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花开的声音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gu770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语文作业的设计要有一个讲“量”到求“质”的飞跃。我们必须想方设法通过新型作业设计这一途径,力求使语文作业更具有开放性,更适合学生的心理;为孩子们今后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人打下扎实的基础。让学生乐在其中,从而激起他们心中那一朵朵娇艳而美丽的思维浪花,宛如一朵朵美丽的玫瑰花静悄悄地绽放。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创新设计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长期以来,形式单一机械的重复作业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和个性,使他们千篇一律,毫无生机。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作业的设计也在不断改革。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所以,作业的设计应当形式多样,并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为此,我积极尝试,努力创新,从作业形式,内容评价等方面着手,在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在评价上倡导参与激励,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除了课堂之外,我在设计作业方面做了调整,注重作业的“三维性”。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知识性、趣味性
  1、注重知识性,培养创新性
   传统的语文家庭作业布置要求全体学生毫无选择地完成。如此一刀切的作业,往往会使有的学生“吃不了”,丧失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发展受到遏制。另一方面,也与《新课程标准》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不利于学生成功体验,也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所以,布置家庭作业不能齐步走,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就有快有慢。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有层次,有差异。在平时作业中,我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一方面使这些“差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展示。如教完《田忌赛马》后,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八个词语“疑惑、胸有成竹、垂头丧气、目瞪口呆。轻蔑、挖苦、得意洋洋、讥讽”达到识记、理解和运用的目的,可以设计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1.抄写词语;2.从这八个词中挑选几个,造几个句子。
  第二层次:假如你是齐威王的谋士,你有办法帮齐威王在第二次比赛中取胜吗?如果能,请拿起笔,将第二次比赛改一改。并注意写的时候尽可能多地将上述八个词语用上。
  第三层次:根据所给的八个词语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
  第一层次的作业,似乎有点原始,但却是不可丢的传统作业。只有学生动手去写,才能更牢固的掌握住一些死的知识点,多写多练,方能更好的巩固。
  第二、第三层次的作业,既有效地唤起了学生作业的热情,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而且与此同时,也解决了他们“吃不饱”的问题。
  2、注重趣味性,培养创新性
  教学的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足以说明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教育心理学表明: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是学生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起来会觉得轻松异常,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不愿意的事就举步艰难。机械重复的作业学生不感兴趣,那么我们语文作业的设计首先要从学生兴趣出发,针对学生的教学实践,设计作业内容。
  如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我想:孩子们对大自然都非常喜欢,他们对大自然的一切充满着好奇。我何不带他们融入大自然呢?于是,学习本单元课文前,我布置学生观察大自然。上课时,学生对课文中所写的大自然的启示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如有位学生观察了自己家后面的小溪。学习课文《“打扫”森林》时,她马上说道:“是啊!我家后门的小溪,原来山清水秀,小桥流水。现在是树尽水混,完全没有以前的那份宁静美丽。这一切都是我们人类惹的祸,因为人们把小溪边的柳树什么的都砍掉了,还在小溪边办了一个化肥加工厂,每天排出大量的污水,把小溪都污染了,现在小溪里鱼儿一只都看不见。”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观察,以及听了其他同学的发言,学了课文后,不用老师点拨,他们早就明白了:违反大自然的规律,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学了本单元课文后,我再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再去观察大自然,然后分组讨论交流,最后写成一篇文章。由于我布置的作业十分迎合孩子的兴趣性,他们热情高涨,讨论热烈,写出的文章也十分动人丰满。有的写的是《大自然的启示——草地里的悄悄话》;有的写的是《向植物取经》;还有的写的是《神奇的蚯蚓》等等。五花八门,丰盈灵动。
  诸如以上这些作业,学生非但不把它们看成一种负担,反而还会花很多时间,把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这样的作业不仅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浓厚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3、注重能力性,培养创新性
  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一种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所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设计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如:搜集关于“勤奋苦学”的小故事;清明节马上到来,我就让学生搜集关于“清明”的资料;学了第十课《》,,我布置学生上网查找关于“黄河”的资料等。又如,我每星期坚持布置学生练习字帖一张,创作一张书法作品,配音朗读一首喜欢的诗歌或者散文,写下自己的随笔,观看喜欢的影片并写下推荐词或影评等等……这样的作业设计形式多样,内容新颖,同时又能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能力。同时这类作业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也很有意义。
  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开放性、情感性
  1、注重开放性,培养创新性
  另外,设计作业一定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变化着花样,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独立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但在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创造者还应具有合作精神。记得中央电视台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雪化了以后是什么?标准答案是“雪化了以后是水。”而那一句“雪化了以后是春天”更是精妙绝伦,诗意盎然。同时也不得不引起我们教师的思考。是啊,我们在布置学生作业时不应该将学生固定在一个圈子里。不应该将学生的思维进行定势,而应该注重作业的开放性。例如:如学了《院子里的悄悄话》后,我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进一步了解年轮的三个作用;学了《火烧云》一课后,让学生利用傍晚时间观察火烧云的变化,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广告语、警示语进行交流……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2、注重情感性,培养创新性
  设计一些具有情感体验特点的作业,如:“三八节”时布置“我为妈妈做件事”的活动;教师节时布置“告诉老师一个秘密”的活动;春天时布置“春天,告诉我”的活动,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再如“我和小动物的故事”、“关注残疾儿童”、“寻找伟人成功的秘密”等等的活动,将知识、能力、情感三维于一体,那将是一份“成熟”的语文作业。
  
  花,静悄悄地开,谁能说那不是一段生命的美丽?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追求它的美丽与缤纷。正如有位教师说:“课堂上最美的声音不仅仅是‘结果’,更应该有‘花开的声音’,那是学生生命里‘成长拔节’的声音。”让我们的孩子都拥有一份灵动的情怀徜徉语林,让我们的课堂都能去追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孙春成:《给语文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小明:《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小学卷),上海教育出版社
  [4]《课程改革学习主题构建》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组织
  [5]《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6]《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吕世虎肖鸿民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导入是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一门艺术。巧妙的导入能先声夺人,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  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  适当的导入,创设和谐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课堂导入促进学生发展导入方法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信息技术课中教师的"导"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提纲挈领的
【摘要】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地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基于学生自身的最近发展区,而不是过多贯彻教师主观性的所谓活动,这是在教师指导时所要切实解决的重要问题。始终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找准定位,理清新型的师生关系,学会换位思考,真正的把活动做到学生心中去,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真体验,获得真收获,有真提高,从而切实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关键词】服务尊重个体以生为本    众所周知
【摘要】词汇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每课书的特点,设计出能有效地引领学生科学学习词汇的方法。  【关键词】词汇教学科学有效整体设计    在高中英语教学工作中,我逐渐认识到词汇始终是学生英语学习的最大难点。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对词汇的涵义理解存在认识错误。许多教师和学生习惯把词汇学习看成是教学和记忆书后的单词表,认为只要讲完背完就是词汇教
一、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电气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要求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掌握越来越多的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知识与技能。职业教育倡导的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电路》作为电气类专业的第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实现这一任务,就必须坚持以基础理论知识够
语文是中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发展,教材的全面改革,作文教学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中学作文教学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一、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视度不够  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考察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尺,是现代社会进行广泛交流交际的一个必备条件。但面上中学由于地理位置局限,办学条件制约,生源相对较差,且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父母文化水平较低,缺少文化的感染和熏陶等原因,农村面上高中学生作文大都未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面上中学学生对写作“贫血”、“缺氧”,且“过敏”,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儿童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但汉语拼音本身只是一些符号, 没有特殊的含义, 学起来枯燥乏味,怎样才能使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效识记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课程标准还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同时强调了要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直是我们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这方面的经验积累,现在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下我在课堂上的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学习数学  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小数点的移动中,我用孙悟空的金箍棒来贯穿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很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锐敏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以上两位语文界老前辈的话,认定了语感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与基础,是语文教学中的支点和中心任务的
语文新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质。”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标根据时代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写作、有创意的表述;鼓励有独创的见解,鼓励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这些新的要求不是通过一纸测验可以衡量的,从“分分计较”中判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