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网络环境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初探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ie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本课程建设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取向。基于对学校校本课程实施现状的分析和思考。在调查分析基础上,我们发现心理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心理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辅助教学优势,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心理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经过前一阶段的研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几点尝试: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和自我提高的能力。依托心理网页的制作,丰富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网络环境;心理教育校本课程
  随着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质与量的高要求,信息技术逐步走入了传统课堂。传统课堂作为小学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阵地,能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也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和素质教育具体实施的突破口。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如何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信息技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主体性作用,通过实际教学实验,我们认为需要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这就是网络化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具有多样的教育教学功能特点,它的应用会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多方面的变化。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工作,是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渠道。
  自2001年起,我国开始全面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这种政策导向,使得校本课程建设不仅成为大家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而且成为全国各地很多学校积极探索的重点项目和研究热点。校本课程建设无论是从理论探究角度,还是从现实实践意义来考量,都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理论性问题虽然抽象,但对于纷繁复杂的具体实践问题而言,它具有本原性的意义,是甄别实践问题是否是或者何以成为“问题”的利器。而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是能被存于生活之中的我们切实感受到,这些具体问题是我们认识世界、观察世界的媒介,由此才能进一步思索何以如此、应该怎样等本源上的问题。我们认为,对校本课程的关注既是一个现实中需要调查、观测的问题,又是一个 需要在理论上进行论证、建构的问题。
  校本课程建设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取向。基于对学校校本课程实施现状的分析和思考。在调查分析基础上,我们发现心理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心理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校心理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1)校本课程从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的角度来讲,还有待完善。我校開设了一系列心理校本课程:比如个体、团体辅导、箱庭、心理情景剧等,但是这些心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大多基于教师的特长,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
  (2)我校开设的心理校本课程比较零散,大多以点的形式开发,还没有形成课程体系,课程完整性建设还存在着不足。
  (3)心理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缺乏理念引领,并未实现把办学理念贯彻到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去,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无源之水,缺乏理念引领。校本课程单纯的依托书本以及现有教材,在网络开发角度还是有着很大欠缺。
  (4)校本课程没有评价体系作为支撑,尽管校本课程历经多年的探索,但是我们从未认真考虑如何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考虑需要把网络教学与校本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机整合,从而确定了《网络环境下心理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这一子课题。此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从学校环境、管理、校本课程等几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把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切实运用到心理校本课程中去,真正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有知识、有素养、有能力的人才。
  首先我们要明确以下概念:
  网络环境: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物理上互联,依据某种协议相互通信,实现软、硬件及其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目前用于学科教学的网络环境主要有:以集体教学为主的教室网络,以分散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为主的校园网与Internet,当前以前者为主。网络环境受到人们的重视,是因为网络教学环境具有教学媒体的集成功能、教学信息的扩充功能、教学过程的交互功能、学生地位的主体性功能、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功能、教学情景的虚拟化功能等等,它的运用扩充了教学内容,开放了教学环境,丰富了教学目标。
  “课程”是一种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使得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丰富经验。从本质上说,它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因此,课程不仅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
  “心理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是指作为办学主体的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思想、课程观念和具有的课程资源而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它是以学校为基础,以国家和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学校成员、学生、家长、课程专家及社会人士多方参与,开拓心理教育课程资源,选择和改造教育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从而合理有效地配置学校教育资源,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完整全面的学习经验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建设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从其涉及的领域看,它与学校教育的各方面因素都有密切关系,包括学校组织管理、教师的校本培训和社区各种教育资源的利用等等。从其开展的过程看,它包括设置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方案、课程决策、实施课程和课程评估等环节。
  网络环境下的心理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即以计算机为终端,依托计算机网络或互联网 (Internet),开展心理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并组织形式。
  课题研究初期,经过课题组成员深入讨论,我们把课题研究内容定义为:
  本课题属应用性研究,主要目的是针对小学心理学科教学的特点,系统、深入地研究和解决校本课程中应用网络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为今后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教学改革,提供一份具有从理论到实践,操作性较强、涵盖面较广的网络教学在校本课程中应用的实施指导。   (1)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网络教学在心理校本课程中应用的研究,探索应用网络教学实现校本教学最优化的途径与方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心理教育校本课程的基本模式。
  (3)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心理校本课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一般规律。
  (4)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促进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全面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
  经过前一阶段的研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课件辅助教学是用一台或多台计算机支持的以课堂讲授型为主的教学形式的一种教学环境。《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指出:小学心理课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和时效性,在心理健康校本课程中一般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去体验,能用到教学课件的时候较少,但一旦使用到教学课件,就要更加追求其功能性,要通过声音、文字、图像对情景的渲染则能使整堂课生动起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心理健康校本课程中:个体,团体辅导、学生角色扮演、心理情景剧等活动形式在课堂中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空间较小,所以信息技术可更多应用于课前、课后资料的查找上,在这一过程当中既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提高了他们在大量信息中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巧妙的进行教学设计。
  2、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处理信息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网络信息丰富且生动形象,它在开阔学生视野,帮助他们了解更多新事物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我们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课的进度,布置一些专题作业(例如:人际交往、危机应付、情绪调节等),鼓励学生上网寻找有关的心理资料,并结合本人经验和理解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合。但由于网络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网上的许多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的过滤和筛选,存在龙蛇混杂的现象,我们必须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迅速筛选和获取信息学会学习。
  3、依托心理网页的制作,丰富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年级心理教育校本课堂中,学生可以做一些心理网页来丰富心理教育内容。包括:心語天地、心理知识窗、心理论坛、心理信箱等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上网选择不同内容进行学习或讨论,心理网页制作过程中,既丰富了学生心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审美、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是时代进步与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必将有更广泛的空间。我们坚信,有了师生共同努,依托网络环境下,我们终将会为心理教育校本课程插上灵动的翅膀。
其他文献
摘要:父母的陪伴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更加需要我们去关注,疏导孩子心中的情绪,走进孩子的内心,去倾听他们内心的故事。用心去浇灌每一朵小花,让他们更加快乐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孤僻;关注;心理;健康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使孩子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使他们对于校园多了一份情感,正是这份情感,有助于他们日后顺利走向社会,拥有健全的人格。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忘性大,今天两个
期刊
摘要:安全感伴随人的一生,对个体发展的各个阶段皆有重要影响,尤其对3-4岁幼儿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本文针对幼儿“安全感”的需求及如何培养幼儿安全感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教师营造、幼儿园营造以及家庭营造三方面。  关键词:幼儿;安全感;培养  安全感是指个体心理客观存在的一种感受,它受主体经验及外界环境的影响,表现为对自我及外界的有力掌控感以及能从恐惧和焦虑脱离出来的信心和自由的感覺。安全感包含
期刊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我们学校有个小女孩身世可怜,被亲生父母遗弃在孤儿院。养父母从孤儿院收养了她,就在她上学前一年,养母跟别人走了,孩子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开学时她问我:“老师,您说我有妈妈没?”我说:“有,人都有妈妈。”她说:“我的妈妈跟别人跑了。”我当时就愣住了不知怎么回答她。半年了没有见她开心过,美术课上老师让画字母娃娃,别的孩子都画了笑脸娃娃,只有她的字母娃娃是哭脸。她也经常问别的老师
期刊
摘要:高年级学生的身体发育十分迅速,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这种发展的现状决定了他们更需要别人的尊重。尊重学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也是当代教育进步的基础。尊重学生既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其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尊重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关键词:尊重;教育;成长  所谓尊重学生是指教师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以树立他们的自尊、自爱和自信,进而
期刊
摘要:父母的宠爱,姐姐的关心,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对于孩子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这样真的是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吗?面对孩子越来越不正常的表现,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怎样让孩子养成独立的性格?我们需要知道孩子背后的故事,了解孩子,才能走进孩子。  关键词:成长;健康;多元智能;思维  2015年我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的工作单位是顺义区李桥中小,那时,我担任一年级一班班主任。看
期刊
摘要:教育评价改革,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的学生评价机制,方能营造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学习成长环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就是一座沟通的桥梁,它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相互的心灵沟通的桥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能够真真切切地、细微地记录下孩子成长中的足迹和快乐,我们教师要用好它,它是我们的好帮手,让它给
期刊
摘要:近年来,积极心理学受到中小学的积极关注。在教育教学中使用并传递积极语言,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有助于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本论文以课题阶段总结的形式梳理我校积极语言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课题源起、做法和师生发生的变化,旨在在梳理中反思并推进积极语言对师生的有效影响,更好地探索积极语言调动师生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深入提升师生成长幸福
期刊
摘要:每个公民掌握必要的性健康知识,对促进个人成长、家庭幸福和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青春期这一人生很重要的时期,性逐渐发育并成熟,并且也是性问题困惑最多的时期。所以学校在这一时期进行性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与异性交往等一些性健康教育话题有其独特的敏感性,教师操作起来有其局限性。在校期间,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同伴,同伴之间可能易于交流一些私密话题。因此,我们结合日常教学,选取同伴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各地积极开展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实验,助推融合教育大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势。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班就读学生由于身体或心理等某些方面存在发育滞后问题,大多存在沟通能力弱、语言表述不明、情绪控制力差等问题,这就导致他们容易形成自卑甚至自闭的心理。尤其是对老师、同学、校园生活极其陌生的小学低段(1-2年级)学生,如果不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后续教育必将停滞不前。因
期刊
摘要: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发挥慢的艺术,要分层次教学。对于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不一样的期待。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都是系统的综合工程,知识的缺漏随时可以弥补,但是兴趣和能力的缺失、意识的淡薄和不良的习惯却不是短时间内能改变的。从所有学生参与学习的视角出发,潜心灌溉,花自盛开。  关键词:个体差异;分层教学;慢的艺术;潜心灌溉;花自盛开  最近朋友圈好多人都在转发“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