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父母的宠爱,姐姐的关心,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对于孩子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这样真的是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吗?面对孩子越来越不正常的表现,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怎样让孩子养成独立的性格?我们需要知道孩子背后的故事,了解孩子,才能走进孩子。
关键词:成长;健康;多元智能;思维
2015年我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的工作单位是顺义区李桥中小,那时,我担任一年级一班班主任。看着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听着孩子甜甜的叫我李老师,我就想:我一定要做一名好老师!
刚工作,没有经验,要成为孩子喜欢的老师,难!但是只要用心,不可能就会成为一定能。那是我第一次带班,更是打起12万分精神想要带好每一位学生。刚刚进入班级没有多久,可能都还没有把他们每个人认全,就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小孩儿。
这个小男孩儿,叫林林。长得特别可爱,小小的、肉肉的,跑起来一颠一颠的,有很多老师见了都特别喜欢他。但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让我很头疼。
孩子的家庭环境很好,有个姐姐,两个人是龙凤胎,都在一个班里。刚刚开学,就和自己的双胞胎姐姐坐在一起,手拉着手就是不肯松开。如果把他们分开,林林就会一直哭一直哭,非常依赖他的姐姐,平时也是什么事情都要跟姐姐说,这个姐姐对男孩也特别的好,什么都想着弟弟,每天都和我说“老师,我和弟弟是龙凤胎,您要多照顾弟弟。”后来慢慢发现,林林学习跟不上了,不光是跟不上,他的思维就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一天,我把他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里,问他5+5等于几,这也是我刚刚讲过的知识点。他算了算,说等于9,我问他为什么,不说话,算了几遍都是9。我就开始让他用自己的手指头算,他数自己的手指头怎么数都是9。我就说,老师跟着你数一次,然后数到10的时候就问他,是不是有10个手指头,然后这个男孩就非常惊讶的说,我竟然有10个手指头。当他知道这个信息后,一脸惊讶的对我说:“哇,我竟然有10个手指头”似乎是非常的不理解。
在进一步的观察中我发现,林林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他说话懦懦的,不敢大声,也说不清楚,而且他总要拉着你的胳膊摇着和你讲话。问他喜欢什么动画片,他说喜欢“名侦探困难”,教了几遍才能改过来是名侦探柯南,但是过一阵子再问,又变回“名侦探困难”了。在课上也是,孩子的思维天马行空,对于语文的组词,可算是乱组,思维的奇特总是让人措手不及。
在学校里面也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其他的从来不管,他的小脑袋里没有学习的概念。想了很多的方法去帮助他,也有的学生主动请缨当林林的课下小老师。但是林林对此并不喜欢,以至于他的小老师都被他“吓跑了”。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不一样的林林。在一次课下,林林的姐姐被另一个小孩儿不小心推了一下,然后就哭了起来。林林在得知他的姐姐可能受了欺负的时候,异常的愤怒,那样的表情是我在他的脸上不曾看到过的。到现在那个画面我还记得很清楚。林林攥着小拳头,磨着牙,气冲冲的站在姐姐的前面,势必要保护姐姐。在一次谈话中,他跟我说过,他觉得姐姐抢了他的妈妈,但是在学校里,他的姐姐哭了,他甚至能去找那个弄哭他姐姐的人吵架去。一直懦懦的他,这样的举动是我不曾想到的。
机缘巧合,在学校听到一次讲座,内容是关于美国耶鲁大学的罗伯特˙斯滕伯格博士的多元智能测试。我就拿着这个测试单让林林和妈妈一起完成,测试出来的结果是林林的交往和了解自己的能力非常强。针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不再像之前那样让他现在做什么,必须要做什么,做完数学做语文,到头来还是记不住。我换了一种方式,首先就是让林林在学校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他平时爱玩儿好动,也喜欢管一管这个,管一管那个。所以,我就让他在学校帮助有需要的小朋友,这样他在中午在吃过饭后,不再像之前那样,随处跑、闹了。而是变成一副老成的样子,帮助有需要的小朋友。他也不觉得累,一直在忙前忙后,还帮助老师组织纪律。以至于在午自修的时候都能安安静静的休息和看书了,都不用我说,就能自己做好。最近又告诉我,当上体育管纪律的了,我真的是非常高兴。从他的脸上,就能看出,他洋溢的笑容比以前更自信了。
最近還从林林妈妈的口中得知,在家里更勤快了,数学也有进步。虽然,林林还不够优秀,不够好。但是,在我的眼中,现在的他就是最棒的。
由林林这个故事,我得到的启发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是对被教育者充分理解。而充分的理解来自对被教育者的观察和思考。我们要读懂孩子,了解孩子的另一面。现在我们所认识的孩子,可能并不是他的全部。不要被局限于课堂之上,只有翻过教室这面围墙,才能发现孩子更多的可能。
作为青年教师,我做得还很不够,我还有很多不足。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谦虚,更努力,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阳光。
记得刚入职的时候,一位优秀的老教师跟我说过一句话:“我们虽然教的是小学生,但是我们要为他们的将来负责。”这句话一直记在我的心里,虽然不能跟他们走完一生,但是在我陪伴他们的日子里,一定让他们快乐,充实,令他们在未来愿意回味。
参考文献
[1] 施慧芳. 多元智能理论在实施幼儿个性化教育中的运用[J]. 新课程(上), 2013.
[2] 马媛媛. 多元智能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J]电子制作, 2015.
[3] (美)桃莉·海顿 著.围墙上的孩子.[M] , 2005.
关键词:成长;健康;多元智能;思维
2015年我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的工作单位是顺义区李桥中小,那时,我担任一年级一班班主任。看着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听着孩子甜甜的叫我李老师,我就想:我一定要做一名好老师!
刚工作,没有经验,要成为孩子喜欢的老师,难!但是只要用心,不可能就会成为一定能。那是我第一次带班,更是打起12万分精神想要带好每一位学生。刚刚进入班级没有多久,可能都还没有把他们每个人认全,就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小孩儿。
这个小男孩儿,叫林林。长得特别可爱,小小的、肉肉的,跑起来一颠一颠的,有很多老师见了都特别喜欢他。但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让我很头疼。
孩子的家庭环境很好,有个姐姐,两个人是龙凤胎,都在一个班里。刚刚开学,就和自己的双胞胎姐姐坐在一起,手拉着手就是不肯松开。如果把他们分开,林林就会一直哭一直哭,非常依赖他的姐姐,平时也是什么事情都要跟姐姐说,这个姐姐对男孩也特别的好,什么都想着弟弟,每天都和我说“老师,我和弟弟是龙凤胎,您要多照顾弟弟。”后来慢慢发现,林林学习跟不上了,不光是跟不上,他的思维就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一天,我把他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里,问他5+5等于几,这也是我刚刚讲过的知识点。他算了算,说等于9,我问他为什么,不说话,算了几遍都是9。我就开始让他用自己的手指头算,他数自己的手指头怎么数都是9。我就说,老师跟着你数一次,然后数到10的时候就问他,是不是有10个手指头,然后这个男孩就非常惊讶的说,我竟然有10个手指头。当他知道这个信息后,一脸惊讶的对我说:“哇,我竟然有10个手指头”似乎是非常的不理解。
在进一步的观察中我发现,林林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他说话懦懦的,不敢大声,也说不清楚,而且他总要拉着你的胳膊摇着和你讲话。问他喜欢什么动画片,他说喜欢“名侦探困难”,教了几遍才能改过来是名侦探柯南,但是过一阵子再问,又变回“名侦探困难”了。在课上也是,孩子的思维天马行空,对于语文的组词,可算是乱组,思维的奇特总是让人措手不及。
在学校里面也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其他的从来不管,他的小脑袋里没有学习的概念。想了很多的方法去帮助他,也有的学生主动请缨当林林的课下小老师。但是林林对此并不喜欢,以至于他的小老师都被他“吓跑了”。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不一样的林林。在一次课下,林林的姐姐被另一个小孩儿不小心推了一下,然后就哭了起来。林林在得知他的姐姐可能受了欺负的时候,异常的愤怒,那样的表情是我在他的脸上不曾看到过的。到现在那个画面我还记得很清楚。林林攥着小拳头,磨着牙,气冲冲的站在姐姐的前面,势必要保护姐姐。在一次谈话中,他跟我说过,他觉得姐姐抢了他的妈妈,但是在学校里,他的姐姐哭了,他甚至能去找那个弄哭他姐姐的人吵架去。一直懦懦的他,这样的举动是我不曾想到的。
机缘巧合,在学校听到一次讲座,内容是关于美国耶鲁大学的罗伯特˙斯滕伯格博士的多元智能测试。我就拿着这个测试单让林林和妈妈一起完成,测试出来的结果是林林的交往和了解自己的能力非常强。针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不再像之前那样让他现在做什么,必须要做什么,做完数学做语文,到头来还是记不住。我换了一种方式,首先就是让林林在学校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他平时爱玩儿好动,也喜欢管一管这个,管一管那个。所以,我就让他在学校帮助有需要的小朋友,这样他在中午在吃过饭后,不再像之前那样,随处跑、闹了。而是变成一副老成的样子,帮助有需要的小朋友。他也不觉得累,一直在忙前忙后,还帮助老师组织纪律。以至于在午自修的时候都能安安静静的休息和看书了,都不用我说,就能自己做好。最近又告诉我,当上体育管纪律的了,我真的是非常高兴。从他的脸上,就能看出,他洋溢的笑容比以前更自信了。
最近還从林林妈妈的口中得知,在家里更勤快了,数学也有进步。虽然,林林还不够优秀,不够好。但是,在我的眼中,现在的他就是最棒的。
由林林这个故事,我得到的启发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是对被教育者充分理解。而充分的理解来自对被教育者的观察和思考。我们要读懂孩子,了解孩子的另一面。现在我们所认识的孩子,可能并不是他的全部。不要被局限于课堂之上,只有翻过教室这面围墙,才能发现孩子更多的可能。
作为青年教师,我做得还很不够,我还有很多不足。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谦虚,更努力,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阳光。
记得刚入职的时候,一位优秀的老教师跟我说过一句话:“我们虽然教的是小学生,但是我们要为他们的将来负责。”这句话一直记在我的心里,虽然不能跟他们走完一生,但是在我陪伴他们的日子里,一定让他们快乐,充实,令他们在未来愿意回味。
参考文献
[1] 施慧芳. 多元智能理论在实施幼儿个性化教育中的运用[J]. 新课程(上), 2013.
[2] 马媛媛. 多元智能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J]电子制作, 2015.
[3] (美)桃莉·海顿 著.围墙上的孩子.[M]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