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新教材,最初给我的印象是:它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串联起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一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能运用某种形式里再恰当地采用某种情趣方法,就是一个教师创造性的体现。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能让每堂课“闪亮”登场呢?作为一名低年级教师,在参加工作的几年中,有些许体会。
一、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
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重视钻研教材,把握住新知的生长点和重、难点,关注教材的深、广度和教材的关键处,对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道例题、习题都要深入研究。由于低年级的数学课本知识比较浅显,其中有很多知识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就已经接触过,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通过拓展知识的外沿,挖掘知识的内涵,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翻新,让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上可以有“新”的知识和“新”的收获。例如:教学认数0到10,对于1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会认读,会数数、会书写。因此,在教学中,我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介绍古代的结绳记数的方法;阿拉伯数字的演变; 0的多种含义;数数的多种方法,即可以一个一个数,可以两个两个数,还可以五个五个数。新知识的加入,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贴近生活,让数学内容更富有魅力。
心理学表明,“当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果学到的数学知识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能有所帮助,他们才会更有兴趣。所以数学课堂教学要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学有所用,用能得益。如教学《时、分的认识》这一课的最后,播放了一段录相,这段录相记录的是本班一个学生一天的生活,并在起床、上学、中餐、放学等地方插入了钟面。孩子们在轻快的乐曲声中,边看录相边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帮这个学生记录一天的作息时间,兴致极高。许多孩子回家后也给自己制作了一张作息时间表,并开始按照作息时间表安排好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这样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知识背景出发,得到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数学的真实作用还原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的问题。要学生学会数学,做数学,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发挥、发展、创新数学,将数学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提供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对于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5点要求:使学生学会(1)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思考;(2)在已有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思考;(3)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思考;(4)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5)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5点落实到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制造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地、积极地思考。例如:在教学《比长短》这节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将两枝长度不同的铅笔笔尖朝上(短的那枝反而高出一点),另一端握在手中,然后问学生“这两枝铅笔长度怎样?”大部分学生都坚定地认为高出的那枝铅笔长,还有個别学生眼光里充满疑惑,可能在猜测老师的用意。当我的手松开,两枝铅笔的另一端露出时,学生恍然大悟。我笑着问学生“怎么会上当的?”孩子们争着说“两枝铅笔的另一头没有对齐。”于是我追问“那你们认为两样东西比长短时应该怎样?”孩子们已经很清晰地认识到只有将两个物体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才能比出长短,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进行表述。接下来学生运用自己获得的比较长短的方法进行练习,不断地取得成功,并且因为体验到成功,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此外,让每堂课“闪亮”登场还有赖于教师恰当的衣着,抑扬顿挫的语言,优美流畅的板书,富于鼓励的评价,不时恰当的幽默,等等.课堂就是舞台,教师既要当导演,又要当演员,举手抬足都有“戏”,只要我们每堂课都能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挖掘出一些趣味因素,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投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就一定能得到精彩的预约!
一、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
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重视钻研教材,把握住新知的生长点和重、难点,关注教材的深、广度和教材的关键处,对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道例题、习题都要深入研究。由于低年级的数学课本知识比较浅显,其中有很多知识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就已经接触过,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通过拓展知识的外沿,挖掘知识的内涵,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翻新,让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上可以有“新”的知识和“新”的收获。例如:教学认数0到10,对于1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会认读,会数数、会书写。因此,在教学中,我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介绍古代的结绳记数的方法;阿拉伯数字的演变; 0的多种含义;数数的多种方法,即可以一个一个数,可以两个两个数,还可以五个五个数。新知识的加入,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贴近生活,让数学内容更富有魅力。
心理学表明,“当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果学到的数学知识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能有所帮助,他们才会更有兴趣。所以数学课堂教学要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学有所用,用能得益。如教学《时、分的认识》这一课的最后,播放了一段录相,这段录相记录的是本班一个学生一天的生活,并在起床、上学、中餐、放学等地方插入了钟面。孩子们在轻快的乐曲声中,边看录相边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帮这个学生记录一天的作息时间,兴致极高。许多孩子回家后也给自己制作了一张作息时间表,并开始按照作息时间表安排好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这样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知识背景出发,得到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数学的真实作用还原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的问题。要学生学会数学,做数学,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发挥、发展、创新数学,将数学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提供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对于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5点要求:使学生学会(1)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思考;(2)在已有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思考;(3)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思考;(4)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5)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5点落实到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制造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地、积极地思考。例如:在教学《比长短》这节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将两枝长度不同的铅笔笔尖朝上(短的那枝反而高出一点),另一端握在手中,然后问学生“这两枝铅笔长度怎样?”大部分学生都坚定地认为高出的那枝铅笔长,还有個别学生眼光里充满疑惑,可能在猜测老师的用意。当我的手松开,两枝铅笔的另一端露出时,学生恍然大悟。我笑着问学生“怎么会上当的?”孩子们争着说“两枝铅笔的另一头没有对齐。”于是我追问“那你们认为两样东西比长短时应该怎样?”孩子们已经很清晰地认识到只有将两个物体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才能比出长短,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进行表述。接下来学生运用自己获得的比较长短的方法进行练习,不断地取得成功,并且因为体验到成功,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此外,让每堂课“闪亮”登场还有赖于教师恰当的衣着,抑扬顿挫的语言,优美流畅的板书,富于鼓励的评价,不时恰当的幽默,等等.课堂就是舞台,教师既要当导演,又要当演员,举手抬足都有“戏”,只要我们每堂课都能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挖掘出一些趣味因素,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投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就一定能得到精彩的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