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如今很多学生认为写作是一难题,为了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老师要勤动脑,巧用心,分层指导,多加鼓励,明确目标,注重方法,从两大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只有老师的教导方式灵活,才能激起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欣赏水平。
关键词阅读 感受生活 写作欲望
一、加强阅读欣赏,进行知识储备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应当引导学生多读书,读文学精品,提倡读一些名著简装本,常读一些《读者》、《杂文》这样的期刊,特别像《读者》中不少篇幅短小,情感丰富、富有哲理、激人上进的美文,是学生扩大视野、积累素材、充实情感、获得启示的最佳教材。鉴于许多作品的文学修养很高,生活哲理很深,而我们的学生理解水平,生活阅历还很欠缺。为避免阅读效率低下,我的做法是:开设阅读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毛泽东面对北国风光的壮丽情怀;朱自清吟唱的春的赞歌;贾平凹的《丑石》;王蒙的《青春万岁》;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冰心的《小橘灯》……让阅读课飞扬着激情,燃烧着思想,洋溢着青春,使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获得创作的启示。
二、用心感受生活,启发学生思考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才能为外物所感,才有可能写出动人的东西。《谁是最可爱的人》写道:“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的思想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他使我想把一切都告诉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只有自己被感动了,才会产生“急于告诉读者”的冲动,才会写出能感动读者的好作品。比如丁立梅的《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如果不是有感于那个耳聋的孩子获得省级特等奖时的获奖感言:“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哪里会有“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着。”这样的感慨。在写作的过程中,避免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太熟了,反而会熟视无睹。许多值得一写的材料都认为很平常,引不起写作的冲动;于是文章表面上花团锦簇,其实丝毫不能感动读者。二是具有写作的冲动,却感到无从下手。因为我们和写作对象虽熟,但平时缺少有目的地观察。结果导致写作时凭空想象,胡编乱造。这样的文章自然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热情投入,处处留心,细心观察;要善于捕捉感受,认真体验,深入思考,由表及里,从而升华主题。
总之,要指导学生多读多写,使得他们腹有文章,心有感悟,脑有联想,这样就必然会产生韩愈所言的“不平则鸣”的写作冲动。
成功的作文教学不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要强调教师的科学指导,散漫无边、放任自流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管是各种写作活动的安排、调控、总结还是读书形式与内容的组织、梳理、讨论,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协调和宏观的驾驭指挥。总结我平时的做法,有如下一些方法:
(一)组内互动,反复点评。
把学生分成六至七个小组。学生上交作文后,老师快速翻阅,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发放作文,让学生在小组内自评、互评。活动一般按:互定标准、互改习作、互谈体会、互推佳作的顺序进行。同时老师在各小组逡巡指导,学生自己修改、誊正,最后再次交由老师批阅。这种方法虽然费力,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欣赏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刊印作文,讨论点评。
批改学生作文时,老师挑选优、良、中各两三篇作文,不署名字,刊印出来。这种方法让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刺激。被选中文章的的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变成了铅字又多了一层成就感。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品评优劣,探讨修改意见,并在全班范围掀起争论热潮。这样一堂课,使全班学生在互动中得到收益。老师一方面鼓励学生的求新思维,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自己观点的准确与否。这种方法学生既明白了如何提炼观点,又欣赏了优秀的作文,看出了自己作文的不足。
(三)家长参与,亲子点评。
学生作文还可拿到家中。学生完成作文以后,不忙着交给老师,而是让其带回家中,读给家长听听,让家长提提意见。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也可促进亲子情谊。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抹杀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尊重后进,鼓励点评。
学生非常注重教师的评价,多表扬鼓励,可以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和喜悦感,增强自信心,从而牵动情感,使之深化和发展,产生更大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写作。要实行高分政策,不要用低分刺激,要努力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对差生,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都应予以肯定。对优秀作文,要及时让全班同学欣赏、朗读、张贴,或向作文报刊推荐,使学生受到精神鼓舞。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喜欢作文,跟着大家的脚步一起前行了。
以上方法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和谐教育所提倡的分层指导让学生避免“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信心各有所获,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点评、激励引导,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就不会遥遥无期,学生也不会再“望文兴叹”,同时增强学生在人际交流中的各种感受,促进学生“学作文”与“学做人”的共同发展。简而言之,老师要勤动脑,巧用心,分层指导,多加鼓励,明确目标,注重方法,耐心细心,多出成绩。只有老师的教导方式灵活,才能激起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欣赏水平。自然,学生也会发自内心的喜欢这样的老师。
关键词阅读 感受生活 写作欲望
一、加强阅读欣赏,进行知识储备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应当引导学生多读书,读文学精品,提倡读一些名著简装本,常读一些《读者》、《杂文》这样的期刊,特别像《读者》中不少篇幅短小,情感丰富、富有哲理、激人上进的美文,是学生扩大视野、积累素材、充实情感、获得启示的最佳教材。鉴于许多作品的文学修养很高,生活哲理很深,而我们的学生理解水平,生活阅历还很欠缺。为避免阅读效率低下,我的做法是:开设阅读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毛泽东面对北国风光的壮丽情怀;朱自清吟唱的春的赞歌;贾平凹的《丑石》;王蒙的《青春万岁》;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冰心的《小橘灯》……让阅读课飞扬着激情,燃烧着思想,洋溢着青春,使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获得创作的启示。
二、用心感受生活,启发学生思考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才能为外物所感,才有可能写出动人的东西。《谁是最可爱的人》写道:“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的思想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他使我想把一切都告诉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只有自己被感动了,才会产生“急于告诉读者”的冲动,才会写出能感动读者的好作品。比如丁立梅的《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如果不是有感于那个耳聋的孩子获得省级特等奖时的获奖感言:“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哪里会有“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着。”这样的感慨。在写作的过程中,避免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太熟了,反而会熟视无睹。许多值得一写的材料都认为很平常,引不起写作的冲动;于是文章表面上花团锦簇,其实丝毫不能感动读者。二是具有写作的冲动,却感到无从下手。因为我们和写作对象虽熟,但平时缺少有目的地观察。结果导致写作时凭空想象,胡编乱造。这样的文章自然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热情投入,处处留心,细心观察;要善于捕捉感受,认真体验,深入思考,由表及里,从而升华主题。
总之,要指导学生多读多写,使得他们腹有文章,心有感悟,脑有联想,这样就必然会产生韩愈所言的“不平则鸣”的写作冲动。
成功的作文教学不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要强调教师的科学指导,散漫无边、放任自流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管是各种写作活动的安排、调控、总结还是读书形式与内容的组织、梳理、讨论,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协调和宏观的驾驭指挥。总结我平时的做法,有如下一些方法:
(一)组内互动,反复点评。
把学生分成六至七个小组。学生上交作文后,老师快速翻阅,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发放作文,让学生在小组内自评、互评。活动一般按:互定标准、互改习作、互谈体会、互推佳作的顺序进行。同时老师在各小组逡巡指导,学生自己修改、誊正,最后再次交由老师批阅。这种方法虽然费力,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欣赏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刊印作文,讨论点评。
批改学生作文时,老师挑选优、良、中各两三篇作文,不署名字,刊印出来。这种方法让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刺激。被选中文章的的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变成了铅字又多了一层成就感。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品评优劣,探讨修改意见,并在全班范围掀起争论热潮。这样一堂课,使全班学生在互动中得到收益。老师一方面鼓励学生的求新思维,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自己观点的准确与否。这种方法学生既明白了如何提炼观点,又欣赏了优秀的作文,看出了自己作文的不足。
(三)家长参与,亲子点评。
学生作文还可拿到家中。学生完成作文以后,不忙着交给老师,而是让其带回家中,读给家长听听,让家长提提意见。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也可促进亲子情谊。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抹杀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尊重后进,鼓励点评。
学生非常注重教师的评价,多表扬鼓励,可以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和喜悦感,增强自信心,从而牵动情感,使之深化和发展,产生更大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写作。要实行高分政策,不要用低分刺激,要努力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对差生,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都应予以肯定。对优秀作文,要及时让全班同学欣赏、朗读、张贴,或向作文报刊推荐,使学生受到精神鼓舞。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喜欢作文,跟着大家的脚步一起前行了。
以上方法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和谐教育所提倡的分层指导让学生避免“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信心各有所获,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点评、激励引导,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就不会遥遥无期,学生也不会再“望文兴叹”,同时增强学生在人际交流中的各种感受,促进学生“学作文”与“学做人”的共同发展。简而言之,老师要勤动脑,巧用心,分层指导,多加鼓励,明确目标,注重方法,耐心细心,多出成绩。只有老师的教导方式灵活,才能激起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欣赏水平。自然,学生也会发自内心的喜欢这样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