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世界诞生出丰富且多样的数学文化,这些璀璨的文化既是数学家的智慧结合体,也是重要的数学宝藏,更是继承了古人的优秀品质。隨着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日益凸显,教育界也开始越来越重视数学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数学意识、数学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最好时期。渗透数学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下面,本文就对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6-083
数学文化是在教学中,为学生举出历史上的数学家、数学故事等内容,从而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和理解的一种文化方式。在数学文化的学习中,学生既要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也要培养相应的数学意识以及数学能力。但是,在应试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数学文化、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容易造成数学文化的缺失,无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学生也不会积极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提升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渗透数学文化,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一、创设历史情境,导入新课知识
人的兴趣使然是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当学生拥有了学习乐趣,学生才会在心理的驱使下,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记忆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并且,在目前,新课程改革也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体验和理解知识。情境创设是一种生动的学习方式,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将学生引领到其中,引起学生的注意,发展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创设数学历史情境,为学生提供具有数学文化的素材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数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历史中数学内容,为学生开展本节课的讲解。在数学内容讲解之前,教师先从互联网中搜集一些和本节课有关的内容、视频等。如,古代人如果用什么来表示分数等。将这些内容整合成微课形式,并添加一些文字说明。接着,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分数表示的由来吗?在许多年前,还没有发明出分数的表示方法,古埃及的人们想用一种数,来表示不能分成整数的形式。这个时候,就有人利用椭圆来表示出分子为一的分数。在我国古代,有用算筹来表示分数。在印度,他们把2放在上面,3放在下面,就表示分数,当然是没有分数线。后来阿拉伯人才发明了分数线,然后沿用至今。”在引导学生的同时,教师可以将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边看边思考。运用这样的方式,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有效发展了自己的兴趣,学生也爱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效果。
二、结合实际生活,接受数学文化
知识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实际,是生活实际的总结和概括。当学生年龄的不断增加,需要记忆和掌握的知识也会逐渐增多,容易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学习压力。同时,教师使用的传统教育方式,也会加深学生的学习困难。学生会降低对数学学习的乐趣,既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接受和传承。因此,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化教学,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培养自己的学习动力,在数学探索中丰富自己的数学意识,使得学生乐于接受数学文化所带来的熏陶,实现数学文化的有效渗透。
例如,以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数学内容的教学为例。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以及掌握割补法的实际运用,教师就展示我国古代《九章算术》的一部分内容。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先从互联网中搜集一些和本节课有关的图片、视频等内容,结合文字设计成微课。之后,教师出示“朱青出入图”,向学生介绍其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这张图中,我们需要计算多边形的面积,但是由于是不规则的图形,我们直接无法计算。当我们用割补法,将一个图形分割、移补后,得到的一个规则图形,面积不变,我们就可以计算了。那我们能不能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解中呢?动手试一下吧。”为学生介绍数学历史,学生的兴趣有了明显提高,都想尝试,而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有效掌握了关于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对割补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不仅增强了数学意识,也接受了数学文化。
三、渗透数学思想,升华数学文化
渗透数学文化,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中数学家的事迹,还需要学习和应用数学家呕心沥血所得出来的数学结果,就是让人终身收益的数学思想方法。之前已经讲到,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数学意识、数学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最好时期。所以,渗透数学文化,最重要的就是渗透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只有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实际运用和解题中,顺利完成。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的时候,转化思想就成为学生需要记忆和掌握的一种数学思想。将具有难度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等方式,转化为简单的解答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率;在学习“因数与倍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集合思想,作为数学思想方法讲解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学习“简易方程”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注重模型思想的运用,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提升自己的数学意识;或者,在解决有关图形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重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只有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后,学生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有助于数学学习效果的提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解题正确率,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来解答不同的数学问题,真正实现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数学文化是指导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内容,如何有效渗透数学文化。需要教师在数学学习中,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意识。对此,教师需要深层次解读数学中的文化,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来,实现学生对数学文化理解力的提升。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够发展出对数学的兴趣,让自己自愿加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克胜.基于数学文化的数学课程再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报,2009(1):22-24.
[2]童莉.基于“数学文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氛围的构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92-94.
[3]葛斌华,梁超,武修文.数学文化漫谈[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6-083
数学文化是在教学中,为学生举出历史上的数学家、数学故事等内容,从而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和理解的一种文化方式。在数学文化的学习中,学生既要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也要培养相应的数学意识以及数学能力。但是,在应试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数学文化、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容易造成数学文化的缺失,无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学生也不会积极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提升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渗透数学文化,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一、创设历史情境,导入新课知识
人的兴趣使然是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当学生拥有了学习乐趣,学生才会在心理的驱使下,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记忆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并且,在目前,新课程改革也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体验和理解知识。情境创设是一种生动的学习方式,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将学生引领到其中,引起学生的注意,发展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创设数学历史情境,为学生提供具有数学文化的素材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数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历史中数学内容,为学生开展本节课的讲解。在数学内容讲解之前,教师先从互联网中搜集一些和本节课有关的内容、视频等。如,古代人如果用什么来表示分数等。将这些内容整合成微课形式,并添加一些文字说明。接着,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分数表示的由来吗?在许多年前,还没有发明出分数的表示方法,古埃及的人们想用一种数,来表示不能分成整数的形式。这个时候,就有人利用椭圆来表示出分子为一的分数。在我国古代,有用算筹来表示分数。在印度,他们把2放在上面,3放在下面,就表示分数,当然是没有分数线。后来阿拉伯人才发明了分数线,然后沿用至今。”在引导学生的同时,教师可以将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边看边思考。运用这样的方式,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有效发展了自己的兴趣,学生也爱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效果。
二、结合实际生活,接受数学文化
知识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实际,是生活实际的总结和概括。当学生年龄的不断增加,需要记忆和掌握的知识也会逐渐增多,容易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学习压力。同时,教师使用的传统教育方式,也会加深学生的学习困难。学生会降低对数学学习的乐趣,既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接受和传承。因此,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化教学,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培养自己的学习动力,在数学探索中丰富自己的数学意识,使得学生乐于接受数学文化所带来的熏陶,实现数学文化的有效渗透。
例如,以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数学内容的教学为例。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以及掌握割补法的实际运用,教师就展示我国古代《九章算术》的一部分内容。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先从互联网中搜集一些和本节课有关的图片、视频等内容,结合文字设计成微课。之后,教师出示“朱青出入图”,向学生介绍其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这张图中,我们需要计算多边形的面积,但是由于是不规则的图形,我们直接无法计算。当我们用割补法,将一个图形分割、移补后,得到的一个规则图形,面积不变,我们就可以计算了。那我们能不能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解中呢?动手试一下吧。”为学生介绍数学历史,学生的兴趣有了明显提高,都想尝试,而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有效掌握了关于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对割补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不仅增强了数学意识,也接受了数学文化。
三、渗透数学思想,升华数学文化
渗透数学文化,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中数学家的事迹,还需要学习和应用数学家呕心沥血所得出来的数学结果,就是让人终身收益的数学思想方法。之前已经讲到,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数学意识、数学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最好时期。所以,渗透数学文化,最重要的就是渗透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只有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实际运用和解题中,顺利完成。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的时候,转化思想就成为学生需要记忆和掌握的一种数学思想。将具有难度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等方式,转化为简单的解答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率;在学习“因数与倍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集合思想,作为数学思想方法讲解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学习“简易方程”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注重模型思想的运用,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提升自己的数学意识;或者,在解决有关图形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重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只有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后,学生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有助于数学学习效果的提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解题正确率,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来解答不同的数学问题,真正实现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数学文化是指导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内容,如何有效渗透数学文化。需要教师在数学学习中,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意识。对此,教师需要深层次解读数学中的文化,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来,实现学生对数学文化理解力的提升。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够发展出对数学的兴趣,让自己自愿加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克胜.基于数学文化的数学课程再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报,2009(1):22-24.
[2]童莉.基于“数学文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氛围的构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92-94.
[3]葛斌华,梁超,武修文.数学文化漫谈[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