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下如何开发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本文结合课题组曾经开发过的校本课,从把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让校本课程的成果服务于国家课程、建构生物模型、利用学校及乡土资源等四方面进行了阐述归纳。
【关键词】校本课程;核心素养;开发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008-01
“核心素养”指的是一经习得便于个体生活、生命不可剥离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可能伴随一生的素养。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内容,而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为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了有效载体,是生物学科课程的补充、拓展、创新和应用,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充分利用好每周的校本课时间,开发好校本课,对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有积极的意义。许多老师在上校本课时感到无从下手,把校本课变成了“培优课补差”课,使校本课程失去了原本的意义。高中生物校本课如何做到与国家课程互补共进,同时又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做了以下探索。
一、把国家课程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来
高中的生物学教学离不开高考,而且与生活结合不够紧密,缺乏趣味性,如果能把校本课程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則是两全其美的事情。我们进行了这些尝试:学习了《酶的特性》,我们就教学生利用小麦发芽产生的淀粉酶制作麦芽糖;学习了《蛋白质的鉴定》,就让学生比较几种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学习了《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就让学生尝试腌制糖醋萝卜;学习了《有氧呼吸》就让学生尝试发豆芽;学习了《无氧呼吸》,就让学生用无氧呼吸的原理制作酒酿......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学习,我相信学生会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同时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可见,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和拓展,使生物学与生活结合更紧密、更具有趣味性。
二、让校本课程的成果服务于国家课程
校本课不仅仅把国家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校本课中得到的实验成果还可以作为很好的素材应用到国家课程生物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学生有了校本课中制作葡萄酒的体验之后,学习《细胞呼吸》这个内容就事半功倍了。再如,学生利用零配件拼出一个DNA双螺旋模型,再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原理,拼出两个一模一样的DNA模型,有利于学生对DNA分子结构和对DNA的半保留复制有更好的理解,感叹生命的智慧,这些过程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并运用生命观念理解、分析生命现象,从而对生命的本质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
三、建构生物模型,把生物学中抽象的知识点直观化
在生物模型制作大赛中从交上来的作品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细胞膜的结构》、《细菌的结构》、《蓝藻的结构》、《有丝分裂》都有了很好的理解,毕竟亲手制作一次模型比课堂上枯燥的学习更加具体而直观。许多学生对《减数分裂》这一知识点头痛,在校本课上用橡皮泥捏了一次减数分裂各时期的模型之后,感觉一切都那么容易理解了。所以说,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与国家课程是互补共进的。
四、充分利用学校及当地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观察社区中的动植物,请有关专家来校作讲座等,是利用校外生物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主要方式。在校内,我们开设了《认识校园植物》、《校园植物丰富度调查》、《给校园植物名片》等校本课;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我们开设了《红树林生物的多样性调查》、《红树林的适应性特征调查》等活动;请湛江爱鸟协会专家给学生作《湿地话观鸟》的讲座,岭南师范学院羽扬鸟社的大学生们给同学们带来了鸟儿迁徙游戏......校园及乡土资源给学生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校本课,不仅令学生很好地理解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生命观念,也增强了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社会责任感。
上述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
一、把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充分渗透到校本课程中,使核心素养这一“高大上”的概念付诸校本课程上落地生根,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与创新点。
二、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核心内容立足于生物学科知识本身,但并不是国家课程中的实验和知识点的简单重复,而是把国家课程中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践巧妙地结合起来,既验证了所学知识点,又学以致用,在实践过程中突破与创新。
三、以教师为开发的主体,立足于知识、学生和社会,在新课改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一切校内、校外资源和地方特色,发挥教师的特长,激发学生的兴趣,渗透环保意识,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及增强社会责任感。所以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生物校本课程的创新与开发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创新。
四、以模型制作比赛、手工作品、调查报告、论文等型式作为考核评价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考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只要我们紧紧围绕高中生物课程知识点,充分利用一切校内、校外资源,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彭周元,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中国论文网
[2]汪忠、杨露露,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思考,中学生物学,2009.
[3]王建华,新课程下对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点思考,中学生物学,2006
[4]苏科庚,对“生命观念”的理解,中学生物教学,2016.8.
作者单位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中学;广东;湛江;524000)
【关键词】校本课程;核心素养;开发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008-01
“核心素养”指的是一经习得便于个体生活、生命不可剥离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可能伴随一生的素养。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内容,而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为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了有效载体,是生物学科课程的补充、拓展、创新和应用,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充分利用好每周的校本课时间,开发好校本课,对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有积极的意义。许多老师在上校本课时感到无从下手,把校本课变成了“培优课补差”课,使校本课程失去了原本的意义。高中生物校本课如何做到与国家课程互补共进,同时又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做了以下探索。
一、把国家课程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来
高中的生物学教学离不开高考,而且与生活结合不够紧密,缺乏趣味性,如果能把校本课程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則是两全其美的事情。我们进行了这些尝试:学习了《酶的特性》,我们就教学生利用小麦发芽产生的淀粉酶制作麦芽糖;学习了《蛋白质的鉴定》,就让学生比较几种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学习了《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就让学生尝试腌制糖醋萝卜;学习了《有氧呼吸》就让学生尝试发豆芽;学习了《无氧呼吸》,就让学生用无氧呼吸的原理制作酒酿......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学习,我相信学生会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同时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可见,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和拓展,使生物学与生活结合更紧密、更具有趣味性。
二、让校本课程的成果服务于国家课程
校本课不仅仅把国家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校本课中得到的实验成果还可以作为很好的素材应用到国家课程生物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学生有了校本课中制作葡萄酒的体验之后,学习《细胞呼吸》这个内容就事半功倍了。再如,学生利用零配件拼出一个DNA双螺旋模型,再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原理,拼出两个一模一样的DNA模型,有利于学生对DNA分子结构和对DNA的半保留复制有更好的理解,感叹生命的智慧,这些过程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并运用生命观念理解、分析生命现象,从而对生命的本质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
三、建构生物模型,把生物学中抽象的知识点直观化
在生物模型制作大赛中从交上来的作品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细胞膜的结构》、《细菌的结构》、《蓝藻的结构》、《有丝分裂》都有了很好的理解,毕竟亲手制作一次模型比课堂上枯燥的学习更加具体而直观。许多学生对《减数分裂》这一知识点头痛,在校本课上用橡皮泥捏了一次减数分裂各时期的模型之后,感觉一切都那么容易理解了。所以说,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与国家课程是互补共进的。
四、充分利用学校及当地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观察社区中的动植物,请有关专家来校作讲座等,是利用校外生物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主要方式。在校内,我们开设了《认识校园植物》、《校园植物丰富度调查》、《给校园植物名片》等校本课;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我们开设了《红树林生物的多样性调查》、《红树林的适应性特征调查》等活动;请湛江爱鸟协会专家给学生作《湿地话观鸟》的讲座,岭南师范学院羽扬鸟社的大学生们给同学们带来了鸟儿迁徙游戏......校园及乡土资源给学生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校本课,不仅令学生很好地理解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生命观念,也增强了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社会责任感。
上述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
一、把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充分渗透到校本课程中,使核心素养这一“高大上”的概念付诸校本课程上落地生根,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与创新点。
二、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核心内容立足于生物学科知识本身,但并不是国家课程中的实验和知识点的简单重复,而是把国家课程中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践巧妙地结合起来,既验证了所学知识点,又学以致用,在实践过程中突破与创新。
三、以教师为开发的主体,立足于知识、学生和社会,在新课改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一切校内、校外资源和地方特色,发挥教师的特长,激发学生的兴趣,渗透环保意识,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及增强社会责任感。所以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生物校本课程的创新与开发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创新。
四、以模型制作比赛、手工作品、调查报告、论文等型式作为考核评价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考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只要我们紧紧围绕高中生物课程知识点,充分利用一切校内、校外资源,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彭周元,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中国论文网
[2]汪忠、杨露露,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思考,中学生物学,2009.
[3]王建华,新课程下对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点思考,中学生物学,2006
[4]苏科庚,对“生命观念”的理解,中学生物教学,2016.8.
作者单位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中学;广东;湛江;524000)