情况作出评价,如学生阅读中不注重细节、翻译存在误差等情况,可第一时间作出纠正,避免学生在后续阅读中仍然带着错误前行。而对于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存在较大争议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辩论,辩论期间学生的发言及表现也反映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仔细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对于学生学习方法上、思想上的情况进行总结,并在总结中就争议观点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并肯定学生进行批判思维、大胆质疑,使班级内形成敢于思辨的氛围。学生具有批判思维后,在任何学习中都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大胆质疑,经过自主探究与分析来解决有争议的问题是很重要的能力发展的过程。在评价过程中,也需要教师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留取空间。经过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对于自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掌握的良好学习方法有颇多感悟,进行自我总结也是认清自我、鼓励自我、形成成功经验的过程。
整本书阅读与碎片化、刷题式阅读不同,其对于学生人格的发展、思维品质的形成、价值观念的确立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语言的构建,也能发展多元价值观、综合能力,深刻沉浸在优秀文学、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源源不断地汲取精神营养。因此,为实现优秀文化基因深植于高中生血脉中,高中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与意义,充分开发与利用时间,为学生整本书阅读提供丰富的条件与广阔的空间,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遨游在文学的海洋中,与自己展开深刻对话,从而实现对灵魂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郑昀,徐林祥.修辞诗学语境观视野中的语文教育新篇章: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为例[J].语文建设,2019(7).
[2]孙涛.基于主题学习的整本书阅读策略探究:以《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为例[J].语文建设,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