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头,也就是成功的一半。
作为语文课的课堂教学,尤其讲究这个开头。如何开头,说穿了,就是如何设计导入的问题。如果这个导入设计得好,就会产生极强的吸引力,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与教师密切配合,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导入设计得不好,就会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成为两个不协调的部分,就会严重地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较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会去精心设计每一课的导入语的。
一、 从生活着手开启学生思维机器
文学创作的唯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就是火热的现实生活。笔者在上一节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语文课时,先不告诉学生上什么课,而是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天上课,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而且是真人真事。”
学生一听讲故事,而且是真人真事,顿时来了劲头,几乎所有的人都放下了书和笔,直起身瞪着眼竖着耳朵,一副挺投入的架势。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后,我又极平静地补充了一句:“是一个关于我的故事。”有不少学生听了就鼓掌。一是对老师的故事感兴趣,二是要求老师尽快言归正传。我见学生胃口已经吊得差不多了,火候已到,便趁势往下讲:
故事发生在我读师专的时候。是一个炎热的夏日中午,那种热法与《在烈日和暴雨下》里的热差不到哪儿去。同学们都要午休,而我却要到市新华书店买一本书。在公共汽车上坐了一站后,上来了好几个小伙子,看样子是一起的。他们也依然站着。车启动后,一个挨着我的小伙子的一只脚踩住了我的脚,我没有说话,只是脚趾在鞋里动了几下,那人把脚缩到了别处。我觉得,他踩着别人的脚应该向别人道歉,而他却无事一般。我心里火了,但不敢发作!他们一伙是三个人,而我只孤单一人。但是,我又于心不甘被踩呀?请问一下同学们,我该怎么办?谁为我想一种最得体的方法。
我的故事到此打住了,而教室里一下子就像炸开了锅似的,沸腾开了。引发的目的达到了。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自认为是独特的看法,并说出为什么要如此做的理由。
这个开头,不失为一个成功的例子。
二、 用富于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
一位教师在上高中课本中的《诗经》二首时,就精心设计了一段饱含深厚爱国主义感情的导入语: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悠久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古典文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古诗铸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光辉灿烂的里程碑。从这点上讲,我国完全够得上是一个诗的国度。而《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称得上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第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珠。她与古希腊文化的瑰宝——‘荷马史诗’相比,无论其产生的时间、数量,还是思想性、艺术性,都不亚于后者。因此,一味地崇洋媚外,奴颜婢膝,是极不可取的。通过学习《诗经》二首,要激发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段导入语将丰富的文化史知识与炽热的感情熔于一体,使学生深受感染,大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学习起来格外地专注。
三、 用与所教课文主题有相似处的材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生活中,有许多材料虽然在表现形式上不同,内容也各异,但是,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点:揭示一个共同的主题。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时先给学生介绍课外材料,让学生先有点感性知识,再去学课文。
笔者在教《孟子二章》里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章时,就是先向学生介绍了一则极有趣的材料,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讲课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十分平淡的故事。”
学生听故事有兴趣,而当听到我说一个十分平淡的故事时,又有了几分惊奇的神色。
故事发生在一百年前,在美国,在一所著名的大学——康乃尔大学里。一天,这所大学里的一些研究人员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他们在火炉上安放了一只大油锅,等到锅里的油沸腾后,研究人员把一只才从冷水中捞出的青蛙一下子丢进油锅里。那只青蛙不知为何有那么大的力气,猛地一跳,跳出了油锅,安然地死里逃生了。这些研究人员又把这只才从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在一只盛满冷水的大铁锅里。青蛙在那水中快活地游泳,研究人员在大铁锅下慢慢加热。随着水温逐渐变化,青蛙似乎感到点了什么不同,但由于这个变化太小了,所以并未引起青蛙的特别注意。温度仍在慢慢升高,青蛙也似乎意识到了某种危机,想再次施展它从油锅里猛然一跳的绝技,却因为懈怠散漫已久,生命的原动力早已慢慢消失。
我停止了讲故事。因为故事已完。有些性急的学生纷纷发问:青蛙结局怎样?
众生七嘴八舌不停口,活者有之,死者亦有之。于是,我乘势说:青蛙结局到底如何,我不能答,但孟子可以令你非常满意。
自然就由故事而导入了课文,而学课文又是学生有个问题等着回答的,不必要学生认真地学之类,学生也会带着昂奋的情绪学习课文的。
四、 具体问题具体处理,针对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导入方式
语文教材,就文体而言,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实用文体;就文学作品而言,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另外,也有各种知识短文,以及语法、修辞方面的内容。教师应根据各类文章的不同特点、各篇课文的不同内容,各节课的不同知识点,采取灵活多变,生动形象的导入形式来引入。
笔者教《卖油翁》时,先向学生讲一种生活现象:屠夫在把猪开破时,把皮、肉、油划开,却不会划破猪肠子;更神的是外科大夫在练习使用手术刀的过程中,用一叠草纸练,一刀下去,说只划破几张就划破几张,不多也不少。这些内容已经说明了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但又没有课文全面、深刻,因为课文还牵涉着做人的道理。
说开头重要,并不是说其他部分就不重要。成语虎头蛇尾就是指只注重开头而不顾其余。语文教师的导入也要切合实际,不能流于形式,为开头而开头。
作为语文课的课堂教学,尤其讲究这个开头。如何开头,说穿了,就是如何设计导入的问题。如果这个导入设计得好,就会产生极强的吸引力,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与教师密切配合,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导入设计得不好,就会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成为两个不协调的部分,就会严重地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较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会去精心设计每一课的导入语的。
一、 从生活着手开启学生思维机器
文学创作的唯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就是火热的现实生活。笔者在上一节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语文课时,先不告诉学生上什么课,而是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天上课,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而且是真人真事。”
学生一听讲故事,而且是真人真事,顿时来了劲头,几乎所有的人都放下了书和笔,直起身瞪着眼竖着耳朵,一副挺投入的架势。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后,我又极平静地补充了一句:“是一个关于我的故事。”有不少学生听了就鼓掌。一是对老师的故事感兴趣,二是要求老师尽快言归正传。我见学生胃口已经吊得差不多了,火候已到,便趁势往下讲:
故事发生在我读师专的时候。是一个炎热的夏日中午,那种热法与《在烈日和暴雨下》里的热差不到哪儿去。同学们都要午休,而我却要到市新华书店买一本书。在公共汽车上坐了一站后,上来了好几个小伙子,看样子是一起的。他们也依然站着。车启动后,一个挨着我的小伙子的一只脚踩住了我的脚,我没有说话,只是脚趾在鞋里动了几下,那人把脚缩到了别处。我觉得,他踩着别人的脚应该向别人道歉,而他却无事一般。我心里火了,但不敢发作!他们一伙是三个人,而我只孤单一人。但是,我又于心不甘被踩呀?请问一下同学们,我该怎么办?谁为我想一种最得体的方法。
我的故事到此打住了,而教室里一下子就像炸开了锅似的,沸腾开了。引发的目的达到了。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自认为是独特的看法,并说出为什么要如此做的理由。
这个开头,不失为一个成功的例子。
二、 用富于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
一位教师在上高中课本中的《诗经》二首时,就精心设计了一段饱含深厚爱国主义感情的导入语: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悠久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古典文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古诗铸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光辉灿烂的里程碑。从这点上讲,我国完全够得上是一个诗的国度。而《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称得上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第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珠。她与古希腊文化的瑰宝——‘荷马史诗’相比,无论其产生的时间、数量,还是思想性、艺术性,都不亚于后者。因此,一味地崇洋媚外,奴颜婢膝,是极不可取的。通过学习《诗经》二首,要激发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段导入语将丰富的文化史知识与炽热的感情熔于一体,使学生深受感染,大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学习起来格外地专注。
三、 用与所教课文主题有相似处的材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生活中,有许多材料虽然在表现形式上不同,内容也各异,但是,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点:揭示一个共同的主题。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时先给学生介绍课外材料,让学生先有点感性知识,再去学课文。
笔者在教《孟子二章》里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章时,就是先向学生介绍了一则极有趣的材料,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讲课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十分平淡的故事。”
学生听故事有兴趣,而当听到我说一个十分平淡的故事时,又有了几分惊奇的神色。
故事发生在一百年前,在美国,在一所著名的大学——康乃尔大学里。一天,这所大学里的一些研究人员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他们在火炉上安放了一只大油锅,等到锅里的油沸腾后,研究人员把一只才从冷水中捞出的青蛙一下子丢进油锅里。那只青蛙不知为何有那么大的力气,猛地一跳,跳出了油锅,安然地死里逃生了。这些研究人员又把这只才从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在一只盛满冷水的大铁锅里。青蛙在那水中快活地游泳,研究人员在大铁锅下慢慢加热。随着水温逐渐变化,青蛙似乎感到点了什么不同,但由于这个变化太小了,所以并未引起青蛙的特别注意。温度仍在慢慢升高,青蛙也似乎意识到了某种危机,想再次施展它从油锅里猛然一跳的绝技,却因为懈怠散漫已久,生命的原动力早已慢慢消失。
我停止了讲故事。因为故事已完。有些性急的学生纷纷发问:青蛙结局怎样?
众生七嘴八舌不停口,活者有之,死者亦有之。于是,我乘势说:青蛙结局到底如何,我不能答,但孟子可以令你非常满意。
自然就由故事而导入了课文,而学课文又是学生有个问题等着回答的,不必要学生认真地学之类,学生也会带着昂奋的情绪学习课文的。
四、 具体问题具体处理,针对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导入方式
语文教材,就文体而言,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实用文体;就文学作品而言,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另外,也有各种知识短文,以及语法、修辞方面的内容。教师应根据各类文章的不同特点、各篇课文的不同内容,各节课的不同知识点,采取灵活多变,生动形象的导入形式来引入。
笔者教《卖油翁》时,先向学生讲一种生活现象:屠夫在把猪开破时,把皮、肉、油划开,却不会划破猪肠子;更神的是外科大夫在练习使用手术刀的过程中,用一叠草纸练,一刀下去,说只划破几张就划破几张,不多也不少。这些内容已经说明了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但又没有课文全面、深刻,因为课文还牵涉着做人的道理。
说开头重要,并不是说其他部分就不重要。成语虎头蛇尾就是指只注重开头而不顾其余。语文教师的导入也要切合实际,不能流于形式,为开头而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