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地理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地理课外活动两个方面,采取抓好主渠道,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提升学生素质;关注生活,利用资料收集活动,提升学生素质;拓展渠道,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素质 这三个活动。经过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探究,对地理活动设计、对活动过程和自身特点的有统一认识。灵活设计地理活动(课内、课外),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任务,充分挖掘师生自身潜能,形成和谐互动的师生、生生关系,还在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运用地理活动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地理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地理教学地理活动 资料收集体验
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作为学科研究对象的地理环境空间存在的广阔性和时间发展的长久性。由于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不能搬进课堂观察和演示,这就使地理教学在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方面,受到一定限制,造成某种程度上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不能很好地完成《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各项任务。
中学地理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地理课外活动两个方面。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主要环节,是系统传授知识的基本形式。然而,仅有一种形式是不够的。因此,必须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在课外活动中验证和运用书本知识。开展地理课外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能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探究,对地理活动设计、对活动过程和自身特点的有统一认识。灵活设计地理活动(课内、课外),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任务,充分挖掘师生自身潜能,形成和谐互动的师生、生生关系,还在活动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交流合作沟通能力、语言表达等能力。
“以地理活动促学生发展”,使学生地理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升,总体思路如下:
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增强学科的凝聚力,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广收博采,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及道德情操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初中生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强能力、活泼好动的特点,采用了抓好“三个活动”,提升学生素质。具体内容如下:
一、关注生活,利用资料收集活动,提升学生素质
在实施地理新课标教学中,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通过利用师生一起共同收集材料、资料、交流展示、背景材料的分析,回归学科知识和生活等活动环节,拓展其思维空间,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体现了从生泛起产向地理,地理服务生活的要求,同时着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一)关注生活,点击兴奋点,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初一新生入学后,老师和学生各自装订一个资料本,每节课前通过看电视、上网、读报等形式记录或剪贴一至两条时事新闻,另一则通过观察生活或看书收集地理知识、现象,或身边发生的与地理密切相关的事情。每节课按学号一个学生主讲,老师也要将自己的资料与同学分享(主讲学生记录)。通过以上途径学生大量感知地理事物,尝试着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在搜集中筛选出地理信息含量高的信息,既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时政生活、现实生活的关注度,又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提供平台,形成共鸣点,培养学生交往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了“课前5分钟”活动,它包括“时事点评”(包括“新闻速递”、“背景分析”、“知识链接”等几个环节)、“地理知识”、“家乡地理”等三个活动,以口头交流为主,辅之资料本互换欣赏,每节课按学号确定一个学生做主发言人,并由其指定两个发言人,老师也做为活动的一员,每节必发言,之后同组间交流资料本欣赏并识记一则消息或知识点。通过“课前5分钟”这个平台,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倾听,勇于表达和质疑的学习习惯,树立了学生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拓展思维,寻找发散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资料收集,让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思路,运用相关的知识,提出解决办法,拓展了笺视野,将“小课堂”延伸到“大社会”,贴近生活。分析背景材料,给学生思维发散一个支撑点。在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中,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
二、抓主渠道,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提升学生素质
地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新教材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素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课题实践中,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开放思想,与时俱进,深挖教材中“活”的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激情冶趣,增加学生参与度,让其体验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愉悦身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一)转变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乐学者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应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课堂教学中,我们辩论、猜迷、竞赛、讨论、拼图等形式(如南北方差异,各种交通运输形式的选择等),增加学生群体间互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个人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引导学生当“小老师”,进行师生换位,不仅促使学生参与教学,理解教师教学的辛劳,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而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各国地理、省区地理教学中就是学生讲课)。
(二)增加体验度,让学生在做中得到完美人格的塑造
⑴研究中我们利用“地理体操”,如讲东西经的划分时用图一,讲北美地形时用图二,讲东南亚地形时用图三,学生边做边说其含义,充分调动手、眼、脑多种感官,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乐在其中,易于联想,既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到“我能学”。
⑵分组学习,总结归纳,增强了学生群体合作能力,提高学生总结、归纳比较的能力。
⑶留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制作小地球仪,办地理手抄报,绘制地图,写调查报告等,将学习知识用于生活,体验“我会学”的快乐。、
三、拓展渠道,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素质
研究中我们运用“三结合”,既地理学习与课外活动小组(如气象小组)相结合;地理学习与专题知识讲座相结合;地理学习与重大节目、事件(如环境日、地球日、汶川玉树地震、低碳生活、奥运、建国六十周年等)各种活动相结合,拓宽活动渠道,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功能,为老师学生提供更活动机会,在活动中提升素质。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取的以下成绩:
(一)学生乐学、会学、善学,素质全面提高
我们在实验中改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充分利用课内课外的地理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兴趣,具有持久的学习能力,学生喜欢和非常喜欢学习地理的占88.9%,乐学成为学生最直接和持久动力,学生不仅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掌握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全市地理会考成绩2007-2009年三年中成绩是:2007年合格率、平均分为98.55%,87.36;2008年合格率、平均分为99.9%,91.2;2009年合格率100%,平均分92.36,三年会考成绩合格率、平均分均高出市区同规模的学校,尤其平均分高于同类学校10分以上。
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到一定的发展,在国家、省、市、校的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奖,其中“全国地理小博士科技大赛”三届中一等奖5人,二等奖11人,三等奖15人,学校在第三届活动中被评为“全国地理教学先进单位”,省科技大赛中12人次获奖,校“低碳环保”大赛中有120余人获一等奖。
我校学生不但初中阶段地理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全面发展,到高中学习后,以坚实的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异的成绩得到高中学段学校的好评。
(二)教师乐教、会教、善教,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实验研究,促进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改变了原来的教师教学生被动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师生关系紧张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做为活动的一员积极参与,同时做好活动的组织、指导,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密切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局面,教师乐教。深受学生喜欢和爱戴,地理教师A等率在95%以上(注:学校开展学生评教活动)。教师会教、善教,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方法,逐步形成各自特色如“体验式教学”、“分组学习”、“我当小老师”等。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撰写论文7篇,在国家组刊物上发表3篇、10人次在省市公开课上获奖。
经过研究实验,初步达到了“以地理活动促学生发展”,使学生地理綜合素质得到提升,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设计中得到锻炼,在实施活动中体验收获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质得到培养,首先情操得到陶冶,在生活中应用时得到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关键词地理教学地理活动 资料收集体验
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作为学科研究对象的地理环境空间存在的广阔性和时间发展的长久性。由于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不能搬进课堂观察和演示,这就使地理教学在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方面,受到一定限制,造成某种程度上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不能很好地完成《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各项任务。
中学地理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地理课外活动两个方面。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主要环节,是系统传授知识的基本形式。然而,仅有一种形式是不够的。因此,必须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在课外活动中验证和运用书本知识。开展地理课外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能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探究,对地理活动设计、对活动过程和自身特点的有统一认识。灵活设计地理活动(课内、课外),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任务,充分挖掘师生自身潜能,形成和谐互动的师生、生生关系,还在活动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交流合作沟通能力、语言表达等能力。
“以地理活动促学生发展”,使学生地理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升,总体思路如下:
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增强学科的凝聚力,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广收博采,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及道德情操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初中生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强能力、活泼好动的特点,采用了抓好“三个活动”,提升学生素质。具体内容如下:
一、关注生活,利用资料收集活动,提升学生素质
在实施地理新课标教学中,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通过利用师生一起共同收集材料、资料、交流展示、背景材料的分析,回归学科知识和生活等活动环节,拓展其思维空间,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体现了从生泛起产向地理,地理服务生活的要求,同时着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一)关注生活,点击兴奋点,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初一新生入学后,老师和学生各自装订一个资料本,每节课前通过看电视、上网、读报等形式记录或剪贴一至两条时事新闻,另一则通过观察生活或看书收集地理知识、现象,或身边发生的与地理密切相关的事情。每节课按学号一个学生主讲,老师也要将自己的资料与同学分享(主讲学生记录)。通过以上途径学生大量感知地理事物,尝试着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在搜集中筛选出地理信息含量高的信息,既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时政生活、现实生活的关注度,又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提供平台,形成共鸣点,培养学生交往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了“课前5分钟”活动,它包括“时事点评”(包括“新闻速递”、“背景分析”、“知识链接”等几个环节)、“地理知识”、“家乡地理”等三个活动,以口头交流为主,辅之资料本互换欣赏,每节课按学号确定一个学生做主发言人,并由其指定两个发言人,老师也做为活动的一员,每节必发言,之后同组间交流资料本欣赏并识记一则消息或知识点。通过“课前5分钟”这个平台,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倾听,勇于表达和质疑的学习习惯,树立了学生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拓展思维,寻找发散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资料收集,让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思路,运用相关的知识,提出解决办法,拓展了笺视野,将“小课堂”延伸到“大社会”,贴近生活。分析背景材料,给学生思维发散一个支撑点。在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中,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
二、抓主渠道,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提升学生素质
地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新教材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素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课题实践中,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开放思想,与时俱进,深挖教材中“活”的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激情冶趣,增加学生参与度,让其体验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愉悦身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一)转变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乐学者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应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课堂教学中,我们辩论、猜迷、竞赛、讨论、拼图等形式(如南北方差异,各种交通运输形式的选择等),增加学生群体间互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个人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引导学生当“小老师”,进行师生换位,不仅促使学生参与教学,理解教师教学的辛劳,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而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各国地理、省区地理教学中就是学生讲课)。
(二)增加体验度,让学生在做中得到完美人格的塑造
⑴研究中我们利用“地理体操”,如讲东西经的划分时用图一,讲北美地形时用图二,讲东南亚地形时用图三,学生边做边说其含义,充分调动手、眼、脑多种感官,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乐在其中,易于联想,既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到“我能学”。
⑵分组学习,总结归纳,增强了学生群体合作能力,提高学生总结、归纳比较的能力。
⑶留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制作小地球仪,办地理手抄报,绘制地图,写调查报告等,将学习知识用于生活,体验“我会学”的快乐。、
三、拓展渠道,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素质
研究中我们运用“三结合”,既地理学习与课外活动小组(如气象小组)相结合;地理学习与专题知识讲座相结合;地理学习与重大节目、事件(如环境日、地球日、汶川玉树地震、低碳生活、奥运、建国六十周年等)各种活动相结合,拓宽活动渠道,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功能,为老师学生提供更活动机会,在活动中提升素质。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取的以下成绩:
(一)学生乐学、会学、善学,素质全面提高
我们在实验中改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充分利用课内课外的地理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兴趣,具有持久的学习能力,学生喜欢和非常喜欢学习地理的占88.9%,乐学成为学生最直接和持久动力,学生不仅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掌握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全市地理会考成绩2007-2009年三年中成绩是:2007年合格率、平均分为98.55%,87.36;2008年合格率、平均分为99.9%,91.2;2009年合格率100%,平均分92.36,三年会考成绩合格率、平均分均高出市区同规模的学校,尤其平均分高于同类学校10分以上。
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到一定的发展,在国家、省、市、校的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奖,其中“全国地理小博士科技大赛”三届中一等奖5人,二等奖11人,三等奖15人,学校在第三届活动中被评为“全国地理教学先进单位”,省科技大赛中12人次获奖,校“低碳环保”大赛中有120余人获一等奖。
我校学生不但初中阶段地理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全面发展,到高中学习后,以坚实的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异的成绩得到高中学段学校的好评。
(二)教师乐教、会教、善教,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实验研究,促进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改变了原来的教师教学生被动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师生关系紧张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做为活动的一员积极参与,同时做好活动的组织、指导,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密切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局面,教师乐教。深受学生喜欢和爱戴,地理教师A等率在95%以上(注:学校开展学生评教活动)。教师会教、善教,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方法,逐步形成各自特色如“体验式教学”、“分组学习”、“我当小老师”等。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撰写论文7篇,在国家组刊物上发表3篇、10人次在省市公开课上获奖。
经过研究实验,初步达到了“以地理活动促学生发展”,使学生地理綜合素质得到提升,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设计中得到锻炼,在实施活动中体验收获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质得到培养,首先情操得到陶冶,在生活中应用时得到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