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新课程的基本要义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是大家经常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激发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所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等方面阐述了新课标下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效率兴趣主体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受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它要求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课堂效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1.注重课堂设计,追求教学实效
(1)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结合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计出符合学生的教案。俗话说: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教法。设计教案时要多预设问题,以问促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2)课堂教学设计要突出以问题意识为中心。作为教师应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有问题意识。带着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以探索和研究的姿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索,就会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会在和学生的互动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教学实效。
2.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1)“反问式”教学。课堂教学中,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反问学生,追问学生。重新审题,回顾所学的知识,强化对知识的掌握,从而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延伸式”教学。初中化学是基础知识,一些概念比较模糊,教学时有时要模糊处理,但教学过程中也可灵活运用,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如20℃时,在50克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5克的NaCl固体后,情况会怎样呢?学生回答:“质量不变。”但你知道形状会变化吗?体积会变化吗?教师可在此时作简要的分析,物质的溶解过程实质是两个过程——溶解过程和结晶过程。
3.讲究学习方法,注重学习效率
(1)指导学生阅读。现行初中化学新教材,图文并茂,知识丰富,阅读性强。在每节新授课前都坚持让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尽量安排学生自学,在自学前明确阅读内容及自学要求。
(2)启发学生思考。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关键的知识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用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3)组织学生讨论总结。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学生从中可以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及时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进行讨论。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教学中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不同章节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归纳构建知识网络。
二.建立新型和谐师生关系,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度转换意识。从有效课堂教学的表象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中有无新火花的迸现,课堂上是否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都要求教师随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
在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时间大大减少了,原先的满堂灌、拼时间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更令教师烦恼、郁闷,不要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不过分,原先的教学模式的确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教学效率的确太低,整天搞得教师累、学生累,还学不到很多知识、培养不出较高的能力。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解决上述矛盾呢?显然,我们应当研究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此,我提出了高效课堂模式,可供大家参考:
“高效课堂”的宗旨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达到教与学的高效,基本思路是将课堂教学内容前置,老师先设计好“导学案”让学生提前自学,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学生能够自行解决的内容,让学生提前自学解决,课堂上,仅仅是解疑答难,从而,避免了无用功,节省了时间,达到了高效。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作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学习兴趣并不是一种学习方法,但是如果离开了这一点而去谈学习方法,那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现实中,北大、清华学子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都归功于注意培养、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加之平时的刻苦努力,学习上就会屡见成绩。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那么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呢?
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内容
正如道路有直有弯一样,学习的内容也有易有难。遇到容易的问题时,不要骄傲;遇到难题的时候也不要气馁。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为学生营造一个自我突出的环境
如果周围同学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那么我自信心就能很好的保持下去;如果我能做的事,而其他的同学不一定能做,那么我的自信心就会更加强烈了。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图片、模型、幻灯等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3.对学生多赞扬、多激励
别人的赞扬是自己比别人更胜一筹的客观评价,是自我价值存在的社会性、外在性的表现。对于所学的东西能够理解,自己常常比别人显得优秀一些,别人承认这一点,赞赏这一点,还有比这些更能激起自己的学习兴趣吗?
四.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之所在
1.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例如,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身边生活中与化学有密切联系的一些实例。煤气为什么能烧饭?铁锅为什么会生锈?食用醋为什么是酸的?酒是怎样生产的?灭火器为什么能灭火?氢气球能飞上天而普通的气球不能飞上天等等。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置学习情景既简洁又显得真实,让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2.化学与生产实例的联系
化学教材中与工农业生产联系的内容非常多,如农药、化肥、催化剂、人工降雨、玻璃雕刻、电解与电镀、合金材料、合成纤维、合成塑料、合成橡胶等。我们可在课本的教学内容中向学生介绍相对应的工农业生产,如在“铵盐”一节的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我国目前化肥的生产状况及各种化肥的科学施肥方法;让学生了解所学化学知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
3.化学与社会实例的联系
社会的方方面面与化学关系密切。污水处理、环境净化、废气、废液、废渣的利用等等。我们可在有关环境保护的教学中组织学环境净化、废气、废液、废渣的利用等等。说明环境污染对人类自然带来的危害性,让学生产生环境危机意识,从而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的使命。
总之,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从多方面着手,需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只有在教学这个阵地上真枪实弹地进行磨练,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符睿斌,陈军川.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探索.陕西教育〔J〕,2004,(10):16
[2] 李爱东.化学有效教学的途径. 陕西教育〔J〕,2009,(1):90
[3] 郭东岐. 教师的适应与发展 〔M〕.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1~53
[4] 彭钢,张晓东.课程理念的更新〔M〕.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1~114
(作者通联;721306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第一初级中学)
【关键词】效率兴趣主体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受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它要求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课堂效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1.注重课堂设计,追求教学实效
(1)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结合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计出符合学生的教案。俗话说: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教法。设计教案时要多预设问题,以问促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2)课堂教学设计要突出以问题意识为中心。作为教师应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有问题意识。带着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以探索和研究的姿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索,就会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会在和学生的互动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教学实效。
2.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1)“反问式”教学。课堂教学中,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反问学生,追问学生。重新审题,回顾所学的知识,强化对知识的掌握,从而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延伸式”教学。初中化学是基础知识,一些概念比较模糊,教学时有时要模糊处理,但教学过程中也可灵活运用,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如20℃时,在50克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5克的NaCl固体后,情况会怎样呢?学生回答:“质量不变。”但你知道形状会变化吗?体积会变化吗?教师可在此时作简要的分析,物质的溶解过程实质是两个过程——溶解过程和结晶过程。
3.讲究学习方法,注重学习效率
(1)指导学生阅读。现行初中化学新教材,图文并茂,知识丰富,阅读性强。在每节新授课前都坚持让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尽量安排学生自学,在自学前明确阅读内容及自学要求。
(2)启发学生思考。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关键的知识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用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3)组织学生讨论总结。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学生从中可以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及时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进行讨论。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教学中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不同章节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归纳构建知识网络。
二.建立新型和谐师生关系,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度转换意识。从有效课堂教学的表象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中有无新火花的迸现,课堂上是否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都要求教师随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
在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时间大大减少了,原先的满堂灌、拼时间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更令教师烦恼、郁闷,不要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不过分,原先的教学模式的确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教学效率的确太低,整天搞得教师累、学生累,还学不到很多知识、培养不出较高的能力。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解决上述矛盾呢?显然,我们应当研究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此,我提出了高效课堂模式,可供大家参考:
“高效课堂”的宗旨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达到教与学的高效,基本思路是将课堂教学内容前置,老师先设计好“导学案”让学生提前自学,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学生能够自行解决的内容,让学生提前自学解决,课堂上,仅仅是解疑答难,从而,避免了无用功,节省了时间,达到了高效。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作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学习兴趣并不是一种学习方法,但是如果离开了这一点而去谈学习方法,那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现实中,北大、清华学子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都归功于注意培养、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加之平时的刻苦努力,学习上就会屡见成绩。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那么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呢?
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内容
正如道路有直有弯一样,学习的内容也有易有难。遇到容易的问题时,不要骄傲;遇到难题的时候也不要气馁。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为学生营造一个自我突出的环境
如果周围同学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那么我自信心就能很好的保持下去;如果我能做的事,而其他的同学不一定能做,那么我的自信心就会更加强烈了。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图片、模型、幻灯等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3.对学生多赞扬、多激励
别人的赞扬是自己比别人更胜一筹的客观评价,是自我价值存在的社会性、外在性的表现。对于所学的东西能够理解,自己常常比别人显得优秀一些,别人承认这一点,赞赏这一点,还有比这些更能激起自己的学习兴趣吗?
四.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之所在
1.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例如,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身边生活中与化学有密切联系的一些实例。煤气为什么能烧饭?铁锅为什么会生锈?食用醋为什么是酸的?酒是怎样生产的?灭火器为什么能灭火?氢气球能飞上天而普通的气球不能飞上天等等。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置学习情景既简洁又显得真实,让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2.化学与生产实例的联系
化学教材中与工农业生产联系的内容非常多,如农药、化肥、催化剂、人工降雨、玻璃雕刻、电解与电镀、合金材料、合成纤维、合成塑料、合成橡胶等。我们可在课本的教学内容中向学生介绍相对应的工农业生产,如在“铵盐”一节的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我国目前化肥的生产状况及各种化肥的科学施肥方法;让学生了解所学化学知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
3.化学与社会实例的联系
社会的方方面面与化学关系密切。污水处理、环境净化、废气、废液、废渣的利用等等。我们可在有关环境保护的教学中组织学环境净化、废气、废液、废渣的利用等等。说明环境污染对人类自然带来的危害性,让学生产生环境危机意识,从而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的使命。
总之,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从多方面着手,需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只有在教学这个阵地上真枪实弹地进行磨练,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符睿斌,陈军川.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探索.陕西教育〔J〕,2004,(10):16
[2] 李爱东.化学有效教学的途径. 陕西教育〔J〕,2009,(1):90
[3] 郭东岐. 教师的适应与发展 〔M〕.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1~53
[4] 彭钢,张晓东.课程理念的更新〔M〕.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1~114
(作者通联;721306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