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的幼儿教学过程中,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幼儿们主要的活动方式。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能够推动幼儿自身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推动幼儿的综合素质形成。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管理以及指导将会对整体活动的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以幼儿园一日常规实践活动为例,对如何在活动中开展管理工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一日常规实践;管理要点;管理分析
前言:
首先,所谓常规,指的就是一种规则。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常规指的就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需要遵守的规则以及要求。引导幼儿开展常规性活动,能够有效地提升幼儿的活跃性以及实践能力,同时在规则的引导下,其自身的德育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够得到相对应的锻炼。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们就一定要加强对这一方面的关注,并结合管理的要点实施管理工作,以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成人规则与幼儿规则之间的矛盾
在传统的幼儿活动开展过程中,无论是活动的主题、内容还是规则,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永远都是教师。教师们不仅不会与幼儿进行沟通,还会硬性地要求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活动,并应该达到自己理想化的目标。在这种模式下,由于教师没有站在幼儿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从而使得幼儿会对自己产生误解,导致活动无法开展。
(二)培养习惯于集体缄默之间的矛盾
在常规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所谓自主意识以及行为习惯,指的就是幼儿能够在理解的程度上自行选择遵守教师规则的一种思维,而不是在教师长期的压迫下,硬性形成的一种理念。在当前的幼儿教学中,当教师宣布一条规则,很多幼儿都会产生“老师要求我不应該这样”而不是“这么做是错误的”,硬性的管理使得幼儿产生集体性的缄默,不仅影响了活动的质量,也影响了幼儿自身的发展[1]。
二、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中教师的管理要点
(一)教师应尊重幼儿个体,与其共同制定活动规则
在幼儿教学阶段,教师们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即使自己已经无数次地告知幼儿应该遵守规则,在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按照规则内容进行操作,但是仍旧会有部分幼儿无视规则,自顾自地进行活动,影响了活动的质量以及进度。同时,在一般情况下,此时教师们的心情就会出现较大的波动,部分无法合理控制情绪的教师甚至会对幼儿进行打骂。但是这种方式不仅无法帮助自己提升活动的质量,甚至还会使得幼儿对自己产生抵触以及恐惧的情绪,导致幼儿的自信以及自尊严重受损。
因此,在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需要转化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管理要点,结合新课程时代下的教学原则,组织幼儿们开展一日实践活动。
首先,在开展常规一日实践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对过往的幼儿表现进行回想,并分析幼儿们不愿意遵守规则的原因[2]。总体来说,幼儿的年龄较小,大部分幼儿甚至无法理解规矩是什么,所以不会主动地进行配合。但是在当前社会中,规则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的根本,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没有了规则,那么社会就会乱套,班级没有了规则,那么学生就很有可能走错路。当教师能够确定这一原因之后,就可以对自身的工作模式进行调整,比如将传统的“单人制定”转化为“师生制定”,将幼儿引入到常规制定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使其能够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常规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能够促进幼儿自身综合素养的形成。
(二)教师应保持人文关怀,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常规活动与其他的普通实践活动不同。在常规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幼儿们需要遵守一定的活动规则,以此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们会引导幼儿对日常生活的习惯以及经验进行总结,以此丰富幼儿自身的认知。但是在常规活动的过程中,并不是说幼儿一定要严格地按照规则开展活动,在特殊情况下,教师可以合理地对其进行调整,实施人性化管理,以此保护幼儿自身的活动热情以及活动积极性[3]。
比如,当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丢手绢”的游戏活动时,为了保证游戏的稳定开展,教师们可能会要求幼儿不能在中途退出,但是倘若此时有一个幼儿想要去厕所,那么这一规则就需要得到人性化的处理。比如,教师可以要求想要去卫生间的小朋友举手示意,然后默默地从圆圈中退出,找到教室中的保育员,请求其带自己去卫生间,以此达到人性管理。此外,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以及QQ等软件,将准备开展的活动要求告知幼儿家长请求其传达给幼儿,使其能够做好准备,从而保障活动的稳定开展。
(三)教师应转变管理重点,注重培养幼儿自主精神
在传统的常规一日实践活动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存在这样的一个错误理念:其认为,幼儿的年纪过低,其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认知思维都没有发育成熟,所以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们往往会过度地为幼儿提供服务,甚至部分教师会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幼儿们很容易就会产生压迫感,从而影响自身的活动情绪以及活动质量[4]。
因此,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教师们就可以对自身的管理重点进行转移,尽量将活动的时间交给幼儿,鼓励其自主地开展实践活动,以此激发幼儿自身的活动积极性,推动其自身自主意识以及自主能力的形成。但是,在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们并不能一味放手,而是应该在恰当的时候实施管理,比如两个幼儿为了争抢同一个玩具而发生矛盾、或者某些幼儿正在应用具有危险性的工具等等。恰当适时的管理不仅能够降低教师自身的工作难度,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实践活动的稳定开展。
结论: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们不仅要注重引导幼儿了解一些启蒙性的知识,提升幼儿自身的认知能力。同时教师们也应该注重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及德育意识,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以及价值观。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及活动过程中,教师们就应该结合幼儿自身的状况创设不同的管理制度,并严格地按照制度对幼儿实施管理,以此保证活动的稳定开展,推动幼儿自身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基础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彭瑜.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情绪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2] 秦晴,孙民从.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优化策略探析[J].儿童发展研究,2017(03):1-5.
[3] 张云.幼儿园一日活动现状及其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12-13.
[4] 李美芳.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实践中的主要矛盾解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1):267+269.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一日常规实践;管理要点;管理分析
前言:
首先,所谓常规,指的就是一种规则。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常规指的就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需要遵守的规则以及要求。引导幼儿开展常规性活动,能够有效地提升幼儿的活跃性以及实践能力,同时在规则的引导下,其自身的德育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够得到相对应的锻炼。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们就一定要加强对这一方面的关注,并结合管理的要点实施管理工作,以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成人规则与幼儿规则之间的矛盾
在传统的幼儿活动开展过程中,无论是活动的主题、内容还是规则,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永远都是教师。教师们不仅不会与幼儿进行沟通,还会硬性地要求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活动,并应该达到自己理想化的目标。在这种模式下,由于教师没有站在幼儿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从而使得幼儿会对自己产生误解,导致活动无法开展。
(二)培养习惯于集体缄默之间的矛盾
在常规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所谓自主意识以及行为习惯,指的就是幼儿能够在理解的程度上自行选择遵守教师规则的一种思维,而不是在教师长期的压迫下,硬性形成的一种理念。在当前的幼儿教学中,当教师宣布一条规则,很多幼儿都会产生“老师要求我不应該这样”而不是“这么做是错误的”,硬性的管理使得幼儿产生集体性的缄默,不仅影响了活动的质量,也影响了幼儿自身的发展[1]。
二、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中教师的管理要点
(一)教师应尊重幼儿个体,与其共同制定活动规则
在幼儿教学阶段,教师们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即使自己已经无数次地告知幼儿应该遵守规则,在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按照规则内容进行操作,但是仍旧会有部分幼儿无视规则,自顾自地进行活动,影响了活动的质量以及进度。同时,在一般情况下,此时教师们的心情就会出现较大的波动,部分无法合理控制情绪的教师甚至会对幼儿进行打骂。但是这种方式不仅无法帮助自己提升活动的质量,甚至还会使得幼儿对自己产生抵触以及恐惧的情绪,导致幼儿的自信以及自尊严重受损。
因此,在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需要转化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管理要点,结合新课程时代下的教学原则,组织幼儿们开展一日实践活动。
首先,在开展常规一日实践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对过往的幼儿表现进行回想,并分析幼儿们不愿意遵守规则的原因[2]。总体来说,幼儿的年龄较小,大部分幼儿甚至无法理解规矩是什么,所以不会主动地进行配合。但是在当前社会中,规则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的根本,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没有了规则,那么社会就会乱套,班级没有了规则,那么学生就很有可能走错路。当教师能够确定这一原因之后,就可以对自身的工作模式进行调整,比如将传统的“单人制定”转化为“师生制定”,将幼儿引入到常规制定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使其能够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常规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能够促进幼儿自身综合素养的形成。
(二)教师应保持人文关怀,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常规活动与其他的普通实践活动不同。在常规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幼儿们需要遵守一定的活动规则,以此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们会引导幼儿对日常生活的习惯以及经验进行总结,以此丰富幼儿自身的认知。但是在常规活动的过程中,并不是说幼儿一定要严格地按照规则开展活动,在特殊情况下,教师可以合理地对其进行调整,实施人性化管理,以此保护幼儿自身的活动热情以及活动积极性[3]。
比如,当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丢手绢”的游戏活动时,为了保证游戏的稳定开展,教师们可能会要求幼儿不能在中途退出,但是倘若此时有一个幼儿想要去厕所,那么这一规则就需要得到人性化的处理。比如,教师可以要求想要去卫生间的小朋友举手示意,然后默默地从圆圈中退出,找到教室中的保育员,请求其带自己去卫生间,以此达到人性管理。此外,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以及QQ等软件,将准备开展的活动要求告知幼儿家长请求其传达给幼儿,使其能够做好准备,从而保障活动的稳定开展。
(三)教师应转变管理重点,注重培养幼儿自主精神
在传统的常规一日实践活动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存在这样的一个错误理念:其认为,幼儿的年纪过低,其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认知思维都没有发育成熟,所以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们往往会过度地为幼儿提供服务,甚至部分教师会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幼儿们很容易就会产生压迫感,从而影响自身的活动情绪以及活动质量[4]。
因此,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教师们就可以对自身的管理重点进行转移,尽量将活动的时间交给幼儿,鼓励其自主地开展实践活动,以此激发幼儿自身的活动积极性,推动其自身自主意识以及自主能力的形成。但是,在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们并不能一味放手,而是应该在恰当的时候实施管理,比如两个幼儿为了争抢同一个玩具而发生矛盾、或者某些幼儿正在应用具有危险性的工具等等。恰当适时的管理不仅能够降低教师自身的工作难度,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实践活动的稳定开展。
结论: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们不仅要注重引导幼儿了解一些启蒙性的知识,提升幼儿自身的认知能力。同时教师们也应该注重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及德育意识,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以及价值观。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及活动过程中,教师们就应该结合幼儿自身的状况创设不同的管理制度,并严格地按照制度对幼儿实施管理,以此保证活动的稳定开展,推动幼儿自身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基础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彭瑜.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情绪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2] 秦晴,孙民从.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优化策略探析[J].儿童发展研究,2017(03):1-5.
[3] 张云.幼儿园一日活动现状及其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12-13.
[4] 李美芳.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实践中的主要矛盾解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1):26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