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9年10月出生的刘十月,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没有高深的文化,也没有特殊的技能,有的只是众多农村妇女都有的勤劳、善良与朴实。1996年,26岁的她从由相邻的瓦屋乡嫁入六龙山乡牛场村大木坪组,与胡应同组成了家庭,从那时起,就开始面对艰辛的日子——和丈夫一起耕种家里的10多亩流转土地,一起照顾病残的亲属,婚后的生活并不像一般家庭那样甜蜜,有的只是辛苦和劳累。
“无论如何,我也要撑起这个家。”
胡应同的大哥是先天哑巴,不能开口说话;二哥、二叔也都是患有眼疾和智力障碍的人,基本没有自主生活的能力;婆婆年高体弱多病,同样离不开人照料。丈夫基本都是在外面以打散工为主,时常在外,很少能回家。这样一来,家里的大事小事全压在刘十月身上。耕地、拉运、家务等这些重体力活都要她一个人去干。
当记者问到婆婆刘丫妹对媳妇的看法时,老人用她颤巍巍的声音说到:“这些年让她受苦了,要不是她,这个家早已不是家了啊!”说着说着,老人泪眼婆娑,满心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为此,刘十月平静地说:“无论如何,我也要撑起这个家,我就是这个家的希望,我要是都放弃了,还能指望谁。”
她告诉记者,“以前的日子苦是苦,但有个啥委屈还可以向婆婆说说。随着婆婆年纪越来越大,神智已大不如前;丈夫胡应同又是老实巴交的人,打不起啥主意,大事小事都要我想办法,遇到难题的时候,就只能找人问,但是看到两个渐渐长大懂事的孩子,我就有了把这个家撑起来的勇气和希望!”
“没有我,这个家就散了。”
面对家中的光景,刘十月和丈夫也很坦然,她笑着告诉记者:“既然成为一家人,那就是前世的缘分,就算自己穷点,也要供养他们,绝不让他们受冻挨饿。”
记得刚结婚时,二哥、二叔看到家里来了个陌生人和弟弟在一起,一见面不是瞪眼睛,就是对她指指戳戳,大哥也是一个劲儿的“胡乱比划”,又不明白他们要表达什么。
但是,这没有让她退缩,她仍然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地与他们建立起了沟通的桥梁,两个哥哥和二叔由于身患残疾,又未成家,遇有困难和病痛之时,除了丈夫亲自照顾外,她都帮忙照料衣、食,为他们减轻负担;婆婆生病之时,她都是亲自照顾,衣食住行凡此种种都是亲力亲为,决不让婆婆受半点委屈。与哥哥、叔叔多年的接触和和谐相处,彼此间已成为心灵相通的亲人。“现在只要他们一个小动作我就明白他们要说的是什么。”刘十月骄傲的说道。
“只希望全家人都健健康康的。”
嫁到这个家已有二十多年,也曾有人劝她离开这个“家”,但她却说:“没有我,这个家就散了。”日复一日照顾婆婆、叔伯、丈夫、孩子,下田种地,上山砍柴……她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毫无怨言,没有抱怨,她知道:自己还年轻,只要吃点苦,一切都会有的,日子也会好起来的。
谈及这些年的辛勞与坚持,她说:“农村有句土话,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了一只羊就得跟着人家漫山走’,既然嫁到了这里我就要选择一起承担、一起面对……”
从进这个家门起,这么多年尽管家境不好,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其乐融融。
在牛场村,村民们都说胡应同有福气,娶了刘十月这个好媳妇,因为刘十月二十年如一日坚守着这个家,在孝老爱亲敬亲上从没落下任何一个人。
谈到将来的打算,刘十月说:“我是普通的农民,没什么文化,说不了其他的特别话语。只希望全家人都健健康康的,两个孩子能好好读书,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来源:贵州省残联)
“无论如何,我也要撑起这个家。”
胡应同的大哥是先天哑巴,不能开口说话;二哥、二叔也都是患有眼疾和智力障碍的人,基本没有自主生活的能力;婆婆年高体弱多病,同样离不开人照料。丈夫基本都是在外面以打散工为主,时常在外,很少能回家。这样一来,家里的大事小事全压在刘十月身上。耕地、拉运、家务等这些重体力活都要她一个人去干。
当记者问到婆婆刘丫妹对媳妇的看法时,老人用她颤巍巍的声音说到:“这些年让她受苦了,要不是她,这个家早已不是家了啊!”说着说着,老人泪眼婆娑,满心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为此,刘十月平静地说:“无论如何,我也要撑起这个家,我就是这个家的希望,我要是都放弃了,还能指望谁。”
她告诉记者,“以前的日子苦是苦,但有个啥委屈还可以向婆婆说说。随着婆婆年纪越来越大,神智已大不如前;丈夫胡应同又是老实巴交的人,打不起啥主意,大事小事都要我想办法,遇到难题的时候,就只能找人问,但是看到两个渐渐长大懂事的孩子,我就有了把这个家撑起来的勇气和希望!”
“没有我,这个家就散了。”
面对家中的光景,刘十月和丈夫也很坦然,她笑着告诉记者:“既然成为一家人,那就是前世的缘分,就算自己穷点,也要供养他们,绝不让他们受冻挨饿。”
记得刚结婚时,二哥、二叔看到家里来了个陌生人和弟弟在一起,一见面不是瞪眼睛,就是对她指指戳戳,大哥也是一个劲儿的“胡乱比划”,又不明白他们要表达什么。
但是,这没有让她退缩,她仍然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地与他们建立起了沟通的桥梁,两个哥哥和二叔由于身患残疾,又未成家,遇有困难和病痛之时,除了丈夫亲自照顾外,她都帮忙照料衣、食,为他们减轻负担;婆婆生病之时,她都是亲自照顾,衣食住行凡此种种都是亲力亲为,决不让婆婆受半点委屈。与哥哥、叔叔多年的接触和和谐相处,彼此间已成为心灵相通的亲人。“现在只要他们一个小动作我就明白他们要说的是什么。”刘十月骄傲的说道。
“只希望全家人都健健康康的。”
嫁到这个家已有二十多年,也曾有人劝她离开这个“家”,但她却说:“没有我,这个家就散了。”日复一日照顾婆婆、叔伯、丈夫、孩子,下田种地,上山砍柴……她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毫无怨言,没有抱怨,她知道:自己还年轻,只要吃点苦,一切都会有的,日子也会好起来的。
谈及这些年的辛勞与坚持,她说:“农村有句土话,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了一只羊就得跟着人家漫山走’,既然嫁到了这里我就要选择一起承担、一起面对……”
从进这个家门起,这么多年尽管家境不好,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其乐融融。
在牛场村,村民们都说胡应同有福气,娶了刘十月这个好媳妇,因为刘十月二十年如一日坚守着这个家,在孝老爱亲敬亲上从没落下任何一个人。
谈到将来的打算,刘十月说:“我是普通的农民,没什么文化,说不了其他的特别话语。只希望全家人都健健康康的,两个孩子能好好读书,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来源:贵州省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