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是广大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及本校课改实施中的心得体会,对高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做如下探讨。
关键词: 高中生物;新课程;有效教学;探讨
一、课题的提出
新学期以来在生物学习中存在一些现象,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知识点,而不能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而这样记住的知识没多久就会忘记。教学过程的诸多要素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教学效率和质量,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在实践中,我们注意到,高中生在生物学习中存在以下问题:①学生不够重视生物学科。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③做题时书写经常忽视关键词语或数据。④上课虽然有记笔记的习惯,但是课后不愿进行复习,所提问题层次低。⑤不爱阅读或阅读理解能力差。⑥做题马虎,错别字太多。⑦生物基础太差,生活经验少,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新课程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呢?以下结合学校开展的“有效教学,全效学习”的校本科研活动,我们高一生物组对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现归纳总结如下:
二、“新授课”的两种有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1.“自学+指导”为主的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自学、讨论、再学习、再讨论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训练自己的思维,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学任务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
“自学指导教学法”就是先由教师为学生创设物理情境,提供材料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再出示本节所讲知识的预习提纲,学生先自学看书,记下疑难问题,听课时重点学习,然后由教师指导学生沿着自然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型启发,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修正假设,得出结论,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再看书、勾书、印证本节的重点知识,在本节知识的基础上再提出新的问题作为下节的预习提纲,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模拟的再次发现、再次创造的同时,学到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一般方法,体验到知识再次发现者的甘苦,悟出科学家的伟大来自于平凡,来自于百思不解后的千思一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索心理、探索能力、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他们日后的独立自学、独立发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①组织示标,自学辅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提纲挈领,设置问题,并布置任务,小组分工合作,以学生自学为主,自己阅读和查找资料来完成。例如,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糖的分类”教学中,教师只须提出问题——糖可以分为几类?分别包括哪些?让学生自主地在教材中找寻答案。在“二糖多糖及脂质的功能和生活的联系等”教学中,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查阅相关网络,结合实际生活,掌握它们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开展学生查阅资料、记录,调查、分析等模式的教学活动。
②当堂检测,及时反馈。下课前10分钟下发训练检测题,检查学习情况。
2.“教授——注入”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教授——注入”教学,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信息的来源,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但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中“教授—注入”的传统教学模式就再不符合时代潮流,再不适应时代要求了。新课程并不排斥必要的“讲授注入”,而是对讲授注入的要求提高了,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教学生成过程等相关学科基本要求后,深挖教材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选择关键性问题、重点问题,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授注入。例如,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教学中,教材对于《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知识点叙述中,只提供了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结构通式、脱水缩合反应、蛋白质的简单结构、蛋白质的功能,而对于蛋白质的分子量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相关规律,却只字未提。有关蛋白质的计算公式又是考试的重点、难点内容。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此方面的知识内容,很难自己建构此方面的知识结果和系统,所以在此类章节知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要的“注入——教授”,将在有限的教学时空中,在提高教学时效发挥着其不可低估的作用。
实践教学活动表明,“教授——注入”教学模式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是课堂教学模式中其他教学模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师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特别是使用了新版本的新课程教材后,高中生物实际教学已呈现出新教材的知识点在连贯性、系统性方面很薄弱。尤其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中,建构知识结构、理清知识脉络、弄明重点和难点,使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教授——注入”教学是不可替代的。
综上所述,所谓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并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课堂往往是多种教学模式的杂糅和交叉应用。也可以说,教学并无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实际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方式、方法、地位、角色、关系、相互作用应因时、因地制宜地服务于教学,而不能一味地追求某种教学模式,而应追求有效的教学,务实教学,让教学真正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施问华.浅议澳大利亚的生物课堂教学特色[J].中学生物学,2007(04)
[2]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 高中生物;新课程;有效教学;探讨
一、课题的提出
新学期以来在生物学习中存在一些现象,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知识点,而不能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而这样记住的知识没多久就会忘记。教学过程的诸多要素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教学效率和质量,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在实践中,我们注意到,高中生在生物学习中存在以下问题:①学生不够重视生物学科。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③做题时书写经常忽视关键词语或数据。④上课虽然有记笔记的习惯,但是课后不愿进行复习,所提问题层次低。⑤不爱阅读或阅读理解能力差。⑥做题马虎,错别字太多。⑦生物基础太差,生活经验少,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新课程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呢?以下结合学校开展的“有效教学,全效学习”的校本科研活动,我们高一生物组对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现归纳总结如下:
二、“新授课”的两种有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1.“自学+指导”为主的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自学、讨论、再学习、再讨论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训练自己的思维,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学任务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
“自学指导教学法”就是先由教师为学生创设物理情境,提供材料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再出示本节所讲知识的预习提纲,学生先自学看书,记下疑难问题,听课时重点学习,然后由教师指导学生沿着自然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型启发,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修正假设,得出结论,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再看书、勾书、印证本节的重点知识,在本节知识的基础上再提出新的问题作为下节的预习提纲,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模拟的再次发现、再次创造的同时,学到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一般方法,体验到知识再次发现者的甘苦,悟出科学家的伟大来自于平凡,来自于百思不解后的千思一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索心理、探索能力、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他们日后的独立自学、独立发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①组织示标,自学辅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提纲挈领,设置问题,并布置任务,小组分工合作,以学生自学为主,自己阅读和查找资料来完成。例如,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糖的分类”教学中,教师只须提出问题——糖可以分为几类?分别包括哪些?让学生自主地在教材中找寻答案。在“二糖多糖及脂质的功能和生活的联系等”教学中,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查阅相关网络,结合实际生活,掌握它们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开展学生查阅资料、记录,调查、分析等模式的教学活动。
②当堂检测,及时反馈。下课前10分钟下发训练检测题,检查学习情况。
2.“教授——注入”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教授——注入”教学,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信息的来源,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但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中“教授—注入”的传统教学模式就再不符合时代潮流,再不适应时代要求了。新课程并不排斥必要的“讲授注入”,而是对讲授注入的要求提高了,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教学生成过程等相关学科基本要求后,深挖教材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选择关键性问题、重点问题,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授注入。例如,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教学中,教材对于《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知识点叙述中,只提供了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结构通式、脱水缩合反应、蛋白质的简单结构、蛋白质的功能,而对于蛋白质的分子量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相关规律,却只字未提。有关蛋白质的计算公式又是考试的重点、难点内容。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此方面的知识内容,很难自己建构此方面的知识结果和系统,所以在此类章节知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要的“注入——教授”,将在有限的教学时空中,在提高教学时效发挥着其不可低估的作用。
实践教学活动表明,“教授——注入”教学模式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是课堂教学模式中其他教学模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师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特别是使用了新版本的新课程教材后,高中生物实际教学已呈现出新教材的知识点在连贯性、系统性方面很薄弱。尤其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中,建构知识结构、理清知识脉络、弄明重点和难点,使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教授——注入”教学是不可替代的。
综上所述,所谓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并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课堂往往是多种教学模式的杂糅和交叉应用。也可以说,教学并无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实际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方式、方法、地位、角色、关系、相互作用应因时、因地制宜地服务于教学,而不能一味地追求某种教学模式,而应追求有效的教学,务实教学,让教学真正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施问华.浅议澳大利亚的生物课堂教学特色[J].中学生物学,2007(04)
[2]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