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的个性过程。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平庸的教师向学生奉献真理,出色的教师则教学生发现真理。”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比较容易,而教学生“会学”则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则更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善于运用多种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课堂节奏,使学生学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会学的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会学习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把教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学低段加法应用题时,我出示给了一群小学生和老师在操场上跳皮筋的画面,让同学说说图中哪些可以用5+7=12表示,看到这个有趣的画面,学生就极其自然地进入情境,加上他们细心的观察,饶有兴趣地讨论,产生了多种结论。一种是5个男生加上7个女生(其中有一个老师),一共有12个人在跳皮筋;另一种8朵红色喇叭花加4朵紫色喇叭花也是12;还有学生发现有11个学生加上一个老师是12;以及更为细心的发现,电线上左边有9只小鸟,右边有3只,一共12只,飞着的6只加上电线上立着的6只共12等等。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参与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二、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我在教学低段数学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先制作了一些动物头饰,并且请班里的几个小朋友戴着头饰表演,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这道活动的例题立刻就被深深地吸引了,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再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练习课时,有关计算的练习课比较枯燥,为了防止出现机械式的练习,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如:“小医生门诊”,“快乐加油站”,“夺红旗”等。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认真检查做题的良好学习习惯,给他们创设了一个积极参与的学习情境。
三、合作交流,使学生发展个性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必不可少的媒介,课堂又恰是师生感情交流最为直接的时候,在这段时间里教师恰当地运用语言交流艺术,可以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
1.幽默机智,创造氛围。
在每一个班集体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水平都是有差异的,教师应正确认识这些差异,那些严厉的呵斥并不能让他们找到学习的动力,尝试用一种幽默的语言来激励和鼓励那些所谓差生,既能提醒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又能充分保护他们的自尊,避免有直接批评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可以一举两得。
2.调整教法,引导发展。
在整体教学时,教师的教法总是针对大多数的学生而言,但不能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而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各种各样的,在巡视过程中适时地调整教法将更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3.自主学习,放手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比如:在教学“分类”时充分利用主题情境图启发学生:“来到商店,你们发现这些商品是如何摆放的?”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尺子是学习用品,应该放在卖文具的地方。”另一个学生马上发现说:“袜子应该放在衣帽鞋处卖,也不应该放在卖文具的地方。”还有学生说:“橡皮太小了,放的位置太高了都看不到,也不好拿,应该与铅笔盒对调一下”......
通过创设这样的空间,学生不仅懂得了分类和实用性多样性,还体验到了探索者发现奥秘的乐趣。
四、练习质疑,促学生学会生存发展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为今后的生存发展打好基础,而这就要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开始,在练习质疑这一环节中,教材中的许多练习就是实际生活情景的再现。学生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以他们的视角来解答问题。
如一个班16个学生买哪两盒月饼合适,有三盒供学生选择,7个,8个,9个,有的孩子就提出要多买一个给老师吃。而在计算连减时,有的学生依生活实景,想出了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加起来,再用第一个数去减这个和的办法。其实这些孩子能动脑筋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足见,练习中的那些实际问题对学生生存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通过学习新课程,我知道在教学中,只要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体系上以全新的思路进行改革,进行设计,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得到知识,那么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指日可待。
总之,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光荣任务,我们小学教师更要仔细地研究儿童,了解儿童,才能适应儿童,使儿童得到更快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会学习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把教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学低段加法应用题时,我出示给了一群小学生和老师在操场上跳皮筋的画面,让同学说说图中哪些可以用5+7=12表示,看到这个有趣的画面,学生就极其自然地进入情境,加上他们细心的观察,饶有兴趣地讨论,产生了多种结论。一种是5个男生加上7个女生(其中有一个老师),一共有12个人在跳皮筋;另一种8朵红色喇叭花加4朵紫色喇叭花也是12;还有学生发现有11个学生加上一个老师是12;以及更为细心的发现,电线上左边有9只小鸟,右边有3只,一共12只,飞着的6只加上电线上立着的6只共12等等。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参与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二、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我在教学低段数学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先制作了一些动物头饰,并且请班里的几个小朋友戴着头饰表演,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这道活动的例题立刻就被深深地吸引了,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再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练习课时,有关计算的练习课比较枯燥,为了防止出现机械式的练习,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如:“小医生门诊”,“快乐加油站”,“夺红旗”等。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认真检查做题的良好学习习惯,给他们创设了一个积极参与的学习情境。
三、合作交流,使学生发展个性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必不可少的媒介,课堂又恰是师生感情交流最为直接的时候,在这段时间里教师恰当地运用语言交流艺术,可以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
1.幽默机智,创造氛围。
在每一个班集体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水平都是有差异的,教师应正确认识这些差异,那些严厉的呵斥并不能让他们找到学习的动力,尝试用一种幽默的语言来激励和鼓励那些所谓差生,既能提醒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又能充分保护他们的自尊,避免有直接批评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可以一举两得。
2.调整教法,引导发展。
在整体教学时,教师的教法总是针对大多数的学生而言,但不能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而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各种各样的,在巡视过程中适时地调整教法将更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3.自主学习,放手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比如:在教学“分类”时充分利用主题情境图启发学生:“来到商店,你们发现这些商品是如何摆放的?”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尺子是学习用品,应该放在卖文具的地方。”另一个学生马上发现说:“袜子应该放在衣帽鞋处卖,也不应该放在卖文具的地方。”还有学生说:“橡皮太小了,放的位置太高了都看不到,也不好拿,应该与铅笔盒对调一下”......
通过创设这样的空间,学生不仅懂得了分类和实用性多样性,还体验到了探索者发现奥秘的乐趣。
四、练习质疑,促学生学会生存发展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为今后的生存发展打好基础,而这就要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开始,在练习质疑这一环节中,教材中的许多练习就是实际生活情景的再现。学生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以他们的视角来解答问题。
如一个班16个学生买哪两盒月饼合适,有三盒供学生选择,7个,8个,9个,有的孩子就提出要多买一个给老师吃。而在计算连减时,有的学生依生活实景,想出了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加起来,再用第一个数去减这个和的办法。其实这些孩子能动脑筋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足见,练习中的那些实际问题对学生生存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通过学习新课程,我知道在教学中,只要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体系上以全新的思路进行改革,进行设计,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得到知识,那么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指日可待。
总之,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光荣任务,我们小学教师更要仔细地研究儿童,了解儿童,才能适应儿童,使儿童得到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